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宗吾的人生智慧
8445800000038

第38章 凶:不该仁义的时候就要凶狠 (3)

或许你也可用上述的想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情,不过,当你真正地习惯一切事物时,复仇的情绪早已消失了。

当然,作为成功的领导者仅仅会“厚”、没有一些“黑”的手段也是不行的。

在公司体制内,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平等的,而是上与下的关系。在对下属下达命令时,不可忽略了自己的立场。

昨天你仍和大家在同一岗位上,如今却只有你被擢升为老板,相信你必定有些顾虑。周围的同事亦习惯了以前的做法,在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上,也不会有所改变。

起初由于众人无法适应新的转变,因此你亦不必太在意。但是,你必须尽早制造机会来明示你们之间的关系。若忽略了这一点,则有可能发生下属不遵从命令的情形。

你是以命令的心态面对下属,然而对方却误以为你只是单纯地与他聊天或者商量某件事情而已。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下面的对话。经理问:“你认为甲和乙方案,哪一个比较妥当?”下属回答:“方案甲不是比较好吗?”于是,经理说:“好吧!那就请你做,好吗?”

虽然这位下属说话的用词并不妥当,但是那位经理的语气更犯了大错误。因为无论你再如何地等待,下属也不会主动地去做事。此时,你应当明白地告诉他:“那就这么决定了,你在这个星期内将它完成!”

另外,大多数职员对上级是尊重和爱戴的,能够有礼貌地对待领导。但也有一些职员不懂得礼貌,对领导很不尊敬,不在乎,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对待这种部下,绝不可姑息纵容,应给予毫不留情的批评和指正。如果容忍他,放纵他,他会更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认为“领导也没什么了不起”,“领导还得让我三分”,从而不听指挥,自作主张,成为公司的害群之马。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都是一种组织,组织当然就得有纪律,使所有成员遵守是领导的责任之一。对于不懂礼貌的部下,为了维护纪律,必须给予严格纠正,如果放任不理,会更增长他的气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纠正不听指挥的部下时,应该把握一个原则:不可大声训斥,使得他在同事面前丢面子,以免引起其他同事的不安。

只有该“厚”时“厚”,下属才能充分理解你的号令;该“凶”时“凶”,下属才不敢掉以轻心!

在这方面,罗斯福的做法颇值得借鉴。

美国总统罗斯福纵横美国数十年,有他自己的一套“说话温柔,大棒在手”的行事准则。也就是说,要左右开工,软硬兼施。既要打棒子,又要送萝卜。这一招术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典例子。

朱元璋史称“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心地险恶。他当上皇帝后,打天下时那种虚心纳贤、任人唯贤的作风全抛在脑后,朝思暮想的是维护他的绝对尊严和家天下。为此,他以各种卑劣手段,排除异己,残杀功臣。

李善长在随朱元璋征战中,以多谋善断着称。开国初,组织制定法规制度、宗庙礼仪,与朱元璋关系如鱼水一般,朱元璋将李比之为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命他为开国后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贵为天子,对李的态度大变。李善长过去被朱称赞为“处事果断”,现在则说他“独断专行”。过去朱特许李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奏,称赞他为“为朕分忧”,现在则说他“目无皇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功高权大,产生了疑忌之心。但考虑到李善长功高望重,轻举妄动恐生不测之变,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机清除伎俩。

第一,打。深知朱元璋为人的李善长察觉到皇上对他的猜忌,一连几天,李善长因患病没有上朝,于是就借机给朱元璋上了个奏章,一来对不能上朝议政表歉意。二来提出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按惯例朱元璋应下旨慰问、挽留。但是,他来个顺水推舟,随即批准了李善长退休,毫不费力地把李善长赶出了相位。

第二,拉。削夺了李善长的相权,免除了对他的威胁。但不少人心中暗骂朱元璋寡情毒辣。为了笼络人心,安抚李善长,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本棋为妻,朱李两家又成了国戚。

用“软”的方法采取“凶”的措施

在企业里,妨碍或影响管人者事业发展,个人成长进步的往往是当年一起创业时的伙伴功臣。这些人常常以功臣自居,以老大自居,位高而不实心办事,自满而不求进步,但知营私结党,倾轧图利。他们的能力、素质不但早已赶不上公司的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公司进步的“绊脚石”。对此,有些管人者痛心疾首、深恶至极,但却不能卸下感情的包袱,既无壮士断腕的勇气,亦无其他治本的良策,此时该如何呢?厚黑型管理者则有一套很好的办法对付这种人,他们采取的手段从本质上来说是“凶”的,但是往往能够用“厚”把“凶”包裹起来。

某机械厂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先生,就是一位善于用巧妙的“凶”的策略踢开事业“绊脚石”的老手。

机械厂创业之初,李总和副总经理石先生都尽心尽力,流血流汗。当时设计图纸、安装机械、招聘技术骨干,都是石先生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上司慎重考察,任用了为人沉稳、善于经营管理、群众基础较好的李先生为主管,而石先生则为副手。

自从李先生当上了机械厂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后,石先生心里想不通,感到建厂之初他的功劳比谁都大,他付出的比谁都多,总经理的位置本该就是他的。有了这种心理作祟,石副厂长以功臣自居,该请示报告的不请示报告,不属自己职权范围的事随意拍板。并在厂里拉拢了销售科长、材料供应站主任、财务科长等有实权的部门头头,营私结党,另立山头。李经理不是寡恩薄情之人,实在不忍心将当年同自己同甘共苦的伙伴一脚踢到门外。尽管其祸已害得全厂上下离心离德。后来,李总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圆满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总首先给石先生换了一间办公室,表面上看石副厂长的新办公室光线明亮、宽敞、透风,实际上已经远离机械厂的权力中心。调换了办公室之后,李总开始想法子断绝石副经理的资讯来源。每当有重要的会议,或者商谈大型经营项目,总让石副厂长出差,使他失去参与决策的机会,一些财务报告、业务报告不再给他过目。并采取明升暗降的方法,让石副丁长担任全企业的高级技术总顾问和某分厂的厂长,这样就使他高升而无为。

石副厂长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削弱,多次找省、市各级领导,告李先生的黑状。

最后,李先生派石先生到美国、日本等地去考察两个月,在这两个月期间,李总将他的“关系外围”全部打掉,撤换了销售科长、材料供应站主任、财务科长等实权部门的主管,换上了一些自己亲自挑选的人选,石先生从国外考察回来顿时傻眼了。最后,他不得不自己提出提前退休。

一块“绊脚石”终于被踢开了。

厚黑型管理者踢开“绊脚石”的手段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凶”的,但在具体方法上有“软”、“硬”两种,“软”就是李总经理的做法。旁敲侧击,步步为营,直至“绊脚石”搬开;“硬”的方法就是过去那些农民出身的皇帝,一旦掌握权柄,就将一起打江山、共患难的伙伴斩尽杀绝。现代厚黑型的领导一般认为,用“软”方法比用“硬”方法好。

对付心黑手辣的人只能用更“凶”的手段

厚黑者主张,对付心黑手辣的人只能用更“凶”的手段。在商业谈判中难免发生口舌之战,对强大的一方来说,可以用警卫戒来震慑弱小的一方,以警诱之。对力量弱小的一方来说,面对对方的蛮不讲理,也同样可以以“凶”克“黑凶”,采取果敢强硬的手段,有时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庆油田为了试验采油新技术,经国内有关公司承办,向某国B公司购买了一批采油设备,合同金额近158万美元。货到之后,经检验发现,其中价值14082万美元的玻璃钢油管在试验压力时尚未达到合同规定要求时即出现渗漏,无法正常使用。大庆油田迅速将这一情况通知了对方。此后,B公司曾先后两次派专家来大庆对这批油管进行复验,也都承认产品确实不符合合同要求。为此,大庆油田提出索赔要求,对方代表表示回国请示后予以答复。一场质量纠纷,至此似乎就要顺利解决。然而,大庆人万万没料到,B公司不仅没有对不合格产品做出赔偿,反而接到从遥远的美国达拉斯地方法院寄来的传票——即B公司向该法庭提起诉讼,指控大庆油田石油管理局将其销售的合格产品判为不合格损害了公司的名誉,要求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大庆石油管理局迅速做出决定:这场官司一定要打!并将应诉决定电告某国法院。

3月2日,双方次首交锋,由B公司老板的律师W先生向大庆诉讼小组组长刘先生进行庭外提问取证。一出场,W先生就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想方设法对大庆人进行刁难。一次,他要刘先生回答合同中有关玻璃钢油管的全部技术要求,正当刘先生准备翻阅资料时,他突然大叫道:“不行,不许你看资料。”说罢,抢身上前用手将资料紧紧捂住。显然,他想使大庆代表的回答出现失误,以为其产品不合格开脱。面对挑战,刘先生镇静自若,略作思考,一连串的数据随即脱口而出,17条技术条款无一处差错,W先生不由得瞠目结舌。就在他不知所措时,刘先生忽地一下站了起来,对在场的法庭速记员严正提出“B公司律师的这种行为是故意刁难,是你国法律所不允许的。在此,我提出强烈抗议。”W先生曾时变得神色颓丧,哑口无言。大庆代表怒斥B公司律师,为以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取证谈判持续了7天,尽管W先生使尽浑身解数,先后提了800多个问题,然而没有捞到任何对其有利的东西,最后只得悻悻而去。

12日,大庆诉讼小组和律师一道从休斯敦移师达拉斯,正式出庭诉讼较量。某国组成12人陪审团和法官共同听取法庭辩论,进行最后裁决,连连碰壁的B公司,为扭转败局,又使出新的解数。B公司律师在陪审团候选人,散布中国是共产党的天下,大庆是属于中国政府的,而B公司则只是某国一家小公司。陪审团人员立即有人表示不能支持中国政府。一直注意法庭动向的大庆诉讼小组人员发现这一情况,立即要求律师当众揭露这种行为,指出B公司及其律师这样做十分不光彩,是企图把纯粹的经济纠纷蒙上政治色彩,借此逃避法律责任。大庆代表进而严正提出,鉴于陪审团候选人中有人私下串联,将不可能保持客观公正立场,要求法庭解散陪审团。大庆代表有理有据的反击,赢得了支持,解散了该组陪审团,重新选认陪审团。B公司及其律师又陷于被动。

但是,B公司仍不甘认输,在法庭辩论中,他和律师给大庆罗织了种种“罪名”,忽而说玻璃钢油管的质量问题是大庆油田保管运输不当造成的,忽而又说大庆人购买油管只是想借机敲诈B公司,甚至编造出大庆人强迫其专家在检验报告上签字,否则就要将其扣押作为人质的谎言,形成了很大的欺骗性。面对复杂的形势,大庆代表坚持用事实揭穿谎言,以真理赢得人心。大庆代表拿出同美方专家同去大庆的某国翻译的工作笔记,进行对证,证明检验报告是真实的,没有人逼迫专家签字。我方又一次揭穿了B公司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