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43

第43章 论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1)

李中斌

摘要: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智力资源的中坚力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争取创新型人才,力图在世界竞争和地区竞争中打造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对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阐述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征以及分析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厘清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和总结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人才、人才竞争力、创新、科技人才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主体在于创新型人才。要想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三次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培养和开发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需要科学界定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全面分析人才队伍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等。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精神,在所从事科技领域中具有精湛学术造诣或掌握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度的法制观念、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敏锐的创新能力、一专多能的适应力和深厚的方法论基础、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关社交能力。作为以高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和探索的热情、严格严谨的态度及合作精神。在创新型科技人才素质形成的过程中,除了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执著精神等内因有关外,更与成长的外因息息相关,至关重要的外部成长环境包括教育水平、社会文化、组织氛围和组织机制等。

鉴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对于国家和地区竞争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重申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积极鼓励创新平台的构建,“973”、“863”等重大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各地区也纷纷开展各种措施吸引人才,以切实保障本地区在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中的优势。相关学者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开始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研究,以衡量自身和其他地区、省份科技创新实力,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提升自身创新竞争力。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多。

现有研究评价指标的设计基本符合全面性、动态性、现实性和科学性的要求,能较全面和客观地测度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竞争力,从而激励各级政府制定科学的人才政策。由于某些重要指标主观性较强和难以衡量,现有研究少有将软环境(如社会创新氛围、产权保护程度、社会或组织文化)因素考虑进去,这些因素恰恰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方法,侧重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动态持续研究,同时着重探讨文化、制度等软环境的影响。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古语曰:“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证实了科技创新人才的重大贡献。众多实证研究结论也肯定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对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如赵强强等人通过构建创新型科技人才与区域核心竞争力系统的动态演化模型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创新型科技人才会转变为整个经济系统演化的主导者,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1]为此,党和国家政府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力图尽快将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总量190万人年,仅次于美国

[2]虽然整体上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还存在着诸如人才创新力低下、拔尖和领军人才严重不足、技术对外依赖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研究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要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依靠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贡献。然而,不能依赖引进技术实现发展,只能靠自主创新。截至2009年底,我国R&D研究人员为32.3万人

[3]在国际权威性杂志、期刊发表论文数和在权威性科学院任职人数等都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甚至是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2009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在参与排名的国家中处于下游,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在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实力和潜力,严峻的现实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分布结构不合理

创新型科技人才分布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地区、所属单位和年龄三个方面。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和文化深厚的北京、天津、上海、广东,2009年底R&D人员总数为87.96万人,约占全国的27.63%。

[4]-[8]。同时,我国大量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聚集在科研院所和高校,而直接创造效益的企业拥有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远远落后。多数刚刚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也选择进入外资企业或者三资企业,进入国有、集体和中小企业的比例很小。这样的结构缺陷将直接影响我国民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我国高层次人才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创新型人才大多数在45岁以上,最具有创新热情和能力的中青年人才队伍薄弱,导致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后备力量不足。

(三)现有体制环境不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体制环境作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外部环境,如果不合理将严重阻碍其进行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现有创新体制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1)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技术成果合作机制比较松散;(2)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奖励水平低,激励形式单一等严重挫伤了创新型科技人员的积极性。(3)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侵权行为泛滥。

(四)科研经费投入不足,重物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