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的鼻子
8603700000036

第36章 “皇帝”在寒风中微笑

前几年冬天都不冷,尤其是我们闽中南地区,以至于寒冷的冬天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今年猛然冷了,仿佛一下子恢复了记忆,就差对鬼天气骂出口来。其实与北方相比,就是与江南相比,还是暖和的。电话打到外地,报出气温,对方往往在话筒里大发感慨:你们太舒服啦!

我前几年住在单位院内,夏天可以穿背心趿拉拖鞋上班,冬天也就起床套上毛衣就行了。今年换了单位,天天就得去坐公交车,虽然不怕迟到挨训,但总得站在公交站伫立寒风之中几分钟左顾右盼,看大街上车水马龙、你来我往……我们这座城市太小了,以至看到的都是熟面孔,我怀疑连过往的轮胎都认得我。想到这些有点扫兴,遂抬头望天望白云苍狗……今天早晨我仰脖看天被冷风灌出一串喷嚏之后,赶忙低头,眼前晃过一个漂亮的面孔,我紧紧盯住,原来是皇帝:去年在电视上很火了一大阵的康熙皇帝--陈道明。他为闽南某服装做形象广告喷在公交车的背面,寒风中永远地微笑着。

康熙是福建郑氏的死对头,而且我接受的教育酿就了我对皇帝的憎恶,但陈道明是个可爱的人物,《康熙王朝》演得好,虽然很难相信那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康熙,但那荧屏上生动的康熙应视为陈道明所理解的历史--那么决绝、那么无赖、那么虚伪!猜想皇帝的这些特性都是在骨子里,肯定不会像陈道明这类优秀演员用脸部表情和形体语言传达给电视观众。细想也难说,鲁迅著作中曾经引了不少永乐皇帝的御批,全是大白话,且内容极为恶劣,完全是流氓混混的语言。

古代没有电视,皇帝和大官的什么丑恶行径百姓都不会晓得,极少数高官显宦也不敢冒杀头的风险往外传,像永乐那样的傻蛋写成御批流传下来的也不多。因而陈道明们只得靠想象复原皇帝的丑态。陈道明还是聪明的,如专门拍一部揭露皇帝丑态的戏说不准就得罪了遗老遗孙的,他表演皇帝流氓无赖行为的东西就天衣无缝地夹在歌颂丰功伟绩的正剧之中。我自视在这方面是内行,因为部队著名文艺评论家周政保先生(不,同志)曾经赞扬我“红与黑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

我对自己在寒风中被陈道明所感动的那一瞬的理由长久想不明白。以中国的国情和陈道明近年在屏幕中的频繁出镜,他应该去感动我老婆那一伙中年妇女才对,闽南的西装再潇洒我也仅需一套。那一刻恍惚阴郁的天空明媚了一角,直至公交车缓缓驶离我的视野……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我在小吃店里独自享用一碗担仔面之后,不急着算账离开。我盯着小吃店里的电视掠过一个镜头,那是我们这城市最常露面的人物之一,身居高位,脸上的表情却是那样的焦灼紧急呵!我猛然意识到:即使是我们这个位居祖国东部的繁荣开放之区,也并非都有陈道明不穿黄袍而穿闽南西装那样舒心明媚的微笑的。

舒心明媚的微笑多么宝贵,因而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