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粮食市场研究第一辑
8355100000024

第24章 托市小麦的强劲需求还能持续多久

进入2007年11月份,市场对托市小麦的需求呈急剧上升趋势。安徽市场11月份共举行了5场托市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成交量依次为14.89万吨、27.17万吨、41.19万吨、62.25万吨、119.18万吨,成交率依次为20.1%、38.58%、61.16%、86.33%、94.24%。11月份安徽市场托市小麦销售共成交284.68万吨,而10月份仅成交51.85万吨。也就是说,11月份市场对托市小麦的需求较10月份增长了450%。

(一)需求环比上升的原因分析

托市小麦之外的市场供给减少以及市场对小麦的总体需求增加可能是导致托市小麦的需求环比增加的主要原因。

托市小麦之外的市场供给主要来源于农民手中余粮、各级储备小麦的出库以及加工企业的周转库存。各级储备小麦出库的高峰在上半年的4、5月份,下半年月度间的出库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比如,11月份和10月份的出库量不会有显著的变化。加工企业的周转库存,若非特殊情况则会按照一定的库消比保持稳定。因此,农民手中余粮及其售粮意愿的变化是决定近期托市小麦之外的市场供给变化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手中的余粮是逐步减少的。小麦托市收购结束于9月30日,现在农民手中的余粮都是曾经“拒绝”过最低收购价的粮食。“拒绝”的原因不外乎是“待价而沽”。因此,此时农民手中的余粮是一批“意志坚定分子”,它的目标就是博取高价格,“不见兔子不撒鹰”。也就是说,这批粮食的“惜售心理”更强。在余粮日渐减少的情况下,“惜售心理”也在与日俱增,二者共同导致了托市小麦之外的市场供给紧张。这也是为什么新粮大规模上市期结束后,粮价往往上涨的原因。托市之外的供给减少、粮价上涨驱使市场上的一部分需求转向托市小麦,这是导致近期托市小麦成交量、成交率双双走高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近期市场小麦的总体需求增加。在总体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水涨船高,即使托市之外的供给不减,托市小麦的需求也将增加。经验告诉我们,节日期间及年底通常是小麦消费的旺季,小麦的需求在这段时间通常会放大。如何理解小麦需求的这种节日或年底效应?首先,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冬季食欲要好过炎热的夏季,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小麦的年底消费量;其次,由于国人节日期间的吃喝文化,节日期间的小麦消费量也会稍微增加;再次,受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影响,担心节日期间市场供应不足或者价格太高或者为保险起见,中国人都有在年底及节日前备货的传统,对一些重要的物资,比如粮食,通常在节前备足整个节日期间的消费量。当然当下中国早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物品供应已极大丰富,现在更主要的是需求不足的问题,这种节日备货所导致的粮食需求增加已经不是很明显。总之,年底前消费者的面粉(小麦)需求会增加,这是毫无疑义的。那么这种增加的需求会传导到面粉加工企业,面粉加工企业为应付突然增加的需求,就会倾向于囤积更多的小麦,提高原粮的库存比例。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的面粉(小麦)需求才是终极需求,加工企业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派生需求随着终极需求的变动而变动,并且其波动幅度要大于后者。比如,若消费者年底实际增加的消费加上备货增加的需求幅度在20%以上,那么加工企业的需求增加幅度则会在40%以上。这就解释了近期托市小麦的需求出现爆炸性增长的原因,显然这段时间对应的小麦终极需求是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变动的。

关于小麦总体需求增加的原因,除了终极需求增加外,还有近期价格上涨的因素。我们知道,11月份以来,与托市小麦成交量激增相对应的是国内小麦价格普遍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的行情,小麦每吨价格上涨了60~100元。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刺激了用粮企业的采购欲望。企业出于对粮价进一步上涨的担心,为保障未来的供应,会倾向于增加原粮的库存比例。这也是导致近期总需求增加的原因。

(二)需求同比大幅上升的原因分析

据统计,截至2007年11月28日,全国托市小麦存量在3700万吨左右,去年同期的托市小麦存量约3900万吨。考虑到今年小麦增产,库存略有恢复,2007年截至11月28日托市小麦的市场份额是低于去年同期的。2006年国家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安徽共收购托市小麦4069万吨,2007年国家在上述地区共收购托市小麦2895万吨,并且今年小麦较去年增产160多万吨,因此,今年托市收购结束后农民手中的余粮也是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也就是说,今年和去年同期相比,托市之外的小麦潜在供给都是较去年充足不少的。正常情况下,今年的托市小麦的需求量应是小于去年同期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恰好相反。2007年11月份安徽市场的托市小麦成交量是284.65万吨,而去年同期的成交量是127.83万吨;2007年11月最后一场交易会安徽市场的成交量是119.18万吨,而2006年则是58.08万吨。如何解释这种“反常”现象?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今年的托市小麦的出库环境较去年同期大为改善。在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托市小麦出库过程中的非正常“交易成本”大为下降,刺激了市场对托市小麦的需求。

另外一个原因,很显然,今年托市之外的“潜在供给”并未能充分转换为“有效供给”,也就是说,在今年托市之外的潜在供给增加的情况下,有效供给反而是减少的。有效供给减少的背后,反映了市场“惜售心理”的增强,其中农民的惜售尤其值得关注。今年小麦托市收购数量较去年大幅减少,应可视为农民惜售心理增强的表现。所谓农民惜售就是农民不急于卖粮。近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日益增多,农民的务工收入也日趋见涨,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总体上在逐步提高,售粮收入的重要性有所降低。这创造了农民不急于卖粮的前提条件。同时,2007年以来,CPI指数一直高涨,农民明显地感觉到周围的物价在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显著上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7年1~10月,农村的CPI是105.0,城市的是104.1.同时,中国CPI统计中,食品的权重在30%以上。由于农村的恩格尔系数普遍偏高,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构成比例要高于城市。因此,农村的物价上涨比城市更为厉害,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更大。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农民“持粮观望”的心理,不到迫不得已,农民不会轻易卖粮,而托市收购结束后粮价的突然上涨强化了这种惜售行为。因此,用粮企业从农民手中收粮比以前更难了,不得不更多地转向托市小麦。

(三)托市小麦的强劲需求还能持续多久

目前托市小麦的强劲需求势头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以下三方面情况的变化:

首先,农民的售粮意愿的变化。目前农民手中的余粮基本上处于“待价而沽”的状态,但是可以预计春节前后农民还是会适当增加余粮的销售,以满足这段时间突然增加的开支需要。因此,后期随着节日的临近,托市之外的供给会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对托市小麦的需求。

其次,小麦总体需求的变化。由前面的分析可知,11月份托市小麦的需求的突然上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市场的总需求在增加,而用粮企业的积极备货是导致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所谓“备货”就存在一个提前准备的问题,我们知道企业备货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年底及节日期间增加的消费问题。因此随着节日的临近,“备货”需求反而是减少的。

再次,市场价格的变化。如果后市小麦价格进一步呈现上涨的势头,那么托市小麦的需求也会继续增加。特别是如果玉米、小麦的比价进一步上升,则小麦的需求会进一步上升。

是安徽市场托市小麦历次销售成交情况图,由图可见去年年底托市小麦的成交量并非一直呈上升趋势,而是维持高位波动的格局。

总体而言,今年的托市小麦成交数量已较去年同期放大一倍以上,成交数量和成交率也已连续4场大幅上扬,后期托市小麦成交量上升的势头将趋于缓和,有望维持高位震荡格局。

(此部分完成于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