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的鼻子
8603700000032

第32章 天掉馅饼砸向谁并惠赐力作

《战地春梅分外香》是叶振飞一部长篇的开头。主人公黄回文是个什么角色我一时无以判断,只希望作者别想去学杨金远,否则,您左顾右盼、抬头望苍天想着馅饼的事,那是很滑稽的……老天第一次把馅饼投在徐州,第二次在莆田,第三次可能在乌鲁木齐……您就是坐飞机赶到乌市,恐怕馅饼早被维族兄弟拣走啦!

2012年7月

文化热是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各级各部门都爱谈文化,以文化为时尚,什么奇异的动作都会弄出来……前天开会时与一单位领导为邻,他激动地说:“如此真伪文化不分,会毁了我们良好的文脉传承的!”

我倒没这份担忧:是真文化气自豪,既不怕打压,也不怕“捧杀”。一种独特的文化,必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哪会因众声喧哗就毁了呢!

人人都说文化,起码有一种好处:你要静下来写点东西,不会有人来烦你吧。过去的情形可不是这样:吴建华在莆田当县长时写诗,当市长时写散文,就有人批评是“不务正业”(本期发表他的一篇序文)。

莆田的文化热比别处更热,杨金远应负主要责任。都说他一炮走红,出了名发了财升了官啊!前两者是真的,有目共睹;官没升啊,《集结号》出来之前,他就是副处级官员,而且手里还有一张报纸,管着几十号人呢。

而且这种作品被名导演改编成电影的幸运是万里挑一的,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比杨金远早两年出名的江苏作家赵本夫说:“那是天上掉馅饼砸在了我头上,别想有下一次啰!”杨金远自己说:“就像汤唯拍裸体,一脱成名;别人再脱得一丝不挂也没用!”

高胡是福建省委老部长老书记老主任,如今是老同志。他一直关心莆田,关心文化,关心《莆田文学》,这次来信予以表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