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心理洗个澡全集
8501700000030

第30章 学会包容——低下头就能看见美丽(3)

肯示弱的人才更强大

《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六章上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内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不要与恶人作对,要爱你们的仇敌。在基督教文化中,这是一种不以恶抗恶的主张。这些话看似简单、矛盾,但后面却蕴藏着十分精深的哲理。因为上帝都宽宥了罪犯和恶人,如果你像上帝那样宽宥了罪犯和恶人,你就把自己提升到了上帝一样的境界。又因为恶不能抗恶,以恶抗恶只会恶性循环。世界必须由善来终止恶,人类才有最终的光明和希望。

退出政坛的丘吉尔,有一次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跑道上闲逛。

这时,也有一位女士骑着自行车,从另一个方向急驶而来,由于没有刹住车,最后竟与丘吉尔相撞了。

“你这个糟老头没长眼睛吗?你到底会不会骑车?”这位女士恶人先告状地破口大骂。

丘吉尔对那位女士的恶语并不介意,只是不断地向对方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还不太会骑车。看来你已经学会很久了,不是吗?”

这位女士的气立刻消了一半,再仔细一看,他竟然是伟大的前任首相,她感到羞愧难当,喃喃地说道:“不……不……您知道吗?我是半分钟之前才学会的……教我学会骑车的就是阁下您。”

一个人在社会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敌人;一个人在生活中,也会事出有因或莫名其妙地遇上各种各样没有善意的事情。遇到这种时候,人便容易动怒、较真、较劲,大都会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因此可以说,人有一种天生的对抗情结。遇到敌对或敌意的事情便容易以死相争。如果针对生命攸关的事情,原则性事情,倒还情有可原,说得过去。若为那些非原则性问题、寻常小事而大动干戈,殊死相争,就毫无意义了。一般人却偏偏难以悟得这种道理,常常为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情而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命归黄泉。其实是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处理这些事情,也许还显得更省事、更省时一些。比如放弃对抗,“向对手投降”,就是消除这些灾祸的一种好的方式。

向对手装个鬼脸:“我走了,不陪你玩了。”但是,这种单方面放弃对抗的行为也不容易做到,一方面你要超越自己狭隘的胸襟,另一方面你也必须具备单方面放弃对抗的能力和资格。只有势均力敌者,甚至比敌人强大者,才能这样潇洒而富有胸襟。弱小则没有“投降”的可能。这样看来,向对手投降,不是弱小和怯懦者所做的事情,向对手投降,更多是强者与对手斗争的另一种选择。化解敌意,胜过打击敌人或消灭敌人。

从另一个角度说,人一生的时间太有限了,而一个人要做的事、要游玩的地方、要享乐的事物却太多了。何必在本来有限的时间内,和别人争着去做那种恼人和扫兴的事情?实在是得不偿失。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小事是需要我们去适应的,比如过集体生活时难免要吃自己不爱吃的菜,如果过于挑剔只会给人留下“此人婆婆妈妈”的印象,倒不如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口味,也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了。再比如,在工作中或许会遇到合不来的同事,可是工作上又必须要与之打交道,如果抱定不融洽的心态去合作,那肯定会出问题,倒不如忍耐几分、大度一点,欣赏他的优点,找出交流的管道,这样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少有顺利拿到学分的。因为这位教授平时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分派作业既多且难,结果学生们不是选择逃学,就是浑水摸鱼,宁可被罚,也不愿多听“老夫子”讲一句。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是想在经济学这个领域内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得过了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名学生,二人有说有笑,惊煞了旁人。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说:“你干吗对那种八股教授跟前跟后地巴结呀?你有点儿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回答:“你们听说过穆罕默德唤山吗?穆罕默德向民众宣称,他可以叫山移至他的面前来,等呼唤了3次之后,山仍然屹立不动,丝毫没有向他靠近半寸;然后,穆罕默德又说,山既然不过来,那我们过去吧!教授就好比是那座山,而我就好比是穆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顺从我想要的学习方式,只好我去适应教授的授课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好经济学,既是要入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

这名学生,果然出类拔萃,毕业后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那些骄傲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呢!

有的人以刻意的强硬显示自己的强大,实际上他心虚得很,这是一种外强中干的表现。真正强大的人恰恰相反,他不忌惮向人示弱,为了实现某一目标也不排斥主动妥协。

最要不得的就是自以为是

你谦虚时就显出对方的高大;你朴实和气,他人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得很默契、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说明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强硬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手,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没有把握,而且容易让对方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交往和工作难以继续。

晋襄公有个重孙,名叫晋周。这位晋周生不逢时,晋献公宠信骊姬,晋国公子多遭残害。晋周虽然没有争立太子的条件,更无继位的希望,也同样不能幸免。

为保全性命,晋周来到周朝,跟着单襄公学习。晋是当时的大国,晋周以晋公子身份来到周朝。但晋周自小受父亲教育,养成良好的品性,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一个贵公子。以往晋国的公子在周朝,名声都不好听,晋周却受到对人要求严厉的单襄公的称誉。

单襄公是周朝有名的大臣,学问渊博,待人宽厚而又严厉,是周天子和各国诸侯王都很尊敬的人.晋周很高兴能跟着他,希望能跟着单襄公好好学习,以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单襄公出外与天子王公相会,晋周总是随从在后。单襄公与王公大臣议论朝政,晋周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地站在单襄公身后,有时,一站几个小时,晋周都从未有一丝不高兴的神色。王公大臣都夸奖晋周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是一个位见的恭谦君子。晋周在单襄公空闲时,经常向单襄公请教。交谈中,晋周所讲的都是仁义忠信智勇的内容,而且讲得很有分寸,处处表现出谦虚的精神。

晋周虽然在周朝,仍十分关心晋国的情况,一听到不好的消息,他就为晋国担心流泪。一听到好消息,他就非常高兴。一些人不理解,对晋周说:“晋国都容不下你了,你为什么还这样关心晋国呢?”晋周回答:“晋国是我的祖国,虽然有人容不下我,但不是祖国对不起我。我是晋国的公子,晋国就像是我的母亲,我怎么能不关心呢?”

在周朝数年,晋周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都谦虚有礼,从未有不合礼数的举动发生。周朝的大臣都很夸奖他。

单襄公临终时,对他儿子说:“要好好对待晋周,晋周举止谦虚有礼,今后一定会做晋国国君的。”

后来,晋国国君死后,大家都想到远在周朝的晋周,就欢迎他回来做了国君,成为历史上的晋悼公。

晋周作为一个毫无条件争当太子的王子,仅以谦虚的美德,便征服了国内外几乎所有有权势的人,最终被推上了王位,可见谦虚的力量有多么巨大。

许多人并不看重谦虚的美德。事实上,谦虚是一项积极有力的特质,只要妥善运用,就会使人类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你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功,谦虚都是必要的质量。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真的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尽量保持甘居人下的姿态

在为人处世的智慧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保持一种甘居人下的姿态。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斐尔爵士告诫那些向他求教的人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人人都有虚荣心。有的人为了一点虚名,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有的人为了一点小面子,不惜捋起袖子拼老命。反过来,如果你满足了别人的虚荣心,让他觉得有面子,就是对他最好的赞美,他一定会对你心存好感,并回报你。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李先生是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一位相当有人缘的骨干,在他刚到人事局的那段日子里,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因此每天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那个几乎记不清名字的人昨天又硬是给他送了礼等等“得意事”。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有意无意地跟他疏远。

李先生不明白那些同事为什么冷落自己,他并没有得罪他们呀!后来,经当了多年领导的老父亲一语点破,他才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此他很少谈自己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夸耀自己的成就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李先生与同事闲聊的时候,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这一来,他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无论上司、同事还是下属,无不乐意与他交往。当他从科长升副局长时,没有一个人说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