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盈率
(一)市盈率概述
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由股价除以年度每股盈余(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东应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结果)。计算时,股价通常取最新收盘价,而EPS方面,若按已公布的上年度EPS计算,称为历史市盈率(HistoricalP/E),若是按市场对今年及明年EPS的预估值计算,则称为未来市盈率或预估市盈率(prospective/forward/forecastP/E)。计算预估市盈率所用的EPS预估值,一般采用市场平均预估(consensus estimates),即追踪公司业绩的机构收集多位分析师的预测所得到的预估平均值或中值。
市盈率对个股、类股及大盘都是很重要参考指标。任何股票若市盈率大大超出同类股票或是大盘,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而这往往离不开该公司未来盈利率将快速增长这一重点。一家公司享有非常高的市盈率,说明投资人普遍相信该公司未来每股盈余将快速成长,以至数年后市盈率可降至合理水平。一旦盈利增长不理想,支撑高市盈率的力量无以为继,股价往往会大幅回落。
何谓合理的市盈率没有一定的准则,但以个股来说,同业的市盈率有参考比照的价值;以类股或大盘来说,历史平均市盈率有参照的价值。
市盈率是很具参考价值的股市指标,容易理解且数据容易获得,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作为分母的每股盈余,是按当下通行的会计准则算出,但公司往往可视乎需要斟酌调整,因此理论上两家现金流量一样的公司,所公布的每股盈余可能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投资者亦往往不认为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盈利数字忠实反映公司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获利能力。因此,分析师往往自行对公司正式公式的净利加以调整,比如以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之利润(EBITDA)取代净利来计算每股盈余。
另外,作为市盈率的分子,公司的市值亦无法反映公司的负债(杠杆)程度。比如两家市值同为10亿美元、净利同为1亿美元的公司,市盈率均为10.但如果A公司有10亿美元的债务,而B公司没有债务,那么,市盈率就不能反映此一差异。因此,有分析师以“企业价值(EV)”即用市值加上债务减去现金来取代市值来计算市盈率。理论上,企业价值/EBITDA比率可免除纯粹市盈率的一些缺点。
(二)市盈率的计算方式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上式中的分子是当前的每股市价,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市盈率是估计普通股价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0——30之间是正常的,过小说明股价低,风险小,值得购买;过大则说明股价高,风险大,购买时应谨慎。但高市盈率股票多为热门股,低市盈率股票可能为冷门股。
每股盈利一般根据过去四个季度的盈利计算(现行市盈率),但有时也根据未来四个季度的盈利预测计算(预测市盈率)。第三个方法是将上两个季度的实际盈利加上未来两个季度的预测盈利,根据这个总和计算市盈率。
投资人对每一块钱的税后盈余愿意出多少钱来购买。就公司的观点而言,此一比率表示公司对股东权益市价的权利能力。在投资分析时,市盈率和每股盈余都相当重要,由于市盈率乘以每股盈余可以得到股票价格,于是常利用这一个关系求得股票应有的价格,股票价格经常反映出投资人对公司未来预期的盈余。通常市盈率数值愈低愈具有投资价值,至于数值应该多少适合买进,并没有一定的理论,一般较有经验的投资人在10~15之间买卖。但是在实际进行投资时,仍须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和盈余的客观因素。
此外在我国现通用的是动态市盈率,其计算公式是以静态市盈率为基数,乘以动态系数,该系数为1/[(1+i)n],i为企业每股收益的增长性比率,n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存续期。比如说,上市公司目前股价为20元,每股收益为0.38元,去年同期每股收益为0.28元,成长性为35%,即i=35%,该企业未来保持该增长速度的时间可持续5年,即n=5,则动态系数为1/[(1+35%)×5]=14.81%。相应地,动态市盈率为7.79倍,即:52.63(静态市盈率:20元/0.38元=52.63)×14.81%。
股价取决于市场需求,即变相取决于投资者对以下各项的期望:
(1)企业的最近表现和未来发展前景;
(2)新推出的产品或服务;
(3)该行业的前景。
其余影响股价的因素还包括市场气氛、新兴行业热潮等。
市盈率把股价和利润连系起来,反映了企业的近期表现。如果股价上升,但利润没有变化,甚至下降,则市盈率将会上升。
一般来说,市盈率水平为:
0-13:即价值被低估
14-20:即正常水平
21-28:即价值被高估
28+:反映股市出现投机性泡沫
(三)股市的市盈率
1.股息收益率
上市公司通常会把部份盈利派发给股东作为股息。上一年度的每股股息除以股票现价,是为现行股息收益率。如果股价为50元,去年股息为每股5元,则股息收益率为10%,此数字一般来说属于偏高,反映市盈率偏低,股票价值被低估。
一般来说,市盈率极高(如大于100倍)的股票,其股息收益率为零。因为当市盈率大于100倍,表示投资者要超过100年的时间才能回本,股票价值被高估,没有股息派发。
2.平均市盈率
美国股票的市盈率平均为14倍,表示回本期为14年。14倍PE折合平均年回报率为7%(1/14)。
如果某股票有较高市盈率,代表:
市场预测未来的盈利增长速度快。该企业一向录得可观盈利,但在前一个年度出现一次过的特殊支出,降低了盈利。出现泡沫,该股被追捧。该企业有特殊的优势,保证能在低风险情况下持久录得盈利。市场上可选择的股票有限,在供求定律下,股价将上升。这令跨时间的市盈率比较变得意义不大。
3.计算方法
利用不同的数据计出的市盈率,有不同的意义。现行市盈率利用过去四个季度的每股盈利计算,而预测市盈率可以用过去四个季度的盈利计算,也可以根据上两个季度的实际盈利以及未来两个季度的预测盈利的总和计算。
4.相关概念
市盈率的计算只包括普通股,不包含优先股。
从市盈率可引申出市盈增长率,此指标加入了盈利增长率的因素,多数用于高增长行业和新企业上。
(四)正确看待市盈率
在股票市场中,当人们完全套用市盈率指标去衡量股票价格的时候,会发现市场变得无法理喻:股票的市盈率相差悬殊,并没有向银行利率看齐;市盈率越高的股票,其市场表现越好。是市盈率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吗?其实不然,这只是投资者没能正确把握对市盈率的理解和应用而已。
1.市盈率指标对市场具有整体性的指导意义
市场的资金永远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就股票市场的整体平均市盈率而言,基本上是与银行利率水平看齐的。在降息以前,国股市平均市盈率达到35-40倍就显得偏高了,而经过7次降息后,股市平均市盈率上升至40倍,则被视为“恢复性”的上涨。
2.衡量市盈率指标要考虑股票市场的特性
与银行储蓄相比,股票市场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股票投资的收益,除了股息收入外,还存在买卖价差产生的损益。股票定价适当高于银行存款标准,体现了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
3.以动态眼光看待市盈率
市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增长潜力的认同,不仅在中国股市如此,在欧美、香港成熟的投票市场上同样如此。从这个角度去看,投资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高科技板块的股票市盈率接近或超过100倍,而摩托车制造、钢铁行业的股票市盈率只有20倍了。当然,这并不是说股票的市盈率越高就越好,我国股市尚处于初级阶段,庄家肆意拉抬股价,造成市盈率奇高,市场风险巨大的现象时有发生,投资者应该从公司背景、基本素质等方面多加分析,对市盈率水平进行合理判断。
市盈率在使用需要注意不同行业的合理市盈率有所不同,对于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的行业考虑到盈利能力的波动性,市盈率较低,如钢铁行业在较发达的市场是10~12倍市盈率,而受周期较少的行业(饮料等)较高,通常是15~20倍。
(五)市盈率与我国股市
1994年6月以来,我国深沪股市中不同程度出现了异常情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某些股票市盈率Ⅱ为零;二是部分市盈率过低。三是有些市盈率过高。例如:1994年7月29日,当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96.5606、A股指数为95.2609、B股指数是为99.6660.深圳股票市场1994年7月29日,平均市盈率Ⅰ为8.7,其中最高为黔中天33,最低为粤富华2.88.渝钛白市盈率131.33属特例没列入统计。平均市盈率Ⅱ为7.43,最高深惠中化纤为14.73,最低为海南海德制药4.47.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知,无论市盈率Ⅰ或市盈率Ⅱ。比1993年下半年深证指数368点的市盈率就相应过高了,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在发展中的证券市场而言,这样低的市盈率对于买家来说可谓极具投资价值,股市进入8月,股票指数直涨就说明这点。
国外通常把10倍以下的市盈率视为极具投资价值,但有人认为目前中国股市10倍左右的市盈率尚不能说明它已经具有投资价值,因为中国的利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股票的投资回报率远不及一年期的定期储蓄利率,以市盈率论投资价值为时尚早。其实,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正确,因为它忽略了股市的内在特性和中国股市的特色。
第一,这种“纯投资价值论”以投资论股市,有失偏颇。众所周知,股票有两种价值;一种是价值,也就是股息红利,另一种是投机,即买卖利差。忽视股票投机价值而纯粹以股息或红利与银行利率相提并论,显然是片面的。
第二,市盈率是一种静态概念,不能反映投资价值的动态变化。近几年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利润的调整增长为世界所少有,按不变股价计算,未来的预期市盈率应按与增长率相同的比率递减,若按不变盈率计算,未来的预期股价应与增长速度同步上涨,而按国际标准衡量,目前深沪股市股价正向投资价值回归,其中6-7倍市盈率的股票已经很低廉,几乎接近成熟股市股灾的水平,因此,在具有调整经济增长背景下的中国股票,其投资价值应该有高额增殖的结果,这就无非某一时点的市盈率水平所能表述了。
(六)A股十年市盈率分析
1.A股近十年的月平均市盈率最低是14.09倍,发生在2008年10月;最高是69.64倍,发生在2007年10月;这两点可看成A股估值极限,不排除未来突破的可能,但概率很小。
2.过去十年月平均市盈率的1/4分位点在22.96倍,1/2分位点在36.46倍,3/4分位点在43.22倍。知道分位点概念的朋友应该没问题,通俗的解释就是历史十年,A股市盈率有1/4的时间市盈率低于22.96倍;有1/2的时间市盈率低于36.46倍;有3/4的时间市盈率低于43.22倍。
3.为什么选用1/4,1/2,3/4分位点?1/2分位点代表了过去十年A股的估值中值,枢纽所在,个人认为是判断高估和低估的一个客观标准国际一些专业投资者有一个经验数据,就是当收益和风险比例是3:1时,是投资的买点,1/4分位数正好代表从历史角度看盈利和亏损的概率比正好是3:1;3/4分位数代表了盈利和亏损概率比是1:3.
4.因此个人给大家的投资策略建议是如果大盘市盈率低于22.96倍时,属于安全投资区域,越跌越买;大盘市盈率在22.96倍到36.46倍之间属于理性估值区域,赢的概率大于输的概率,应该安心持股,等待高估时机(可能会有数年时间,价值投资者可参考,投机者不必参考);大盘市盈率在36.46倍到43.22倍之间属于价值高估阶段,策略应逐步减仓,不应追涨,这时输面大于赢面;大盘市盈率在43.22倍以上属于高风险区域,虽然很赚钱,但是价值投资者应尽量避免,最好能空仓休息。
5.不足之处:上述分析建立上大盘历史数据基础上,代表了历史概率水平,未必能完全反映未来,但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往往重演,因此可以参考,用着自负;上述分析是对大盘的判断,不重个股,但个股可遵循此思路分析;上述分析应该说对价值投资者判断大盘风险有一点的参考意义,对投机者应该帮助不大。
6.根据现在的市盈率水平和A股点数倒推1/4、1/2、3/4 分位点对应大盘点数分别是2628、4174、4948,现在A股在3250左右,属于估值合理区域,考虑到市场人气及信心尚未从上轮熊市完全恢复,估值难以高过4174,随时间的推移,信心的恢复,A股指数总会到高估区域,也就是在4174以上,那时候就是逐步离场的时候了,但判断不出所需要的时间,价值投资者应该不在乎这个。
二、每股收益
(一)每股收益定义
每股收益即EPS,又称每股税后利润、每股盈余,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它是测定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析每股价值的一个基础性指标,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公司某一时期净利润与股份数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的利润就越多。若公司只有普通股时,每股收益就是税后利润,股份数是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如果公司还有优先股,应先从税后利润中扣除分派给优先股股东的利息。
收益指标的计算公式:
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期末净利润÷期末股份总数
一般的投资者在使用该财务指标时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每股收益指标排序,用来区分所谓的“绩优股”和“垃圾股”;
2.横向比较同行业的每股收益来选择龙头企业;
3.纵向比较个股的每股收益来判断该公司的成长性。
每股收益仅仅代表的是某年每股的收益情况,基本不具备延续性,因此不能够将它单独作为判断公司成长性的指标。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少分红利,大多数时候是送股,同时为了融资会选择增发和配股或者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所有这些行为均会改变总股本。由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总股本发生变化每股收益也会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再纵向比较每股收益的增长率你会发现,很多公司都没有很高的增长率,甚至是负增长。
(二)每股收益准则重点难点解析
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关键是要确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在计算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时,应当考虑公司是否存在优先股。如果不存在优先股,那么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如果存在优先股,在优先股是非累积优先股的情况下,应从公司当期净利润中扣除当期已支付或宣告的优先股股利;在优先股是累积优先股的情况下,公司净利润中应扣除至本期止应支付的股利。在我国,公司暂不存在优先股,所以公司当期净利润就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发行合同的具体条款,从应收对价之日(一般为股票发行日)起计算确定。当期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可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所以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应计算其加权平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在计算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时,权数可以按天数来计算,在不影响计算结果合理性的前提下,也可以按月来计算。
在计算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在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处理的情况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根据合并过程中发行或取消的股票数调整加权平均数;第二,在发生不改变企业资源但将引起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生变动的情况(如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股本、拆股和并股)下,需重新计算所有列报期间的股份数,并追溯调整所有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
在计算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企业合并中所采取的核算方法,核算方法不同,外发普通股在外流通的时间也不相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采用购买法核算。在购买法下,被合并企业的合并前的净利润不包括在合并企业的净利润中,只有合并以后的利润才包括在合并企业的净利润中,所以在购买法下,因合并而发行的股票流通在外的时间应从股票发行的时间开始计算。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采用权益结合法核算。
2.稀释的每股收益
(1)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别
如果公司存在潜在普通股,首先应判断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如果潜在普通股不具有稀释性,那么公司只需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如果潜在普通股具有稀释性,公司还应当根据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的影响,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据以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
这里涉及潜在普通股的概念和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定。所谓潜在普通股是赋予其持有者在报告期或以后期间享有取得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如可转换公司债券、期权、认股权证等。随着股票交易方式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交易方式,只要会影响普通股股数的,都称为潜在普通股。
在衡量潜在普通股是否具稀释性时,我国的每股收益准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即以是否会减少每股持续正常经营净利润作为衡量潜在普通股是否具稀释性的尺度。持续正常经营净利润是指在扣除优先股股利和与非持续经营有关的项目后的正常经营净利润,不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影响。该项目应结合“终止经营”“财务报告的列报”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准则要求提供的信息综合考虑。
如果潜在普通股转换成普通股会增加持续正常经营每股收益或减少持续正常经营每股亏损,则该潜在普通股是具反稀释性的。在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只考虑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的影响。不考虑具有反稀释性或不具有稀释性的普通股的影响。
(2)稀释的每股收益的计算
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应对基本每股收益的分子和分母进行调整。就分子而言,当期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应根据下列事项的税后影响进行调整:
①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②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这里主要是指可转换公司债券。就分母而言,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为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的股份加权平均数加上全部具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成普通股时将发行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量。以前发行的具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视为已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本期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应视为在发行日转换成普通股。对分母的调整主要涉及期权和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性的期权和认股权证不影响归属于普通股的净利润,只影响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只有当行权价格低于平均市场价格时,股票期权和认股权证才具有稀释性。计算时,应假定已行使该期权,因此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包括两部分:
①按当期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不具有稀释性,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不必考虑;
②未取得对价而发行的普通股,具有稀释性,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应当加到普通股股数中。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用公式表示如下:
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平均市场价格
(三)如何利用每股收益进行投资
一般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单纯考虑每股收益的指标,但实际上每股收益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仅仅依赖每股收益指标进行投资,片面、孤立地看待每股收益的变动,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及成长性的判断产生偏差。
因此,投资者在使用该指标时一定要结合其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等相关要素,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行业地位、宏观环境变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理性投资。
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研究时,投资者最关心的一个数字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将公司的净利润除以公司的总股本,反映了公司每一股所具有的当前获利能力。考察每股收益历年的变化,是研究公司经营业绩变化最简单明了的方法。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数字,是根据一定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并不一定反映出公司实际的获利情况,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盈利数字。与其他国家会计制度比较,相对来说,我国会计制度核算出的净利润,比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核算出来的盈利数字通常偏高。投资者要特别留意,公司应收账款的变化情况是否与公司营业收入的变化相适应,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的话,很可能一部分已计入利润的收入最终将收不回来,这样的净利润数字当然要打折扣了。
另外要注意,公司每年打入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否足够。如果这些资产的实际损耗与贬值的速度大于其折旧速度的话,当最终要对这些设备更新换代时,就要付出比预期更高的价格,这同样会减少当前实际的盈利数字。在研究公司每股收益变化时,还必须同时参照其净利润总值与总股本的变化情况。由于不少公司都有股本扩张的经历,因此还必须注意没时期的每股收益数字的可比性。公司的净利润绝对值可能实际上是增长了,但由于有较大比例的送配股,分摊到每股的收益就变得较小,可能表现出减少的迹象。但如果以此便认为公司的业绩是衰退的话,这些数字应该是可比的。不过,对于有过大量配股的公司来说,要特别注意公司过去年度的每股收益是否被过度地摊薄,从而夸大了当前的增长程度。这是因为,过去公司是在一个比较小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经营的,可以使用的资金相对目前比较少,而目前的经营业务是在配股后较大的资本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仅仅从每股收益来看,目前的确有较大增长,但是这部分盈利可能并不是因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造成的。比如,公司收购了一定公司,将该公司的利润纳入本期的报表中,就很容易地使得每股收益得到增长。
一般来说,每股收益和公司净利润是相对的,公司净利润高,增长快,公司的每股收益就高,反之则低。但也有例外,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公司的股本变化引起的。如公司通过转增股本、股票分红或者股票增发等原因导致股本的增大,如果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的幅度不如股本增加的幅度,则每股收益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如一家公司转增前的总股本是一亿,公司的净利润也是一亿,则每股收益为1元;假设公司进行公积金10转10转增股本,总股本则为2亿,如果公司的利润增长幅度为40%,即公司的净利润达到1.4亿,则每股收益0.7元,每股收益比转增前的1元还下降了0.3元。尽管每股收益下降了,但不影响公司的股票估值,由于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大,投资者的持股数量也因为有了一定的增加,投资者的总价值还是增长的。所以转增股本和股票分配等方式增加股本对投资者的价值不会有负面的影响。
但增发新股或者由可转债转换股本导致的股票每股收益降低则对投资者的股票价值是有负面影响的。还假设上面这家公司,增发前总股本一亿,公司的净利润也是一亿,每股收益为1元,如果公司进行二级市场增发5000万股,则总股本增长为1.5亿股,如果公司增发后的业绩假设为20%,则公司的净利润为1.2亿元,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8元。公司原有股东由于持有股份的数量没有改变,所以对原有股东持有股票的投资收益将是折损。假设公司增发前后的市盈率都是20倍,则增发前每股价格为20元,增发后每股价格则为16元,每股价格下降了20%,或者说公司股东的股票价值下降了20%。所以对于增发引起的股本增加,至少要选择那些利润增长幅度超过股本增加幅度的公司,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给投资者较好的回报,否则则是对原有股东价值的一种伤害。
我们选择股票的时候,一般也是每股收益越高越好。尽管由于受市盈率的影响,每股收益高的股票,股价也高,但从经验上来说,一般低每股收益的股票市盈率更高,如每股收益为1分钱的公司股票,一般市盈率都在几百以上,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基本上属于价值过高的品种,除非公司接下来的收益会有巨额的增长。一般价值型股票的每股收益都在0.3元以上,所以我们最好选择每股收益不低于0.3元的股票,如果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股本转增,而导致每股收益低于0.3元,则要选择那些业绩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增长,使每股收益增长到0.3元以上的品种。
对于亏损的公司,也就是每股收益为负的股票,一般原则上不予以考虑。但如果能判断出公司未来业绩能够扭转亏损,并且目前股价较低时,也可以考虑进入。对于业绩亏损股票的估值有个误区需要避免,如一家公司每股收益亏损1元和一家公司亏损0.5元,两家公司孰优孰劣不能简单的从每股收益上来区分,而应该综合考虑。假设A公司总股本1亿股,公司2008年亏损1亿元,即每股收益-1元,如果目前的市场价格是1块钱,则公司的总价值就是1亿元,我们先假设目前的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公司的合理价值。如果假设公司进行股本10转10转增,则公司的总股本为2亿股,每股收益为-0.5元,如果按照公司合理的市场价值计算,公司的总价值应该为1亿元,即每股的股价应该为0.5元。而如果我们认为每股亏损少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应该高于每股收益亏损大的公司股票价格的话,则很可能认为每股亏损0.5元的公司股票应该比每股亏损1元的公司股票价格应该高,如果每股亏损1元的股票价值1元,则每股亏损0.5元的股票至少应该值2元,则很可能给转增后的A公司估值4亿元(2元×2亿股),比上面的理解使公司价格增值了4倍。而我们知道,股本转增后公司的总价值不应该有任何变化,所以仅仅通过股本转增而使公司价值大幅提升的逻辑是行不通的。所以对于每股收益为负公司股票的价值预估与每股收益为正的公司股票的价值判断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每股收益亏损小的公司就一定比每股收益亏损大的公司要好。
但对于同一家股本没有任何变化的公司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同亏损来说,则一般是每股亏损值小的公司比每股亏损大的公司要好。如一家公司在2007年每股亏损1元,2008年在公司总股本没有任何变化的前提下,公司的每股收益为亏损0.5元,则可以认为公司的亏损幅度在进一步减少。但认为公司业绩在好转的前提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好转,而不能简单的看每股收益和净利润的亏损在减少。因为有些公司净利润亏损尽管在降低,但由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基本停滞,公司的各项支出基本为零,所以对于这种公司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重组,否则就应该退市了,这种公司应该坚决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