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军方面,曾国藩受命组建湘军之后便常常自责,“诚恐有师心自用之处”,于是“惟有敬濯不敢师心,而务要虚心,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这种想法一直伴随着他。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古之得虚名而值时艰者,往往不克保其终;思此不胜大惧。将具奏折,辞谢大权,不敢节制四省,恐蹈覆辙之咎也。”
在仕途方面,曾国藩年少时比较轻狂,经常清议时政,因此,遭到了某些官僚的反对。经历过挫折之后,他改变了为人处世之道。在长沙城的绿营中,他不仅在内部培植力量,还主动谦虚地与当地官员交好,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曾国藩将“谦”字视为立身之本和保家安身之道。若要做到以谦立身,首先要戒除骄气,因为,骄傲自满是人生的大敌,盛气凌人是人际交往中的败德。曾国藩认为骄必然会导致败,他经常谆谆告诫子弟部下,不可骄傲。
他曾这样告诫子侄:“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而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为达官者,得运乘时,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吾家子侄辈亦多轻慢师长,讥谈人短之恶习。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谦虚也是一种尊重他人的体现,只有尊重他人才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不要过分谦虚,甚至于卑躬屈膝,这样不仅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反而令人轻贱自己,结果适得其反。
谦虚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过于贬低自己。本来自己做得不错,却说成一塌糊涂;本来自己很有能力,却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这是一种过谦的表现,也就是“伪”。不仅如此,如果谦虚只是一种形式,而不加强自身精神素质的培养,这种谦虚因并非出自本心,是一种虚伪的表现。
曾国藩一生都保持着谦虚的美德,因为谦虚好学,使他成为国之栋梁;因为谦虚,使他能够在充满血腥的官场上游刃有余。
感悟做人智慧
人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确,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更是每个人走好人生之旅的必备因素。谦虚的人有上进心,善于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且谦虚的人会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14.幼时不学难成大器
【原文】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释义】孩子是成年人的前身,而学生是官吏的前身。如果在孩童和学生时期磨炼不够,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没有被教养好,或者没有勤学习,那么,来日踏入社会做事时,就很难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人们听惯了杨家将、看惯了辽宋之争,会对杨家将血染疆场的忠心以及潘美的奸佞唏嘘不止,从而忽略了一位与杨家将对立的巾帼英雄——萧太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舞台上,出过几位卓越的女政治家、女统治者,辽国的萧太后就是其中一位,其影响和地位格外引人注意。
萧太后的坚韧名不虚传,从她果断刚毅、毫不气馁的做事原则上可以体现出来。她执掌大辽政权的时代是与大宋对峙的时代,在丈夫病死、儿子年幼的艰难困境里,她苦心孤诣,守护着大辽的江山社稷。在一个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人不得已而掌握大统、支撑国运,况且四面敌国虎视眈眈,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萧太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
萧太后原名萧燕燕,汉名叫萧绰。萧氏,本来是契丹贵族乙室、拔里氏。自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仰慕西汉高祖刘邦及其布衣将相之局,遂将耶律氏改称刘氏,而将乙氏和拔里氏比为萧何,遂为萧氏。萧氏是契丹的大姓,出任国事,而且耶律阿保机还把萧氏定为皇后家族,所以辽国自耶律阿保机以后的皇后几乎无例外地姓萧,故萧氏号称“国舅丈”。
萧绰之父萧思温,乃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附马都尉。萧燕燕的母亲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女。也就是说,萧燕燕的外祖父乃是被史家誉为“威德兼忪,英略间见”的辽国名君,显然,她是位家世显贵的千金。萧燕燕自幼聪明过人,是位喜爱读书、性格执拗的姑娘。有一次,萧思温颇有兴致地观察几个女儿扫地,有几个马马虎虎,仅洒扫一遍,就草草了事,只有萧燕燕认认真真,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禁不住高兴地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看来燕燕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因此,他对这位小女儿格外宠爱。不仅如此,他还重点培养她,专门为她请了老师,教她各方面的知识。萧燕燕一点也不排斥每天学习知识的生活,反而乐在其中。就这样萧燕燕长到十五六岁时,便能够精通很多连男人都不懂的知识,她的“英雄本色”初露头角。
后来,萧思温准备把这个宝贝女儿嫁给韩德让为妻。韩氏在辽世代掌管军政,韩德让的曾祖、祖父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开国之勋。韩德让自幼喜读汉文典籍,文化修养深厚,文韬武略均名冠一时,且此人志向远大,仪表不凡,年轻英俊。对于这门亲事,萧燕燕暗中高兴了一阵子。谁知,她与韩德让订婚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的变故,这次变故把她推向了大辽皇后的位置。
原来,辽穆宗继位以来,荒淫无度,不理政事,而且残忍暴戾,好嗜杀。身边的人个个朝不夕保,于是侍从在其行猎途中将其杀害。萧思温等人立即拥立世宗次子耶律贤为帝,这就是辽景宗。这一年,萧燕燕17岁。辽景宗登基后,为了报答萧思温的拥立之功,特别提出要选他那位袅袅婷婷、独具丰韵的女儿萧燕燕为贵妃。这样,萧燕燕没有成为韩德让的妻子,反倒入宫成了辽景宗的妃子。事隔不久,她就被册封为皇后。
萧燕燕未曾设想过这样的生活,随之而来的皇后生涯的艰难步履更是她始料不及的,是命运之舟把她载上了这一航程。想来,她的心情是复杂的。这一安排,竟将一个初出闺阁、纯情天真的少女推上了政治权力的核心。渐渐地,她的一举一动都和大辽国的国运休戚相关了。
历史给了萧燕燕进一步施展才华、表露个性的机会。辽景宗即位时,大辽国已享国50余年,一度成为东西横行、声肆万里的强大王朝。但由于近年来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相互倾轧和各种矛盾的日趋激烈,大辽已逐渐败落。辽景宗一心想整振朝纲,无奈因病魔缠身,心有余而力不足。辽景宗遂不得不开始倚重于皇后萧燕燕协助他处理政务。萧燕燕看着常年卧病在床的皇上,目睹国家多年动荡、局势危难的现状,义无反顾地担起了治理国家的重任。对她来说,舍此之外别无选择。萧燕燕在困难面前勇担重任,不畏艰险和失败,建立了卓绝战功。
后来,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在伴驾出行时,被其政敌暗杀。事过数月,背后指使者国舅萧海只、萧海里及萧神靓才被查出。萧思温因拥戴之功,又于北府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之上加拜尚书令,爵封魏王,深受看重。父亲被杀,使得萧燕燕更深切地感受到朝廷内部的矛盾重重。她心头再一次警钟长鸣,于是暗下决心,定要使日趋衰微的国家再度振兴。坚定的信念促使萧燕燕锐意进取,慢慢地,她那坚韧刚毅、临机不疑、处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个性越来越充分地显露出来。协助景宗处理国政数年间,她对内政外交进行了大力整顿,取得了显著效果,国家混乱衰败的局势开始扭转。
这样,萧燕燕把她从小学习到的知识都充分运用在她的功业上。再经过数年的艰苦磨炼,她由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成长为一位颇具政治经验和才干的人物。逐渐地,她成为了大辽国的政治核心。
坚韧的个性使萧燕燕生就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她励精图治、日夜操劳,对国家大政兢兢业业,对群臣的善言良策也从善如流,深受朝廷上下拥戴。群臣对这位皇后也报以真诚与忠贞,对她的理政给予真正的支持。在萧燕燕的领导下,数年之间,朝廷面貌焕然一新。
乾亨四年九月,35岁的辽景宗病死。他在临终前颁布遗诏:“梁王隆绪继位,军国大事听命皇后。”这就直接把萧燕燕推向了辽国政治舞台。梁王隆绪在母亲的辅佐下,即皇帝位,是为辽圣宗。圣宗即位之初,宗室亲王各拥重兵,面对当国的孤儿寡母,难免心怀异念,史称“时主少国疑,宗室拥重兵,内外震恐”。面对严峻的形势,萧太后心存忧虑,思绪万千。她深知人事的重要,为了稳定政局,振兴大辽国,她广泛培植亲信。在此过程中,萧太后充分施展出她高超的政治手腕,把契丹和汉族中的有识之士紧紧地网罗在自己周围。其中,以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契丹贵族和汉族人韩德让等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得力的集团。
韩德让在辽景宗时已官拜南院枢密使,职掌甚重,并且以“厚重有智略,明治体”,享誉当世。说起来,萧太后与他尚有一段未曾践约的姻缘。现在,她当然对韩德让另眼相看,同时很自然地想使韩德让效忠自己。从她对待韩德让的态度上,尤能看出她的不同凡响。辽景宗刚死,她就对韩德让说:“吾尝许嫁于你,现在皇上宾天,愿与你相谐旧好,再叙前缘,如今吾子年幼当国,愿你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这时的萧太后只是刚刚30出头的寡妇,依然魅力外溢,风韵绰约。听萧太后此言,韩德让顿时心头一股豪气,不由得倒向了萧太后,成为她肝胆相照的栋梁之才。有了韩德让的支持,萧太后心中更是踏实。她让韩德让统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拱卫皇室。从此,韩德让在有生之年,一直深得萧太后的信任,而他也的确不负厚望,充当了萧太后政治上得力的同路人,此事自然反映出萧太后非同常人的政治头脑,同时也包含了她对美满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萧太后在称制之初,曾不无担忧地对韩德让和耶律斜轸讲:“如今妾身新寡,吾儿幼弱,宗室各族拥兵自强,边防多事,亦未绥靖,究竟如何是好?”说罢还掉了几滴眼泪。二人见状,连忙表示:“陛下信任臣等,何虑之有呢?”萧太后见二人如此表态,便利用二人参决大政,又任耶律休哥全权负责南方边防,对付北宋。她又用心对景宗时的老臣加以安抚,将他们归为己用,使中枢政局出现了一个同心同德的新气象。
虽然国内政坛暂时稳定,但形势并不乐观,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国际政治关系复杂。当时正值五代结束,宋朝刚刚建国不久,用政治风云变幻无常来形容丝毫不过分,况且大宋开国皇帝太祖曾对丞相赵普说过:“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太祖弟太宗一刻也没忘记太祖一统天下的遗志,而辽国也久窥中原国土的富饶与肥沃。这种政治环境的确险恶,但也给统治者们提供了展示他们才能、性格的机会。
萧太后执政后第一次与宋交锋是在燕云一带。燕云十六州是辽宋的主要战场,从五代到宋战火不断,一直是兵家用武之地。当时大宋太宗皇帝御驾亲征,率兵直扑幽州城下。当时协助处理国政的萧太后命耶律斜轸率兵救援,大败宋军于高粱河。宋太宗中箭,跌落马下,后乘驴车逃回。
辽景宗去世以后,宋太宗认为有机可乘,经过一番准备,于这年二月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宋军分兵北上,东路以大将曹彬为帅,西路以潘美、杨继业为帅,一齐发兵。边关战报传来,萧太后临危不乱,沉着应战。她冷静分析,看清了宋军的意图,便从容布置。她命驻扎南京(幽州)的耶律休哥抵挡东路曹彬,并派兵增援,命令耶律斜轸为山西路兵马都统,率兵抵挡西路潘、杨一部,然后自己身着戎装,披挂上阵,率儿子圣宗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萧太后纵观全局,指挥若定,毅然决定以主力对付宋东路大军。不久,她便率兵在涿州与曹彬相遇。两军对峙,她摆出进攻的姿态却不出兵,只在夜间派小部分骑兵骚扰曹彬的大营,这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牵制着曹彬。此时,萧太后已派耶律休哥深入曹彬背后,截断其粮道和军需供应,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曹彬被围,水源被断,人马皆渴,军心不稳。萧太后见宋军军心大乱,指挥辽军猛攻,在涿州西南大败曹彬,接着乘胜追击。在易州之东的沙河,惊魂未定的宋军见辽军追来,不顾一切地抢渡逃窜,踩踏溺死者大半,沙河为之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