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74

第74章 黄乃裳是辛亥革命福建光复的主要领导人(2)

与此同时,黄乃裳还通过同盟会的渠道,争取清军中的湘军参加起义,争取到的有粤籍许崇智、湘籍孙道仁和彭寿松等。当时,起义准备定在五个秘密地点进行:(1)仓山桥南社是同盟会发号施令的总机关;(2)城内花巷是国民革命军司令部;(3)泛船浦林泽人住所负责各种文告及起义宣传;(4)下渡李启藩管理的孤儿院,负责制造炸弹,并准备臂章(公权);(5)对湖黄乃裳的住所,负责洋枪队、炸弹队组织,并具体分配各方面任务。

(三)起义前的最高决策会议

11月5日,同盟会与军界主要官员在泛船浦外江面上夹板船召开秘密会议,讨论起义日期、作战部署等重要问题。黄乃裳与郑祖荫、林斯琛、刘通、彭寿松,许崇智、孙道仁等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于11月12日举行起义,革命军总司令部设在城内花巷,由许崇智担任起义前线总指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起义计划。黄乃裳负责组织学生炸弹队、洋枪队,维持治安,配合新军作战。起义成功后,孙道仁被推兴趣为军政府都督。

(四)发动福建光复起义

由于起义计划泄密,清兵企图提前包围桥南社同盟会总机关,破坏起义总司令部。当时清政府咨议局中的立宪派高登鲤、刘崇佑、林长民等,得知起义在即,忙促咨议局通过决定,要求总督松寿“交还政权”,企图抢在革命党之前攫取政权。清兵立即武装满营及其家属,组织“杀汉团”,扬言同归于尽,企图负隅顽抗。在这紧急关头,革命党人当机立断,提前9日起义。8日晚,许崇智带领高炮队占领于山制高点。夜里11点,洋枪队、炸弹队在李藩的带领下乘夜幕掩护,进驻于山战场等,全城进行戒严,口令是“女子”。9日凌晨,于山炮兵开始炮轰旗下街,命中清将军署(现地点在省立医院),开炮十余后因炮弹不继,一时沉寂,旗兵乘机组织反击。从观巷、九曲亭等地猛扑过来,企图上于山夺炮。在这临危之际,洋枪队和炸弹队员死死堵住要冲,奋勇掷弹,使旗兵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时,占据在鳌峰坊法政学堂楼上的六百多名捷胜营旗兵,用密集机枪扫射于山炮兵阵地。革命军阵亡十余人,情况十分危急,但仍用炸弹拼死保住炮兵阵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屏山北库的炮弹及时运到,马上继续开炮,把法政洋楼轰毁,捷胜营清兵死者甚多,四散逃亡。在于山激烈战斗的时候,由黄乃裳高举十八星红旗与郑祖荫带领另外部分炸弹队300多人由桥南社总机关向城内进攻,沿途受到广大百姓支持,浩浩荡荡入城。队伍先到花巷总司令部,又至武备学堂,把十八星红旗升起。在赶来增援的革命军和炸弹队员内外夹攻下,于山阵地终于稳固保住,革命军乘胜追击。闽浙总督松寿见大势已去,便微服出署至渡鸡口“吞金自尽”。清军统领朴寿见士兵毫无斗志,而且多处起火,革命山炮又造成很大威胁,便带家属逃到捷胜营和蒙古营,后潜逃到明玉家中,被炸弹队员培元学生李善进、刘德官发现抓到,在革命军焦子芳帮助下送到于山司令部。革命军给他以优待,“厚以饮食,处以洁空,给以役使”。但他乘机逃跑还要杀人。抓捕后,革命军宣布朴寿六条罪状,处以死刑。松寿、朴寿既死,旗兵彻底瓦解,驻防八旗副都统胜恩具禀投诚。至11日,革命军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成立“民国福建军政府”。据统计,新军牺牲17人,炸弹队牺牲3人。

(五)表彰炸弹队员的功绩

为表彰炸弹队员的功绩,福建军政府都督孙道仁授给参战的炸弹队员勋章、奖状和奖金。队员们认为新政府刚成立,财政困难,只收勋章,奖状,不收奖金。都督后把奖金换成金牌,上刻有“闽省光复,将士同心,奖金不受,其志可钦”。学生炸弹队在福建光复中有此重大贡献,黄乃裳功不可没。

(六)解决起义前后的经费问题

福建临时军政府成立,黄乃裳受命出任临时政府“交通司长”,主管邮政、通讯、海军及其他基础建设。但是,他当时更重要更急迫的任务却是为临时的军队筹措军饷,此事关系到初生的临时政权。因为如无法解决,必然引起影响新政权与社会的稳定,军心不稳,导致军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

早在起义前夕与孙道仁谈条件时,对方就提出要先发军饷银元20万元,始能举义。同盟会员林斯琛请求总部李恢暂借10万元,款项于10月底汇到,另10万元革命党答应在起义成功后偿还,还答应起义当月要发双饷,并逐步还清清政府总共积欠的5个月军饷。为此,黄乃裳通过他在海外华侨的影响,全力筹款。起义前夕,新加坡张永福给黄乃裳汇来5000元,由他支配使用。福建军政府成立后第四天,陈楚楠、张永福又给黄乃裳汇来一万元。新加坡“保安会”会长陈嘉庚发电福州问黄乃裳:“闽省是否光复?都督何人?此间已成立‘保安会’,筹款救济。”黄乃裳即复:“全省光复,都督孙道仁,急需款,请速汇。”月余之间计汇20万元[9]。“黄乃裳接着以他个人的名义向南台10余家巨商筹款,诸人以交谊不忍拒共筹措60万元”[10],提供给福建临时军政府。在军政府成立之后,黄乃裳筹措到的所有款项都交给都督孙道仁处理。

(七)向华侨汇报福建光复胜利

孙中山总结辛亥革命时概括:“披坚执锐血战千里者,内地同志之责;合力筹款以济革命者,海外同志之任。”他还说:“华侨是革命之母。”福建光复是靠华侨全力支持的结果,具体落实是由新加坡同盟会会长陈楚楠、副会长张永福联系,起义前夕就汇钱来了,举事成功后应向华侨汇报胜利的喜讯。黄乃裳于11月15日致函陈楚楠、张永福:详细汇报举事过程,表达了胜利喜悦若狂,也告知汇来两笔款都收到了,5000元是作为起义时的费用。他代表全福建二千五百万同胞“望南泥首百拜,以谢同志焉,谈到黄花岗巨族子弟十三人,志士无数。书至此,吾口噤,吾鼻酸,吾不禁泪满衣衫”

[12]。

(八)与孙中山等领导的关系

孙中山与黄乃裳自1900年于新加坡第一次见面后,两人之间互相倾慕,相见恨晚。对国家命运前途的看法,黄乃裳完全接受孙中山的观点。两人第二次见面是1906年6月孙中山托张永福邀黄乃裳从厦门去新加坡的,主要是由黄乃裳向孙中山汇报福建省武装斗争的准备情况。孙中山同意他们的计划,委托黄乃裳继续进行。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从国外回来被十七省代表选为全国临时大总统,他俩人之间即发了五封电报,体现情深似海的革命情谊,肝胆相照的战友情。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十多年里,中国经历了袁世凯夺权、复辟帝制以及军阀混战,期间黄乃裳也经历受排挤、迫害、进班房坐牢等风风雨雨。1921年,孙中山终于在广州又成立国民政府,他首先没有忘记十年前的朋友、兄弟和战友,还邀请黄乃裳作为广州国民政府的“高等顾问”。这时黄乃裳已七十多岁,但他毅然到广州上任。福建省有哪一位与孙中山有如此亲密的关系?在福建,林森、萨镇冰主政福建时,也分别邀请黄乃裳作为省政府“高等顾问”。

在辛亥革命期间,福建省内外存在许多不同组织的革命力量,主要有“福建同盟会”,“新加坡同盟会”,“东南西华侨团体”、“基督教青年会”、“桥南社体育会”、“闽清教育会”、“福建省咨议局(指其中进步的力量部分)”等。尽管组织很多,但大家都能感觉到有一张无形的大网把他们联系起来,而正是黄乃裳按孙中山的指示,在这张大网的中间运筹帷幄,为起义队伍的每个组成部分牵线搭桥。为辛亥革命成功,他奋斗了近十年时间。黄乃裳在当时许多革命同志中是个长者,广受尊重,他不是一般的一个民主革命党人,而是辛亥革命福建光复的主要领导人。

注释:

[1]陈在正.随时代不断前进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黄乃裳[A].见:辛亥风云在八闽[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292.

[2]卢美松.黄乃裳的伟大拓荒精神[A].见:黄乃裳、黄乃模学术研究文集[C].2001:27.

[3]黄乃裳.绂丞七十自叙[M].转引自:黄乃裳纪念画册[M].2004:103.

[4]黄碧瑶著,朱晓祺译.黄乃裳[M].马来西亚:诗巫福州公会.2011:145.(注:黄碧瑶为黄乃裳曾孙女)

[5]卢美松.黄乃裳的伟大拓荒精神[A].见:黄乃裳、黄乃模学术研究文集[C].2001:27.

[6]黄碧瑶著,朱晓祺译.黄乃裳[M].马来西亚:诗巫福州公会.2011:146.

[7]黄碧瑶著,朱晓祺译.黄乃裳[M].马来西亚:诗巫福州公会.2011:146.

[8]王铁藩.辛亥革命福建光复史话[A].见:辛亥革命福建史料[M].58.

[9]詹冠群.黄乃裳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58.

[10]詹冠群.黄乃裳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63.

[11]李颖.论福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第22卷,第4期.

[12]黄乃裳纪念画册编委会.黄乃裳纪念画册[M].2004:60.

[13]黄碧瑶著,朱晓祺译.黄乃裳[M].马来西亚:诗巫福州公会.20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