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级沟通思想,不仅要主动、经常,而且要全面、客观地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既包括自己的意见、建议,也包括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让领导全面掌握你的思想状况。既包括自己的成绩,也包括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不能报喜不报优,使领导难以客观地把握局部的运行状况。这样,有利于取得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同上级关系的协调。
向上级汇报工作,要注意把握重点,抓住时机。要重点汇报工作的总体状况,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不能事无巨细,不能报流水帐。汇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上级及时掌握情况,及时地获得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要善于抓住时机。一是要及时,不能事过境迁再去汇报,从而贻误工作。二是要有效,选择上级工作有空、心情舒畅时汇报工作,除非是急件,一般不要干扰上级的手中工作,不要影响上级的休息。
3要求适度
作为下级总是对自己的上级抱有这样或那样的期望和要求。如期冀上级提供支持、帮助以及晋升的机会。但下级对上级的要求一定要注意适度,要把期望上级提供的支持与上级可能提供的支持统一起来,不能指望什么事情都由上级帮助解决。任何一个上级所拥有的权力是有限的,所掌握的人、才、物也是有限的,而要求给予支持、照顾的下级又是较多的。
因此,上级能给予下级的支持和帮助是有限的,下级对上级的要求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只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期望。
下级对上级提要求时,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不要遇事上推。下级也是一级领导,对自己本职范围内的工作,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职权,勤政努力,敢于负责,积极完成。不能把己能够克服的矛盾、解决的问题上交,增加上级的负担。二是不要苛求。超越上级能够在职权范围内满足的要求就是苛求。这样的要求无异于给上级出难题,不仅使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会给上级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三是少提个人要求。积极向上级反映自己的个人要求是下级的权利,也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是不能为自己要求得过多,过高,更不能伸手要地位、要待遇。这样只会使上级对下级产生不好的看法,影响关系的协调。
4服从领导,积极补充
在一个组织系统中,下级服从上级,是一条必须遵守的纪律,也是下级保持同上级关系协调的重要方法。对于自己的上级领导,一定要维护其权威,支持其工作,不仅要自觉服从,而且要补充。对领导者来讲,服从上级,不仅能争取到上级的支持,实际上也能争取下级的服从,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服从领导,首先要维护领导的权威。上级领导的权威是按一定法律程序赋予的,其根本作用是为了保证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下级在处理同上级的关系时,决不可以自己的长处去比上级的短处,因而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不能不分情况,不讲场合,随意顶撞领导,不要以为离了自己地球就不转了。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位在组织机构健全的情况下,缺了谁都能正常运转。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强,可能在一个单位起顶梁柱的作用,但决不是不可缺少的。没有你上级可以马上找一个人来代替,再大不了暂时取消这部分工作。当自己的意见与上级领导相左时,要冷静分析、反复琢磨,到底谁的意见是正确的。
当觉得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而且有充分的理由或事实来证明时,也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和恰当的方式向上级陈述,不可得理不让人。当上级在工作上出现失误时,要积极补台,切不可袖手旁观,看“热闹”,看笑话,更不能落井下石。
5掌握忍让与斗争的分寸
由于上级与下级所处的环境不同,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因而上下级之间出现意见分歧和矛盾是难免的。它们时而潜伏,时而公开,时而缓和,时而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下级要特别注意协调的方法。尤其是在上级对下级批评不当,处理问题不公时,下级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当场申辩顶撞。克制和忍让,可以使上下级双方有时间重新反省自己的意见,从而获得修改和完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克制和忍让是维持上下级良好关系的一种手段。
克制和忍让是有分寸的,它与合理的斗争并不矛盾。在非原则问题上善于克制,善于忍让。即使上级的批评不对,与客观事实有出入,也不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要吃得起“亏”有机会说明解释一下,没有机会受点委屈也无关大局。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原则问题上,应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种批评和斗争,也是对上级的一种爱护。当然,这种斗争必须是善意的,同时还要讲究斗争的方式和策略,做到恰当合理,使上级既能接受,又使其感到下级的批评是善意的、正确的。
(四)校长同下级关系协调的方法
协调下级关系,不仅要坚持一系列基本原则,还要创造性地运用相应的方法。否则,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可见,作为校长,要协调下级的关系,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沟通思想增进了解
在领导关系中,校长与下级之间,由于职责和地位的不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心理隔阂,这种心理隔阂对协调上下级关系影响极大。作为校长为了协调同下级的关系,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必须缩短与下级之间的心理距离。而要缩短这种距离,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同下级及时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了解。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于协调人际关系,感情有时能起到比理智更大的作用。上下级之间有了一定的感情,也会增加信任,减少和避免误会,上下级之间就会同心同德,上级多为下级着想,下级主动为上级分忧。即使产生了误会或纠纷,也能得到及时的消除。在西方,许多经理把培植同下级的感情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而且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他们把这叫做“感情投资”。据说美国的惠普公司为了鼓励领导人员同下级协调好关系,他们的办公室采取“敞开式”,即全体工作人员,无论上级还是下级,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用矮屏分隔,除少量会客室、会议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同时互相都不称职衔,即使对董事长也直呼其名。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上下通气,创造无拘无束和亲密合作的气氛。沟通思想、培植感情的办法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必须了解下级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他们的经历、家庭、性格、爱好、意见、要求等等。并尽可能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感情之花只能用爱的心血培育,校长对下级一定要有“人情味”,少一些“火药味”。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校长在协调同下级关系时,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下级的学习榜样和楷模,如果自己骄傲自负,盛气凌人,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下级就会敬而远之,这样就难以同下级进行思想沟通,关系协调。
校长对于下级,要善于宽容人、谅解人,要善于忍让。要有一种豁达大度的胸怀,对待一些偶尔犯错误而又非很严重的错误的人,要有一种从大处着眼、不计人小过、宽以待人的精神。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人们犯点错误是难免的,但只要不是很严重,不是大的原则问题,校长就要宽大为怀;和风细雨地帮助下级找出犯错误的原因及其克服的办法,不要抓住下级的一时一事的错误无限上纲,大动干戈。也不要把下级的错误“储存”起来,日后算总账。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占部都美在《领导者成功的要诀》中说:“真正的授权是以管理者宽容部下的失败作为前提的。”决不可对下级偶尔犯的并非人为的失误而大发雷霆,严厉斥责。这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反而会使上下级关系紧张。即使对那些犯了比较大的错误而仍属于认识问题的人,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从关心下级爱护下级出发,以同志式的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们,满腔热情地帮助教育他们,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工作中改正自己的错误。对待那些和自己意见、观点不同的人,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有宽容的态度,切不可搞一言堂,容不得不同意见。在一些非原则性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纠纷或磨擦中,领导者应具有善于忍让,善于妥协的宽容精神,应当具有经得起委屈,吃得起亏的豁达大度的肚量。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
总之,待人处事要豁达,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记恨别人,甚至千方百计地找机会报复别人。当然,校长的宽容不是无原则、无限度的。对于那些严重违法乱纪的原则性问题,则决不能宽容。
3推功揽过
作为校长,对下级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承认他们的成绩和做出的努力。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一定要首先想到下级的功劳,要真正认识到,没有下级的努力工作以及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仅靠自己一人是一事无成的,即使自己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例外。所以,要把功劳记在下级账上,切不可同下级争功。
校长要协调好下级的关系,不仅要主动推功,而且还要主动揽过。下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这些失误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不少失误直接或间接的与上级领导有关。如校长决策的失误,下达指示、任务不明确,有些需要校长帮助解决的困难校长未能及时地给予解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作为校长如果把过错全推给下级并一味地批评、斥责下级,而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样必然会严重地损害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甚至有可能使下级无法工作下去。只有当下级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之后,校长主动揽过,实事求是地承担一定责任,这样,才既有助于下级主动检查自己工作的失误,吸取教训,又有助于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协调。
4奖惩得法褒贬有方
校长在协调同下级的关系时,必须注意正确地运用奖惩、褒贬的方法,做到奖惩得法,褒贬有方。所谓奖惩得法,就是无论对下级进行奖励还是惩罚,都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该奖励就要奖励、该惩罚就要惩罚,奖罚分明。同时还要做到该奖多少就奖多少,该罚多少就罚多少,做到奖罚恰当,不可乱奖乱罚。所谓褒贬有方,就是在对下级进行表扬或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表扬时,一要注意实事求是,既不能凭空拔高、言过其实,又不可抹煞下级的成绩,要力求准确恰如其分。二是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下级,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批评时,要注意选择好批评的时机,恰当的语言,正确的方式。而且批评要有证据,说话要有根据,态度要诚恳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下级口服心服,同时起到协调上下级关系的作用。
(第三节)如何做好决策
一、校长决策的素质修养
(一)广博的知识素养
校长要有博学多识,决策者的足智多谋主要来自于广博的知识,因此,校长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决策者,必须终身好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校长决策的重点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管理问题的决策,学校教育教学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多种教学活动要求,校长至少应精通一门专业,同时,粗通各学科知识及其教学特点。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校长要掌握学校的工作规律,具有比较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加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科学知识。校长管理财物,管理勤工俭学、校办企业,要求校长要懂得经济运行规律,为此校长应掌握一些教育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常识,甚至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为了做到决策科学化,还要注重学习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预测学、决策学等多学科知识,掌握决策技术。校长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才能见多识广,思路开阔,提高对决策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任何一个成功的校长都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
(二)熟知与学校管理有关的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教育的法制化也得到了加强,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以及多项教育条例,如《扫除文盲工作条件》、《残疾人教育条例》、《教师资格条件》等。地方向政府也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法规。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的校长应熟知教育法律法规,同时也应了解《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其他与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是执行法律的具体体现,是对学校工作的具体要求。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是校长决策的重要依据,熟知或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也是作为现代学校校长“以法治校”的重要素质内容。
(三)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