书城传记忧国忧民:范仲淹
8333400000004

第4章 志向不凡

范仲淹自幼胸怀大志,要报效国家。传说有一天,有几个要好的同学邀他外出游玩。路上,他们经过一座寺庙,看见来来往往进出寺庙的人很多。大家很奇怪,同学中有人前去询问,人们告诉说,这庙里的神可灵了,可以预卜吉凶祸福,也可以问前程未来。同学们出于好奇,也随人流进了寺庙,看到都在争先恐后地求签问卜。

范仲淹也走到神像前占卜未来前途,他取出一枚铜钱,心中默默祈祷:“他日若能得相位,请花面向上。”祷罢,闭目将铜钱向空中一抛,待铜钱落地,走近一看,铜钱却字面朝上。

范仲淹接着拾起铜钱,又祈祷说:“如不能做良相,做个良医如何?若能,请让字面朝上。”说罢又闭目把铜钱抛向空中。铜钱落在地后转了几下,结果花面朝上。范仲淹不免有些扫兴,不过他并不灰心,仍刻苦学习,决心实现自己不为良医便为良相的抱负。

在范仲淹看来,良相、良医,地位不同,性质不同,但为生民造福却是相同的。当宰相官高权重,可以造福天下,普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做良医,虽无权解民于倒悬,但可以给老百姓治病,帮助病人解除痛苦,同样可以造福于天下。

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从这个传说中不难看出,那个时候的范仲淹,就抱定了上安社稷,下慰黎民的壮志。

咸平三年(1000),一位长山县籍的儒生一举考中真宗的进士,在长山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长山学宫的教师也以此鼓励学子立志成才。进士及第者谁?姜遵,字从式,淄州长山县人。中进士后,初为蓬莱尉,又召为登州司理参军,继而为开封府右军巡判官。这时,遇到一重大疑案,案犯将判为死罪,姜遵看出破绽,辨别情伪,明断冤屈而释放。因此,升为太常博士,王曾荐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开封府判官。这期间,姜遵丁忧回乡,信息传到长山城。范仲淹认为,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从姜遵处了解当今天下大事、朝廷君臣内情以及如何做官为民等,于是便邀集几位同窗学友专程去拜访姜遵。

姜遵为人刚正严肃,无论对谁,从不委曲殷勤,给人以无名的敬畏。范仲淹等人以礼拜见姜大人以后,迅即消除拘束心态,向姜大人询问请教,继而相互问答。其中讨究到於陵陈仲子为什么既不就齐国大夫之职、也不受楚相之聘,而甘愿辟纑织屦、为人灌园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议论风生。其中范仲淹关于“春秋无义战”“春秋无贤臣”的一番言论,不仅令姜遵刮目相看,而且觉得后生可畏了。

范仲淹与学友们辞别姜大人时,姜遵却把范仲淹单独留下,吩咐家人置办酒饭招待。饮宴之间,促膝深谈,甚为默契。姜遵对这位未出茅庐却志存高远的少年,油然而生敬重之情。范仲淹告别以后,姜遵激动地对家人说:“这位朱学究年纪虽小,却是难得的奇才。我看他将来不但要成为位极人臣的显官,还必定留盛名于世,传之久远。”

姜遵宛如伯乐,真是慧眼识才,预见确然。姜遵在仁宗朝,迁右谏议大夫,拜枢密副使,升给事中,卒后赠吏部侍郎。范仲淹任秘阁校理时,姜遵为枢密副使,两人同在京都做官,相交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