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出生。
14岁在香港做女工。
199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2年至1995年,先后在高盛集团和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旅行家集团任职,负责中国直接投资项目。
1994年,与潘石屹(当时是北京房地产公司老总)结婚。
1996年至2002年,任北京红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台伙人。主要负责SOHO现代城、建外SOHO、建筑师走廊、博鰲蓝色海岸等顼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建筑等工作。
2001年1月,张欣应邀走进中央电枧台《对话》栏目。
2001年4月,接受英国BBC电枧台采访;上海APEC会议期间,接受美国PBS电视台采访。
2001年10月,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
2001年12月,被《ILOOK》杂志年终盘点评选为最聪明的女人。
2002年10月,凭借“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了“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相当于建筑领域的“建筑奧斯卡”奖。
现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联席总裁。
2001年12月,她被《ILOOK》杂志年终盘点评选为最聪明的女人,她还曾以发展商的身份,携“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了第八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艺术推动大奖”,这是双年展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奖项颁发给一位发展商,而非建筑师。
有媒体对她这样评论:“以独立的个性和品位成为某一个行业的先导,并以此影响和带动了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革。”
她就是那个做足了一个女人的最美姿态,被很多知识女性誉为职业女性的成功典范的张欣!
雏燕,在跌跌撞撞中起飞
张欣出生在1965年,她家3代都是南洋商人,父母算是第三代缅甸华侨。她父亲当时是著名的缅文翻译,母亲是英文翻译,“文革”一开始,父母两个人政治上就开始了决裂。到1970年时,父母离异,她跟了母亲,弟弟跟了父亲。
5岁时她跟母亲去千校生活,所有童年的记忆都从那时掀开了页码。
几年后,终于又回到了北京,开始她和母亲住外文局的办公室。晚上把英文组的辞典一铺,就在办公桌上睡觉;第二天一早,把词典一竖又成了办公室。
外文局里有很多外国人,时不时放外国电影,所以她从小就对外国人和外语不陌生。童年,就在这光影婆娑般的感受中一划而过,没有亮点,但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也没有感到多少不快乐。
为了生活,母亲曾先后把她送到福州、漳州等地上学,后又送到天津,光小学就转了七八次。到处走的好处就是锻炼了她的适应能力,到哪儿都不感到陌生,没有对家庭的敏感与依恋,也没有更多的自尊问题。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在张欣14岁那年,刚刚初中毕业,她独自一人跑到香港找母亲。一个星期后她进工厂,成了打工妹。这之后的5年,她都是在工厂中度过的。
她说:“那是一种强烈的机器式培训。人与人之间是非常低水平的竞争,眼里就是一点点利益之争,空间非常狭窄。一种强烈的愿望在胸腔里日复一日地升腾:到办公室当个文员,不在外面被吵就好。”
于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张欣,当时只能去选择读夜校。在香港生活的几年,她印象中自己每天晚上都在上课。工夫不负有心人,1年后,她的这个小小愿望终于实现了。她靠着自己执着与努力,摆脱了流水线上的生活。虽然新工作也只是在一个大仓库中负责点货、出入库。但她已经是很满足。
张欣曾非常感慨地说:“一个人幸运的前提是她有能力改变自己。”
1984年,儿时同在外文局长大的男孩也来到香港,看到她的状况后大为吃惊。而张欣自己也在心里拷问着自己,“在北京他不是和我一样吗?”波澜不兴的心绪因此再也无法宁静了。
他的到来,把她的整个世界打翻了。“到美国去吧,香港就两所大学,而外面多的是,任你去选。”男孩的话是鼓励更是警告。
1985年,她辗转到了英国牛津。随身带着自己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3000英镑,她先到了一所秘书学校学英语。初到异国,问题接踵而至,好比到了另一个星球:语言不通不算,教室和宿舍也和自己设想的差之千里。
学完英语后,她又在英国南部的一个海滨城市读了一年高中。毕业后,她最终选择了剑桥。之所以选择剑桥,她的理由很直接:“追求上名校肯定是学生的目标”,进了剑桥,她才算真正确立了自己的经济地位。
她先是被招进巴林银行,在香港分行研究中国民营化问题。后来,她到了华尔街的高盛银行。这里是工资最高的地方,一个研究生毕业,在美国一般公司年薪可能是8万,在华尔街就可能是20万,这集中的都是一流人才。但她却发现这里是人生最丑陋的地方。
张欣说:“我儿时受到的教育是助人为乐是好人。而那里所有的价值观念都颠倒了:人们满嘴粗话,态度恶劣,嫌贫爱富,为了升级不择手段,人和人之间充满了争斗,这里不会是我最终选择的落脚点。”
而决定回国,是她这一生中一个比较聪明的决定,虽然,她放弃了令很多人艳羡的高薪。然而,转折她一生命运的机会终于来了。她生命中的春天来到了。虽然,那是在冰霜雨雪之后,却灿烂得分外妖娆。
1994年,她带着割舍不掉的中国情结和做一番事业的目的回到国内。5月,她在剑桥读书时的好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维迎教授,介绍她认识了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潘石屹。闪电式的恋爱和闪电式的结婚就此开始。
她也从此处翻开了自己辉煌的一页!
婚姻,在磨合中花繁叶茂
婚姻一开始,俩人的吸引力完全靠着浪漫情怀碰撞,而要办公司,要在一起共事却每天都要面临大量具体的工作。两个人迥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所产生的巨大差异,可以成为相互吸引的理由,也是造成矛盾、冲突的根由。
一个是香港华尔街,世界名校毕业,在西方国家工作了15年;一个甘肃海南万通,至今说话带着家乡口音,始终在国内生活工作。不同的文化和生存背景,使他们的处世方法、处理问题的角度截然不同。冲突是表象的,更是本质的,显而易见,冲突不可避免。两个极有主见的人在结合的最初几年,几乎是各个方面都有差异带来的艰涩痕迹,躲不掉的争吵、谈判,可以说是每一天、每件事、每个项目都有戏可看!
这是俩人当初都没有想到的,这也是她和他磨合最艰难的时候。结婚3周年的时候,俩人的婚姻关系,违背初衷地滑入了僵局。
分手后,她则跑到美国欧洲会朋友。她住在一个朋友的庄园里,她有在树林子里散步的习惯。一天早上,她走着走着,看到早晨的太阳从树缝里照射下来……猛然间,她心里泛起了嘀咕:“这个地方再美丽,它也不属于我,如果离婚,离开中国,我现在不回国的话,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回去了,我也就再也不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了。”
那一刻,必须回国的强烈愿望在她心底里萌生了。
“生活应该往前走,往回走就会有失败感。”她是一个不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工作不能,婚姻也不能。一个凭感觉盖房子的人,却可以用理性来处理婚姻,这就是她的完美哲学。
最关键的时候,她比较能够让步,会平衡一下利弊。让步让她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而不是人格妥协。
张欣说:“让步也是一个办法。我和潘石屹吵得不行了的时候,我就决定下岗,好像是我让了一步,实际上我是往前走了一步,甚至是几步。由此,我觉得人要是卡在某个点上时,就是进入了一个死循环,这时要解决问题,人就不能再往里走,只能往外走,否则就滞留在那儿寸步难行。”
一段浪漫而传奇的婚恋就此拉开精彩序幕。
总结过去,她非常感慨:“人和人相处不可能都一帆风顺,事如人愿,两者间有很多需要碰撞和磨合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浸润过程,这是谁也逾越不了的。也许两个人再往前走一走,就是一对很好的夫妻搭档,如果逾越不了,让它溜走了,调和两个人关系的机会也就丧失了。”
想透了这些,张欣的心情从未有过这般的舒畅,在爽朗的笑声中,她说:“我真不知道那一段时间我们怎么就能彼此事事说‘不’呢?”
事业,在坚持与创新中腾飞
事业如同婚姻一样,一开始也是在磕磕绊绊中起步的。
公司里的几位潘石屹的合作者,都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也都没有和外国人打过交道,或在国外工作生活过,可是那群清一色的男人帮,都是在房地产界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中国第一代房地产商,他们根本就没把她这个从未盖过房子,不懂什么是建筑的一个半拉“洋婆子”,一个刚刚回国不了解中国行情的女人看在眼里。心里不服呀!“凭什么我们要按她提的方案去做?”
的确,面对高达上亿的资金,不是让谁拿着去玩的,她的斗争就更史无前例。
每天上班,她就像是上战场。她要和公司里的所有人吵,说服公司的合作者,相信她是对的。回家后,她又跟老公潘石屹继续吵。生活和工作就像是一个圆圈连个出口都没有,她心里堵得慌慌的。每次吵急了,收拾一下东西她就想拔腿一走了之,可转念一想:如果就这么走了,那就等于说她此次选择来大陆,或者说选择和潘石屹绑在一起开公司,选择进入房地产界都是错的。不行,哪能这么容易就认输了呢?
不轻易服输的她,每次都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下来!
每一次冲突之后,她都强制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冲突的根由到底在哪里,是因为自己的管理理念确实让公司的老员工无法接受,还是自己的想法真的无法适应项目实际运作的需要。善于分析与总结的张欣正是在这样一步步的磨合之中,坚持着,既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又在实际工作中妥协着自己完美的执著。
而当有朋友问及张欣,有一个能干的老公,又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为何还要在事业上坚持不懈地追求?还要自己辛辛苦苦的管理公司?不如放弃算了。
而张欣则回答说:“我回国的初衷就是要做一番事业,就是要实现这个想法,如果因为工作之中有磨合,就放弃自己当时的选择,放弃自己追求的初衷,那我认为自己放弃了努力,就失败了,就等同于当初的选择就是一个失败。这不是我的性格,我不会这么做。”
工作就在这样僵持的状态下进行着,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背景下,而实际上他们又都在寻求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式,最后她从大局考虑,接受潘石屹一块一块启动的思路,一栋一栋与人合作,但在整个操作、设计施工上,都由她一个人负责,这样就等于把它又变成了一个大项目,从而可以保持其整体性。
而在现代城之前,京城地产界卖期房的惯例是只能给客户看图纸,反正房子都千篇一律,都八九不离十,样板间也是大同小异,没有谁觉得房子还能盖成别的样。这时,她提出要做现代风格的极少主义的样板间,而且坚持到底。
在样板间完工的前两天,工程总监找到她说,不行,以这种现代风格的极少主义展示的样板间,没有任何装修,显得这房子档次太低,肯定卖不出去。于是大家慌忙跑到现场察看,结论是这个样板间确实得拆。
她也急了,赶紧向董事们保证:“两天后看成品,真不行的话,从此再也不对这个项目发表任何个人观点。”
在场的人是将信将疑地同意给这个执拗的女人一个机会,其实,他们潜意识里是想给她一个证明是自己错了的机会,从此不再插手工程上的事。
但两天后,董事们再次走进样板间,全体都惊呆了!他们从来没在中国人自己的房子里见过这种档次、品位的装饰,非常纳闷:都是泥瓦板梁,她怎么就能搞出这种格调呢?而这几间样板间产生的市场反馈就更出乎意料了:购房者连夜排队交定金,那阵势真让人激动万分。
也正是从这时起,她才真正在公司奠定了自己的不可取代的位置。后来,她对朋友说起这些,总是目光坚定,神态自若,“如果你相信你是有实力的,就不能示弱。你就要证明给别人看!”
做个有内涵的女人
她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女人,更是一个有内涵的女人。
她30多年的人生主旋律就是证明自己不会错。婚姻选择不会错,回国发展不会错,工程定位不会错,即使错了,她也会努力使其成为正确的。
而这一创意的成功,竟使她一发而不可收拾……
她常常跟合作者们如是说:“在信息时代,对企业家的要求,不同于工业时代对企业家的要求。信息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量太大了,人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转移,所谓‘眼球经济’,人们特别强调个性化的东西,才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任何事物的持久性都不是那么强,一罐可口可乐100年后仍就是一罐可口可乐,可现在这种局面已被狠狠地打破,分割得七零八落。人们现在是什么都想喝,所以,你要不断地发现人才,发现那些具有新的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言语中她透露出自负而又睿智的样子,也许这才使她成为了市场竞争的高手,也许正是她的聪明和智慧,才使她成为了真正的大赢家!
正是这种广博的吸纳胸怀给了她令人无法比拟的魅力,又让她一个建筑界的局外人取得了从业人员都无法企及的业绩与荣誉!
对于自己的工作与事业,张欣常常说:“我和潘石屹经常给自己工作的定位不是某个什么事怎么做,而是首先要发现天才,然后把天才的东西,转变成一个能够被市场接受的商业产品,只有这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商业产品,才能和社会进行交流。”
她又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一个画家,如果他的东西不是商业产品的话,别人就不可能到他家里来看他的画儿,而让画变成一个商业产品,放在画廊里,所有的人都可以观赏,通过商业渠道交流,才能真正达到了跟社会交流,体现价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项目的形成,就要从发现人才、创造人才、鼓励人才的进程中展现开来,然后,再把它真正变成商业产品,把它推广到市场上去。
或许她成功的奥妙就在于此。
推广出去这个工作恰恰是更具有创造性的和难度的,她的智慧与眼界都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力练和展示。
张欣说:“就一个项目而言,关键是要看建筑师的创造性、想像力能达到什么程度?极限是什么样的?”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她只跟这些建筑师说:你就按你最大的想像力去做。她就一个要求,不要用进口材料。这样,建筑师们就知道自己该有什么想法了。
是的,她找到了合作的结合点,所以她的成功率就大,效率就高。而这与她的学识、眼界、胸怀和胆略都是密不可分的。
由12位亚洲最具个性观念的建筑师设计、投资2400万美元的“建筑师走廊”,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的“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展上,作为中国土地上的前卫建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2002年9月,张欣以发展商的身份,携“长城脚下的公社”获得了第八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艺术推动大奖”。这是双年展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奖项颁发给一位发展商,而非建筑师。而且这个奖给的是张欣个人,不是潘石屹,也不是他们共同拥有的公司。
无疑,她是极有才华的新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女性。曾经合作过的南美设计师安东尼奥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接受采访时评价她说:“张欣是一个具有敞开意识的人,非常善于接纳、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而这恰恰成了我们合作的前提。”
敞开意味着接纳与吸收,意味着不封闭自己,还意味着你会遇到你不见得会接受的东西。否则,你就无法超越自己。
事业有成的张欣对此感慨地说:“一个人进步的前提就是不断吸收,否则就只有倒退。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大部分老年人吸收的力量越来越弱,而小孩子吸收得就很多很快,像我的两个小儿子,每天都在不断地吸收,比起他们来,我的吸收能力就差多了,所以我经常要求自己有一种好奇心,尤其是对自己不懂的东西。”
也正是这种敞开的心态,使她从华尔街金融行业一步跨到房地产开发;也正是这种敞开的心态,让她能欣然接受不同理念和风格的设计作品:更是这种敞开的心态,2004年7月12日张欣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这是每年度授予“25位走在亚洲巨变最前沿的先锋人物”的!
《商业周刊》的封面文章对张欣高度的赞赏:“北京最繁忙的建设者,而且是最受追捧的创新建筑的提供者”,或许这更代表着很多人的意见吧!
张欣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不但要懂得争取,更要懂得坚持。
2.与合作者交往的关键,是你要知道你自己需要的是仟客,并且要把为种需要适时地清楚地表达给对方,并尊重和激发他人的创意。
以敞开的心态去接受、彝收和欣赏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东西,尤其要去拥抱自己不愿意接受但很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