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的人生智慧
8445800000022

第22章 空:见势不妙就及时抽身 (1)

“空(发一声音)”是做人六字真言之一,即空洞的意思。一是文字上,凡是批呈词、出文告,都是空空洞洞的;二是办事上,随便办什么事情,都是活摇活动,东倒也可,西倒也可,有时办得雷厉风行,其实暗中藏有退路,如果见势不佳,就从那条路抽身走了,绝不会把自己牵挂着。“空”所强调的是“厚黑相济”

“空”是做人六字真言之一,即空洞的意思。在办事上,强调的是灵活,要“厚黑相济”。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应当说更多的时候是要“厚”的,所谓有话好说,遇事好商量,遇事让人三分……等等,都是人们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态度和常用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时候软的手段都灵验,有的人就是欺软怕硬,敬酒不吃吃罚酒,好话听不进,恶话倒可让他清醒。这样,“黑”(强硬的态度与手段)就成为必要。

软与硬,作为一种处世谋略,或者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无论何种场合,不可偏废。从理论上讲,“厚”,体现友善、修养、通情理;“黑”则显示尊严、原则和力量。就客观情况而言,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厚”与“黑”的两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有所偏倚,自己便要吃亏。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太“厚”,则易给人弱者的印象,觉得你好欺负,于是经常受到别人行为、言语、态度的戏弄与不恭。这种现象是普遍的,因为不可能指望人们修养都那么好,公正无欺地待人,而恰恰相反的是,更多的人总多少有点欺软怕硬的毛病。因此,不可一味地“厚”。当然,与人交际,也不可一味不转弯地“黑”。一个人太强,必然使人觉得他头上长角,浑身长刺,别人对他的态度是:“人狠了不逢,酒酽了不喝。”换句话说就是,人太黑我不惹你,惹你不起还不躲起?这是一般时候的态度。到节骨眼上,别人忍无可忍,墙倒众人推。所以,为了生活平安,办事顺利,初入社会的人,或者过分软弱,过分单纯的人,务必要了解厚黑两手的效用,心理上有点厚黑两手交替着用的谋略与随机应变。

心胸宽广是一种“空”的处世原则

厚黑学中“空”字诀所强调的行事准则之一是为自己“留退路”。这主要要通过“厚”的手段来实现。在生活中事事如意是不可能的。人在受到外来的羞辱时,需要一点儿心胸宽的“厚”功夫,心胸宽广的“厚”功夫是成大事的基础。

褚衰是东晋时有名的大将。有一次,他乘船送客往浙江,夜晚投宿在钱塘县的驿亭中。当时钱塘县令也正送客过江,来到驿亭。亭吏因为不知道褚衰的身份,为了接待县令,就把褚衰赶了出来。出门在外就得受委屈,褚衰聪明地对世态生相,一望就心里有数,泾渭分明,犯不着跟亭吏过不去,于是褚衰采取了“厚”的策略——悄悄卷起行李到江边的牛屋住下。

不久,钱塘潮水涨起,县令沈充观潮来到此处,远远望见牛屋下竟住着人,感到非常惊奇,忙问下属是谁。亭吏不敢隐瞒,回答说:“昨天有一个北方人来投宿,因为你们这些贵宾驾到,所以把他暂时安置在那儿住。”

沈充当时微微有些醉意,所以想开个玩笑,他叫道:“嘿,北方佬,过来吧!快快报上你的姓名,我可以给你一些饼子吃呢!”当官的对平民百姓无礼是常事,但如果是宦官侮辱外戚,文官蔑视武将,一般是会生出风波来的,甚至互不相让,一直到皇帝那儿,让朝廷好不热闹。

褚衰地位虽不高,大小也算个人物,受到别人的轻视嘲弄,心里老不大高兴。他心里想: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瞧他沈县令那个粗鲁样子,也难怪会有亭吏这样恶吏了。他心里骂着,嘴上还是彬彬有礼地回答:“我是河南的褚衰。”根本不提起被驱赶的事情。即使介绍自己,也只是冰冷的几个字。话的效果往往跟它的长短成反比,褚衰一下子把沈充镇住了。

沈充早就知道褚衰的大名,现在把褚衰得罪了,很希望对方能责备那个该死的亭吏和自己一顿,自己才好趁机下那难堪的台阶。但褚衰站在一旁不开口,沈充要鞭挞亭吏也被他制止了。于是沈充只好吩咐手下杀鸡宰羊,备妥丰盛的酒宴款待褚衰,请褚衰赏脸。褚衰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沈充知道他对自己一定有看法,但不好直接问他,所以只有更加小心地赔不是、劝酒。

有人把褚衰的做法叫做“皮里春秋”。意思是:尽管心里对别人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却从不肯轻易谈出,心存泾渭,却从不随意褒贬别人。褚衰深深懂得,跟别人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何况古人还教训过:大人不计小人过。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看穿了看透了之后,何须把褒贬溢于言辞,喜怒形于声色呢?褚衰如果忍不住,至少可以谴责他们一番,得一些快慰。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还可以和县官、亭吏到民事法庭上一见高低,只是那临江把酒,觥筹交错的酒宴恐怕就得泡汤了。

人在受到外来的羞辱时,需要一点儿心胸宽广的“厚”功夫。否则,羞耻心过重,受到一点刺激就受不了,承担不了委屈,喜怒乐都挂在脸上,这样的人成就不了什么大事。

“难得糊涂”也是对“空”字诀的运用

厚黑学强调,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不可显得太聪明,收敛锋芒,才是明智之举,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要学以退缩求前进的方法。这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也是“空”字诀的基本原则之一。

历史上许多睿智的人都发现,生活中处处精明就会很累,因此,“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才具有了广阔的市场。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也许不亚于孔子那一大堆的《论语》。后人将“难得糊涂”制成条幅,悬于文人雅士的书斋、乡野村夫的居室;挂到珠光宝气的酒楼饭店、穷乡僻壤的快餐小店;书于权贵政客的办公室、明星大腕的会客厅……这是一种时尚潮流。这种时尚潮流,我们在今天的街市上是可以随处遇到的,可见孔圣人的不及郑板桥。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加写的小字说明,当时他任潍县知县。郑板桥在雍正十年写给其弟的信中说:“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勤乎!”“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这就是郑板桥的糊涂观。

后人可以对“难得糊涂”做任何注释,但看郑板桥的一生,他自己对“难得糊涂”却有着十分正面的解释。

郑板桥幼年家贫,靠教书卖画为生,康熙年间考为秀才,雍正年间中举人,乾隆年间中进士,算是从贫民阶层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当上知县后,为官清廉,深得老百姓的拥戴。后来因为帮助老百姓打官司,又在办理赈济公务中开仓放粮,拯救老百姓,因此得罪了豪绅官宦,因而被罢官,回扬州卖画。郑板桥擅画竹篮,工书法,能诗文。看他的书画,便知他的人品,读他的诗文,便知他的道德。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的确大有过孔子之处。郑板桥首先就明白天下第一等的大道理:人要活着,就必须吃饭穿衣,自然也就离不开农民,离不开农民的春耕、夏锄、秋收、冬藏。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谆谆教导、反复叮嘱堂弟郑墨:“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今天读来也颇有些马克思主义的味道。也是我们今天官场上的权贵所不能比及的。

对“学而优则仕”的一族,郑板桥所不齿。他在信中对此等人痛斥道:“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人中进士做人,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

郑板桥还举牛郎织女的起名来源为例,告诫堂弟务必尊重劳动人民。他说:“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

郑板桥的爱子、教子之道也是很有独到之处的。他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中,就专谈了自己的爱子、教子之道。他说:“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多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使纵惜也。”郑板桥爱子不纵容,教子先树德。教育孩子做堂堂正正之人,忠诚老实之人,心地善良之人。仅此一点,足见郑板桥的喜忠厚、重品德。这也是郑板桥亲眼目睹达官贵人的纨绔子弟轻薄残忍、奢侈腐化成风引出的反思。

郑板桥还告诫弟弟说:“家人(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飨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雀跃。”他把仆人的儿女看成同自己的子弟一样,同富家子弟一样,不许自己的儿女欺侮小视他们,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不仅如此,他还警醒道:“读书中举中进士为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他教育儿女读书不要只为了做人,首先要做人,作个明理的好人——也就是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这是郑板桥置官场十余载,目睹官场腐败,贪官横行,清官难当,老百姓视官吏如虎狼所得出的结论。

封建社会皇权的专制,必然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官贪吏虐,民不聊生。因而,做人难,为官亦难。郑板桥写“难得糊涂”,正因为此。

这“难得”的糊涂,“学为”的糊涂,不是痴呆儿天生的糊涂,而是性存忠厚者大智若愚式的糊涂,或是自作聪明者假痴假呆式的糊涂。大智若愚,当然“难得”;聪明人要装出糊涂样,而且要装得“像煞有介事”,也很“难得”,所以要“学为”。

“难得”如何得,“学为”怎样为呢?郑板桥是“放一着,退一步”。当然,他的“放”、“退”,目的是避祸,是智者的远虑。这种做法正是厚黑学所推崇的。

在纷扰的世间采取超然态度

厚黑学中的“空”字诀,要我们在纷扰的世间尽量采取超然态度,不要庸人自扰,没事找事。而不懂厚黑学的人,在生活中常常会遭受不必要的烦恼。

明朝时流传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姓沈的人同朋友一起去市上听说书。说书的正讲到《杨家将》里杨宗保被敌人射伤,其子杨文广将其救入柳州城内,又被敌人重重围困、缺弹少粮时,说书人不讲了,“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位姓沈的愁眉苦脸,哀叹不已,朋友拉他走,他也不走。回到家中,他又夜不成寐,苦苦思索:“文广被围,该怎样解围呢?”久思久想,竟想出了病。

家人劝他到外面去转转,散散心。沈某人在街上见到一个卖竹子的。他又焦急地念念叼叼:“路上一定会有行人被他的竹子戳伤。”回到家中,病又加重了。

家人无奈,请来一巫医。巫医用迷信的法语告诉他:“你来世要变成一个女人。嫁给一个长相丑陋的丈夫……”这一讲更麻烦了,病愈转剧。

他的一个亲友来探望他,对他讲,不需什么药,“善自宽,病乃愈!”这位沈某人竟说:“若让我宽,须为杨文广解围,让卖竹子的回家,让那丑陋的男人写一份休书!”

这当然是一则笑话,它为成语“庸人多自扰”作了漫画式的注解,它还告诉人们,“多扰以自苦”的无益、愚蠢和可笑。在生活中,确实有些年轻人经常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忧愁困扰,不知为什么老是对前景抱着一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