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有啥了不起
8549600000009

第9章 创业要素 掘好人生第一桶金 (1)

创业成功有秘诀?

创业正在成为热潮,而且只要实体经济没有大的起色,创业的话题就一定会继续热下去。很多人在思考创业,很少真的去创业,更少的人能创业成功,因此创业成功变成了一种稀少的现象,于是人们就非常渴望得到创业成功的秘诀。真的有创业成功的秘诀么?很多人说没有,很多人说有。姜博仁先生显然是说有的一派,而且他还著书立说(在新出版的《创业成功的秘诀》一书中)来说明那秘诀是啥。

我首先要申明,我个人是不相信创业成功有真正的秘诀的,因为创业者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差异非常大,因此任何其他的榜样与经验都不构成另外一个创业有可能成功的真正模式,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大部分创业书籍会把完美商业模式的所有要件都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陈述一遍,以为真告诉了别人秘诀,但那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教科书版本的转化,而实际的创业发展故事几乎没有例外地是因为敢闯、时机抓对了、一招先加多少一点运气撞对了,也就是说在创业机会的获得中,偶然性的成分与某个突出长处运用的成分远大于必然规则与多元素都能发挥作用的成分。因此,在我的观念中,创业的关键在于行动与探索,在早期多一点模拟行动的经验与感受,而在实际的行动之前要有失败了也要干的心态,干的时候要有必胜的勇气,干了以后对了要反思错了要总结,那么下一波属于创业者的机会还会在。

姜博仁先生的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因为它抓住了创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于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做了比较好的描述,而且将其中一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模式化的分析与对策建议,这类分析是非常理性与重要的,它直接涉及到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对于失败率的减少,避免自己死在完全不应该死的ABC与一个创业者应该把握但在行动的忙碌与焦虑中往往忽略的问题上。这些分析与建议最重要的价值还在于,它使得我们的创业者超越朴素的创业行动模式,而能把我们的管理行为以更为理性、可感知与稳定化的方式在一定阶段固定、体系与常规下来,又能在一定的新的成长阶段实现自觉的转换。在这个意义上,创业者如果能把这本书所提供的知识当成一面镜子,那么对于检讨我们的创业路线与行动策略还是能提供非常好的提醒与辅导,大家也应该记住,这些说道本身也不是姜先生的纸上谈兵,而更多的是基于他丰富的实战辅导感受。

创业里面的五个逻辑

根据我的观察,创业成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一、没有太多的选择,那样你会专心致志在一件事上。二、肉体、神经都要坚强,要为自己的健康买单,而且还要有透支能力与准备;其次,神经要坚强,压力来了,员工可以跑你不能跑,有事了,一定要和没事一样,总要一脸阳光。三、敢于担当责任,当断则断,要有做决定的勇气。中小企业创业的基本特点就是短平快。你脑袋拍得快就是你的,慢了就是人家的。当然拍错了是人家的,拍对的是你的。

创业也没有那么神秘,80%的创业可能就是一个小买卖——一个小餐厅、咖啡厅、美容店,可能就是整合我们周围某个资源就成了生意。大部分生意没有VC、没有外来投资、没有快速的成长,也不需要快速复制。当你真的进入创业,你面对真的消费者、真的用户、真的伙伴、真的社会资源的拥有者、真的税收官、真的地痞流氓,这些都是真的社会知识的携带者,今天大学生缺乏的恰恰就是真实的社会知识。所以要把创业当作一门社会知识课对待。

单枪匹马还是团队协作

创业一定多少有点创新的,而创新多少需要有点天分,我自己也不是一个特别具有创新性的人,但是多年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做一件新鲜的事,培养创新的习惯。我不鼓励大家在学校一味追求成绩好,是因为学校传授的太多的是书本知识,这些知识,大半你听了之后一个学期就忘了。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培养自己技能和工具性的能力,提升自己个人的创新能力。

创业的时候,一些同学会找一些哥们儿一起创业,一些同学会选择单个创业。其实每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长处,但是短处实际上要比长处多得多。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想法、很有专注性的理工科的同学,你要创业,我的建议是找创业伙伴,可能他在营销方面很有想法,你们做伙伴,这比你自己要同时具备不同的特性容易。创业后面对社会,杂七杂八的事都会找你,这时候单靠你会的一点东西,很难应对。人一辈子找到好的创业伙伴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你真的有几个好的创业伙伴,同一个产品和其他人相比较,你的成功周期就短或者说你获得市场的可能性会大很多。我的体会:要做的事,必须是喜欢的;但创业伙伴,不见得是你喜欢的。有些人,可能他的人格特点和做事方式你很不喜欢,但就你做这件事来说,对你非常要紧,他应该成为你考虑的对象。

圈钱烧和投资合理性

很多人一想到创业,就会想是不是先弄一个概念圈点钱花花?我不反对,只要你有本事。真正的商业概念,客观上是为消费者服务,本质上都需要圈钱,就看你脑子好使不。但是,圈钱也有道道和讲究。我知道一些同学肯定在想,这帮投资者都挺傻的,我乱写一个计划书,他就给我钱了,脑子都有问题。我可以跟你讲,你只要自己写计划书的时候暗暗发笑的,就不可能拿到钱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商业计划写得好不好,首先要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根本不可能感动别人。那些VC阅人多了,手上的案子多得很,门道非常精。一般他会看你三个东西:一是卖给谁的;二是你的模式是什么,能不能复制?三是算出来的总共需要多少钱。我看很多同学写的计划书,这个需要1500,那个需要2万,看着都是假的,预算的时候连有零有整都没有。大学生找工作一定要写出个感人的求职信,而圈钱,你一定要认真做出一个象样的计划书。

商业创业还是公益创业

一般我们说创业大部分是指做生意。但一些同学其实对做生意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他更喜欢关心小动物、小孩子、环保事业,更喜欢做杂七杂八的事。大学生公益创业是利用我们现在校园的条件,鼓励大家建立关心社会事业某方面的学生社团。你需要说明你关心什么,为什么关心,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思路是什么,你大概建立什么规模的组织,需要多少启动的钱。然后资助你种子钱,再然后会提供给你系列的培训——如何召集志愿者,如何培训志愿者,如何维持志愿者的高热情,怎样设立项目,项目怎样筹款,怎样管理,怎样评估成效,诸如此类。让你同样做学生社团,但做法和过去有很大的不一样。

做社会公益创业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帮助?中国社会面临现在的改革,政府的职能不断调整,将来需要NGO来负更多责任。当你毕业踏上社会后,你可以做NGO,你创立的NGO还可以从不少机构寻求到资源。此外,现在的企业要做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和公益相关的事务如何管理?你在学校有这样的基础,你将来可以在这样的部门里面就业。即使将来你不在公益部门就业,你去做商业组织,有这样的管理经验,对你创办商业公司也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未来三到五年,有一些人可以借社会公益创业成名。在社会创业里面,你也许只做很小的一些事,你都会成为很有影响力的人,你可以利用影响力去做更多的事,获得更大的资源。

让就业带有创业的特性

假定我们一些同学,经过创业,证明自己不适合创业,只能就业,但是心里又有不甘,怎么办?可以尝试让就业带有创业的特性。在组织社会学当中有一个词管理专属资产,就是说一个人,当你拥有的技术、资历和其他的关键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你不仅是作为一个员工存在,实际上你是一个管理资产。这个管理资产的重要性达到一定的程度,企业对你这个管理资产的依赖度很高,尤其是你离开对这个公司的运营会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因为要留住你,给你股份。这种情况在人力资本密集的工作,比如服务行业、咨询公司,表现得很明显。对那些不想抛头露脸,不想损害身体健康,不损害自己的神经,不想独自担当创业风险的同学来说,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独特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提高地位,从而挣得你在资本与管理架构中的地位。

创业需要实在的人情世故

大部分的创业,一开始并不需要真正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只需要朴素的人情世故。今天在座的大部分同学是独生子女,而那些掌握管理资源的,基本上是多生子女的最后一代,你要得到他们欣赏就要知道他们的人情世故。我写过”有用的18个人情世故”,其实独生子女只要懂得一点人情世故,就会增加职业竞争力,帮助你获得资源。

同时对创业的人来说,忘年交非常重要。年龄比你大的人,有时候他很想发现一些很有希望的年轻人,把他的资源转移给他。你有忘年交的朋友,你获得帮助、指教、点拨的可能性就很大,你可以极大地缩短自己摸索的时间。也要结交年龄比你小的人,因为你将来面临的员工可能比你更小,你可以很好地理解更年轻的人,了解一些新鲜的东西,知道他们的兴趣所在。

我们创业的时候,面临很多未知的人和事,所以创业的人,我认为更像T型结构的人才。你专注在做一件事,但是你有较广的见识与资源,包括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同地域人民的情况。有见识的人,虽然定向只有一个,但可以把不相关的东西、比较遥远的资源投放在想实现突破的地方。没有见识的人,往往只有一招,非常辛苦。所以,尽管我们说创业的突破和成功需要聚焦,但为了把一件事说得更合理,比别人做得更好,我们需要比别人拥有更广的见识。

从小到远的逻辑

老家的米粉、自闭症孩子康复、民工小孩的见识训练、利用所学专业种植花草——最近我参加了长沙电视台的创业大本营还有上海北京几个地方的公益创业项目的评价,其中一些获胜的项目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是在一些小小的事情上着力的项目,甚至就是自己的一个爱好甚至偶然的机遇。这些小事情即使没有外部太大的帮助,人们也能自己把这些事情办得有点谱出来。其实这也揭示了我们大部分创业项目的一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在自己可控而又未被别人充分发掘的机会点上下功夫,在这样的点上做出绩效再图进一步的发展。而那些总是从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的总人口、中国的经济发展表现的大处着眼的项目,在本质上就是一些自己也心里没底的忽悠。这一点尤其要提醒我们很多创业的大学生,我们可能恰恰读了一点书,就会把文章做大了,但是却找不到了行动的落点。我们真正的好的文章,就是在一些细小的点上,有真正的创见与独特的事实,然后提供了耐人寻味的新发现,然后我们再一个一个小点地挖掘,最终可能建立起创新的理论大厦。而宏大叙事,做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空头文章,写在创业方案里面也是不着边际的创业呓语。在本质上,没小就没大。

一种规模的发展,需要在今天的小点到未来的发展空间之间划出一条线来,然后我们再把这条线划分成若干个阶段,为每一阶段的条件创造再设定具体的做法。这就是所谓战略了。在我们的小点初试成功之后,我们就可以有一些长远发展方面的思考,恰恰是用未来思考现在的模式能够令我们在管理进化与工作突破上面有更快的成效。在同样的情况下,已经有了小点的积累而没有长远战略考虑者,往往进取的压力与进步的效率就会相对低了。

就是我今天给我们的年轻创业者们一个共同的建议:留心身边微小的资源,他们才给予我们真正的创业机会,而如果这样的机会又与我们自己擅长的事物或者能控制的资源多少相关,那么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了。从根本上说,创业是即使在没有别人帮助下也可以有一定的干头的事情,如果事情的关键十之八九操之于人,那么这样的事情风险就超过了可控的范围;创业是即使失败也依然强烈要去尝试的那样一种意志;但是在很多时候创业起步的成功的原因在于够小,而创业发展的原因在于想得够远。无论在开始还是后来,大基本上不是思维的核心。而简单求大,正是很多创业不能起步,起步了也不能持久的宿命。

能创业的不是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