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不利于下属真正地从心底接受、对待错误,有些人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起不到认识、改正错误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法兰西和沙俄激战正酣的时期,一天拿破仑来到阵地前沿巡视,发现一名哨兵在站岗的时候睡着了,拿破仑没有马上把这个士兵抓去枪毙,而是将哨兵手上的枪偷偷拿去,替这个哨兵站岗,当哨兵醒来时发现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站在寒风中替自己站岗,吓得连忙跪地求饶。这时拿破仑走向这个哨兵说:“孩子,我知道你很累,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你的行为极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我希望你能认识到这一点,下一次我绝不会饶恕你。”哨兵感动的声泪俱下。一个星期后,这个哨兵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他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对待自己的下属不能粗暴,即使自己的下属犯了错误首先想到的也不应该是如何责骂他,而是要找准问题出现在哪里,尽最大努力给以安慰,让他不要产生什么压力,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有不少领导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对自己的下属呼来唤去。对犯错误或者工作不力的员工态度粗暴,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上下不能合力,工作难以开展。当然,批评是必要的,但是批评绝对不是粗暴的言语加上恶劣的攻击,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于下属的错误,领导指手画脚,态度蛮横,不容下属解释的咄咄逼人的架势,下属是难以接受的,这种生硬武断的统领作风,虽然能管得住下属,但是这却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批评和威吓员工只能使员工表面上怕你,实际上有可能对你怀十艮在心,在工作上表现得被动而缺少热情,毫无创意。这种效率不高的工作对管理者来说,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
通常,在人们的习惯思维当中,面对下属的错误,只有严格地批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这种威严的方法并不十分可取。对于员工,批评虽然必不可少,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一味地批评却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对于员工的工作,作为领导应该给予更多的是支持与鼓励。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没有谁生来愿意接受别人的指责与批评。当员工出现错误的时候,领导要把握好批评的分寸和尺度,以正确的态度与方式加以对待,那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不利于下属真正地从心底接受、对待错误,有些人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起不到认识、改正错误的效果。
对待员工的错误,并非恶狠狠的话语就一定有效,有些员工摔门而去也大有人在。如果领导以权威威吓员工,虽然有人因“胳膊拗不过大腿”而被迫接受,可是长此以往,下属对领导的印象是怎样的呢?是一个威吓、谩骂的形象?是一个高高在上,让下属仰视而不敢靠近的权威?
强硬的、不容辩驳的作风,是教育中最不提倡的做法。在批评教育员工时,一副高高在上,无人能及的态度往往激化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