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会见基金领袖
8551300000030

第30章 雷贤达篇 (2)

随着市场走好,很多企业采取A+H同步上市的方法,也使得更多的蓝筹股进入A股市场,但很可惜,比起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在A股发行的股份只是占到了很小的部分。与此同时,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和个人也需要有好的企业去投资。我个人相信,随着大型蓝筹股发行和上市力度的增大,市场泡沫将逐步降低。就目前情况看,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现象十分明显,比如,如果不是采取新基金发行按照比例发售的方式,单只基金规模就可能突破500亿,但新股上市,每个企业集资也只是几百亿元。而且,基金都十分热衷于买入大蓝筹股,而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型公司却因其规模较小而得不到机构的特别关心。另外,从市场运行机制看,随着市场上升,资金不断进入市场会把市场继续推高,而在市场出现下跌时,大规模的基金赎回也会使得市场波动加剧,这是非常值得重视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把目光局限在蓝筹股身上是不够的

主持人:对于目前市场的不断走高,不少人士认为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所导致的,这对后市发展也带来了隐忧,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雷贤达:单纯从A股的市盈率角度看,目前市场估值明显是相当高的。但后市能否维持这样的估值,还是要看几个方面的条件,比如,中国经济未来能否继续高速增长、企业未来是否能维持高速发展、利率以及债券市场将如何变化、外汇储备的变化等。就目前情况看,增加市场股票的供应量应该是解决估值较高的主要手段。

主持人:近一段时间来,基金公司对于蓝筹股公司进行了大面积的研究、讨论和运作,在目前市场环境下,A股市场是否只有蓝筹股公司有投资价值?是否只有投资蓝筹股公司才是价值投资?雷贤达:机构投资者对于蓝筹股公司进行研究主要是市场容量已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目前基金规模不断放大,出于流动性的考虑,基金经理们更加倾向于配置那些业绩好、有一定成长性的大盘蓝筹股。然而,就我个人经验来看,目前市场中的小盘股公司同样有成长和价值的特征,而且,现在那些中小板上市的公司未来可能会随着公司和行业的发展,成长为大盘蓝筹类公司。因此,把目光局限在蓝筹股身上是不够的。主持人:除了基金业绩外,您个人认为一家好的基金公司的发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雷贤达:目前行业内竞争的确相当激烈,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有不同的看法是相当自然的一件事情。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稳定的业绩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不断上升的市场中,基金的业绩优劣将更加一目了然。但同时,从长远看,如果基金公司长期做大做强,那么合法、合规经营,符合投资者长期利益是必须保证的。当市场出现不断波幅式调整时,更要看重基金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了。

当然,这里有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是每个基金公司应该做的事情,尤其要避开那些公司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不同的风险都很重要,比如交易风险、道德风险等,都直接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基金公司要花费3~5年的时间才能真正体现平台和业绩的优势,显然,这个累积的过程是相当长的。就我个人近30年的投资管理经验看,业绩能够长期保持在四分之一位置的基金最终都会不错。总之,维护公众利益和控制风险是首要问题。

主持人:在您看来,内地基金经理和海外相比有何特点?您是如何发掘本土人才的?您如何看待基金经理跳槽和转行?雷贤达:我们公司目前主要依靠本土人才,而且,业务团队也总体保持稳定。由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所处阶段的原因,基金经理相对比较灵活。相对而言,内地基金经理的股票换手率相对较高,而那些QFII基金经理的个股换手率要远远低于本土基金经理。其中原因可能在于本土基金经理受到的压力较为明显,而且做短期策略的比较多。在我个人看来,我们公司希望通过长期稳定的基本面研究做出投资,达到中、低风险的承受度,获得中、高水平的回报。同时,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员工认同的、好的工作环境,能让员工长期在基金公司里发展他的职业生涯,员工互相支持,体现一个优秀团队的实力,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样对投资者、对公司、对员工都是最大的保障。

从供求关系入手是令过热市场降温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QDII和“港股直通车”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A股和H股之间的价差会在短期内缩小吗?雷贤达:QDII是好的,必须发展。在此之前,A股市场投资者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分散投资。如今,个人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分散投资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参与QDII投资海外市场,内地基金公司也可以培养有全球投资眼光的人才,未来基金内部人才也可能会用更加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投资、分析企业。

短期内,A股和H股价格接轨的可能性不大,在A股扩容后,两者之间的价格才会接近,这需要过程。相对来说,A股市场还是较为封闭的市场,而香港市场则更多地带有全球性市场的色彩,国际投资者大量参与。内地保险公司、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将来进入H股市场,也将改变以往的投资者架构。如果说,以往H股市场的主要持股人是海外投资者的话,那么通过不断开放,内地投资者将逐步买回海外投资者手中的股票,财富也将逐步转移回本土投资者手上,使得本土投资者也能够分享中国企业不断成长的成果。通过分散投资,A股市场的风险也将会有所降低。可以预见,未来A股和H股市场将会继续互动。

但将H股股价推上去与A股价格靠齐,可能不是长远来说对中国投资者最有利的做法,因为最终还是需要有很好的基本面因素支持股价,否则容易被外国投资者所利用而遭遇损失。主持人:您如何看待扩容、股指期货等措施的调控作用?雷贤达:我个人感觉,从供求关系入手是令过热市场降温的一个手段,这有助于改变市场供求不平衡的状态以及A股在短期内单边上涨的情况。同时,随着好公司进入市场的脚步加快,市场结构也会得以改善。我注意到,类似工商银行这样的大盘股,在A股市场上也会出现正负10%的波动,这在海外市场中是很难想象的,有必要找出原因仔细研究。至于推出股指期货,我个人觉得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影响,主要能够对冲部分市场风险。

股票价格的变化从长期看还是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因素。

主持人语

雷贤达:十多年的求索者

采访雷贤达的时候,他还是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到书要出版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这个岗位。他原来的副手莫泰山接任总经理一职。

雷贤达是香港证券市场和基金业的资深人士,有“基金教父”之称。但在我心目中,他最令人钦佩的还是对内地市场的一腔热忱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投入精神。早在十多年前,他已经筹划回内地发展,虽然那时他对A股还十分陌生。当时中国证监会在一份草稿中提及合资基金的可能性,雷贤达以为前景可期,从1995年开始毛遂自荐找内地合作方,但是一直只有那个草稿,没法操作。

第一次的挫折没有让雷贤达退却,他一直找机会登门造访内地机构。

到了2000年,中国证监会希望发展开放式基金时,想到了那个对内地市场不离不弃的雷贤达,于是请他做证监会的基金评审委员,给内地基金提建议。

雷贤达先和华夏基金合作了十个月,替对方筹备基金;再用四年时间,帮银河证券办开放式基金,培训人才。他以为做了这些事就可以入股,但都没搞成。

从1995年尝试进入内地,苦等十年后,2005年,中国首次批准三间内地银行与境外机构合资办基金,这样才有了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雷贤达暂别在香港的家庭,仅带两名下属来到上海,开始开荒。孤身一人的他,住的地方离公司不过六分钟路程,但他一日三餐都吃食堂。只有到周末才飞回香港和家人团聚。

雷贤达的普通话说得还不流利,但是他一直在努力地学,努力地用。在金融这个圈子里,香港人学普通话的勇气真是可嘉。

2008年初,雷贤达在给香港经济通写的专栏中,这样阐述自己的投资观念:

“在选择投资市场和行业前,我会先确定投资纲要。多年来,我所采用的方式是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周期,如果我想投资的市场,其经济周期正处于回升,同时没有过热,或者是经济周期处于重新起步阶段,我想我会投资这些市场。原因很简单,如果经济正处在周期性的回升或处在成长阶段,这是一个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环境,你一定能得到充分的收益增长。如果一个国家正处经济下滑周期或正步入一个过热或非常过热的阶段,那么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高风险低回报的。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对投资者的影响很可能是负面的。即使赚钱,表面看仍不错,但聪明的投资者可能已意识到国家正进入一个周期性调整或衰退的过程中,在市场出现大幅下跌之前选择抽身,减少投资于这些市场。

“在利率下降的环境下,尤其在利率连续下调之时,通常到最后均能令经济恢复增长,从而令企业出现盈利。反之,在通过不断调升利率以纠正经济过热的环境下,最终一定会影响经济发展,企业盈利增长因而下降。

“不少错误的投资者往往只专注于自己每日投资的市场,而忽视其他市场,很多时,即使所在的市场出现过热或高估,但他们对市场的依恋,令其看不清眼前的形势并不能做出客观评价。此外,在市场经历大幅下调或已出现市况逆转时,本土投资者往往没能很快扭转意识,认清事实,更糟的是他们仍然只担心已发生的事情,而不能具前瞻性地为下一步部署。

“投资者需要选择有良好增长势头、有完善管理的企业来做长期投资。我的观点是,管理良好的成长型企业,即使受经济低迷、市场资金流走、全球股市下跌影响,但其表现相对亦会比本土经济好。另一种方法是忽略国家的经济表现,不看经济周期性,只选择行业中最好的公司来投资,并一直持有。还有一种投资办法是选择那些能提供最高及稳定股本回报率,且股价合理的企业。我认为,每种办法都有自己的优点,考虑投资时取决于自己的喜好和经验。如能各方面各方法都考虑到,其效益会更好和更明显。”

雷贤达在任的时候,我们吃过一次饭,他提到风险管理的意识是内地和海外基金行业的最大区别。他说现在经常因为感到市场风险大而睡不好觉。

当他离开的时候,风险真的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