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汪国真《热爱生命》
姓名:游舸
所在学校: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
从教年限:23年
最喜欢的书: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席慕容的散文集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听音乐,读书,练瑜伽,旅游
第一部分我的成长之路
因为热爱而快乐
年华似水,岁月飞逝,回首来路,竟已在教育行业里耕耘了23个年头。在每一个与孩子们相伴的日子里,我都感受着喜悦的幸福,脸上总是有着满足的笑容,心中也总是满满地装着快乐。我把自己的那份愉悦,那颗爱心,那种执著都奉献给了孩子们,我也从孩子们透明的内心世界中感受到了纯真,我的世界因此多了一份透明、简单、快乐与豁达。在其中,我用真心、真情从事着阳光下最为纯洁、灿烂的事业。
一、喜爱——让我走上了教师之路
记得读初中时,有一次我为弟弟辅导功课,我的耐心、细致受到妈妈的表扬,她说:“将来你做老师挺合适的。”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在当时同学们都不愿意报考师范的氛围下,我却报了第一师范。这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学校,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从这里走出的。在一师,我一开始便将自己一生的事业愿景与教师、与学校、与学生紧紧地连接起来。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学会了演讲、朗诵、打篮球、唱歌、拉手风琴、演话剧……我感谢一师的师长们,因为他们的无私付出,我由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胸怀教育理想的青年。
1989年我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当时的东区(芙蓉区)大同小学,我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所省重点小学。记得一位老教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这里的老师都非常优秀,你不努力的话,在这里很快就将落伍。”我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必须百倍努力向前。
最初,因为我在师范最后一年选修了音乐,会拉手风琴,被分配担任三、四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但是音乐教学时需要用钢琴伴奏,我不会,于是向省音协秘书长周启炎老师学习,每天晚饭后就在学校的琴房里练琴至午夜;为带好一支学生合唱团,又拜区少年宫的梁瑞老师为师。我经常课后带孩子们练嗓子,讲解唱歌的技巧,让孩子们能更快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经过同学们一学期的刻苦训练,大同小学合唱团在市合唱节比赛中独占鳌头,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参加师大储声虹教授从教五十周年的演出,受到高度评价。我没有被暂时的荣誉冲昏头脑,我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此阶段,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训练10位同学的手风琴伴奏。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琴拉得越来越娴熟时,我都会有一种感动,更会有一种责任感,觉得一定要把他们教好。我深知想要教好这些孩子,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利用一切机会向身边的同行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寻找一切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终于,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期末,我上了一堂四年级的《七色光之歌》合唱课,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都夸我是一位积极要求上进的优秀青年。
不久,学校的数学教育专家刘润玉老师与我聊天,问我是否喜欢教数学,我思考了一下:我的性格比较内敛,而教音乐需要活泼大胆,并且我也不是音乐专业出身,再大的努力也不能克服非专业带来的局限。我想我应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教学能力。所以我决定尝试着去教数学,1990年7月我拜刘老师为师,开始了我的数学教学生涯。
首先,我担任二、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且好动,同时又是课堂常规形成的初级阶段,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抓好课堂纪律,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提高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增强其课堂注意力。不得不说这对我是个考验。我曾经接手过二年级的一个班级,这个班排名总是在年级最末,我却充满信心,觉得自己能带好这个班。我除实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及时与家长沟通,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形成老师与家长间的积极互动。我还耐心细致地为落后生补课,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努力进步。孩子们和我相处得也十分融洽。终于,在三年级时该班数学考试的平均分在同年级前进了一名,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却极大地鼓励了我。为了加速自己的教学进步,我坚持每备完一课,就去给师傅看,师傅提出修改意见,我就反复琢磨,改到师傅认可,才拿着教案去上课。就是这样的一次次磨课,让我真正明白要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带着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到尽善不罢休”的劲头,我在年级组内成功地上了多堂研究课,“万以内数的读法”、“小数的加减法”等在1994年学校数学教师教案评比中评为优秀教案,数学教师教案即时比赛中获二等奖。由于我的专业化成长,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学习上的进步,对此我感到非常愉快,也对今后自己与学生们的共同进步有了更多自信。
我的班上有位学生叫王婷婷,她是位个子小巧的女孩,因为身体不是很好,加上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做事总是没有恒心,懒得动脑,所以数学成绩一直是我们班比较落后的,我多次与她家长沟通,发现她的父母都比较宠她,也缺少教育经验,拿她没办法,希望我能为她补补课。由于这孩子疏于同人接触,我在休息时,利用与她做游戏的方法让她与我亲近。刚开始她觉得很紧张,但是我总是鼓励她,让她不要气馁,每当她有进步时,我会给她难度系数稍大的题目,对此她总有点畏难情绪,但我一定要她坚持。慢慢地,她的成绩上来了,人也变得阳光起来。这些经历都给了我作为教师的无穷乐趣,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因为喜欢孩子,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每当我看到稚气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着,我就非常高兴。因了这种喜悦和对孩子们的爱,我得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二、支持——让我拥有了坚强的后盾
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回顾这些年的教学之路,我深深地感受到个人成长离不开自信、钻研、毅力,更离不开学校环境和教师群体所形成的强大的精神后盾。我的第一位伯乐是张学宽校长,是他把我招进大同小学,他总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鼓励我。他反复告诉我,要坚持学习,走自己的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1994年,长沙市开始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需要一批教师到长沙教师进修学院进行培训。这时,我人生中的另一位伯乐——胡建昭校长找到我,告诉我学校计划派我去参加英语培训,作为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培养。虽然我当时已沉浸在数学教学的快乐中,但我毫不犹豫地服从学校的分配。英语,其实从初中以来就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并且由于之前转教数学的成功经验,我觉得英语这项工作我也一定能做好。
于是,我每周除了日常的12节数学课外,每逢一、三、五下午还要赶到长沙教育学院参加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那几个月里,我几乎没有休息日,所有的课余精力都投入到了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经过充分准备,我顺利地通过了考核,获得长沙市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书。
同年9月,我正式走上小学英语教师的岗位,负责五、六年级八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周我有16节课,要给五百多学生授课。那时我是既兴奋又备感压力。因为小学英语教学相对以前的所有教学经验和认识来说,都是全新的,甚至长沙市都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学校里也没有人可请教,一切都在摸索中。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认真,肯钻研,勤动脑,就一定会找到方法。我购买了大量的英语教学书籍,甚至有俄语和现代汉语的教学书籍,我思考着从中找到教与学的规律。同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还拜长沙小星星英语学校杜天明校长为师,每周五晚上坚持听他的课,并每周请杜校长听我一节课,请他为我评课。我不断地请教、观摩和摸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努力改变枯燥的教学形式,制造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我抽出每周二下午两节课后的时间,义务为基础不好的学生集体补课。授课的形式和效果,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通过艰苦的努力,本校学生第一次参加市毕业统考,英语平均成绩达到88.95分,在原有基础上跨进了一大步。
2005年我服从学校的安排,除了承担四年级四个班的英语教学外,还要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是一个小提琴实验班,因为老师更换太频繁,学生变得有些散漫。对此,我尽可能用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时时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自己的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2007年我担任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并负责四年级四个班和一年级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同时,我还连续14年担任芙蓉区小学英语教育协会的理事及大同小学英语教研组组长。
从我走上讲台至今已经23年,这其中虽然辛苦,但苦中也有乐。面对挑战,无论在哪个岗位,我始终铭记着一名教师应当履行的职责。在自身的努力及同事们的帮助、领导的关怀下,对教育事业有了更全面和主动的认识,将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发展完全与教育与学生结合起来。
三、学习——让我得到了不断的超越
实践证明,优秀教师的成材之路是靠不断的学习铺就的。在工作中我努力拓宽学习渠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业务培训,走近学者,与同行研讨,和学生交流,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除担任学校英语组的组长外,还担任了芙蓉区英语教育协会的秘书长,一边利用寒暑假参加湖南师大英语函授的学习,一边订阅《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报刊杂志来阅读,还于2004年赴安徽观摩“全国首届小学英语教师技能技巧的比赛”。回来后对曾获得一等奖的湖南代表队的微型课进行分析,该文章由九通音像出版社出版;还面向全区英语教师主讲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受到大家的好评。
四、实践——让理论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科研意识。作为学校英语学科教研组长,我带领教师与时俱进,大胆地进行教改探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中引导教师主动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每个教学环节入手,大胆进行改革创新。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英语水平有所提高,我于1994年就参加长沙市“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的研究。针对学生模仿能力与短期记忆能力强,活泼好动等因素,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通过英语游戏使学生在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中解脱出来,得以发挥儿童特点,调动自身积极性,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002年9月,我参加了学校课题“人机交互英语实验”。这种实验探索是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老师的主机与学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期间我学会了自己制作网页,把枯燥的英语学习,通过英语游戏等方式灵活呈现出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2003年我参加了湖南省创新教学子课题“小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并担任副组长一职,从实验方案的起草,实验计划的一步步实施,到最后实验材料的整理与报告的撰写,我都是全程参与。通过课题我开始走向成熟,受到了省、市、区教研员的赞赏。
2005年我又参与了长沙市教科所组织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并承担了一个子课题“小学英语中高年级读写能力的培养”研究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我尝试着通过让学生们看文本展示,自读文本发现问题,再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真正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点滴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我面临着更多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只要自己坚守着对教学的这份热爱,困难和挑战带给我的只会是有益的历练。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之旅
目前高年级的学生不会阅读英语小短文,如何提高他们阅读的能力?
一、问题描述与发现
(一)问题现象
记得在三年前我们授课用的教材是由北京外国语学院编著的《新标准英语》,这套教材图文并茂,发音特别地道,录音请的是加拿大的小朋友,尽管每篇课文的容量都相当大,可孩子们很喜欢。老师们通过与他们玩各种英语游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一顿热闹之后,会要求他们去思考一些问题,而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讲就会出现困难:他们什么都答不上来,去创造性地设计对话就更困难。产生这种情况的关键是孩子们总是在被动接受老师的所讲内容,没有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虽然接受了小学六年的英语教育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确实大大超过以前那些从初中才开始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但进入初中后,初中教师反映:学生的读写能力被过分忽略,甚至出现学生能和老师对话但在面对同样内容时却无法阅读的情况,写出语句就更加困难了。《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三、四年级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为主,实现英语教学的一级目标;五、六年级培养学生持续的兴趣,学会写简单句子,实现二级目标;为了更好地衔接中小学英语教育,在小学高段进行读写课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如何在高年级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就成了我一直研究的小课题。
(二)问题思考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语境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低下已经是个普遍问题了。我发现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联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要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有必要了解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和特点。要培养学生流畅阅读的能力,就必须了解能够影响阅读能力形成的各种因素,通过三年来的观察我发现影响阅读的因素有:
1.心理障碍
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知识面窄,常因不了解背景知识而无法顺利阅读。词汇的扩充是提高阅读理解的主要途径。据调查,90%有阅读困难的学生都有词汇缺乏的问题。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少,在阅读中“拦路虎”较多,虽然读了,但不能理解其内容,往往使小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惧怕心理,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造成心理紧张,而越紧张就越难以读懂。
2.缺乏语感
语感是学生在语言掌握上达到一定程度时获得的一种能力。在国内学习英语的环境中,听、说、写的机会较少,我们必须是通过大量阅读各种英语书报杂志来加强“语感”(Speech feeling,即对英语的感性认识),扩大英语词汇量,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小学生语感能力还未形成,理解力也较弱,不善于猜测词义,几乎每句话都要通过翻译成汉语才能继续阅读,阅读速度非常缓慢。
3.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
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足。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如不会抓文章段落大意,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面对文章里的一些新单词,显得缺乏信心,会害怕阅读。不懂得通过联系上下文、看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那些在词语解码(包括词语认知和词语辨别)、阅读的流畅性、回忆阅读内容以及理解力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
4.不良的阅读习惯
由于缺少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学生形成了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机械性地阅读,用手指点着单词一个接一个地阅读,头部来回移动。由于缺乏速度和技巧的训练,很多学生对模糊语义的容忍度较小,见到生词就查字典,阅读效率较低。
二、问题破解与改进
(一)专业学习
1.理论学习
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策略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有一定的词汇量,掌握语法技能;会查阅资料和工具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等。阅读学习策略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1956)提出“认知策略”以后出现的。O’Malley和Chaton(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实施管理时采取的方法,主要与外语学习的过程有关,涉及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进程的规划,学习时间的安排,具体策略的选择,学习状况的评估以及根据检查与评估所进行的调整;“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学习的具体任务,用于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转换,通常称为语言学习策略;“社会/情意策略”即运用所学的语言与人交往,这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及不同风格的作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于是我就开始在五年级实施阅读教学,并总结了三段教学步骤:
(1)读前活动(Pre-reading):激发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通过下列方式建立起以往的阅读经验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讨论,“Brain Storm(头脑风暴)”,制作关于以往知识的分类列表,制定目标,预习课文中的图片,做出预设以及使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听辅助材料(音乐、影片片断)等。学生阅读状态如何,常常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了兴趣,或受本单元话题的“热身”影响,或充分认识了阅读的重要意义,都能使他们迅速地进入高效阅读状态。教师可以讲述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等,用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吸引学生;可以用幽默、笑话、猜谜、游戏等导入,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内容或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可以用歌曲、音乐、电视、录像等特殊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还可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阅读材料的美感。我在教授《新标准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Book12“Module8:Unit 1 Helen Keller”时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出could与couldn’t。然后再通过看图并提问来让学生猜测有关Helen Keller的背景知识。接着,老师询问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更多的有关Helen Keller信息。这也是本堂课的精彩之处,总之学生的各种技能得到充分锻炼,符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理念。
(2)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要求具体,以准确感知阅读材料。
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并非十分准确,他们认识事物常常肤浅、粗略,或者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忽略事物的本质特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感知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应具体明晰,教师的要求越具体,学生阅读的目标就越明确,阅读的效率就越高。阅读教学的要求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循序渐进原则,具体可采用如下活动:在Helen Keller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文,第一次听音与阅读让学生通过找到新单词来预测问题,并教授孩子们理新单词的方法。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能帮助他们整体了解课文的主题背景,并为下一环节作准备。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是以阅读策略的渗透为重点,以旧单词的发音规律为突破口去学习新单词。
(3)读后活动(Post-reading):交流讨论,培养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学生阅读后,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对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要求学生限时细读,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短文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之后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
②对策略使用的评估(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为此,我有时将学生带到语音室,有时将学生带到阅览室,让学生二人一组、四人一组、六人一组或自由组合进行英语阅读活动。读后,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交流各自的认识和感想是学生对阅读效果的一种自我评估。在这种评估中,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阅读的成功或不足之处,巩固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达到预定的阅读目标。
③依据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口头或者笔头练习(如角色扮演、大意复述、采访活动等)。表演:让学生阅读之后把短文内容表演出来,能帮助学生对课文整体进行吸收与运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复述短文: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复述短文可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在教授篇幅较长的课文时,我采用阅读教学,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加看图对课文进行分段、分节或整体复述。
④对学生阅读过程表现的评估(可通过学生自我汇报的方式)。教师开放性设问:运用发散性思维,围绕教师布置的话题,在短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际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I will see the Stonehenge(《新标准英语》Book10 Module6)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问题:“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Where is it?Do you like Changsha?Why?”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每组推选一位代表上台陈述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实践
六年级下学期这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是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内容和继续扩展学习新的内容。本册的主线是继续和Daming一起了解美国,了解Daming回到中国之后为小学毕业、升入中学继续学习做的准备。这一学阶段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语言,坚持听说训练,同时进行相应的读写训练。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一堂典型的阅读教学课,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边思考边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课文的主旨。并且在热身及最后的拓展环节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习语言,更能去运用语言,这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目标,提出这个目标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体会英语的魅力。下面我谈谈我在这堂课的得与失。
1.通过多猜测,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这是孩子的天性,同时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比赛和猜迷。本节课一开始我就把他们分成七组,根据他们的发言及拓展练习的表现进行评比,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猜迷游戏出现在三个环节:一开始出现某学生儿时的照片,引出“What can you do?”“Could you run?”从而呈现本堂课的重点单词“could/couldn’t”接着,对Helen Keller的生平事实进行猜测,引出“Where was she born?”最后,让一组学生描绘另一组学生,让大家来猜谁是被描绘者;同学们呈现的是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
2.通过找规律,提高学生自主拼读单词的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记忆单词对学生来讲非常困难,于是我就在每一课都渗透“找规律拼读单词”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拼读能力。
3.通过反复读,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能力培养。
这篇课文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了文化(人物)背景知识给学生。还设计了预测内容,给主题句及图片连线、逻辑归纳等阅读策略。阅读前期阶段通过“知识竞猜”了解Helen的背景;通过三个疑问词,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一听三读课文:一次听,二次寻读,三次精读,四次泛读,这样学生充分体验了不同的阅读策略。
4.内容过多,学生在反馈上时间不够。
最后的拓展环节让一组学生描绘另一组学生,我认为给他们的提醒句子太多,学生讲时太罗嗦,可以简单一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再实际拓展句子的难度。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与实际教学紧密相连,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的。
三、问题对策与反思
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他们生活阅历的不同,掌握语言的能力不同,教会他们不同的阅读策略。在教学中我始终遵循以下几条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师生共同参与。它的过程是:教师导入→学生精读→教师讲解→巩固操练,最后学生内化语言。操作过程:
(1)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questions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3)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主动参与型策略。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自读理解→交流讨论→小结巩固。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与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他们在pep教材中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3.自主开放型策略。这也可以称之为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
(二)成效与反思
通过课堂上每周三次阅读课的教学,学生的词汇量猛增,英语读、写的综合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阅读是一项长期性的活动。几年实践下来,学生对阅读很感兴趣,一看到文章,他们便会津津有味地阅读。在课内外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不少,加深了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开阔了学英语的视野,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觉,小学生所读的阅读材料如果教师能适当配以彩图(色彩鲜艳明亮,适合小学生的口味),并有相应的英语磁带,学生会更感兴趣,阅读效果会更好。
我在这个英语专题研究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1.我们学校是一个班额大、人数多的学校,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高,还需要认真研究。
2.对学生进行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培养时,学的好的同学因为词汇量大,所以越学越有兴趣,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又会有点跟不上,因此还要注意两级分化的问题。
3.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值得以后进一步探索。
课改工作中,我会有困惑和不解,所以我不断学习探索。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或许,这就是课题的魅力,它能激励我们永远向前,永不停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定能在课题研究中锻炼和提升自己,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势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健康的成长。我想,这是课题研究对我们提出的期望和要求。
第三部分我的反思之乐
因为热爱而快乐
我热爱我的工作岗位,更多的是因为我爱学生们那一张张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面容,虽然他们精灵古怪,像云一样不时变化色彩。2005年学校安排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深感压力大,担子重,同时又备受鼓舞。我认为作为教师,就一定要做一次班主任,那一定会是一种美好的经历,能让我更多地积聚和发散能量,这份工作值得我投入更多精力。
我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是一个小提琴实验班,学生每周一、三、五下午都要练琴,此时我都会到场督促训练;每天的早自习,我一定来到同学们的中间;班级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我都须为此付出精力,周密安排,细致琢磨。于是,我早出晚归;于是,丈夫家务事做得更多了;于是,女儿放学后独自回家的时候也更多了。
担任班主任,意味着自己对学生的关注便不再仅仅是一堂课,一册书,而是孩子们成长的一段时间,是他们的行为思想和品质作风。
我担任班主任的第三天,班级里就发生了一件学生丢钱的事。同学们议论纷纷,家长们也十分关注问题最终如何处理,这对我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通过调查,我心里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但我没有采取逼问和直接指出的简单方法,而是在那周的班会上专门给学生们谈品德修养。我告诉孩子们,中国传统的美德是“非我有者勿取”,拾金不昧是高尚的,助人为乐、解囊相助更是可贵,唯独“占他人物,慕他人财”是不当的。因为偷拿人家的东西,使自己在品德上有所缺失,或许一生都会存在这么一个遗憾。我们更愿意相信是哪位同学开玩笑拿了人家的钱,那么他一定会还给人家的。果真,第二天,50元钱又悄悄地回到了失主的课桌里面。虽然,孩子们都不知道这位同学是谁,但我们真的并不需要知道他是谁。我很欣慰,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而且,此时受到了一场平静的教育的不止一位同学,大家都有所思考,这会有益于他们的成长。当学生兴奋地告诉我,她丢失的钱,已经被放回来时,我想到的不仅是这个事情结束了。我想到,毕竟是不谙世理的孩子,纯洁的心绪若有一点污蚀,便容易扩展为贪欲,他的内心也将被坏想法控制着。及时的引导,就能让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克服初生的私念,心胸坦荡,欢乐自由。
为了让我的学生进步快点,再快点,我总想把我所掌握的知识,我所懂得的道理通通传授给他们。我组织班级活动,通过训练同学们互助互补,同步同心,传输集体协作的意识;通过给同学们讲袁隆平、比尔·盖茨的事迹,帮助他们树立高远志向,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讲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故事,告诉同学们要勇争第一和天道酬勤的道理;通过组织班会十分钟演讲,激励同学们袒露思想,引起争鸣。我高兴地看着孩子们年龄一天天长大,更欣慰地看到他们思想一天天地成熟。
由于有了为学生制造的英语教与学的气氛,我们班同学学习英语有了明显而强烈的兴趣,在班上,英语成绩的比较,成了一种愉快的竞赛。我担任班主任以来,本班同学的英语平均成绩一直处于年级第一。一位从前成绩落后,不守纪律,经常“不屈不挠”地与同学发生矛盾的学生,由于我一直的善意关注、鼓励和不时的交谈沟通而转变习惯和学习态度,逐渐变得充满爱心,关心集体,谦让有礼,最终爱上英语学习,成绩跃入班级前列。
两年班主任的经历,我已感受到了付出所得到的回报,哪怕付出多,回报少,但依旧能让我时时品味到作为园丁的喜悦。
人的一生,未必有如黄金般的光泽,却必须似阳光般有色彩。我自是一如既往地热爱我的事业、学生,我还将更多地在平凡中体味快乐,让学生在我身边也快乐地成长,让他们在快乐中懂得去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