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康熙对音乐、美术也很感兴趣。根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的回忆,康熙曾经学习过西洋乐理,并且能够演奏西洋乐器。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仿效法国科学院,在宫中建立了有画家、雕刻家、制造钟表和天文仪器的工匠等人参加的科学院,还曾经举办过西方美术作品展览。
在三藩动乱期间,康熙军政事务十分繁忙,经常彻夜不眠,以至于累得生病吐血。但即使是这样,他在疗养期间,还是手不释卷。
在和平时期,康熙帝更是孜孜不倦,惜时如金。康熙二十三年,在南巡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到深夜。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他乘坐的大船上依然灯火通明,此时他正在与高士奇兴致勃勃地谈经论文呢!高士奇怕皇上劳累过度,要起身告辞。康熙却笑了笑说:“不用那么着急,今天如果不弄明白这个问题,朕是无法安睡的。再说朕从五岁读书,每天睡晚一点已养成习惯了……”
康熙无论到哪里去巡视,都会很认真地聆听别人提出的问题,并且一起研究解决,哪怕是平民百姓,所以,他在几次南巡中发现了很多人才。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功业卓著的政治家,他的文韬武略是多少帝王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勤奋好学、读书不倦之精神,不仅给了他文治武功的能力,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感悟做人智慧
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集中起来,离不开“有恒”二字。若要持恒,就要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能否做到持恒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挤时间学习。
9.读书见圣居官爱民
【原文】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释义】读书不研究圣贤者的思想精髓而只知背诵文句,这样的人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做官的不为人民着想而只知道领取俸禄,这样的官像一个披着官服的强盗。只研究理论知识而不切身实践,这样的人就好比一个不懂得佛理只会读经的和尚;有些人事业有成以后不想为后人积些阴德,那么,他们就会像眼前正在绽放的艳丽花朵,用不了多久就会凋谢。
春秋战国之交,一位举世闻名的医学家诞生了,他就是扁鹊。
扁鹊能被人们记住,主要是因为他的医术很高明,为人们所信服。关于他,有很多动人的医学故事。
有一次,他和他的两个徒弟出去办事,途经虢国,恰好碰上虢国的太子“死”了。虢国城里闹闹嚷嚷,乱成了一片,有的人在默默为虢国祈祷,有的人在忙着为太子奔丧。
扁鹊听说了太子“死”的经过,觉得有点疑问,于是找到太子的从属官中庶子,把太子发病的情况和“死亡”的时间详问了一番。随后他对中庶子说:“我觉得太子没有死,我可以把他救活。”
中庶子不相信扁鹊说的话,认为他在吹牛,便说:“你不要开玩笑了,你不觉得这话说得太离奇了吗?你什么时候见过死了的人还能复活的?这话即使是说给一两岁的小孩子,恐怕他也不会相信的。”
扁鹊说:“既然我说的您不相信,那咱们就以事实论真假吧——只要您去向国君报告一下,说太子没有死,还可以救活,有一个叫扁鹊的人自称可以做到。现已等候在宫外,听候国君的吩咐。”
中庶子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根本就不相信这话,因此也就不愿意冒险为他去报告。于是扁鹊就不停地给他讲大道理,让他不要耽误了太子的性命。经过再三劝说,中庶子才同意把这件事报告国君。国君一听说太子还有救,就赶紧把扁鹊恭恭敬敬地请进宫里。
扁鹊对太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经过诊断,认为是“尸厥症”,也就是现在医学上说的“休克”或“假死”。找到了病因,扁鹊师徒三人一刻也不敢耽误,赶快抢救。经过一番得力的抢救,太子果然活了。接着扁鹊给太子进行热敷,又吩咐仆人坚持给太子吃20天的汤药,虢国太子这才完全恢复了健康。
经过这次事件以后,扁鹊名声远扬,被天下人盛传有起死回生之术。每当听到别人这样说,扁鹊就向他们郑重其事地说:“真正死了的人怎么可能救活呢,我没有那样的能力!太子的病,虽然表面看起来像死人一样,其实并没有真死,我只是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把他从假死中挽救过来罢了。”
又有一次,扁鹊经过蔡国。蔡国国君蔡桓侯一听说神医扁鹊来了,立即用隆重的礼节接待他。意想不到的是,扁鹊见到桓侯却说:“您现在已经有病了。不过幸好病在肤浅的部位,赶快进行治疗吧,否则它会向严重的方向发展。”
桓侯听后很惊讶,便说:“我没病。”
扁鹊听了这话后无可奈何,只好走开了。扁鹊离开后,桓侯对他左右的大臣们说:“即使自己有点名气也不应该这样无礼,为了博取名利竟然为没有病的人治病。”
五天后,扁鹊又来晋见桓侯。他看到桓侯后说:“您的病已经深入到你的血脉里了,现在如不赶紧治疗,它会越来越严重。”
桓侯很不高兴地说:“我没病。”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来了,他再次劝说桓侯:“您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里,再不赶紧治疗,就无药可救了。”
桓侯这次理都没理他,认为他在无中生有,自己一点生病的迹象和感觉都没有。扁鹊实在无话可说,无奈离去。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来了,他看了看桓侯的脸色,扭头便往回走。桓侯感到奇怪,拦住扁鹊问明原因。扁鹊说:“国君的病已经发展到骨髓里了,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没过几天,桓侯果然病死。
扁鹊把他一生所学的医术都运用到了实践中,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望、闻、问、切”就是他著名的诊断方法。“望”就是观病人的气色,看病人的舌头;“闻”,就是听病人的呼吸和说话声音;“问”,就是询问病人的发病经过和当时有什么感觉;“切”,就是通过按脉搏,来诊断病因。这些诊断技术都是他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合广大患者,后来演变成了历来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扁鹊还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量”等“六不治”的说法就是他提出来的。
北宋仁宗时期的宰相韩琦,是河南安阳人,少年时中进士。历任数职后,在宋仁宗嘉佑元年被拜为宰相。英宗时,他继续执政;神宗即位后,他辞去相位,以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后来移判大名府。
大名府总人口约七八十万人,在北宋四京当中,仅次于东京开封府。因此,大名府非常不易治理,尤其是关于民事纠纷、狱讼的牒讼文书,比一般府郡要多出很多倍。年近60的韩琦坐镇大名府,大小事务一律亲自审理,如果是因身体状况不好而不能亲力亲为时,就会将政务委托给可以信赖的人代为处理,而且还要每天向他汇报一天的大小事务,这样他才能安心养病。当别人劝他不要那么操劳时,他总是认真地回答:“刑狱诉讼,是关乎人命的大事,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啊!”
韩琦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不仅深得百姓的赞扬,而且多次得到朝廷的褒奖,神宗还曾多次御赐汤药加以抚问。他的功绩被史书上记载为:“人爱之如父母,有斗讼,传相劝止,曰:‘勿扰吾侍中也。’”
韩琦自弱冠入仕,一生为官近50年。他做过三朝宰相,两次为顾命大臣,处于危疑之际而能知无不为。有人告诫他说:“公所为诚善,万一蹉跌,岂为身不自保,恐家无处所。”韩琦回答说:“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扰忧其不济,隧辍不为哉。”令闻者愧服。
感悟做人智慧
无论是为学还是做官,都要做到名实相符。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研究其实际功效是不对的。中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说的是北宋开国元勋赵普。他的一生可谓三起三落,他自幼熟谙史事,但是学问贫乏。做了宰相后,宋太祖让他多学习些知识。于是,他每日退朝回家都坚持读书,几乎卷不离手,特别是对《论语》通习甚精。后有人上书宋太祖,说赵普不学无术,仅仅读过《论语》一书。宋太宗不相信,于是传来赵普询问此事,谁知赵普并不隐讳地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一书。昔日以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现在以半部《论语》辅陛下治太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就因此而来。赵普之所以能用一部《论语》辅佐宋太祖治理国家,是因为他能够把一本薄书读厚,能够深深领悟到隐藏在书中的精髓,这值得后人学习。同样的道理,做官也要懂得做官的真正含义,那就是为民做主,为民谋福利,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
10.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原文】人心有部真文章,都被残编断简封固了;有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湮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释义】人的心中生来就有一部好文章,但是,让人觉得惋惜的是,这部文章却被后天的物欲杂念给封闭了;人的心灵深处生来就有一首美妙的音乐,同样让人惋惜的是,这首曲子却被后天的妖邪歌声和艳丽舞蹈给迷惑了。所以说,一个真正有才学的读书人,需要排除一切外来物质的引诱,用智慧来寻求自己的天性。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终生受益的真正学问。
有一个人寻找快乐的小故事,恰恰和人们在物欲杂念中寻找好文章和真理一样的无知。
一个满怀烦恼的年轻人走在路上,他面色忧郁,急匆匆地行走着。路边的风景非常漂亮,他却顾不上看一眼。
“你怎么了?”有人拉住他问道。
“我在寻找快乐。”说完他又急急忙忙赶路。
好多年过去了,年轻人已经不再年轻,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年人,但还是脚步匆匆,继续寻找快乐。
这时候又一个人拦住了他,问道:“你在忙什么呢?”
他很不耐烦地回答:“我在寻找快乐,你别耽搁我的时间!”
说完,他又踏上了寻找快乐的旅程。
又是好多年过去了,中年人已经须发苍白,满脸皱纹,步履蹒跚,可他还是没有找到快乐。
他走得累了,就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休息。他有些绝望,自己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至今却一无所获,仍然不能摆脱烦恼。正在这时,有一个人走过来问道:“你找到快乐了吗?”
他沮丧地摇头叹息。
“给你讲一个故事吧!”这个人说。
寻找快乐的人漫无目的地看着脚下的一株小草,没有表示反对。
那人开始讲故事了:据说,宇宙中有一颗神奇的星星,这颗星星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它能够使人远离痛苦、充满快乐,因为那里就是天堂。
通往这颗星星的道路只有一条,还被上天锁上了。为了给人类保留一点步入天堂的希望,宇宙大神就把打开这道门的钥匙藏在一个人们不容易发现的地方。这样,既不至于毁灭人们跨入天堂的希望,也不至于让所有的人都能找到。
钥匙放在哪里呢?宇宙大神犹豫难决。大海深处?不好!雪山顶峰?不好!天涯之角?不,还是不够完美。想了很长时间,最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地方,那就是把打开天堂的钥匙放在人类的心灵深处。
这的确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每个人都想找到通往天堂的钥匙,但自己的心灵却很少有人注意。只有在踏遍天涯海角的每一寸土地都无所发现的时候,只有懂得反省自身的时候,聪明而善于思考的人才会低头去巡视自己的内心,也只有那个时候,距离天堂才不再遥远。
听完故事后,寻找快乐的这个人被路边的一株小草所吸引。只见小草慢慢长大,先长出一个个花蕾,最后开出了一朵朵小花,无名的小花在微风中发出淡淡的清香。这一刹那,他的心中闪出了亮光,他猛然醒悟。
好文章就和真理、快乐一样,都在人们的心中。只要人们用心去体会、去发现,执著地按着心中的愿望去努力,就会得到真正的好文章,领悟出真正的人生哲理。
感悟做人智慧
《论语》中说:兴趣广泛者,能够学到多种多样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要坚守自己本来的志向,坚持不懈地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论语》中还说:人的追求不宏大或信念不坚笃,都不行,为什么?朱熹曾是这样解释的:如果一个人学有所得,但目光太狭隘,这样会使其固执己见;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广闻博见,但是不能坚持自己的信念,那么一定会一事无成。
这样看来,其实人间真理和真学问根本无待他求,只要向自己心灵深处寻找就可以了。因为属于本然之性的真理和真学问就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良知。
11.幻无求真雅不离俗
【原文】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释义】黄金是人们从矿山中挖出来的,美玉则是从石头中产生的,由此可见,不经过变换就不可能真正悟出道理;人们通常在酒中悟出道理,在繁花丛里遇见神仙。由此可见,即使再高雅的人,也不可能完全隔绝世间琐事。
平凡是人生的最高追求,简单才会轻松。
新创刊的《漫画周刊》为了尽快扩大读者群体,增加发行量,该刊物的负责人推出了一个大胆的创意,即在该刊物上筹划出一项“征画活动”,要求应征作品以“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你要做什么”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