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追求高档的物质享受,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却忘了知足,忘记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只要懂得满足,幸福就在身边。
感悟做人智慧
人欲得到真正的人生乐趣,就应该有知足长乐的思想。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应该用这有限的时间去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乐趣,而不要贪婪地拼杀在功名富贵中。如果你不懂得知足,即使拥有整个世界,也会认为自己很贫穷,什么都没有;而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生活贫困,也会笑对人生,活得清静、坦然。
14.彻见真性可达圣境
【原文】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释义】身受物欲困扰的人,难免会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可悲;只有生活在纯真本性的心态下,才会感觉生命的真正美好。而只有完全理解了深受物欲困扰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以后,世俗的情怀才能够被消除;理解了活得真诚本性时的欢乐,才能够迎来圣贤的崇高境界。
社会虽然纷繁复杂,但是,拥有平和的心态就可以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请求天使帮他实现三个愿望,天使答应了他的请求,他非常高兴。
这个人许了第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妻子马上消失,这样就可以娶一个贤惠美丽的女人。
天使满足了他的请求,他的妻子马上就在他的眼前消失了,可是他的亲朋好友都称赞他妻子的种种好处,为此,这个人懊恼不已,又开始怀念妻子了。
最后,他又去找天使,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让他的妻子再回来。
天使很爽快地马上实现了他的愿望。
现在,只有最后一个请求了。这个人思考了好久,他想,如果可以长命百岁,没有健康又有何用?如果拥有了健康,没有金钱又有何用?如果拥有金钱,没有朋友又有何用?
就这样,他陷入了患得患失的思绪中,不知该如何选择最后一个愿望,他终日忧心忡忡,闷闷不乐。
最后,他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告诉天使,请求天使给出指示,天使笑笑说:“还是祈求生活里的一切平安无事吧。”
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永远得不到满足,能安于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就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常怀平和的心态,就永远不会感到生活中有什么不快;知道有可为有可不为。
明人陆绍珩这样说过:辛勤耕作的田园生活,是有真正的快乐的,但你如果没有潇洒的态度,你就会成为苦不堪言的忙人。读书学习是有真正的乐趣的,但你如果不懂得玩味,你就会成为视它为无趣的粗俗之人。一山一水都有可以赏玩的情趣,但你如果不去领会,你也就只能辜负它的妙处而瞎玩。吟咏诗歌可以有真正的心得,但你如果不能体会理解,就只会把它看作是无聊的套话。
感悟做人智慧
很多受物欲困扰的人最大的苦恼就是“所欲不能得”,因为他们有着永无止境的欲望。这样的人表面看起来是在执著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实际上却会被这些飘渺的东西所羁绊,让自己无法感受到生命的快乐。所以,如果想要快乐生活的人,必须要放下欲望,保持平衡的心态,以平心待人,坦然处世,去探索生命中美好的一面。
15.超越天地不入名利
【原文】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故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释义】我拥有仁义德性而别人拥有富贵,我拥有真诚和正义而别人拥有爵禄,因此拥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不会被统治者的高官厚禄所束缚;人的力量一定可以战胜自然力量,坚定的意志能够激发出强有力的精气,因此,君子显然不可能受造物者的限制。
公孙瓒曾授予管宁高位,但是管宁拒绝了,公孙瓒为他准备了豪华的住所,让管宁留下来,管宁依然谢绝了公孙瓒的再三挽留,决定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定居度日。
那时,许多百姓都到辽东避难,他们大多居住在辽东郡的南部,以便于关注中原局势,准备中原安定之后,他们就马上返回故乡。独管宁居住在辽东北部的深山里,表示自己要终老于此地,不打算返回家乡。管宁在刚刚入山时,就住在临时依山搭建的茅草屋中。后来,才着手凿岩为洞,为自己铸造永久居所。
管宁有很高的声望,很多人仰慕他的高尚道德。知道他隐居深山后,都纷纷追随他来到山中,他们开垦田地,以耕种打猎为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管宁居住的深山里,竟然鸡鸣狗叫,人烟稠密,自成邑聚。
管宁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尊重儒学礼制规范人们的言行,因为他是一个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儒生。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的仰慕者后,他开始给人们宣讲《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的深刻学问,并且身体力行,用高尚的道德感化民众。
那时,在他们居住的深山中,因为地下水位很低,凿井非常困难。所以,在整个山中只有一口水井,并且非常深,汲水相当困难。在打水人多的时候,许多男男女女都挤在一起,甚至还会因为你挤我撞发生争吵,或者打架事件。管宁看了,觉得非常有违儒家礼制,因此非常忧心。于是,他经过一夜地思考,想出了一个制止争吵的办法——他自己出钱买了许多水桶,命人悄悄地打满水,分置井旁,来打水的人不用拥挤,便可以直接提水回家。可是,当一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看见井边经常有盛得满满的水桶排列的整整齐齐,都非常惊奇。于是,他们决定一定要调查出是谁做的这件事情,经过仔细观察与多方打听,才知道是管宁为了避免邻里争斗而为之。他们知道真相后,深觉惭愧,纷纷自责,决定不再因为这样的小事而产生矛盾。在那之后,果然没有再因为打水而发声冲突,很长一段时间里,邻里和睦,安居乐业。
一次,一头牛践踏了管宁的田地,还啃吃了他的庄稼。管宁不但没有把牛打跑,反而害怕是一头无人管束的牛,一旦跑到山中就会被野兽咬死。所以,他赶忙让手下人把牛牵到阴凉之处,饮水喂食。比牛的主人照顾得还周到。几天之后,牛的主人在管宁这儿找到了自家的牛,看到自己的牛不但没有挨打,还被照料得细致入微。心中非常感动,千恩万谢地牵着牛离去了。
管宁就是用超然的心态与不入名利的淡泊之心,感化了周围的群众,这使他的名声也更大了,整个辽东郡的人都非常敬仰他。公孙瓒,原本因为管宁不与自己合作而心怀不满,后来又对管宁的隐居非常疑虑,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他才真正理解了管宁隐居求志的初衷。
感悟做人智慧
一个高风亮节的君子,不仅活得潇洒,而且能够保持他的人格和理想,这一点远远超过为争夺名利而狰狞狼狈的小人。这些人,不为身外物所累,不受富贵名利的诱惑,所以也不会被权势左右,甚至连造物主也无法约束他们。这便应了佛家“一切唯心造,自力创造非他力”一语。
16.逃避名声以求自保
【原文】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释义】与其炫耀自己的名声,还不如逃避名声来得更有趣,与其世事练达还不如多省一事更加悠闲。
秦王正准备吞并楚国,继续他的大一统霸业,于是,他招来群臣议事。
青年将领李信,是一位非常英勇的战士,他曾在攻打燕国的时候,带领几千士兵,击垮了燕君数万人,最终把燕王逼得走投无路,只得依照秦王的要求,杀死了自己的亲儿子姬丹,献给秦王表示愿意求和……
这次,秦王想让这员小将做灭楚的秦军统帅,于是问李信:“这次攻打楚国,你觉得需要用多少军队?”李信毫不迟疑地答道:“在大王的英明决策下,再加上秦军胜利之师的雄威,我认为用20万军队足以灭掉楚国。”秦王政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心中暗喜,但是在表面上没有露出痕迹。他接着又问老将王翦:“王将军,你叱咤疆场几十年,可以说经验丰富,依你的看法,我们需要多少兵马呢?”
王翦身经百战,知道此次战争非同小可,于是,直言不讳道:“大王,楚国虽然近些年来屡屡受挫,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拥有数百万军队、数千里之地的大国,所以说它的实力仍然可观。最重要的是,楚国人非常仇视秦国,这种仇视带到战场上是非常可怕的,这会使士兵们凶悍不畏死亡。所以,依臣之见,20万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出师必胜的话,非要60万大军才行。”
这次,秦王政没有再掩饰内心的想法,他对王翦的建议非常失望,并且当众说道:“看来,王将军的确是老了,再也没有当年李将军一样的魄力了,以寡人之见,20万军必灭楚国。”
于是,秦王政派李信带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王翦知道李信此次出兵必败无疑,秦王政一定会再采用自己的意见。不过,秦王已经觉得自己没用了,说不定哪天找个机会定自己的罪名除掉自己也非常可能,还是趁此机会离开这个危险的境地吧。想到这,他决定立即上书请求秦王,要告病辞官,秦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老将王翦就这样带着别人的误解和嘲笑离开了。
在他离开不久,李信带领的20万大军被楚国打得落花流水,带领残部逃回秦国。秦王大怒,将李信革职查办,然后明白是自己轻敌了,没有采纳王翦的意见才遭此惨败。当即,便下令备车驾亲自到王翦的家乡,请王翦带病攻打楚国。
秦王政见到王翦,谦恭地赔罪说:“是寡人错了,没有听将军的建议而误了国家大事,还请王将军海涵,这次务必要抱病出任灭楚大军的统帅,一举踏平楚国。”王翦当然不会因为秦王的赔罪而忘乎所以,仍然冷静地说:“大王,老臣深受您的恩典,以死相报都是应该的,不过,要我打败楚国,仍然需要60万大军,楚国地广人多,很容易组织起100万军队,所以,我们必须要60万才有胜算。”秦王政连忙赔笑道:“寡人现在是惟将军之计是从”。
王翦带领60万大军准备出征,秦王政率领文武百官为他摆酒送行。王翦饮了饯行酒后,在向秦王辞行时,似乎有话要说,秦王赶忙问:“将军还有什么话要讲,尽管说来。”王翦惶恐地说:“请大王赐予臣下一些良田、美宅,作为子孙衣食的保障。”秦王听了觉得好笑道:“你现在是寡人的重臣,而寡人又富有四海,还用担心贫穷吗?”王翦道:“大王废除三代的裂土分封制度,臣等功劳再大,也不能封侯,所以,只请大王恩赐些良田美宅园林,为颐养天年,为子孙后代造福罢了。”秦王听了哈哈大笑:“这些将军就不用担心了,寡人一定会满足你的要求,你就为此出征吧。”
王翦带大军还未到达楚国境地时,就已经派出四名使者向秦王要求,赐土地给他的子孙们,他的部将们都笑他老糊涂了,然而王翦却说:“你们都没有理解我的用心,这是在消除我们攻楚的后顾之忧,大王生性多疑,这次他把精锐部队都交给我,但是他并不完全相信我,一旦他对我产生怀疑,很可能会剥夺了我的兵权,甚至还会要了我们的性命,这样灭楚大计不就成了泡影了吗?如果我一再向他要求赏赐,他就认为我是一个一心想为子孙积聚家业的人,没有任何政治野心,这样,也就会相信我绝对不会谋反作乱了,我们也才可以安心打仗。”果然如王翦所料,秦王因此而相信他并没有异心,放心地让他指挥60万大军。王翦也没有令秦王失望,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攻下了楚国的最后一座城池,俘虏了楚王,收复了秦国最强的对手楚国。
王翦自损名声,向秦王伸手要赏,从而消除秦王政对他的怀疑,深信他不会造反,因此给了他强有力的支持,这样,使王翦在战场上才没有后顾之忧,一举歼灭了楚国。
感悟做人智慧
自古懂得明哲保身之术的聪明人,都会知道“自污名声、气节”是躲避灾难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