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QDII,风物长宜放眼量
访谈对象: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后奇
张后奇简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曾任长城证券公司研究所所长、总裁助理、经理会成员,2002年加盟华夏基金。
基金公司简介: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先后取得全国首批社保基金、首批企业年金基金及首批QDII基金管理人资格,并成为国内唯一获得亚洲债券基金管理资格的投资管理机构。截至2008年2月底,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 500亿元,客户数量超过1 200万户,累计分红超过290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服务客户最多、分红最丰厚的基金公司之一。
访谈时间:2007年11月2日
访谈地点:北京金融街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访谈背景:这是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下周一中石油将在A股挂牌。当日上证指数开于5 812.47点,收于5 777.81点。盘中最高5 860.59点,最低5 740.40点。成交额761.6亿。当日成交金额1 081.1亿。
QDII是金融开放的一个战略性部署
主持人:2007年,QDII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有几家大型基金公司都发行了QDII产品,为什么QDII的发行会突然出现一种加速度的态势,而且投资者也特别踊跃?张后奇: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的外贸、外汇、外资运行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沉积了14万亿美元的国家外汇储备资产,中国已经有实力,也有比较强的需求,让中国的金融机构走向国际金融市场。这是QDII产品所以能产生的大背景。
从中观的角度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也就是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业,从1998年春天开始规范化发展,马上就迎来十周年了。这十年来,现代资产管理行业在中国落地生根,移植了西方成熟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风险控制体系,基金持有人、投资管理人、银行独立托管人,形成一个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资产管理制度文明,在中国落地生根。经过这十年的摔打之后,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在59家公司中,涌现了一批能够管理好投资人资产的专业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司,这是QDII产品诞生的中观方面背景。
从微观的角度看,A股市场已经从1 000点,到接近6 000点的水平,那么,投资人从分散分险的角度,也会产生微观层面的需求。主持人:现在很多普通投资者都会猜测,QDII是否是缓解流动性过剩,打压A股市场的指数增长的一种形式,您如何看这个问题?张后奇:我不同意。因为我觉得中国30年发展最重要的就是4个字:改革、开放。改革也包括资本市场的改革,我们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之所以能够增长迅速,比如说外汇储备能够沉积14万亿美元,如果没有一个开放的经济政策、开放的金融政策,很显然是做不到的。由于改革开放是渐进式的,所以我们在金融市场上的开放是循序渐进的,在经常项目、贸易项目上,我们早已开放,全面推进;但是在资本项目上,我们是有序地、逐渐地开放的。今天我们推出QDII,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家金融开放。随着经济发展或改革的需要,国家金融开放需要进行这样一个战略性的部署,而不仅仅是为了短期内股票市场的涨跌所做的权宜之计。
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机会
主持人:可能很多人还是会有疑问。因为过去我们讲到资产管理、证券投资,都会觉得是高风险的事情,现在在境外也要开展这样的投资,大家更觉得这里面是深水区。华夏基金虽然历经十年成长,但跟国外一些非常成熟的基金管理公司比,毕竟还比较年轻,您觉得现在已经做好准备开始到国际市场进行投资了吗?张后奇:坦率地说,十年来,国际化始终是我们公司的战略性目标之一,我们每一项产品创新,都是基于国际化这样一个视野和战略措施来推进的。QDII产品在华夏基金,我们并不是在准备发行这几个月才开始介入的,实际上我们关注研究它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经过十年的沉积,我们管理的资产达到了近3 000亿的规模,在国内的市场上形成了将近1 000万的持有人队伍,相应的,我们公司也形成了一个70多人的证券投资研究队伍,这支投研队伍是支撑我们走向世界、走向海外市场的因素。
当然,我们不认为在A股市场上的经验能够解决海外市场的问题,所以,我们公司在人力资源战略上,也早已考虑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证券投资经验的从业人员加入我们的团队,跟我们来共同推进全球范围内专业化的投资和服务。同时我们也选择全球最有实力的基金管理公司来与我们共同合作推进QDII的业务。QDII产品除了在欧美发达的成熟市场进行投资外,香港市场也是一个重要的市场,香港市场的一些重要上市公司,都是我们中国人、华人自己经营或发展的优秀企业,在这方面,华夏基金是有优势的,我们有这方面的研究和投资决策能力。
主持人:在全球意义上进行资产配置与在A股市场应该有很大不同,有人说,全球都在看好中国,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反而要到一些收益率可能比较低的地方去投资呢?是不是华夏基金在研究中也发现,全球的市场中,除了中国,也存在着很多的投资机会呢?张后奇: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推出的第一支QDII产品叫华夏全球精选基金,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的基金,而不是一个行业或者地区配置的指数基金。所以,无论是在香港,在新兴市场比如巴西、俄罗斯、印度或韩国,还是在美国、欧洲,哪里有高成长性、稳健规范经营的企业,同时它的估值水平也合理,那么我们的基金经理就会通过研究,通过跟合作伙伴的合作来布局投资,进行资产配置投向这些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对我们而言不是问题。
同时,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锻炼自己的队伍去形成在开放的全球金融市场上进行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能力,在锻炼我们自己的同时,也为投资人的财产进行风险管理和避险处理。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机会,并不是目标收益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市场就是最安全的市场,这是投资的一个常识。
让未来QDII产品运行的实践来说话
主持人:您过去曾经在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做过很多年高管,一直都是做研究工作,那么您觉得华夏基金在做A股投资和做全球投资这两方面相比,从整个研究的理念、方法、逻辑以及选股的策略上有哪些差异?张后奇: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协会组织基金管理公司及部分证券投资的投资部门在英国参加一个培训项目,我们也考察了一批英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历时一个月。其中有一周,我们在爱丁堡、伦敦等地看了几家基金管理公司,一些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基金管理公司,它们在投资策略、资产配置策略、组合构建的方式,包括信息披露方面,我觉得跟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异曲同工,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一样的。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英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公司的核心决策人和管理团队或者一些优秀的投资经理,都是公司的合伙人。而在中国,公司的经营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基金经理,目前我还没有听说谁是公司股东的。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新发QDII的净值都已跌破发行价,有些持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一开始对于风险的估计过低,有过高的期望值。您觉得这些散户的心理,包括你们一开始对QDII的预期,是不是有过于乐观的成分?张后奇:每一家获得QDII资格的机构,它在走出国门到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去进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时候,都不敢过于乐观。证监会的资格审查是严格的,这些公司也没有任何理由过于乐观。
对基金管理行业来说,QDII产品的推出才几个月的时间,就像一个婴儿一样,生出来才一两个月的时间,我们预测他将来是当部长还是当董事长,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来说也是一样,对产品预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要用健康的方式,让它在健康的平台上发展,就可以了。两个月的投资能代表什么呢?每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每一个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它一定是经历过熊市或牛市的摔打,经历过赚钱和亏钱的喜悦和痛苦,才能成长的。如果我们仅仅用一个月、两个月的表现来评价,我觉得投资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媒体关注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觉得最好还是让未来QDII产品运行的实践来说话。
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合作会更多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QDII在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时候都会选择跟一些国外比较有经验的公司来合作。那么,从目前的合作过程中,您有什么样的体会?会不会出现像以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像发现合作到最后,我们的话语权、主导权被外方拿走了,我们替他们收集资金、发展顾客,而事实上我们能力的提高,没有想象中那么快。您是否有这方面的担心?张后奇:我们没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华夏基金十年来发展的历史,始终抓住一点:我们要向世界上优秀的同行学习经验,投资的方法、投资的经验、投资的技术,包括风险管理的经验、防范和技术。我们从来没有忘记投资管理对投资人负责是我们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跟外方合作中,我觉得作为商业机构,双方都有合资利益的考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谈判、沟通、协调甚至争执,这都是很正常的。
这就像两口子,从谈恋爱、结婚到过日子,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这是必要的。离婚的也会有,吵架的也会有,但是我们现在就是强调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嘛,我觉得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合作会更多。可能媒体和公众关注的是两口子打架的那一对,但是我们更多的家庭实际上是和谐稳定的。我们的QDII产品在运作过程中,与外方的和谐合作、稳定合作、友好合作会是主旋律,不排除可能也会有个别的争吵争议,甚至不欢而散。但是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在与外方的合作方面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们有诚意,也有能力跟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公司合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