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味道。
它极端的犀利,能引起连锁反应。才一入口,唾液、胃酸,齐齐泛上;然后,五官扭曲、舌尖颤抖、鼻子收缩、双眸发涩。有时,酸气直冲脑门,连脑神经都被熏得麻痹了。
它十分的暧昧,给人复杂不堪的感觉。它不像甜、咸、辣那样的干脆利落,独立成“味”,它总与其他的一些味道纠缠不清:酸甜、酸辣、咸酸,可怕的是:在苦苦相缠之余,它也总是喧宾夺主,像一条狡猾万分的小蛇,阴阴地钻进你的喉管、胃囊,最后,侵入骨髓,弄得你直打哆嗦,坐立难安。
它也非常的霸道,能隔空发功。“望梅止渴”,便是典型的例子。
这么犀利、这么暧昧、这么霸道,偏偏众人爱它。
爱它刺激,每每尝它一回,便好似在口腔里进行了一场大战。可怜的舌头欲逃无门,被它折磨得伸卷难以自如,像足了在惊涛骇浪里翻腾不休的一叶扁舟。几番挣扎、几轮搏斗之后,才在奄奄一息的疲惫里,重新尝到风平浪静的喜乐。
众人也爱它提神。在昏昏欲睡的时刻,咬一枚酸果,全身的细胞,都会被惊醒、震醒,以前,读自己讨厌的科目,总偷偷地在口腔里放一颗酸梅,被它酸得精神奕奕。起劲地授课的老师,看到台下学生全神贯注,以为教导有方而暗暗窃喜,实际上,学生口里“另有乾坤”呵!
嗜酸的人也许不曾想到,人世间有一种无形的“酸”,是具有巨大的杀伤力的。这种因妒忌而生出的酸意,能够化作一把尖刀,把原本亲密无间的枕边人砍得鲜血淋淋;能够变为一瓶硫酸,把原本推心置腹的知己蚀得面目全非;也能变成一枝毒箭,把原本并肩作战的同僚射得应声倒地!
开水瓶的哲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给开水瓶灌水时,不能灌得太满,需要留一个木塞大小的空间。如果灌得太满,木塞会被开水瓶内的压力冲起,甚至可能烫伤人,而且也容易使水不保温。
待人接物也是如此。人的潜力无限而忍耐力却是有限的。对于一些不起眼的人,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和价值,更不该去践踏他们的尊严和人格;否则,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不惜一切,像木塞一样,且不仅仅是溅起的开水把你烫伤,你可能为此付出比这惨重得多的代价。
两个刚灌满开水的开水瓶中区分哪个是保温的,哪个是不保温的,只需用手摸一下它们的外壳,如果是烫手的则是不保温的,而不烫手的才是真正保温的。
这就是现象与本质、表象与内涵的关系。举例来说,表面上看起来夸夸其谈,吹得天花乱坠的人,他们可能脑子空空;而另一些沉默寡言,看似木讷而不善言辞的人,他们的心胸也许装着整个世界,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表演大师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扣子开了。大师点头致谢,赶紧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解开了扣子。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扣子解开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又热又累,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扣子开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扣子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得抓重点,才能获得成功。
人有时候需要借口
反悔时需要借口,而在许诺时就有意留下反悔时可以使用的伏笔则会使借口更为圆满。不妨做出一些大胆的许诺。只是你在作出许诺的同时,必须告诉对方可能出现的各种麻烦和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亦即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以让人家事先有思想准备,一旦未能实现不至于过分地对你失去信任。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坦诚相见,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其实不然,我们提倡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见,但是,人与人之间要达到以诚相见的境界势必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需要运用各种恰如其分的交际方法,方能保证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
①向你介绍一种“模糊表态”的方法去应付一些复杂的请求。
所谓“模糊表态”即是采取恰当的方式,巧妙的语言对别人的请求作出间接的、含蓄的、灵活的表态。其特点就是不直截了当地表示态度,避免与对方短兵相接的交锋。它是一种常用的社交方式。“模糊表态”的功效有二:
一是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有些问题一时尚不明朗,需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或看看事态的发展及周围形势的变化,方可拿主张。“模糊表态”就能给自己留下一个仔细考虑、慎重决策的余地。否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仅影响自己的威信和声誉,也对事业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二是给对方一点希望之光,有利于稳定对方的情绪。
要求你解决或答复问题的人,内心总是寄予厚望,希望事情能如愿以偿,圆满解决。如果突然遭到生硬的拒绝,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很可能因过分失望或悲伤,心理上难以平衡,情绪难以稳定,产生偏激言行,有碍于人际交往。
相反,倘若话尚未完全说死,则使他感到事情并非毫无希望,也许经过更多的努力或者过一段时间机会降临,事情会向好的方向转化,因而情绪趋于稳定。
然而,我们并不是说凡事都得“模糊表态”。该明确表态也含糊其辞,那是十分错误的。那么,遇到什么的问题、在什么的情况下,宜用“模糊表态”方式?又如何掌握“模糊”的分寸呢?
当事态不明朗时,宜用“模糊表态”。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有个过程,有的还得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当事情处于发展变化初期,实质性的问题尚未表露出来,这就难以断定其好坏、美丑、利弊、胜负。这时,就需要等待。观察、了解、研究,切不可贸然行事,信口开河。倘若迫于情势,你不能不有所表态的话,最好还是向他“模糊表态”。例如,你可以说:“这件事比较棘手,让我看看再说。”这样给自己以后的态度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有些经验丰富的人遇到这类问题,用几句幽默话语,如引用一则寓言故事或一则笑话,而不作直接的回答,留给对方去思考、寻味。这可说是“模糊表态”中的高招了。
当与对方处于初交时,宜用“模糊表态”。让我们拿谈恋爱打个比方,有正、反两例,可资借鉴:
小王和小李平时性格都内向,且接触异性的机会少,经人介绍,他们俩相识了。初次见面,双方都有了点意思。接下来是两人交谈,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试探。幸好他们俩都还聪明,懂得初次交往的表态艺术。
在分别时,小王对小李说:“我对您的印象总的来说不错,不过还是初步的,有待以后进一步了解。”
小李也微笑着回答:“我和您的感觉一样。”
这里双方的表态都是模糊的,既表达了愿交朋友的意向,又为自己留下了回旋余地。双方都高兴,也为以后的进一步交往打好了基础。
然而另一对青年却非如此,小张和小丁也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初次见面,小张就把嘴一翘,冲着小丁说:“我对你不感兴趣。”弄得小丁掩面而走,大哭了一场,埋怨起介绍人来。小张的表态无论是方式、场合,还是语言的选择都太缺乏艺术性了。
②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愿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③对非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愿。这即是说,如果你所做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那么你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
比如,你许诺帮助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和“符合有关政策”对你许愿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人)。真是一石三鸟!
齐王嫁女
有一个名叫吐的人,经营牛羊猪肉的生意,由于他反应快,主意多,经营有方,因此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一天,齐王派使者找到吐,使者对吐说:“齐王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准备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你可愿意?”
吐听了,并没有感恩戴德,反而摇头摆手说:“千万不可呀,我有生理疾病,恐难从命。”使者骂他不识抬举。
后来,吐的朋友知道了此事,很不理解,吐真傻!于是跑去劝吐说:“你这个人够傻,你一个卖肉的,整天与肉打交道,满身油糊,臭哄哄的,为什么还拒绝齐王拿厚礼把女儿嫁给你呢?你到底怎么想的?”
吐笑着对朋友说:“齐王的女儿肯定是长得太丑了。”
吐的朋友不明白,问:“难道你见过齐王的女儿?要不你怎么知道她丑呢?”
吐回答说:“我虽没见过,可是凭我卖肉的经验,我知道齐王的女儿一定是个丑女。”
朋友不服气地问:“你凭什么这么说?”
吐胸有成竹地回答说:“就拿我卖牛肉吧,我的牛肉肉质丰美,只要给足斤量,顾客拿着就走,我用不着多加一点,顾客都感到满意,我呢,也害怕肉少了不够卖。而我的牛肉肉质不好,我即使给顾客再多加一点儿,他们仍然不要,牛肉怎么也卖不出去。现在齐王把女儿嫁给我一个卖肉的,还加上厚礼,我想,他的女儿一定是很丑了。”
吐的朋友觉得吐说得有道理,便不再劝他了。
过了不久,吐的朋友见到了齐王的女儿,齐王的女儿果然长得很难看。这位朋友不由得暗暗佩服吐的先见之明。
有些事情虽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但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吐不是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去举一反三地思考生活中的现象,那说不定就会要娶回一个自己不中意的丑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