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日本首相评传
8603600000039

第39章 芦田均

(芦田均AshidaHitoshi1887.11.15-1959.6.20)出任第47届(1948.3.10-1948.10.15)内阁首相芦田均(1887-1959)是日本战后第五届内阁首相,继片山哲后组织第二次民主、社会、国民协同三党联合政权,执政仅7个月,结束了片山内阁以来实行的所谓“中间道路”政治。

1887年11月15日,芦田均出生在京都府南部一个山村六部庄,其祖先是信州佐久都芦田村的豪门,辗转迁至丹波后,在六部庄统治过60多个村庄。其父芦田鹿之助,因在明治初期随板垣退助从事自由民权运动而出名,日俄战争期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芦田自幼聪敏好学,先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柏原中学,后入东京第一高中、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成绩常列榜首。芦田文章华丽,能言善辩,在土耳其使馆任职期间撰写论文《关于君士坦丁堡通航的研究》,是192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成名作。晚年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外交史》,均被视为名作。

芦田均在战前的社会经历,可分为政府外交官和政党政治活动家两个阶段。1912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到外务省任职,先是被派往驻俄使馆,其间与“绝代佳人”、东京大呢绒批发商之女寿美子结为良缘。后屡经调转,任驻法使馆官员、外务省情报课课长、土耳其使馆参赞、比利时使馆代理大使等职。亲身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参加过巴黎和会,对国际局势有清醒认识。

芦田弃官从政的动机是在担任比利时使馆代理大使时萌发的。当时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招致欧美各国一片谴责声。当时日本政府为军部势力所左右,对驻外使馆的指示朝令夕改,破绽百出,芦田与驻在国的沟通无所适从。比利时外长伊曼斯拍着他的肩膀说:“我不是以外长,而是想以朋友的身份说句话。我看得出你的苦衷。日本政府的态度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如果日本政府做出比现在更有损于国际联盟威信的行动,恐怕不单是比利时,全欧洲以及全世界的国家,都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对策。”这番话,刺到了芦田心灵痛处,由此他“幡然悔悟”,“当一个政治家”,唤起民众。遂决定辞掉现职,制止军部的独断专行。

1932年7月,芦田均辞职回国后毛遂自荐,参加即将举行的众议院大选。在竞选演说中,他主张国际正义,反对军部专横,博得选民同情,加上中学同学及其父旧有势力的支持,一举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并加入政友会。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政治急转直下,军部法西斯独裁的逆流无法阻挡。各无产政党或被残酷镇压,或分化瓦解。资产阶级政党则急剧右转,与军部合流,芦田所属的政友会尤其如此。但是,在国会外交质询会议上,芦田均还是做了影射抨击军部的演讲,表现出难能的勇气。由于在政治上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东条英机当政期间,芦田与鸠山一郎等一起脱离政界,只身躲到镰仓消磨时光,静观时局变化。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芦田均立即活跃起来,与鸠山一郎等一起,组建了以鸠山为总裁的日本自由党。同年10月,他不顾党内强烈反对,加入币原内阁,担任厚生相,从此与自由党分道扬镳。1947年3月,组建日本民主党,任该党总裁。第一次吉田内阁下台后,率民主党与社会、国民协同党合作,组成以片山哲为首相的三党联合内阁,担任副首相及外相。

以政府追加预算案被否决为直接契机,片山内阁于1948年2月20日宣布辞职。继任首相人选的争夺战,焦点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是民主、社会、国民协同三党推举的芦田均,一是自由党总裁吉由茂。众、参两院的表决结果是,众议院:芦田216票,吉田180票,芦田获胜。参议院:芦田102票,吉田104票,吉田险胜。根据宪法第67条众议院优先的规定,最后确定由芦田均组阁。

与片山内阁成立时情况不同,芦田内阁虽然维持了三党联合政权形式,但三党之间及各党内部的矛盾加剧,昔日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不再,民意测验表明,国民对这届政府并不看好。

芦田内阁于3月10日成立,根据各党势力大小所做的安排是,内阁成员中社会党8人,民主党7人,国民协同党2人,民主党总裁芦田均和社会党领袖西尾末广分别担任首相、副首相。

第一次吉田内阁以来,政府推行的“倾斜生产方式”,把恢复生产放在了第一位,结果通货膨胀蔓延,国民生活苦不堪言。芦田内阁成立时,日本工运史上有名的“三月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国营企业工人为主体,要求政府提高工资,改善生活待遇。邮电工会决定在3月31日实行全国规模的行业总罢工。芦田内阁无视工人的合理要求,借助占领当局的“指令”取缔了这次罢工。7月31日,芦田政府又借助“指令”颁布第201号政令,公然取消公务员的争议权和团体交涉权,从而使战后以来以国营工人为主体的工人运动由此沉寂。这种压制民主、一味屈从占领当局的做法,使芦田内阁获得了“媚外内阁”的恶名。

同片山哲一样,芦田均在预算问题上伤透脑筋。在制订1948年度财政预算时,由于财源不足,只能步前政府后尘,提高铁路运费和通讯费,使刚刚平息的党内争吵再次爆发。经三党首脑反复协商,费时三个月时间完成协调,国会才勉强通过政府方案。结果是铁路货运费增加了3.5倍,客运费增加了2.5倍。黑田寿男等16名社会党左派议员反对这一方案,愤而脱党,组成“社会党正统派议员团”,成为执政党中的反对党。

疲于奔命的芦田均是因“昭电事件”下台的。事件起因是,经营肥料业的昭和电工公司经理日野原节三,通过7000万日元贿赂,买通政府官员,从复兴金融金库中获得30亿日元非法贷款。事情败露后,于6月被检查当局逮捕。受此牵连,大藏省主计局长福田赳夫、内阁经济安定本部总务长官栗栖赳夫、辞职不久的内阁副总理西尾末广等人,先后以受贿嫌疑被捕。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激怒了社会舆论,也根本瓦解了三党联合政权的基础。社会、国民协同两党各自通过决议,敦促芦田均内阁引咎辞职。

1948年10月7日,即西尾被捕的第二天,芦田均正式宣布内阁辞职,他在讲话中说:“此次昭和电工事件,发展到现内阁成员被传唤的事态,实在感到遗憾。作为内阁首席,我深感道义上的责任,值此决定辞掉首相之职。”

但是,“昭电事件”调查并未结束,11月,芦田本人也涉嫌被捕受审,直到1958年才被宣判无罪。

芦田内阁所以成为短命内阁,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与美国对日政策转变及民主自由党倒阁运动密切相关。占领初期,美国的对日政策重点是推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因此能够容忍片山、芦田这样的“中间道路”政权存在。但是,从1947年起,随着美苏关系恶化、冷战开始以及日本民主改革任务的大体完成,美国的对日政策开始由“民主化”向扶植“经济自立”的方向转变,美国要把日本变成防止共产主义势力蔓延的防波堤。到芦田内阁成立时,这种政策的转变已很明显。在对日政策转变的过程中,美国希望日本能建立一个更听命且强有力的政府,而这个政府显然不是芦田内阁。从这个意义上说,芦田均是“被美国远东战略捉弄了的短命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