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尼·戴普接受采访时都会迟到,有时是四五个小时,有时是几天。这次,他迟到了50分钟。可他一坐下来,就好像也不急着走了。这个慢腾腾的人,声音轻缓,如同喃喃私语;动作柔和:卷根烟草,支起手肘,抓取杯子--韵律安静而流畅,如同一只舔着爪子的猫……"以上引自这星期《新闻周刊》的封面故事"海盗强尼"。不知怎么回事,现在我一看见这种饱含深情的句子就难受。读完"海盗强尼",发现他竟然演技超群,淡泊名利,以家为重,是个"演着演着也没忘了自己是个什么东西"的人。这与在小报上把前女友气得半死,跟名模吵架砸烂饭馆的强尼·戴普完全不是一个人。《新闻周刊》塑造了一个浪子回头的形象,他是新时代的"反克鲁斯"男星。
老派的"反克鲁斯"男星是科林·法雷尔:私生活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迫不及待地呈现给世人,吸毒、滥交、性录像带,人们对他的了解多过对他电影的了解。与之相对的是2004年前的标杆人物汤姆·克鲁斯。那时他英俊、有钱、正派,是个红得发紫和神秘莫测的矛盾组合体。据说这一形象仰仗好莱坞最有手腕的经纪人帕特·凯斯莉(Pat Kingsley)。从1987年,她就掌控了克鲁斯、朱迪·福斯特、理查·基尔等一线明星,包装风格颇具"古典风范":想采访,就得照她的规矩来,绯闻不许问,丑闻不许问;想刊出,必须上封面;如若不从,该媒体别想报道她手头的所有明星。这个好莱坞的"老母鸡"羽翼坚硬而广阔,庇护下的明星在媒体上都是传奇的、不可思议的、具有闪光洞察力的,溢美之辞多如牛毛。克鲁斯作为招牌人物,帕特·凯斯莉为他挑选的都是《访谈》或《人物》这些擅长吹捧的舞台。"反克鲁斯"科林·法雷尔则只能在《Star》或《美国周刊》这等小报上演点滑稽戏。
帕特·凯斯莉的强势包装风格延续自上世纪70年代。明星纷纷脱离大电影公司成为"自由人",更灵活、聪明的个人代理开始运作。他们与媒体共同创造了"为需要而存在的美学时代"。明星借助媒体展现典雅的气质,媒体利用明星向上流社会攀升。个人崇拜最厉害的是《访谈》,他们绝不会披露隐私,绯闻也经过修饰,提问的记者个个像是明星的仆人。在他们的事先假定里,被采访人都具有高尚的人格。比如采访戴安娜·冯·弗尔斯顿伯,问:我常听说你和你的子女相处得很好,从这点可看出你是个忠诚的人,你为什么从巴里带回那些鹅?答:我不知道。问:是出自本能吗?答:是的,好像是。问:你令我想起了爱与美的女神阿弗洛狄忒……
其乐融融的气氛迅速从《访谈》、《人物》、《名利场》这些爱唱赞歌的杂志弥散开,时尚杂志成了最合格的得其衣钵者。"潇洒俊朗的他步上T台,略带羞赧,但眼神仍然那样地敏锐。汤姆·福特有点激动,他感到悲伤,当他缓缓躬身向来宾们致谢时,人们都觉得这像是电影画面的一刻。""打点人生,去芜存菁,这是个了不起的欲望。从比喻的角度说,巴蒂斯图塔在他的人生成熟期扔掉了足球,留住了生命的真谛。""黛德丽的声音冰冷,但其中包含的波德莱尔式的对人类的堕落、贬黜和厄运的悲悯却让人心碎。"……无论何种身份,都被细心地赞赏和认同,戴上魔力的光环。"男人"和"女人"这样的词出现得越来越少,"绅士"和"淑女"取而代之。当《新闻周刊》这样的杂志也用"某某走得特别缓慢,如同遍地都是鲜花"开头,谄媚已经成了一种时髦,任何鸡毛蒜皮都可以堆积出一个人的人格,大伙不仅圆滑地说着漂亮话,还自以为发掘了人性的光辉,只差大喊"光荣属于人类灵魂的记录者"。
有意思的是,八卦小报作为名流杂志的对立面势力逐渐强大,粗俗的冷嘲热讽开始与谄媚并肩而行。美国小报的"崛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Star》、《美国周刊》、《Intouch》统统被"美国传媒"(American Media Inc)收编,强大后盾造就了统一的行事风格:不仅传播小道消息,还不遗余力地调查前妻,发掘丑闻,雇用狗仔队跟踪拍照。他们形成了好莱坞污秽的边缘,捡的似乎是名流杂志的边角料,却形成了新的印刷品木偶剧场:还是几个明星日复一日地活跃在小舞台上,上演的却是比名流杂志更火辣、刺激的新戏。以往的吹捧文章让明星看上去是些少数拥有幸福的人,在小报上,他们又成了可怜悲惨的人。虽然光环被拿掉,但这种偏执的风格显得更为吸引人。2004年,克鲁斯炒掉了金牌代理人帕特·凯斯莉,他向好莱坞怀旧式的自我宣传告别,向小报敞开心扉。于是他就成了这两年我们看到的样子。
克鲁斯高贵时,"反克鲁斯"是庸俗化;克鲁斯庸俗了,"反克鲁斯"又戴上高贵的面具。哪种自我宣传更好?反正明星的形象总是莫衷一是,他们存在的目的不是坦率展示自己,而是获得更多金钱与权力。《新闻周刊》将强尼·戴普推上"反克鲁斯"的宝座时,宣称他主演的《加勒比海盗II》将一改蹩脚的《谍中谍III》和幼稚的《达·芬奇密码》主宰的虚假繁荣市场,成为今年夏天唯一大片。可紧接着,福布斯2006年度"百大名人权力人物榜"出炉,海盗强尼榜上无名,汤姆·克鲁斯和丹·布朗则位列前十。不过,从"炒作派"转型为"实力派"后的强尼格外宁静致远,在《新闻周刊》的诱导下,他说:"我从未习惯于成名。当我从酒店出来,总有成群的摄像机和闪光灯,'笑一笑,强尼,笑一笑'。天哪!我可不想回顾一生发觉自己是个骗子。我只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