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中人
8423000000015

第15章 观贾门浮世沉起覆没 (4)

脂砚斋曾为贾芸留批:“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看来,曹雪芹写贾芸,更着意他在贾家悲剧铸成之后的拯救意义。红学家们也推测出,八十回后,贾家落败、宝玉判押狱神庙,贾芸曾与小红、茜雪一同探往,并受宝玉之托,前往北静王处求救。或许,那便是贾芸令宝玉或贾家以死复生之时吧!只可惜,高鹗所著的续书中,我们无从欣赏到贾芸干练、智勇双全的表现及过人的风采。

贾芸不仅机灵精明,还很有幽默感。他在为宝玉送那两盆白海棠花时,曾附上一封信,其中有句“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妨碍不便,故不敢面见”。对此,脂砚斋曾留下两条批语:一、“直欲喷饭,真好新鲜文字。”二、“皆千古未有之奇文,初读令人不解,思之则喷饭。”贾芸的风趣,在于刻意在字句中营造文雅,反倒将粗俗显现。就在此前,宝玉收到探春约他参与诗社的那封信,探春写得典雅优美、才情四溢,更将贾芸的文词浅陋与粗俗无学映照。本为孝敬两盆海棠花,却能将信左斟酌右修改之后写得如此不堪,仿佛将自己作为美男奉献给宝玉享受,实在是令人为他的才学而汗颜,但贾芸的率真性情,不仅没有令人反感,反而让人对他的粗陋报以宽厚一笑。

贾芸很聪明,几乎达到了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之度。他与小红从相识走向相恋的过程,非常美,也非常值得称道。先是痴心的女儿小红故意遗失了一块手帕,惹起了相思,而后,巧妙地将爱恋的信息传给了贾芸,而贾芸自初遇小红后,便对这个明净俏丽的女孩儿有了心,动了情,如今又接到她的信息,岂不是一桩好事儿!于是,贾芸不动声色地通过坠儿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为两人牵了红线。

贾芸在得知小红对他有意后,一面走,一面拿眼把小红一溜,而小红也只装着和坠儿说话,却把眼也去一溜,四目相对,小红不觉脸红了,贾芸的心里也是一片愉悦。两个人秋波暗送,含情脉脉,这种心有灵犀、两相倾心的传递,在《红楼梦》中为数不多的真挚恋情里充满了一丝浪漫和美好。那是爱之初,两颗纯净的灵魂在晨光中、在绿阴下、在溪水的荡漾中溢出幸福的娇笑;那是相恋的日子,心情总如一株嫩绿的含羞草,一段一幕,一星一辉,一光一辰,恋人略略一触,彼此就温柔地低头,一颗心豁然开朗,陶醉在悸动心魂的爱恋。

《红楼梦》中自由恋爱的例子不多,然而,贾芸和小红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两个聪明人,到底还是瞒过了众人,圆了心里的梦。贾芸姓贾,小红姓林,这一对贾林之恋,与宝玉黛玉那一对贾林之恋,都是一样的光采和美丽!

若这种倾心真挚的爱情,永远都能如大观园内任意一处假山或凉亭、水榭或小桥,一样存在,一样长久,那么,每日每夜,贾芸都只愿和小红一起醉在春花秋月、秋风冬雪,而不去理会什么天涯梦断,不去在乎什么世俗俚语,更不会管金梭银梭如何编织着华彩岁月!然而,贾芸与小红都心知肚明,大观园内没有他们美好的结局,贾家没有他们期待的幸福;他们十分了解和清楚,红尘万丈,无限悠长,仅凭二人之力岂能轻易跳出五行、淡然微笑在青山外?

宝玉与黛玉的悲剧,贾芸与小红不愿经历,他们不甘心被人剥夺相爱的权利,所以,他们的结局,应在红楼外,而不在红楼中。这个梦,就让他们一起到大观园外去延续吧!

纵然要失去繁华,失去富贵,贾芸也要和小红一起经历那幻梦一样短暂的美好,纵然要失去倚仗,失去梦想,贾芸也愿无怨无悔地赴小红的约会,与她一起开创另一处值得期待的美好。在贾芸的心之沃土和梦境里,每一分、每一寸,都是小红美丽的倩影……

贾兰--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

贾兰是贾母的直系重孙,贾政的孙子,谦恭有礼,乖巧懂事,具君子之态,有雅士之风,自尊自爱,不喜热闹,是荣府唯一与贾政有同样为人处世及情怀的后辈。

贾兰才貌双全,文武双全,智勇双全,小小年纪便懂得用心读书、习练骑射,常诵四书五经,知书达礼,一心一意奔赴仕宦之道。他虽与宝玉年纪相差无几,却一直对宝玉很尊敬,每每在庭园中遇到宝玉,都将“小叔叔”的尊称挂在嘴上。

贾兰虽是贾府的重孙,却一直没有受到贾母及王夫人的特别宠爱,这或许与贾兰的母亲不愿意刻意讨好贾母及王夫人有关。贾兰的寡母李纨,一心一意地教导贾兰学习,将全部的心思和希望都浇注在他身上。而贾兰也体谅母亲的苦处,更因为父亲的早逝而养成了成熟懂事、冷静而有志气的性格。当日秦钟与金荣在学塾中闹事,引发众人大打出手时,贾兰曾劝慰贾菌:“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这句话下,脂砚斋曾留批:“是贾兰口气。”

一副小大人的语气,又成熟,又懂事,的确锦心绣口如兰!

贾菌是荣国府近派的重孙,其母与贾兰之母一样,也是年轻守寡,独守着一个孩子,因此贾兰与贾菌最相亲密,在书塾中常同桌而坐。贾菌淘气又不怕人,贾兰却既不惹事,也不闹事,似乎贾菌的存在就是映衬着贾兰的乖巧、成熟。

贾兰深受贾政的喜爱。元妃省亲后,自宫中送来几个灯谜,贾母借此举办了灯谜会,众人都在,独不见贾兰,贾政便问:“怎么不见兰哥?”此处脂砚斋曾评:“贾政极爱贾兰。”一语道破贾政的心,也等于说出了贾政为什么不喜欢宝玉!李纨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可见,贾兰十足是一个充满了个性又有才华的孩子。

贾兰聪慧、继承了儒家的礼、乐、射、御、书、数,是贾政眼中心底最痛惜的孩子。书中第一回《好了歌》中有“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一句,旁边有脂砚斋的批语“贾兰、贾菌一干人”,可见,贾家败落后贾兰与贾菌的飞黄腾达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宝玉曾在无意之中撞见贾兰从那边山坡上拿着一张小弓追着两只小鹿,这一情节即预示了成年的贾兰将步入追求仕途经济、利禄钱财之路。鹿,谐音“禄”,也隐含了路途之意。贾兰一路追鹿,演习骑射,遭到了宝玉的反对,宝玉还呵斥他:“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既表现了宝玉对此举深恶痛绝的心态,也体现出贾兰最终将丧命于追求利禄钱财之途。

贾兰的母亲李纨的判词也写道:“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加之联系贾兰曾作的一首七绝:“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可猜测得出,贾兰以文武全才取得了朝廷的官位与俸禄后,领军出战,不幸战死边疆,留下了一世英名,却也是一世的虚名,虽教后人钦敬,但生命却化为了一抹远去的飞烟。如此,便也对应上了母亲李纨判词中的“梦里功名”、“虚名儿后人钦敬”之境。

宝玉以情动人,贾兰以忠肝义胆、报效国家而感人,二位公子,在贾府云烟弥漫的尔虞我诈中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纯净。宝玉是情爱的孩子,前世的情缘注定,今生必为情生,必为情死。而贾兰,是朝廷垂史忠贤的子民,是贾府知礼谦逊的子孙。

贾兰的名声源于宗族的将门荣誉,也源自镇守边关的赫赫战绩。贾兰是炎黄子弟中的赳赳武夫,荣耀光射千年,照彻万古;贾兰的魅力绵绵地流淌在峥嵘的岁月,在我们眼前展现出绝世的风华!

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时间的无情,贾兰的事迹已改变,贾兰的光荣已消减,贾兰的名字已被遗忘,贾兰的丰功伟绩、忠胆义心距离所有的人都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到最后,贾兰被历史掩埋,而贾兰所经历的人生,也随之而去。

我想,曹雪芹用心刻画贾兰的目的,还是希望贾兰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用心去爱,用心去生活,在自己渴望的自由中去做最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一味遵循着富贵与利禄,用生命去博拼!

贾兰也是悲情的人,悲情的都有些悲壮了!

贾环--与君较得失,唯有长嗟咨

童年与少年的时光多么美好,阳光温淳,光线绵长,心情如同四季的繁花,开彻得漫不经心,却又绚烂缤纷。无论你是一朵迎春花,还是一株月季,无论你是娇艳的水仙,还是栖息在水中的睡莲,你都有纷繁的花颜,灿烂的岁月!

可是,有一个男孩,却失去了美好的童年与少年,他就是不幸的贾环。

作为贾环的母亲,赵姨娘总是与众人很难相处,特别是王夫人。因为,她与王夫人是同一个男人的小妾与妻子,也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儿子,都在为自己的未来一点一点的谋划。

宝玉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贾环是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萎琐粗糙,不得人心。王夫人的家势是侯门公府,金银成堆,财宝成箱。而赵姨娘不过是个奴才,凭着几分姿色,被贾政看上了,做了姨娘。故此,赵姨娘总是胜不了王夫人,故此,在贾府,赵姨娘与贾环的地位很低,也故此,贾环成为赵姨娘与王夫人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对弈的一枚棋子。

贾环很可怜,从未享受过父爱,每每见了父亲,都唬得骨软筋酥;贾环也没有享受过母爱,母亲只懂常常利用他,教唆他,逼迫他去做大家都讨厌的事;贾环唯一的亲姐姐探春,对他也很冷漠,从未给过他一点一滴特别的关爱。

跟在王夫人身边受教养,王夫人又怎么会真心疼他?讨厌他还来不及!贾环自幼在没有爱的环境中生长,老祖母也不疼爱他,因此,贾环受尽了众人的侮辱,眼中所见又皆是众人为了权势、地位而进行的大小争斗,因此,他在无形当中就被渐渐地熏染和伤害了。

小时候,贾环不懂得他与宝玉之间到底有何利害关系,他只知道自己是姨娘生的,宝玉是夫人生的,他只是想像宝玉那般得到众人的疼爱,于是,他很用心地读书,他知道父亲喜欢爱读书的孩子;于是,他很勤奋地练习描红,写得一手漂亮的文字,他知道王夫人喜欢用漂亮的字体来抄写佛经;于是,他很认真地学习知识,每逢达官贵族聚会,都希望父亲大人携他入会,好让他和宝玉、贾兰一起作诗,借以获得那些清客们的称赞。

贾环其实很有才华,他的父亲贾政就曾说过宝玉读书不如他与贾兰。

贾环十三岁时,曾作了一首五律《姽婳词》:“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自谓酬王德,谁能复寇仇?好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不仅获得了众人一致的称赞,还标榜了他的志向与信念。

而贾环曾作过的另一首诗,还被他的大爷贾赦高度赞扬甚是有骨气,不失侯门气概,还鼓励他以后就这样做去,这世袭的前程就跑不了他袭了。

荣国府的世袭,是大老爷贾赦而袭,贾赦是最有发言权也最有决定权将世袭之位传给谁的人。贾赦之子贾琏,一早就投向了贾政与王夫人一派,贾赦有心拉拢贾环,以达到与贾政分庭抗争的实力。而“环”谐音“还”,有归还、返回之意,也有还击、报复之心。这心,是贾赦之心,也是贾环之心。

贾环的命运,注定是一颗棋子,而对弈的人不仅是赵姨娘与王夫人,还有贾赦与贾政。可怜他小小年纪便被人利用、作践,不得不从一个顽皮无知的孩子迅速地成长为对一切隐忍不发又保持警惕的人。

成年后的贾环怀抱着命运对他如此不公的心态,开始刁钻、开始冷酷、开始见风使舵、开始醉心仕途、开始工于心计,于是,他从被众人讨厌一点点转变为被众人称赞,他从被众人看低一直到最后踏上了众人艳羡的官位。

谋求个一官半职,是贾环自懂事一刻时,就隐匿在心里的愿望。将曾经所有的羞忿、所有的怨恨、所有的嫉妒,都通过处心积虑的奋斗消失而去,是他一直刻苦努力的力量。

然而,贾环的心,注定悲伤。就算到最后,他已从一个形容委琐的人变为堂堂英姿的少年,他也无法脱离棋子的命运。他的母亲永远不懂放手,不懂只争朝夕、不争长短,不懂他苦苦熬到今天并不是为了耀武扬威,并不是为了让她趾高气昂;他的父亲,纵然对他母亲再多亲密和疼爱,却依然要紧紧地与王家的权势中心王夫人拧成一团,而无法对他表现一丝一毫特别的关心。他的大爷,将他这步棋走得太完美了,利用他,给了他父亲狠狠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