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比数据的分析方法
所谓环比分析,就年报而言,就是拿下半年业绩数据与上半年业绩数据做比较。其中,下半年业绩数据可以用全年数减去中期数获得,由此将得数除以中期数,再乘以百分之百,便得出报告期环比增减变动比率或幅度。
环比分析是以某一期的数据和上期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趋势百分比,以观察每年的增减变化情况。例如:选定1月到4月为分析日期,则2月与1月比较,3月与2月比较,4月与3月比较。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是收入支出表)提供环比分析。
通过环比分析可消除年报缺陷给投资者造成的误导。大家知道,年报的同比分析就是用报告期数据与上期或以往几个年报数据进行对比。它可以告诉投资者在过去一年或几年中,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增长还是滑坡。但是,年报的同比分析不能揭示公司最近6个月的业绩增长变动情况,而这一点对投资决策更富有指导意义。
比如:某公司2008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业绩优秀,主营业务收入50000.00万元,中期主营业务收入400000.00万元,相减得出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0万元,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除以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得出该公司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环比大幅滑坡75.00%的分析结果。
二、环比分析应用
事实上,在评估上市公司发展趋势、判断拐点方面,环比数据的敏感性与及时性,都要超过同比数据。因此,投资者需要自己动手计算环比数据。
同比与环比都是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其差别在于基期选择的不同,而基期选择不同,会使比较产生不同的效果。
事物总有两面性,同比、环比各自的优点也决定了各自的局限。同比准确性相对高,但时效性却差,特别在趋势反转时,反应太慢。具体到上市公司,则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比看,公司发展势头不错,但从环比看,却发现增长势头已经放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者下降。
环比的问题在于,由于间隔短,一些短期的波动,暂时的小变化,会影响对大趋势的把握。具体到上市公司,可能有这样的现象:从环比看,虽然增长势头有下降趋势,但却是新产品市场开拓期遇到的正常困难,甚至只是由于财务结算周期的原因,形成正常波动。
同比与环比都是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别在于基期选择不同。基期选择不同,会使比较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讲,同比准确性相对高,但时效性却差,特别在趋势反转时,反应太慢。相比之下,环比由于间隔短,一些短期的波动、暂时的小变化,会影响对大趋势的把握。
例如,从年报数据来看,一家公司的发展势头不错,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了50%以上,但算一下各季度之间的环比数据,会发现公司环比增长势头已经在放慢,甚至是零增长的。
因此,投资者需要自己动手计算出环比数据,要把季度环比数据与年度同比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一)特别提示
1.要考虑基本面变化
脱离上市公司基本面所做的分析都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同比数据还是环比数据,都要先看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在不同的基期内是否出现过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例如,上市公司是否在报告期内增加了新股,是否进行过大规模的并购或者重大资产重组,如果存在这种变化,那么不同期间数据的可比性可能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比较时,务必首先确认上述问题。
2.“高送转”不影响总价值
市场上关于“高送转”的各种传闻就不绝于耳,许多机构也纷纷推出所谓的“高送转”潜力股,一些上市公司还由于“被高送转”而出现了股价的异动。
所谓“高送转”,一般是指大比例送红股或大比例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比如在每年的年报中,投资者都会看到诸如“每10股送6股”或“每10股转增8股”以及“每10股送5股转增5股”等分配预案,这实际上都属于“高送转”的情况。
“高送转”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
此外,在公司“高送转”方案的实施日,公司股价将做除权处理,也就是说,尽管“高送转”方案使得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了,但股价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变,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也未发生变化。
3.“高送转”也有风险
也有一些股价高、股票流动性较差的公司,会通过“高送转”来降低股价、增强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值得提醒投资者的是,如果公司计划大规模扩张股本,除具备未分配利润或资本公积金充足的条件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高成长性,否则将面临下一年度因净利润增长与股本扩大不同步而降低每股收益的风险。
4.常见误区——只看大公司报表
许多投资者在读年报的时候,往往只关注那些业绩大幅度增长的上市公司,盲目追涨,以致被高位套牢。相反,那些业绩微增,或持续性增长的上市公司股票,其年报却不被重视。其实,买股票就是买预期,投资上市公司就是投资未来,在年报中挖掘投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二)案例分析
通过环比分析可消除年报缺陷给投资者造成的误导。大家知道,年报的同比分析就是用报告期数据与上期或以往几个年报数据进行对比。它可以告诉投资者在过去一年或几年中,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增长还是滑坡。但是,年报的同比分析不能揭示公司最近6个月的业绩增长变动情况,而这一点对投资决策更富有指导意义。比如说,被称为中国第一绩优股的五粮液200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35%,这给人一种该公司业绩依然出色的感觉。于是,许多人将注意力放到不分红问题上。实际上,假如投资者知道该公司去年下半年发生了主营业绩巨幅滑坡,便不难理解董事会为什么不敢分红派现的根本原因。这一风险恰恰是通过环比分析揭示的。
以五粮液为例,该公司2000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95364万元,2000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仅为266768万元,二者相减得出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28596万元,再用128596万元除以266768万元,乘以百分之百,便得出该公司报告期主营业务收入环比大幅滑坡51.80%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说,该公司去年全年营业利润为100571万元,中期营业利润为72553万元,二者相减得出下半年营业利润仅为28018万元,相应的环比滑坡幅度高达61.38%。下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滑坡,而且营业利润的滑坡幅度更大,这算不算是重大业绩风险呢?回答是极其肯定的。至此,虽然还不能说五粮液的总体业绩水平已不再是出色的,但照此发展下去,2001年业绩就很难说了,毕竟下半年业绩滑坡幅度实在是太惊人啦。有了这样一个环比分析结果,投资者应当进一步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五粮液业绩大幅滑坡。通过阅读年报摘要,人们不难发现,该公司在1999年提出了一个旨在增进厂商联盟的价格新策略,这就是提高批发价,让经销商获得更多的利润,进而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然而,五粮液的决策者太大意了,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市场竞争究竟有多么复杂,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可能产生的垄断能力,以至于在批发价上调后,销售量急剧下降。由于白酒市场是一个总量饱和的市场,因此,从五粮液减少的购买力流转到其他有竞争力的白酒公司中,出现了五粮液业绩大幅滑坡,而其他白酒上市公司业绩下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