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的鼻子
8603700000063

第63章 读阿鉴的戏走阿福的路

2010年岁末

先把题目解释一下,把它改一个字,叫“看”阿鉴的戏,一百万仙游人都懂了,小孩子可能不懂,但听大人一说便懂了。还得加一万莆田人,即原莆田县的人,这是保守的估计,看过《春草闯堂》的莆田人何止一万呢!但读他剧本的不多。我很羡慕很嫉妒他(但不恨)研究了周长赋三十年,得出结论: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读阿鉴的戏;而别人不成功,是因为仅仅看阿鉴的戏。人的本性都是懒的,看戏比读剧本舒服多了。就像上网看电视者众,读书者寡一样,当然还有更恶劣的官僚,懒得连戏都不看的也大有人在。

再说阿福,阿福是周长赋的原名,他爷爷给他取的名,《秋风辞》火爆的时候,他还署周长福的大名;只是《秋》剧之后,连连几个戏都不如《秋》成功,且官场也难以如愿,遂有点灰心,有点怨恨;但他性格懦弱,不敢公开怨天怨地,更无力改变周围人事(连老婆也不能改的),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名字(反正爷爷早已归西,管不了他的)。

我看到他新作署名“长赋”,略一沉思,便有点好笑:他这是跟自己过不去了,把自己对人生的期许改没了。爷爷给他取名福,给他弟弟取名禄,福的后面不就是禄了吗?改“福”为“赋”成为“长赋”,就是“长久写文章”的命运了。应了他过去常说的柳永的命运:皇帝赵某说柳永的词写得好,就让他专门去写词,柳永遂高高地举起“奉旨填词”的旗帜,成为大宋王朝的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陈仁鉴先生与周长赋老师对文坛的贡献,我其实很难分出高下。

但陈先生一生坎坷,晚年才恢复名誉和地位,即使高寿,生活品质也是很差的。长赋虽然有过挫折和屈辱,但与陈先生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提。长赋已经退休了,享有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官方待遇,总体来说,该有的都有了。因此,我觉得,作为文化人,应该走长赋的路。

当然,就像他说的,仙游再也出不了阿鉴和阿兴;莆田其实再也出不了阿福了。只是,昔人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201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