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格调与声音
8499400000031

第31章 隐士与“饮者”(2)

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说非常棒。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我们请王维和他的朋友裴迪做向导一起游览辋川别业。首先我们来到孟城坳,王维会介绍道:“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裴迪同咏:“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

原来别业建在一座古城废墟上,到了这里,不由得人们会有物是人非的叹息。“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人事变化,只剩古城,“古城非畴昔”,城墙也在衰颓之中。

越过城墙废墟,我们来到一座山冈——华子冈。山冈上面松林茂盛,秋天的山色苍翠,飞鸟来来去去。王维原作:“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裴迪同咏:“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在山冈上我们会看到一间茅屋,屋前栽种几颗银杏树。王维称为文杏,栽种的时候他没有想到,有一棵会活上一千两百多年,成为王维故居的唯一见证。对于文杏馆,王维如此说:“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裴迪同咏:“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复回顾。”在文杏馆,我们南望,有座山岭——斤竹岭。

斤竹岭长满密密麻麻的竹子,人走进去就被竹叶完全掩盖,岭下有弯曲的小溪流过,竹影在溪水中荡漾,一派清幽的风光。王维原作:“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裴迪同咏:“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

我们感叹、欣赏这清秀的竹林,因为,竹子的情怀,是诗人隐居中的一种寄托;竹子的气节,是诗人的性格写照;竹子的生长环境,是诗人的快乐家园。

下岭的路边有座茅屋——竹里馆,王维说这里是他的琴房。裴迪也说这里是幽深的好地方。王维原作:“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裴迪同咏:“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在竹里馆小憩片刻,我们向北,准备游览欹湖。先经过一段两边宫槐夹道的小路,道路幽静曲折,边上的山石长满青苔,地上黄叶堆积。就这么条小路,诗人王维诗兴大发:“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裴迪和了一首:“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穿过小径,我们来到湖边,正好是南边的码头。码头上有小船,欹湖甚大,望不见对岸,只有一片淡淡的烟雾。王维作《南■》诗:“轻舟南■去,北■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裴迪同咏:“孤舟信一泊,南■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码头边上有个亭子——临湖亭,正是观荷赏月,饮酒啸风的绝好去处。王维原作:“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裴迪同咏:“当轩弥■漾,孤月正裴回。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

在临湖亭里,可以好好地观赏欹湖。湖水清澈,像一面大镜子倒映青山白云,湖与山都是青色,浑然融为一体。《欹湖》王维原作:“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裴迪同咏:“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

湖边种有柳树,柳枝依依如同少女的发丝,青翠的柳叶映在绿水中,随波荡漾,别有一番温柔。《柳浪》王维原作:“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裴迪同咏:“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临湖亭不远有座假山——辛夷坞,山上栽种辛夷花。辛夷花类似木芙蓉,在这幽静的湖边,辛夷花自开自谢,不用别人的欣赏。《辛夷坞》王维原作:“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裴迪同咏:“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既然到了湖边,那就坐上小舟到北岸去。《北■》王维原作:“北■湖水北,杂树映朱阑。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裴迪同咏:“南山北■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从北岸再往前走,林木越来越密,我们怀疑到了原始森林。王维非常喜欢这里,他说这里有很多野鹿,所以叫鹿柴(“柴”音通“寨”)。王维深深体会到了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裴迪同咏:“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迹。”裴迪只是感到孤独。

王维生活的时代虽然没有相机可以记录下优美的风景,但是诗人可以用诗歌做镜头,为我们再现出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在诗歌中我们虽然看不到蓝天白云、高山流水,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字里行间想象出那如画般的风景和悠然自得的意境,体会到这传世的家园带给后人的永久的乐趣。

现今的鹿慈寺是王维“辋川别墅”故址,位于飞云山,寺前峰峦叠嶂,松柏满山,风景宜人。王维笃信佛教,他母亲去世后,改别墅为“鹿慈寺”。寺院历代屡经重修,今日已不再是原来风貌。现在的“辋川别墅”只剩下“文杏馆”前王维手植的一株银杏树在,但是山水犹存,风骨犹在。

饮酒人的风流与逍遥

大家都知道摇滚乐,干了一天活或者一天什么活都没有干,反正都累了,无聊又觉得挺郁闷的时候,听听摇滚乐就舒服多了,并且,常常是越郁闷听了摇滚就越畅快。古代有没有摇滚乐那样的放松方式?有的,因为古人也常常会郁闷。竹林七贤喝酒、清谈、服五石散(相当于今天嗑药),活脱脱就是晋代的摇滚乐手。

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说: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个人年纪都差不多,嵇康年级稍小一点。参加这个竹林酒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这七个人经常在竹林里雅集,痛痛快快地喝酒,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七贤虽然并非同郡同里,但因他们“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有相同或相似的志趣和爱好,对当时的社会有大体相同的感受,故能慕名相访,一见如故,“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把身外的险恶、世事的龌龊忘了个一干二净,倒也活得自在。

从上面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竹林七贤”的发起者有三:嵇康、阮籍、山涛。其中嵇康“丰神俊逸,博洽多闻,性好老庄”,实为“竹林”之领袖人物。自嵇康举家迁居山阳(今在修武),朋友皆追迹而至,所以其居所就成了“七贤”会所。嵇康是个典型的美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清秀。山涛曾评价说,嵇康外表清朗挺拔,为人高峻绝伦,就连醉态也如玉山将倾。有人曾对王戎夸奖嵇康的儿子出类拔萃,如鹤立鸡群。王戎却说:“你还没见过他父亲呢。”这样世间少有的“魅力男人”,当然“追星”者众,因此被曹魏皇家招来做了女婿。

除此之外,他年纪虽不大,却学问极好,抚琴吟啸,服散纵酒,魏晋风度,至此而止。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代表。魏晋风度是那个黑暗时代的产物,可以说,越黑暗越风流,不顾一切地表现真实的自我,蔑视名教。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专权,而“匹夫抗愤、处士横议”,于是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士人作为群体遭到镇压。第一次党禁,二百多党人被抓,遣归乡里,终生不得入仕。第二次党禁,党人死者百余人,受牵连者六七百人。

其后政坛的变化如同走马灯,大批野心家纷纷上场,董卓先废汉少帝又杀汉少帝,接着袁绍做了盟主欲立刘虞为帝,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曹丕威逼汉献帝“禅位”,没过多久司马懿就发动高平陵政变,将曹爽、何晏等人处死,司马昭重演“禅让”闹剧,西晋中又有“八王之乱”。人很容易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死了都不知是怎么回事,“晋世不文”最能说明当时的黑暗。

《晋书·阮籍传》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据史载,这一时期被杀的大名士有:孔融、杨修、桓范、何晏、夏侯玄、嵇康、吕安、王衍、张华、潘岳、陆机、郭璞……司马氏篡逆滥杀,既诛异党,复杀名士。史称,由于司马集团大肆杀戮,使天下“名士减半”。在其滥杀之际,竹林之人如山涛、王戎等皆投身司马集团,阮籍也不得不出仕为官。

抗争一次次失败,失望心理笼罩士林。随大一统政权的崩溃,士人们思想信仰发生了动摇,儒学的独尊地位受到怀疑,思想的多元化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