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夜夜霁月光,朝朝空想念
无媚骨,却以媚人之罪被撵出贾府,晴雯的屈死,是众人心上的痛。
“今日既已耽了虚名,况且没了远限,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晴雯至死,都是那般倔烈、充满个性,悲愤之中毫不犹豫地将虚名充进了实际的内容。而她,并不后悔没有勾引宝玉,而是后悔没有更深彻地表达她的格格不入与叛逆。
晴雯是宝玉的大丫鬟,心灵手巧、天真无邪,在她身上时时流动着浪漫的小女儿情态,就如婉然开放在怡红院阶下的那棵海棠花,迎着飒飒的风,对着晨起的浓雾,轻轻地摇动着枝叶,含着芳香的蓓蕾,在寂然无声的黑夜与明月之旁骄傲地伫立,灿灿地开放。
晴雯高洁,所以她不能容忍诽谤和污蔑;晴雯自强,所以她从不流露奴性;晴雯生活得有尊严,所以她讨厌向主子讨好邀宠的“哈巴狗儿”们;晴雯不愿服侍宝玉洗澡,不愿被王善保家的检抄,因此,她不惜与宝玉发生口角,她也不惜撕破脸皮与王善保家的一顿臭骂,晴雯就是要维护做人的尊严,即使她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丫头。
正因为是丫头,晴雯才从不曾将自己当做奴隶看待,她亦从不将主子的地位捧得高高。当她挽着头发“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也仿佛是她此生的命运被重重的抛到地面,也仿佛她此生所有的美好时光都已破碎。
曹雪芹将她列在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判词所写:“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其画中“既非人物,又非山水,不过水墨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就已注定了晴雯是一朵断肠的海棠花,就已注定了晴雯会带着一个朦胧的梦,带着一道凄厉的伤,在云雾中氤氲,在迷蒙的幽暗之中凋谢。
作者有意将描述晴雯的美貌拖延到她临死前,通过王善保家的口中说道:“宝玉屋里的晴雯,仗着她生的模样比人标致些……”又通过王夫人口中说她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像极林妹妹;再后,又通过凤姐的嘴评论所有的丫头都没有晴雯生得好。然后,又写到王夫人眼中所见:晴雯钗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又写四儿的模样比不上晴雯一半,又写袭人对宝玉说:“太太只嫌晴雯生得太好,深知这样的美人必不安静。”又写王夫人对贾母说袭人模样比晴雯略次一等,又写贾母说到:“丫头们的模样、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三番五次写晴雯的美,之后,晴雯含冤抱屈地死去了。最残忍的人应是曹雪芹,既让宝玉赞她是秋天初开的明艳海棠,纯白洁净,最应该呼唤清风,比肩明月,从渺渺似烟的白蘋洲外,穿群岚,出岫云,提着裙裾悠悠走来,却又给她安排如此运命,是故可恨!
晴雯敢爱敢恨敢怨、快言快语快舌,她曾讽刺袭人:“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了窝心脚。”她也曾对宝玉说:“可是说的,我一个蠢才,连扇子还跌折了,倘或再砸了盘子,更了不得了!”如此晴雯,纯真得让人有些担忧。
晴雯的心灵手巧,风流乖巧,无论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还是病补雀金裘,这一幕幕,都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放射着光芒,永远照耀在宝玉的心中。然而,在王夫人眼里,晴雯的灵巧和率真却成为了善于勾引宝玉、装姿做态的狐媚子。这一切,皆因晴雯是贾母的人,王夫人撵走了晴雯,就等于是向林黛玉示威、向贾母宣战!
你晴雯这样好的相貌,这样风流的美态,这样率真的个性,我王夫人就是不喜欢!我王夫人绝对不允许晴雯你做宝玉的身边人!
晴雯就这样含着冤屈被逐出了大观园,而又抱病身亡了,可惜的是,宝玉却无法为她申冤诉苦,只能满怀深情写就一篇《芙蓉女儿谏》,以示对晴雯的喜爱!
每次读到晴雯死去,总是不忍睹读,悲痛不由分说地堵住了一颗心、一双眼,清晰地感觉到晴雯在书中化作了一株白海棠花,幽幽地含苞,妩媚地绽裂,虽没有香气,却在西风里,却在秋水旁,傲美着清笑,惊心动魄地窒息着那位怡红公子的心以及身边的夜光与水光。之后,还等不及公子为她吟诗一首或作曲一支,她便迅速地枯萎,如霜花坠地。
这一切,是天妒还是人妒?是宿命还是偶然?
海棠花开,妖娆多丽,在红则绮秀盛世,在白则净雅俏丽,都惹天妒人妒了,不然万艳芬芳,为何独夺海棠之香?万花同开,何以独用海棠悲谶晴雯?
我总是常常想起秋海棠,也常常缅怀娇俏、抱屈、念恨而终的晴雯。虽则凄凉的结局感伤动人,但它却残忍地在你的心怀刻下伤痕。已是不闻暗香,已是无浓郁、无清芬,已是不争天香,不夺国色;为何秋风、秋云、秋雨、秋愁,还要残酷地摧残她的美丽?怡红院阶下的海棠,无故死了半边,只是不知道晴雯,在那另外半边海棠花开的时候,是否还是那般倔犟,越是无香,越把生命绽放得奇美?
袭人--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
我不喜欢龚人,她的纯良与痴意也无法给我好感,就连读她的原名花珍珠,都感觉玷污了珍珠的美。珍珠本是华贵、温润之态,可袭人的圆滑浑厚,柔媚娇俏,时刻抱着一颗争荣夸耀之心,毫无珍珠的韵味。
但我却能理解袭人的苦,理解她的寂寞,理解她以弱小身躯承载着重大责任的艰辛,理解她将一切伤痛与背叛承揽在心的魄力。
在书中,袭人被喻为桃花,也被喻为解语花。桃花娇媚多情,是春光烂漫之时最美丽的风景,对应着她与宝玉初试云雨的情缘。而解语花,系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共赏太液池千叶莲时,唐明皇曾指着杨妃对左右说:“此朕的解语花也。”称赞杨妃是懂得话中风情的花儿。
解语花,注定要以理解与明了的姿态去感受别人的心事,却要将自己遗忘,忘记自己的付出,忘记自己的心事,忘记自己的绽放,去做那一朵“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的花朵。不然,袭人也不会用心良苦地说出要离开贾府的话,做以计谋,换得宝玉安心用功之态;不然,袭人也不会背着众人,到王夫人处请求她想个法儿,让姑娘们从大观园内搬出来。
袭人以桃花与解语花的身份为人处事、摆弄姿态,凡事都以她的春光与主子为重。所以,她取得了王夫人的信任,就连尊贵的王夫人都要道她一声“我的儿”!所以,她骗过了贾宝玉,让他不再怀疑平素丫头们的戏言戏语都是她向王夫人告的密。所以,她赢得了宝钗的另眼相看,为她争取做宝玉的姨娘做了充分的准备。
袭人与宝钗,是怀着同样城府的女子,一心一意地做被众人称赞的好女孩儿,她们的内心深处,虽然存着平和、温柔、善良、宽容,却又同时存着奴性、被压迫、被强加的男尊女卑、世俗利禄等思想。劝宝玉读书,求取功名,是她们不约而同去做的事。讨好王夫人、讨好宝玉,是她们走向贵族势力中心的手段。她们的性格,看似淡淡弱弱,实则透着无比的坚韧与刚强。她们的为人处事,看似八面玲珑,实则最受伤害的人恰恰是自己!
袭人有宝钗的圆滑,黛玉的心思,难免她在看到湘云为宝玉打理好了几根辫子后,会酸溜溜地说道:“宝兄弟还哪有在家的功夫!”“姊妹们和气,也应该有个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袭人的贤,就贤在她一心一意地希望宝玉远离众姐妹们,专心致志去读书,考取了功名后,好娶了宝钗做二奶奶,再将自己开了脸,放在屋里做姨太太!
袭人的痴,就痴在她专心致志地扶侍宝玉、照顾宝玉,一厢情愿地渴望宝玉吃喝拉撒都是她一个人负责!
袭人的确如一朵解语花,但任凭她用尽了心思为宝玉解语、为王夫人解语,却也枉然。她走不进宝玉的心灵世界,更没有能力将宝玉时时刻刻拴在身边。于是,她常常生活在惊惧与恐怖中,既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又担心哪一天她与宝玉的“好事”被贾母、王夫人等知晓。
这朵解语花,灿灿地开放在世上,可是,又有谁去解她深埋在心底的花语?她的辛酸满腹又有谁能够知道?她的忍辱负重又有谁能够同情?宝玉情系黛玉,对她,不过肌肤相亲后的那一份责任,而晴雯则是她潜在的最大威胁。同样,晴雯也是老太太许了宝玉的,但不同的却是晴雯比她风流灵巧、比她貌美清秀、比她冰清玉洁,比她更占据着宝玉的心!所以,袭人焦虑与担忧,可是,又有谁能够理解呢?是否床前的绣帐?是否桌前的灯光?是否窗下的月光?还是呼啸着吹过楼头的凄凉的风?
龚人的判词写道:“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所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花与席皆隐其名,也暗示着她与宝玉无缘。而袭人,最终因一条汗巾子结缘蒋玉菡,朝朝暮暮多年的祈盼与努力,只在一刻便成为了空幻的梦、飞逝的烟。
袭人舍弃了父母的赎身,到头来却换得做了优伶的妻子。
其实,蒋玉菡并没有什么不好,想必,也与她相敬如宾,但那也不过是看在宝玉的面上。更何况“妩媚温柔”的蒋玉菡,是忠顺王爷面前的“大红人”,此中不为人知的遭遇和故事,又岂能使他如平常人家的丈夫一样,去深爱自己的妻子?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袭人嫁给蒋玉菡后,她的不幸才真正开始,也才是她真正对过往如兰似桂的温柔和顺懊悔之时,什么桃花,什么解语花,付出多少代价才换来的这花名,到头来,还不是做了一根失心草。宝玉出家,宝钗已逝,蒋玉菡形同虚设,悲痛中的袭人,忧思愁虑,触发了当年宝玉所踢在胸口的旧症,吐血而亡。
枉自嗟叹,空劳牵挂,任多少花气袭人,任多少昼夜寒暖,桃花都已在梦中飘散着飞去了天涯,解语花都已在梦外经历着几度凄凉!失心草也因秋天冷冽的风,迅速地枯黄与衰老。袭人的寂寞,依旧没人能懂,袭人的苦难,依旧如破灭的一场灯火,轰然而响,悄然而逝,火光灭后,一切都已无从寻觅!
鸳鸯--青丝万千丈,清泪含恨长
削肩细腰,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鼻子,两颊有淡淡的几点雀斑。在曹雪芹所有的人物描写中,我最喜欢对鸳鸯的描写,这个窈窕的女孩,长相并不完美,却如同生在邻家,那么亲切,那么随和,那么温婉,那么聪慧。即使二三百年的烟尘,都依然无法阻挡她的可爱与魅力,让我在想像中看到了她的明眸皓齿、自重自爱、淡定自若。
鸳鸯是一种水鸟,雌雄不离,恩爱异常,双双栖息于池沼之上。古代时,有一首诗叫做《古绝句》写道:“南山一桂树,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爱不相忘。”将鸳鸯比喻成情深意浓的伉俪,此意写得简洁深刻、质朴韵长。而鸳鸯一旦失去了爱侣,便孤单于世,终日凄凉,令人哀怜叹息。清朝诗人钱秉镫曾作了一首诗《和方有怀孤鸳鸯诗》:“此生交颈梦难成,愧煞人间伉俪情。唤作鸳鸯单不得,时时顾影怕呼名。”
以鸳鸯命名,可示对爱情忠心。然而在《红楼梦》书中,鸳鸯是没有爱情的,这又恰恰是作者对鸳鸯最崇高的赞美。双眼见惯了娇奢淫猥之人,双耳听惯了狎昵窃盗之声,如此鸳鸯,以刚烈的性格继续守护着自己的孤清。爱情没有来临,我愿意继续等待爱情,潜在的誓言和心态便是:爱情若来临,我愿意为爱不顾一切。
我常常在想,若鸳鸯真的等到了一份真情,她又将是如何不顾一切呢?令她甘愿付出一切而相恋的人又会是谁?这个人能否对得住她倾心的付出?这个人能否将她此生的薄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