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笑话:间谍詹姆斯退休隐居在一个英国小镇,镇子上还住着面包师詹姆斯、屠夫詹姆斯和花匠詹姆斯。间谍上司被害,有一人去请他出山,接头暗号是:"前方划过一道闪电","天空立刻布满乌云"。这人到了镇上一酒馆,抓住酒保问:"哪个是詹姆斯?"酒保反问:"你是找面包师詹姆斯呢,还是屠夫詹姆斯?"这人没回答,反而对着酒馆大声说:"前方划过一道闪电!"全酒馆的人哄堂大笑,指着一个喝酒的家伙说:"原来你是找间谍詹姆斯呀。"
我怀疑1967年的《皇家赌场》班子听说过这个笑话。电影就是从退休的间谍詹姆斯被邀请出山开始,之后遭遇诸多昔日邦女郎的闺女、儿子、亲戚……还创办了詹姆斯·邦德学校,人人都叫詹姆斯·邦德,一个闹剧接着又一个闹剧。伍迪·艾伦在里面还扮演了一个邦德,可想而知那是部什么电影。电影由哥伦比亚公司投拍,是唯一一部没有被米高梅公司"霸占"的邦德片。《皇家赌场》是老间谍伊恩·弗莱明写的第一部邦德小说,他名不见经传,还经历着让人烦心的婚姻。
他在1954年把小说改编版权卖给美国CBS电视台,拍了个同名的一小时电视剧,换回一辆价值3000美元的雷鸟轿车。1960年,版权又辗转卖给了哥伦比亚公司,身价已经涨到了75万美元。1967年哥伦比亚就召集一群名角拍了这个恶搞邦德片。007电影的制作方Econ Productions始终由米高梅掌控,20部邦德片都由米高梅出品。《皇家赌场》像个失散在外的亲儿子,米高梅总想把它给寻回来。但到了1999年,《皇家赌场》的身价已经达到1000万美元。2005年,索尼收购米高梅,邦德片总算一家团聚(哥伦比亚也属索尼旗下)。昔日对头一朝成亲家,虽然各怀心思,但都卯上劲要把《皇家赌场》好好拍一拍,于是有了颠覆以往的2006版《皇家赌场》。
选定丹尼尔·克雷格时意见一边倒:他太不帅了,怎么能有这么丑的邦德。电影上映后却分成两派:有人怀念布鲁斯南的绅士派头,有人完全被新邦德的冷峻眼神、刚强做派和壮硕的胸大肌所吸引。从1964年的《金手指》起,肖恩·康纳利通过各种身外之物,把詹姆斯·邦德塑造成一个温文尔雅的成功绅士。"香槟太温了,谁都知道喝1953年的Dom Perignon不能超过8℃。"穿黑色晚礼服、打领结的詹姆斯·邦德说。这句话如同一道界限,区分了肌肉男邦德与绅士邦德,此后一干后继者都延续这个路数,乔治·拉扎贝是男模花瓶绅士,罗杰·摩尔是风流绅士,提摩西·达顿是沧桑绅士,布鲁斯南是上述集大成者。
邦德还是个危险人物,但不是会把你打残的那种,而是用智商和坏笑把你的心伤透的那种。长期的绅士邦德形象总有点审美疲劳,有时候都希望出现个势均力敌的家伙把邦德揍得笑不出来,但突然一换风格,还真叫人有点不习惯。丹尼尔·克雷格没有脸蛋,不靠智商,杀手锏是叫人喘不过气的肌肉感。他长相酷似普京,重新奔跑、扒车、按住敌人的脑袋往死里撞,你可以感慨他真够粗鲁,又没脑子,但原著的感觉就是这样儿。伊恩·弗莱明的小说《皇家赌场》是这么写的:"他有张冷酷、野兽般的脸,右脸颊被一道刀疤分成两半,烟整天叼在嘴上,一天要抽70根。"后来的小说《俄罗斯之恋》也有补充,描写邦德那棕色的眼睛、登徒子一般微翘的嘴唇、隆起的肌肉、比一般人大两倍的手……整整写了4页。这样的家伙重视男子汉气度多过重视风度,最受小青年的喜爱,老男人大部分都接受不了。
这两年一有个什么电影人们就喜欢说,人人心中有个《断背山》,人人心中有个《伤城》,人人心中也有个邦德呀。这位银幕英雄可以这样数字化勾勒:代号007,出道45年,6次易容,使用过13种甜言蜜语,至少泡过20多个不同肤色的绝色美眉,倚仗30多种小到钢笔、大到汽车等暗器装备,19次拯救地球和人类,先进事迹报告会截至目前全球推广21次,至少有20亿人次目睹过其风采,有34部长篇和8个短篇的小说以其为主人公。但这么多数字依然没法破译邦德的性格密码,他不过是个银幕玩偶,看完聊做谈资。三五年后观众说不定又厌倦了丹尼尔·克雷格的心狠手辣,强烈呼唤新锐绅士的出现。
不过不论风格怎么变,名牌代言人的身份不会变。小说《皇家赌场》说邦德最喜欢宾利车,喝马提尼是3份琴酒、1份伏特加、半份Kina Lillet法国开胃酒,加冰,要摇不要搅,再搁一长条柠檬皮。电影拍下来,车子由宾利换成了阿斯顿·马丁,又换成宝马,再换回阿斯顿·马丁;那个著名的马提尼配方也变来变去,伏特加原来是Finlandia牌的,现在又换成了斯米诺。倒有几个财大气粗的品牌始终如一,欧米茄的手表,Brioni礼服,从布鲁斯南穿戴到丹尼尔·克雷格。索尼首次染指邦德片,情不自禁地打上了"索尼制造"的烙印:索爱手机,VAIO笔记本电脑,BRAVIA液晶大电视。索尼说借此良机要把007打造成个平民间谍偶像,开着一辆没有GPRS定位系统的福特车出场,用有定位功能的索爱手机指路再好不过啦。
《皇家赌场》第一次在国内院线上映,主角导演都来了,首映现场却怎么看都不像个电影发布会。左边看BRAVIA的红,右边看喜力的绿,对面是斯米诺伏特加的黑。与众多IT记者、美食美酒记者、钟表记者一同走出电影院,有人说:威尼斯那么漂亮的地方拿个VAIO笔记本实在太杀风景;还有人宣布最喜欢那段台词:"你戴劳力士?""不,我戴欧米茄。"我脑子里还在放小电影,同样是被拷打,1967年的伍迪·艾伦接受的是脑电波刺激的头脑拷打;1999年的布鲁斯南接受的是苏菲·玛索的香艳拷打;丹尼尔·克雷格干脆脱掉衣服,承受货真价实的肉体折磨。这几个邦德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