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
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
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惊天动地的伟业,
但她应当如莲,
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
她应当如星辰,
远望像一盏灯,近看似一团火。
我们应该庆幸:
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姓名:肖芬
所在学校: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从教年限:11年
最喜欢的书:《双城记》《简·爱》《阿甘正传》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旅游、听歌、上网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生命的轨迹
我喜欢听音乐,每每在听到一首歌时,心中便会有种悸动,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心灵碰撞”,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好像就在这歌声中。我静静地想:生活就像一首歌。这样想着的时候,好像真的有个旋律在耳边想起,欢快的,伤感的,安静的,激昂的……甜蜜中夹着苦涩,美好中掺着无奈,每一首都不会是一个腔调唱下来的,中间的起起伏伏恰似生活的点点滴滴。或许,这正是我爱听音乐的原因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静的听着生活的旋律,体味生命的轨迹,这,就是一种幸福。
启蒙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童年过得简单而快乐。
进入小学的时候,班主任李老师刚教完我姐姐六年,也算是沾了点“亲”吧。在她眼里,姐姐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我自然也格外照顾,索性把“班长”这顶帽子戴在了我头上,从此我便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这让我引以为豪。
那时的李老师,四十多岁,带着厚厚的玻璃瓶底似的眼镜,经常穿着白色衬衣,很是干练。据说她是在北京长大的,所以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印象最深的是每次语文测试后,李老师总是把我叫到身旁,找出我的试卷,第一个批改,边改边给我点评,之后还会让我帮她批改一些容易的题目。李老师很喜欢家访,每次家访都会带上我,我跟着她走门串户,家长们热情接待,那神气劲儿至今记忆犹新。
虽然李老师只教了我三年就调走了,但她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走上教育教学岗位后,我仍念念不忘这种“复古”的家校沟通模式,即便是信息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我也经常进行“家访”。
我是在老师的关爱与同学的羡慕中走进中学的。初中三年,我的英语启蒙老师易英姿老师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我能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得益于她带给我的那份自信。在那个“我是中国人,何必学英文”
的年代,正是因为她对我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才让我对英语如此热爱和执著。
第一节英语课,易老师就提问,“有哪些同学知道有多少个英文字母并能读出来?”座位上有小声讨论的声音,但没人有勇气起立回答,幸运的是我在姐姐的熏陶下暑假就提前接触了英语,所以很自信地站起来回答,还唱了首字母歌。易老师欣慰地点点头,鼓起掌来,全班同学也鼓起掌来。我的英语学习就在这掌声中拉开了帷幕。
记得第一次学到整篇文章的时候,易老师就要求我们背下来,当时班上许多同学感到不满,顿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敌意。因为我是班长又是英语课代表,强烈的自尊心驱使我不得不挑灯夜战,反复吟背。第二天,我主动请缨,从头到尾流畅地背了下来,不仅得到了易老师的赞许,也赢得了同学们的羡慕。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这份成就感是巨大的,在掌握了知识的同时,我也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随着学习的课文越来越多,背诵从一项任务变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潜移默化中帮助我提高了英语水平。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十几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我对易老师充满感激和怀念,她对我的影响也是久远的。后来,我一直建议我的学生多背课文,甚至英语诗歌、格言。我想这也是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吧!
在我的生命旅途中,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优秀教师,能遇见他们,我是幸运的。难忘恩师,如今身为教师的我,要永远以他们为榜样,肩负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永远善待我的孩子们,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沉浮
求学的道路并没有太多荆棘。1995年,我幸运地考进了市里最好的一所高中——市一中,更幸运的是班主任也是英语界的名师张先珍老师,于是我更加沉浸在学英语的乐趣中了。但是,一中强手如林,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兵。没有了老师过多的关注,也没有了同学的羡慕,我安静了许多。我开始看小说,记不清看过多少本琼瑶,也记不得读过多少遍《简·爱》。
高考是我人生遭受的第一个打击,那一年,我与本科失之交臂。在复读与进专科的艰难抉择中,我选择了后者,进入了家乡的一所师范专科院校外语系。我整天闷闷不乐,不愿出门,父母安慰我:“你不是从小喜欢当老师吗?你不是一直热爱英语吗?”是的!至少我可以当老师,至少我可以教英语!
可以不再去理会对我而言深奥的数理化,我的专业知识在这几年里突飞猛进。专项课程的学习让我终身受益,《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外语教学法》……我如饥似渴,贪婪地吮吸着!课余时间,我参加了高等教育英语本科自学考试。一有时间,我便泡在图书馆里,攻克一门又一门的自考课程。图书馆关门了,我便回到宿舍,搬个椅子在楼道的感应灯下夜战(因为那时宿舍管理是晚上十点就统一熄灯),那真是段令人难忘的日子!
大学三年,我过得忙碌而充实。通过竞选,我当上了系学生会主席,每星期都要在例会上做演讲,布置工作;我活跃在各种学生社团和活动中,成功组织了外语系很多业余活动;我以学生代表的身份进入了大学的教代会;在系主任的推荐下我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带领的实习队表现特别突出,荣获“优秀实习队”称号,我个人荣获“优秀实习老师”;毕业时我被授予2001年度“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的光荣称号。
这所我带着失落走进的大学,却在我即将离开踏上新征程时,为我装满了行囊。
困惑
命运的垂青和大学里取得的成绩让我幸运地进入了省城的这所有名的部队子弟中学,从此我就将自己的人生支点定格于这“三尺讲台”上。回想刚走进课堂时,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发誓一定要当一个值得信赖而且有水平的老师,为此我惜时如金,全身心地备课、上课。每备一课,我都把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搜集的相关材料也精益求精。在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我也尽量拓宽思路,让学生耳目一新。很快我的课为学生所喜爱,家长反响热烈。后来,我不断地带着学生参加市里的各种教学比武,在教学上,我是站稳了脚跟。
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曾经举步维艰。
我带的第一届,是一个普通班级。那时,傻傻的我,只希望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满脑子想着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想着怎么让学生更听话才能学习更好,让领导开心,家长放心,自己也安心。为此,我没少努力,更确切地说是,我更加加倍努力工作,却忽视了孩子们爱哭爱笑爱玩爱闹的天性。我总把这种天性看成是“80后”的缺点,认为他们自私,贪玩,冷漠。
那时,班上有几个女生,整天招摇跋扈地在学校里四处晃悠,被同学们戏称为“女F4”。先不说她们学习如何,光说她们那模样就让我感到厌恶,所以即使她们有其他的优点,也被我的专断给抹掉了。其实我知道她们有优秀的一面,她们在文艺方面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学校里每年的艺术节总少不了她们的身影。但我违背自己的心,硬要在我的意识里把她们归类到厌恶的人一边去。我不知该如何与她们沟通,一度精神紧张,身体很快就受不住了,我向学校提出放弃当班主任,甚至出现过因为不想当班主任而不想教书了的幼稚想法。
就在我感到最困惑的时候,有幸参加了“长沙市首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为期一周的学习让我重新拾起了当班主任的信心。我深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既会毁了自己,更会毁了那群孩子!我开始换位思考,深入分析,发现原来多数学生都很朴实单纯,只是偶尔有些盲目,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和关爱,不是惩罚与过度严厉。我认识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心与心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
在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后,再去看待这几个女生的问题时,我能比以前成熟、客观。我会觉得她们也可爱,也招人喜欢,自然我心里也比以前舒畅了,我微笑着与她们沟通,她们也对我放下戒备,倾诉心声,我们互相能够轻松、畅快、自如地交流了。毕业后,她们的特长得到了发挥,两个考上了幼师学校,两个进了卫校,我们现在还保持联络。
在那次学习之前,我总是认为,我是在教育学生,是在做“善事”啊,可是为什么不能“善有善报”呢?后来,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我办的好事是不是违逆了客观规律呢?是不是我太自以为是了呢?这样一想,很多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能想通了。那么一切的不顺、不畅快也就都烟消云散了。
“宁愿改变自己的习惯,也不要试图改变学生的个性!”这句话成了我工作这么多年一直践行着的准则。
突破
我真正的变化是在学校2008年搬入新校并实现办公室电脑联网之后。说实话,当时我们这所部队大学的附属中学“蜗居”在院校的一个角落,如同许多乡下学校一样,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图书室形同虚设,阅览室名存实亡,想看的书基本没有。办公室连电脑也没有,更别说联网了,所以市里面的教研活动、论文评比等,如果学校不张贴通知,老师们基本上是不会知道的。
学校搬出来后,网络才为我的生活慢慢打开一扇窗户。一次,同事翻阅我给学生辅导的英语写作时说:“你学生写的作文完全可以投稿啊!”一语警醒梦中人。从此,我上网便不再只是聊天或看娱乐八卦,而是利用它查找资料,寻找信息。我辅导学生参加了英语辅导报社主办的“全国中学生翻译大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等,多名学生获得了一等奖,我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我遨游于各大教育网站,这才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原来的自己了,对职业有了更加理性的思考和认识,教学模式也不断变化,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断耕耘才是我最大的享受。我把自己的教学经历写成论文,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并多次在市教课院的年度论文评比中获奖,比如《汉语拼音在中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实证研究》、《眼神在课堂中运用的艺术》、《“禁补令”背后的思考》、《初中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渗透》等论文都在最近一两年获得了市一等奖。
真心的付出总会有结果。在学校里,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教英语,我都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同事的好评。每年的年度考核评比,我不是获得“政治部嘉奖”就是被评为“教学优秀奖”,还曾连续五年被学校考核为“综合优秀”,面对如此众多的荣誉,我依然平静。我时时提醒自己:教书育人,博大精深,只有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与时俱进。在获得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后,我又继续深造,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师从湖南教育界名师朱泌太教授,于2008年获得了英语教育硕士学位。
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人,才可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只要心中有梦想,为之坚守,为之追求,此生便无遗憾。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之旅
大班制下如何帮助转化英语“学困生”
一、问题描述与发现
(一)教学事件
一年前,我刚带完一届初三毕业班,却因工作需要,又继续留在初三年级接手另一位英语老师的两个班级英语教学工作。这真是个苦差事,学生和老师互不了解,而且他们早已习惯了前一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对我总是处于防范戒备中。经过一小段时间的了解,我更发现其中的一个平行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学生在上课时做出各种各样“叛逆”的行为:一些同学不打开书,趴在桌子上情愿玩手指头;几个同学把手捂住耳朵听着音乐不亦乐乎;还有的干脆把教科书蒙在头上睡着了,能跟着老师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的同学屈指可数,回家后能好好复习,完成好家庭作业的就更少了。
学完九年级第一单元后,我进行了一次单元摸底考试,结果分数在个位数的就有17人(班级总人数56人),不及格(60分以下)的35人,能上90分的仅仅3位同学。我急傻了:本来这就是个人数已经超编的大班,情况还这样复杂,照这样下去,我这一年怎么熬?接下来的中考怎么办?虽然自己已多次教过初三,但是中途接手毕业班还是第一次,望着这么多的“学困生”,我第一次有无法继续的感觉。摆在我面前有两种选择,要么撒手不管,要么改变现状,狠抓教学,尽我所能帮助那些想继续学习的孩子,使其进步。不服输的性格让我最终选择了后者,“当后妈也要当个善良有责任感的后妈”。我开始苦苦思考:如何帮助这群英语“学困生”?
(二)学生访谈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抱怨学生不爱读书,大家普遍认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是有很多勤奋好学的学生,学生不爱读书的原因肯定是很复杂的。那么,到底为什么有的学生不爱读书呢?我想,与其抱怨学生,不如寻找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也像很多同行一样,苦苦追寻,希望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和解决的办法。
我决定亲自与班上那些英语“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看看他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让他们亲口谈谈不爱读书以及厌恶学英语的原因,然后再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共性。由于本班英语“学困生”人数很多,先在全班做了一个关于英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我抽取了20位同学进行集体访谈。从与他们谈话的情况,我发现几个细节:
1.虽然这些同学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但他们都表态还是想学好英语。
2.因为长期不听课,他们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每节课都像“听天书”。
3.这些同学有共性:自制力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家庭背景相对复杂。
4.他们大都认为父母、老师早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自己也感觉现在开始努力已经晚了。
二、问题破解与改进
(一)原因
1.客观与主观
大班制教学是我们国家一个特点,一个班五六十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七八十人。而随着年级的递增,课程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加上由于教师的忽视及学生本身的家庭原因,有部分同学英语学习兴趣衰退,信心锐减,英语学习成绩下滑严重。不断增加的英语“学困生”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这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
2.课程与教材
目前,很多初中学生使用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在设计编排上理念新颖,单元话题趣味性浓,话题的实用性也比较突出,学生在完成各种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有助于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符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要求。但是该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最大特点是单词量大,语法难度大,阅读量大,作为一套非零起点的教材,在起始阶段就有如此多的大难度,使部分从来没接触过英语或程度一般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也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
我们平时常规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这样的:复习—跟读新单词—阅读新课文—提出问题—重复所学内容—留作业。知识的传授机械、枯燥、乏味。课堂中的单词教学、语法教学、口语教学、听力教学、语篇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或多或少缺乏有效性和实效性。老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效果很受影响。在面对较难课程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师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当前很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3.学生
从我任教的几届学生来看,初一的时候学生普遍对英语较有兴趣,但随着英语词汇量的增加,难度加大,语篇加长,学生记不住单词,搞不懂语法,看不懂文章等一系列现象就随之产生,从而部分同学出现畏难和厌学情绪,慢慢变成了“学困生”。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外来务工人口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来自打工家庭,而他们的子女当中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很少,甚至没有学过英语。底子薄,基础差,现在突然接触到全新的高起点教材,内容多,词汇量大,学习程序进展快,学生一下子像被打了,就简单地认为英语难学,跟不上,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致使英语“学困生”偏多,两极分化出现较早且非常严重,部分学生自信心严重受挫,开始放弃学习英语。
4.教师
我们一线教师常有这样的疑问——“每节英语课我们上得都很辛苦,可为什么就是达不到教学预期目的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想自己的课堂达到预期效果,我在每天上课前不光认真备课,还精心“备学生”,帮助那些“学困生”“脱贫”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热爱孩子,关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都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因此,我深信我可以成功地教育好每个学生,绝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学生。我尽力去了解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以及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从心底里真正关心他们,而不是在班级上点名批评、讥讽,甚至任之弃之。我坚持对“学困生”进行思想开导,用更多的耐心去对待他们,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理论学习与经验借鉴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8种或8种以上的智能,只是由于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与方法。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从这个层面上说,“学困生”是不存在的。即使有“学困生”,他们的智能也有优势的一面。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优势智能有利于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挖掘他们英语某一方面的特长并发挥其正迁移作用,这是“学困生”转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发挥“学困生”存在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找到学英语的最佳切入点;要善于运用优势智能的正迁移作用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优势智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还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智能,以对“学困生”优势智能的发挥产生示范作用。
2.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促进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探讨教师如何帮助与转化“学困生”也有着巨大的意义,因为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低下,学习自信心不足,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这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3.陶行知教育经验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公鸡只叫不吃。他又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公鸡反倒自己吃了起来。陶行知先生这才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陶先生以生动的事例启示我们,教育者凭着主观想象去强迫孩子做某件事,实在是行不通的。当今的素质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让其充分发展个性。
三、问题对策与反思
(一)此类问题的教学策略探讨
1.情感策略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如果“学困生”对英语教师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甚至从内心排斥他,不信任他,不接纳他,那么他们在英语课堂上将更加提不起兴致,激发不出热情,更谈不上语言学习中的合作交流,老师最终也会很失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一呼百应的知识权威的形象,要走下讲台与学生特别是与“学困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对“学困生”产生一种亲和力。
2.教学策略
对“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我深知也不能要求过高,但要让他们明白:只要你们不懈努力,每天将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进行对比,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也是英语学习上的成功者。例如,我经常在课前要求这些学生预习新课,而且要在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做上标记,待第二天课堂上解决。在课堂上我要求“学困生”做好笔记,把自己听不懂的知识记下来,课后向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请教,课后要及时复习当天所讲的内容,要求学生对当天所学的内容及时消化吸收。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3.评价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即测试。评价的内容侧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这样,“学困生”的英语成绩一旦不理想,他们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会“谈考色变”。我更加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淡化了评价结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转化英语“学困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我的教学行为策略
1.教“学困生”灵活记忆单词
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利用认知规律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所以我在课堂上总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读其音,观其形,明其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教他们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单词。我还会把表面上无联系的或联系不大的词进行整理、归纳,编成容易记得住的口决或小故事。例如,以o结尾变复数加-es的单词记忆口决,Negro、hero、tomato、potato这四个词我们可以按照其意编排成口决:黑人英雄爱吃西红柿和土豆。再如感官动词的记忆口决:一感、二听、三让、四看;一感即feel,二听即hear、listen to,三让即let、make、have,四看即watch、see、notice、look at。另外,我还告诉学生学习一个单词,就要有联想能力,可以把同义词、反义词、形似词等,放在一块记。例如在学到care这一单词时,我就联系到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ness、carelessness等一系列相关词汇,这样学生记单词的效果会更好。当然还有趣味记单词法,比如救护车ambulance本是个很难记的单词,我就告诉学生“俺不能死”,需要“救护车”,学生在笑得前俯后仰时既理解了词义,又记住了读音。
2.要让“学困生”主动参与课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反映在“学困生”身上的问题主要是自制力差,上课老是走神,或者睡大觉。为此,我认为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课堂,我总是鼓励他们开口,不要怕出错,努力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有事做”,这是我一贯坚持的课堂原则。能让“学困生”完成的课堂学习任务我绝对把机会给他们。例如上课时我有时特意不提录音机,到教室之后请他们当中的某一个帮我到办公室拿,拿进教室我就表扬他勤快;课堂上简单的内容我基本都会与他们互动;平时测试,我请他们帮助分发试卷,有时还请他们帮我批改选择题。实践证明,凡是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学困生”,听课效果好,学习进步特别快,自信心提升也很快。
3.让“学困生”学会做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更何况“学困生”通常不具备“好记性”的优势,所以这支“烂笔头”对他们尤其重要。然而,我班上的英语“学困生”几乎都有一个特点,英语课本学了好几个单元也找不到几点墨迹。所以,我集合所有“学困生”在放学之后开了一次会,我告诉他们,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的用法等,是一定要跟着写笔记的。我要学生都把笔记写在书本的相应位置,书上写不下了就用粘贴纸随时贴在书上,没必要额外再去弄笔记本,这样以后复习到哪页就可以复习相应的笔记内容。我也会经常对“学困生”的笔记进行检查,对他们我都是“面批”作业,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帮其分析原因;我还要求他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把错题摘录在“错题集”上,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课下反复复习,加深印象,下次再出现就可避免犯同样的错。
4.进行分层次教学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说:“学生的差异就和指纹一样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掌握同一知识,具有一定的差别。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就会使“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达到心理上“最近发展区”。对于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我都会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基础目标、中度目标、较高目标。基础目标是每一个“学困生”一定要达到的,是对“学困生”指导的下限目标。这样既能保证学习困难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促进他们向上发展。
如在进行《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3“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Section B 3a部分的教学时,面对A、B、C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要求A层的学生写出一篇短文“Talk about your school life”,扩大发散性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其效果是能自如地进行同类话题的写作。要求B层学生仿照3a的内容改写“My School Rules”并熟记重要语句,降低了作业难度,减轻了他们对写作业的厌恶感,通过仿写和背诵例句,提高了对这类文章的理解,其效果是他们虽然不能自如地对同类话题进行英语写作,却能仿写与课文或例文类似的英语作文。要求C层学生抄写3a的课文并跟着磁带听读课文,降低了作业难度,这是大多数学生能胜任的作业,通过抄写达到记忆部分课文内容的目的。这类学生基础较差,完全无法写作文,但通过抄写,学会了摘抄作文,提高了应试能力,提高了自信心。我们要求“学困生”要尽量实现C层目标,鼓励他们完成部分B层目标。
5.“学困生”要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做作业及时了解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形成一定的技巧和技能,做作业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建立在预习听课复习基础上的一种智力操作活动,所以应该先复习,后做作业。而“学困生”因为底子薄,碰到难题难免会想要抄别人的,作为教师,我尽量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出他们会做的题目,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那些较难的题目,我及时给予点拨。对“学困生”的作业,我尽量做到面批,帮助他们找到做题的思路,引导他们领悟学习方法。
(三)反思
俗话说:“五个手指有长短。”人更有强弱之分。在每个班级之中相信都会有所谓的“学困生”,作为教师,我们无法回避他们的存在,更不能忽视他们甚至排斥他们,我们要关爱他们并积极寻找对策转化他们。我常说:“‘学困生’需要老师的关心、爱护,更需要老师的偏爱,不能使他们有丝毫的冷落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这些礼物中,有的包装很漂亮,让我们一见就喜欢;有的包装不那么漂亮,让我们很难喜欢。但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包装看到里面,就会发现它们都是精心设计出来的,在最恰当的时候能给予我们最真的快乐与感动。
在英语“学困生”这个群体当中还有一部分这样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偏科学生,这些学生其他的某一学科非常好,甚至还是这个学科的“奇才”,他们绝对没有思维上的问题,但是恰恰由于某科目的强项使得这些学生用学习其他科目的方式来学英语,就造成了在英语学习上的“困惑”,或者说学习上的艰难。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同样为他们感到焦虑,所以我想接着对这部分由“学困生”脱离出来的特殊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第三部分我的田野笔记
找回属于自己的美丽
“做女人难,做老师、妈妈、老婆、媳妇于一身的女人难上加难!”这句话正是对我们女教师的描写。也许在许多人眼中,教师是最适合女性的职业之一:工作体面、稳定,受人尊重,又能相夫教子。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承受着来自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之累。尤其是年轻女教师,在成家有孩子后,都会有段时间疲于应付家庭琐事及抚育小孩,要是碰上孩子发烧生病等情况就更糟糕。尽管如此,我仍热爱着我的三尺讲台,累并快乐着。
但,不得不承认,在学校这片净土里工作了这么多年,我的一些想法已经蒙上了一层灰尘。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的压力下,我的心态也曾出现过问题,有过一段“颓废”的时光。
那时刚休完产假,白天工作,晚上还要起来多次喂奶把尿,严重的睡眠不足让我整天心烦意乱,丈夫又常年在外地工作无法兼顾家庭。看着镜子中的自己一天天憔悴,觉得青春正在慢慢逝去,郁闷到了极点。于是,我在工作中逐渐有了疏懒,作业批改次数减少,听写试卷交给学生干部,备课教案从网上直接下载,学生活动能逃就逃……如此一来,的确轻松了不少,我尝到了“甜头”,且心安理得地“宽恕”着自己。
有一天,一位大学老友回乡顺道来看我。我高兴地跑出校门迎接她,然后带着她边参观我们的校园边聊天。突然,她说:“好香啊!”“我没洒香水,哪来的香呢?”我们继续往前走,朋友突然大声说道:“哇,原来这香是从这棵树上发出来的,你们学校风景真是好哦,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的!”“可能是吧,不过我已闻不到什么香味了,也许是我已经麻木了。”边走边聊,我们来到了操场上。正好我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课上练习跳长绳准备比赛,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快慢两组,围成两个圈,跟着甩绳同学的节奏跳着,笑着。朋友似乎找回了一颗未泯的童心,拉着我也跳进了队伍中,我们跳着、笑着……
事后,朋友说:“太羡慕你了,每天对着学生,还能享受上体育课的时光,人都老得慢些,我看你这个花园的园丁过得很不错噢。”我淡淡地说:“哪里啊,这是学生每周都有的体育活动课,你是初次来,当然觉得好玩了,我可是习以为常了。”“要是天天能这样与孩子们打交道,那肯定青春永驻。”她的表情是那么天真,充满了羡慕之情。这天,我们聊了很多趣事,我似乎也找回了久违的快乐。
朋友走后,我不免有些伤感。说实话,朋友这次的看望,对我触动很大:为什么我认为枯燥麻木的生活,在朋友眼里是却是如诗如画般的美?我静坐窗前,凝视窗外,看着那昼夜不息永远奔流着的浏阳河水,我倍感失落。朋友朴实的话语似乎唤醒了我,我不该麻木了,我在心里大声说:我要找回属于自己的美丽。
儿子一天天长大,也慢慢懂得了支持妈妈的工作,每天出门前,他都要跟我“吻别”,然后用他稚嫩的声音对我说:“妈妈,你要好好工作!”
我的生活和工作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让孩子重拾学习信心
2012年8月,我接任初三(6)班的班主任工作并担任该班英语老师。临近中考,各科模拟考试非常频繁。有一天,我照常拿着一叠批改好了的月考试卷进班上讲评。我先整体分析了一下试卷的难度,然后按惯例表扬了考得特别优异的同学,接着就请前排的同学帮我分发试卷。班上的一位男同学接到卷子后嘴里念了几句什么,然后随手揉乱了扔到课桌里,便趴在桌上睡起大觉起来。这一情景恰巧被我注意到,当时我很生气,心想自己昨晚辛苦改卷到深夜,学生非但不领情似乎还很反感,一定是欺负我这个刚接手的班主任吧。一股无名的怒火涌上心头,但是考虑到教学任务,我还是专心先讲评完了试卷。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他把头扭向一边理直气壮地说:“我英语基础太差,已经跟不上了,我不想学了!”由于他的语气很不好,我把他训斥了一顿,没想到他哭了,哭得很伤心。我问他为什么这么伤心,他说:“我这样做不是针对老师,只是很痛恨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别的同学学得那么好,我却总是这么烂,爸妈都对我的学习不抱任何希望了。”就在这一瞬间,我感到我面前站着的这个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意识到自己这种冲动的大声斥责不但徒劳无益,而且可能会加深对他的伤害。于是,我给他搬了一把椅子让他在我旁边坐下,然后递上一张纸巾让他擦干眼泪。我对他说到:“老师先跟你道歉,刚刚批评你时话语说得太重了,请你原谅老师!”听到老师低头给学生道歉,他的身体微微颤了一下,眼里又噙满了泪水。我接着说:“其实我真应该表扬你,首先,你没考好还知道生气,证明你很要强很想学好,不像有的同学已经破罐破摔了,还有,你生气的原因是觉得对不起父母,怕父母再一次对你失望,这也看得出你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啊,对不对?”他使劲地点着头,听到我谈论父母,他再一次泪流满面,并且主动地告诉我,其实他心底里面是很在乎学习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及格让他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他觉得中考只有这么点时间了,肯定是补不回来了。于是我开始指导他如何克服考前压力,如何最快地取得进步,我从英语的语言特点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到学习方法,一一向他做了介绍,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他留了每天的学习任务,还一再鼓励他,最后,他非常感激地回到教室。
作为班主任,每天给学生做类似的思想工作实在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我并没有放在心上。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突然收到一条短信:“老师,我按照你说的去做,果然在各门功课上都有了进步,物理从没及过格的我这次小考考了74分,下次我一定争取英语考及格。”短信没有署名,但是我想一定是他,于是赶紧回复:“老师看到你的信息高兴得要流眼泪了,加油,你一定能行!”
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与他的父母分享,我立刻拨通了他父亲的电话,告诉他,“孩子在这次物理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还表态要各门功课都迎头赶上,老师很为他高兴,也请父母在家多关心他鼓励他!”电话那头,他父亲的声音显得很激动,他说:“这孩子从小学开始,我接到的老师电话几乎都是告状的,不是小孩脾气不好,就是成绩不好,我一看到来电显示是老师的号码,就头皮发麻,不知道又在学校惹出什么事了,没想到这次老师还专门打电话来表扬他鼓励他,这是头一回!”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注意观察他在英语课上的听课状态,发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闷闷不乐,而是非常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这男孩的脑子很好使,领悟力很强,察觉到我在观察他,学习更加努力了,果然,在接下来的英语测验中,他不但及格了,还考了九十多分(总分120分)。我主动找到他:“看,你其实是很棒的,相信你自己,中考你就一定能考好,中考的题目比这次的简单多了。”他摸摸后脑勺,笑得很阳光,然后告诉我一个小秘密:“老师,您发现我最近老穿新衣服了吗?因为老爸说老师给他打电话专门表扬我了,他心理很舒服,一口气给我买了三身衣服,还带我去必胜客吃了比萨,哈哈!”
这真是一次成功的教育经历,我总结自己有三点做得不错:第一,敢于向学生道歉。第二,不是告状和批评才联系家长,而是专门为了表扬而联系家长,这比告状效果好多了!第三,用宽容与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他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对于有缺点错误的学生,绝不能一味地训斥或是尖刻地挖苦,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那些有缺点错误的同学之前,心里即便有再大的怒火,也要压住,记住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