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属犯了错误时,多一些包容心理,让下属自动改正错误,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吗?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从恶交到包容,就是包容的一个生动而又成功的例子。杰斐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不会破坏他们之间的友情,在杰斐逊未来得及开口时,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二人的友情自此破裂,中止交往达11年之久。直到后来杰斐逊的几个邻居探访亚当斯时,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往事,但接着冲口而说出:“我一向喜欢杰斐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斐逊。杰斐逊也不计前嫌,他主动请了一位彼此皆熟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了他的心里话。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开始了书信往来。也正是因为彼此有一颗包容的心。
包容是为了那些侵犯过我们的人着想而做出的,它使我们从中看到了非常强大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友谊、爱情和事业,它的至高境界是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包容是坚强的表现,而不是软弱。包容是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包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包容。包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就连小孩子也会舍不得你,听你话的。切忌唠叨,虽然唠叨是一种关心,但是过分的唠叨,往往是不信任的表现,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包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对方同意自己的意见。从心理学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的。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
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体验,积极汲取其间的精华,做好放弃。
包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去了就算了,不要太斤斤计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犯过错,如果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这样既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使对方得不到发展。
就算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包容。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背叛的事情就会不断减少。
学会包容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给他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他,不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任何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人都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后果。否则,对方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禁,因为你过度的包容,正好显示出你是软弱的。
包容不是对原则问题的退让,而是对他人的一些非原则性缺点和过失要用包容的心去谅解。这样看来又是一件互相矛盾的事,但如果不包容而去伤害,只能导致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那么就会出现“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后果。
同时,不肯包容别人的人往往会使自己吃苦,他们会因此失眠、肠胃不适,甚至还会引起高血压。然而,一旦包容别人之后,他们就会超越一次巨大的挫折——一种可以称为再生的心理净化过程。当然,受到伤害的人必须有时间处理自己的愤怒,认清楚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所应负的责任,以及拒绝包容后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包容,才是真正的包容,才能发挥最好的功效。
包容也是极高思想境界的升华,更是一个品质高尚人的体现,是一种博大的至高境界。表面上看,它只是一种放弃报复的决定,这种观点似乎很消极,但真正的包容却是一种需要巨大精神力量支持的积极行为。包容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质,一种正确的自我意识的体现。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会有包容的胸怀。包容得到的收益是人际关系的协调和适应。我国有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也主要由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得来。”那些人际关系的失调的人,往往没有一颗包容的心,会严重伤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学会包容。
学会包容,是做人的需要,更是做领导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恕容人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娄师德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司马光评价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凤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也瞧不起娄师德,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杰:我之所以提拔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
可见,领导有了包容的心理,不仅自己不会与人计较,还会感化别人,让别人佩服自己。所以,当下属犯了错误时,多一些包容心理,让下属自动改正错误,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