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风水学(历代经典文丛)
8431800000034

第34章 风水建筑文化概论(14)

五行和五方、四季为什么是上表的这种安排次序呢?因为木的本性是向阳而生,它在春季阳气始生时开始生长。东方正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所以木放在东方。火的本性是炎热,夏季炎热,我国南方气候也是炎热,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和方位,所以火放在南方。金的本性是清凉肃杀,秋季树木落叶不再生长,西方是太阳落山的方位,太阳落山前后阳气衰落,气候清凉,所以金放在西方。水的本性是澄澈寒冷,冬季气候寒冷,我国北方气候也是寒冷,所以把水放在北方。土的本性厚实适中,有利于万物生长,中央地处四方之中,所以土放在中央。五行体现阴阳,推断衰旺生死。在风水术中,“不问坐山与来水,但逢死气皆无取”(《地理述》),就是一种实用的结果。

汉代人们根据五行相生而间相胜(或相克)的原理,提出五行休王论,即王、相、休、囚、废五气。王又称旺称壮,相又称老,休又称生,废又称死。因此,王、相、休、囚、废又可以写作旺、相、休、囚、死或壮、老、生、囚、死。王相气主吉寿,休废囚气主凶死。如《淮南子·地形训》》说,木壮、水老、火生、金囚、土死;火壮、木老、土生、水囚、金死;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金壮、土老、水生、火囚、木死;水壮、金老、木生、土囚、火死。

五行休王论与四季结合,显示出每个季节都有一个五行处王,一个五行处相,一个五行处休,一个五行处囚,一个五行处废。它们的具体含义是:

王,处于旺盛状态。

相,处于次旺状态。

休,退休.休息,不管事。

囚,衰落,被禁锢。

废,被克制而废,无用,无生气,死亡。

为什么要有五行休王论呢?因为风水术中要给人推算吉凶,阳宅、阴宅是否吉利,也是根据主人的八字推算,实际上就是给人算命,在这一点上,风水术从理论到方法都是从算命术引进来的。

我们将五行、四季和旺相的关系列成表。

五行、四季和旺相关系表

五行旺相四季春夏秋冬四季木旺休死相囚火相旺囚死休金囚死旺休相水休囚相旺死土死相休囚旺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当令的为旺,我生的为相,生我的为休,克我的为囚,我克的为死。比如木,春天木当令为旺,木生火,火为相,水生木,水为休,金克木,金为囚,木克土,土为死。如果给人推算阳宅、阴宅吉凶,某人春天生,八字中以木为主,就是当今得时。如果八字中以金为主,就是被囚不得时。如果八字中以土为主,那更糟,死了,大凶。其它的查上表就明白了。

●五音:与五行有关的还有五音。五音本来是古乐中五声音阶的阶名,即宫、商、角、徵、羽。后来五行家把五音与五行配合,即土为宫,金为商,木为角,火为徵,水为羽,使五音与五行对应。

●找出自己的四柱(信息场)

●通过干支纪法表示时间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

●时的确定:日上起时表

●时/日甲己乙庚丙辛丁壬戊癸

●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丑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

●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卯丁卯己卵辛卯癸卯乙卯

●辰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巳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午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未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

●申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酉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

●戌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亥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每一个人出生的属相,也即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又用以上十二种动物来标志。表示你出生这一年岁星(即土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属相对人先天的秉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属相的人,对环境及风水的感应有或大或小的差异。

纳音:纳音是把六十甲子按照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的次序,配合十二律、五音而成。纳音起源很早,先秦就有了,秦简《禹须臾》所谈纳音,是先秦多种纳音理论与方法中的一种。汉以后,各家推衍的纳音更多。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六十甲子有纳音,盖六十律旋相为宫法也。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凡气始于东方而右行,音起于西方面左行,阴阳相错而生变化。

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火。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左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此律吕相生之法也。”

根据自己的四柱,调节住居布置

●1.调节原则:坚持选择自己喜欢的五行的原则加强自己所喜五行方位力量,减少自己不喜五行方位的力量原则●2.调节依据:世上万物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所有物质均属于五行之中的某一类所有物质均向外界发散带有自己五行特性的信息场所有物质均可以吸收其它物质发散出来的信息场●2.调节手段:

(1)颜色调节

(2)装饰物调节

(3)家具摆放调节(床和写字台)

八卦: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与阴阳八卦思想,原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系统,它们初期都是朴素的唯物思想。战国时期开始合流,成为一种循环变化观点而被安置在栻盘(后来称罗盘)中,演变成一种宇宙模式。风水学家利用这种宇宙模式来推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判断吉凶祸福。如《汉书·五行志》已将八卦中的四卦与四季、四方、五行配合,震在东方为春为木,兑在西方为秋为金,离在南方为夏为火,坎在北方为冬为水。这种排法已是后天八卦。还有先天八卦,其排法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坤西南、艮西北。按风水家的说法,先天八卦主对待说,用以明理。后天八卦主流行说,用以推气。

虽然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有此分别,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想探究自然规律。风水家借八卦来推断不同方位的气是生旺气还是衰死气。《地理臆解》说,气有吉有凶,不以理推之不可得而知。故圣人设卦以明理,用卦以推气,这就叫理气。《笔尘》说,阳宅第一吉星日生气,人命合得此吉方吉向,又逢贪狼生旺之神,修造定生五子。

这里的人命就是算命。算命的方法是以日的天干为主,月的天干为提纲,年的天干为基本,时的天干为结果,排下八字,看主人的命与什么格局相合,合则用之,不合则不用或另选别的格局。木取木为主,火取火为主,土取土为主,金取金为主,水取水为主。四柱相合,才是中和吉星(《堪舆完孝录》)。所谓“四柱”,就是以出生年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一柱,月份的天干地支为第二柱,日期的天干地支为第三柱,时辰的天干地支为第四柱。每柱天干一字,地支一字,四柱加起来就是八字。

算八字即指这八个字。凡定向,只论家长年命,如长者没,以长子年命定之。若只有主母当家,则以母命定宅(《阳宅撮要》)。

以上杨文衡等研究的内容,是流传在民间的风水习俗,应慎加分析。据程建军研究,地理事物五行属性和五行生克方位。

地理事物五行属性

五行五方五季五色五音五气五化五味天体行星数字情志五脏五常木东春青角风生酸星木八怒肝仁火南夏赤徵暑长苦日火七喜心礼土中长夏黄宫湿北甘地土五思脾智金西秋白商燥收辛辰金九悲肺义水北冬黑羽寒藏咸月水六恐肾信中国古代的易经地理及风水是将世上万事万物按季节、方位、时序循环协调变化的一种宇宙图式或称世界图式,它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模式。

五行学说同样经过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家的总结与发挥。如记载它的是秦相吕不韦编纂的《吕氏春秋》,是吕氏为相的治国纲领。书中有以十二月份分成的“十二纪”,每一纪第一篇专讲某个月的天象、气候及相关的其它方面的情况,包括帝王衣食住行的位置颜色等。如《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说:

盂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爷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诈欺,衣青衣,服青太,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这是明显地继承了萌发于夏代的《夏小正》而来。所以《易经》和风水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它部分一样都源自三代。

古人云:“古往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淮南子·齐俗训》)。宙是时间,宇是空间,在时间方面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月份和十二时辰;在空间方面有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天地上下前后左右六合。以春季配东方,夏季配南方,秋季配西方,冬季配北方,即把时间的四季和空间的四方配合起来,成为时空合一、宇宙一体的图式。后来,又将许多事物模拟于四时四方,形成了一个普遍的万物时空合一的图式,一个普遍的宇宙体系的理论。

到了汉代,这一图式经过淮南王刘安《淮南子》的记述和汉儒董仲舒的发挥阐释而广为流传。汉代人把《吕氏春秋》的“十二纪”的开篇月历内容编人《礼记》,称为“月令”,从而正式成为儒家的经典。《管子》中的“四时”、“幼宫”篇中均有与月令相同的内容。《吕氏春秋》、《礼记》、《管子》等均是战国秦汉时期十分重要的著作,它们充满中国哲学的精髓思想,对历代治国方略均有重大影响。因此,它在中国政治文化及思维方式上始终居于支配地位。

这一图式的时空一体化的模式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总结,而人们建立这个图式的目的在于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那就是要和自然规律相协调。怎样协调呢?《易传·文言传》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不违,而况乎人乎。

这里的“先天”,指在自然变化之前加以引导;“后天”,指遵循自然的变化。“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即指天人协调一致。这是《周易》所反映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月令图式的基调。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人地关系及风水理论的一个根本观点,它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二是认为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是相通的。后经过董仲舒发挥确立“天人感应”、“人副天数”之说,也不乏把人纳入自然时空的秩序中,表达天地人三才合一的主题,实现人的社会发展规律与天地自然变化规律相吻合的理想。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理想,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指导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构思,进而成为一种设计理论和构图依据而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肘空中。对此,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再也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于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大自然的原则。这个人并不是可以从社会中分割出来的,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者散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的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叉(转引自《华夏意匠》)。

这段话的本意就是说中国古代建筑是依照宇宙理论、“宇宙的图案”去规划、设计、营造而成的。当反映到建筑设计中时,便转变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各种类型。

风水思想以此为据,也认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学一”。天人是相通的,不仅生物界有循环、有新陈代谢,而且大自然、地球表层也有循环和新陈代谢。人体内的小循环是自然界大循环的缩影。大自然的地理环境是“若阴、阳之气,则循环无方,聚散相求,絪缊相揉,盖相兼相制……屈伸无方,则运行不息。膏大自然的地理环境也是有生命的。这一基本的自然观与导源于西方科学的地理观有所不同。西方的地理学认为仅仅生物圈有生命,水圈、大气圈、岩石蛋都是无机界。但风水观把天、地、人、生各大系统统一起来,认为它们整体上也是有生命的。既然天人是合一的,也就演化出以下风水性质:(1)统一性。风水思想认为,天、地、人、生四大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类社会融汇在自然界里,作为自然界的一个有机部分。在人地关系上,风水思想既不同于“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人”的观点;也不同于“天定胜人”、“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风水观认为一方面人作用于自然界,同时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复杂而奇妙的自然经济社会规律来相互作用的。(2)和谐性。风水思想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部分和整体的和谐共处。认为和谐是达到幸运与富裕的必由之路。(3)对称、均衡性。按照风水思想,有机体具有对称、均衡性,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对称的,两仪(阴、阳、南北二极)是对称的,其设计与布局的环境也因此要对称、均衡。如有山有水,有高有下,中轴线,平面布局要四四方方对称明朗。(4)多样性和丰富性。地理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各种自然、经济、人文等因素千差万别,各有其个性。因此,具体对某地环境的选址、布局必须因地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