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激励要讲方法
8654000000033

第33章 培训激励法——培训是激励员工进步的阶梯(2)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在职培训是企业对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投资。在现代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唯有提高管理品质作为应变之道。而在追求管理品质完善的过程中,如何透过培训来增强人的素质,是不能忽视的一环,它可使你的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员工培训在外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许多企业界人士还未将管理训练与考绩、升迁、加薪、奖惩等人事决策适当地挂钩,顶多只是将培训当作参考而已,或者是作为一种对员工工作技能的训练。而且公司与企业往往只是短期培训,忽略对员工职业成长的长期规划。由于知识与管理技巧的日新月异,不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与时代潮流同变的雄心,不断接受不同性质的培训,规划出长期、见树又见林的组织培训计划。

培训的目的旨在改善生产力,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要员工无后顾之忧、精神饱满地进入培训教室,就要尽量以尊重员工私生活、休闲生活的原则来开始培训。

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外在挑战不同,内部人员素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举办培训课程时,务必顾及到企业与员工的需求。事前通过需求分析,拟订培训计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目标。

企业里的员工素质存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年龄性别、部门职务、性格爱好等多种差别。要使培训取得最大效益,就要事先对员工的素质结构进行分析分类,准确地制订培训方案和内容,做到有效利用资源。对员工培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看知识水平。员工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不尽相同,博士、硕士有高低之分,就是学士也有单双之别,而他们跟大专、普高、中专、技校等文化程度员工的知识水平差别更大,不同的知识水平对培训内容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另外,不少员工在进入企业前或多或少地接受过社会上各种培训。因此,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不能“一刀切”,应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分批分层次制订培训方案和内容。

二看专业技能。实际上,企业里有不少员工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对口专业,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需要对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工作情况了解清楚:有多少人在从事着专业对口的工作,有多少人是“半路出家”,需要一定的专业培训;有多少人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工种感到比较满意、一般满意或不满,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调整。

三看年龄性别。年龄的大小和个人的接受能力密切相关,年轻人有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的优势,但老员工的工作经验和稳重谨慎等心理个性又优于前者。在进行培训时要照顾到员工的年龄结构,并结合其实际需要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一般来说,操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更需要的是知识的充实与更新,而新员工则应侧重于专业技能以及经验的提高。另外,男女对于不同知识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通常情况下,女性更容易接受理论而男性更容易接受经验,培训时也要考虑性别差别,把握好重点难点。

四看部门职务。不同的部门、职务、工种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各有不同,要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必须注意这些元素之间的区别,有目的地安排培训。那种只要有培训,就让员工全部参加,花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的盲目型培训收效往往不明显;不分类别、不分层次地组织培训,也会抵消培训的效果。培训多了,员工的精力都花在学习上,也会影响工作。

五看性格爱好。不同的性格爱好对岗位适应性有很大影响。某一岗位的工作特点要求在职者的性格是怎样的,目前在职者的性格又是什么样的,甚至企业整体的性格结构是偏向于外向还是内向,和本身的企业文化定位是否一致等,在培训前都有必要调查清楚,并通过培训进行优化组合。

如何才能达到有效的培训目的呢?有效的培训,对个人与企业都会有很大助益:它能挖掘出员工的潜能,能利于企业进步;它强化了企业体的完整性;它加强了隶属于该企业文化的传播。

它可驱使我们经由对现状的一种健康的不满,来达到更高的成就。

因此,认同教育培训的企业,非常相信对个人的注意及认可,是改进工作表现的有力工具。所以,“培训”换言之就是肩并肩工作、扮演教练的角色及检定工作技巧的过程。培训是每个人的工作,任何时候,它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企业体中的每一阶层均会发生,同时也是使企业保持活力,持续成长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训练,需靠个人与企业双方共同努力。而人员接受培训的质与量则影响了两件事:工作表现的结果及员工离职率。因为适当的培训对员工的留职有正面的影响:接受适当训练的人员,能以更多的信心、热心及骄傲去从事他们的工作。这些良好的感觉除了可提高个人工作品质,同时使公司更进步,成果更好,也更容易管理。较低的员工离职率与高度的工作表现,对一个成功的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有效训练应该如何设计,以达预期目标?主要有以下培训原则。

员工对第一次学的东西,自然是记得最清楚的。你肯定听过这样的话:“恶习难改”,这是真的。如果第一次就教导人员如何正确地做,比事后再回来纠正他们更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成功的企业,会再三强调职前培训程序。

(1)员工经由各种不同的活动、新的事物,可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使用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及触觉)的次数愈多,则会愈快获得新的技巧。

因此在培训中若能同时使用录影带、资料、示范,及实习的方式,效果更佳。

(2)员工在学习新事物时,如果内容和他们已经知道的事有关的话,学习效果较好。因此若使用阶梯式的培训方法,逐渐增加其知识与技巧,效果更扎实。

(3)员工对他们所做的事需要回顾。良好的工作表现需要正面认可,而不好的工作表现,必须尽快更正。在成功的培训系统中,追踪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4)员工在一个有趣及刺激多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好。所以你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意思的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一份热量。

培训成为一种信仰——摩托罗拉的培训激励法

在全球知名大公司中,摩托罗拉公司甚至将培训奉为信仰,为之孜孜以求。为提高员工的竞争力,培训员工的应变、适应和创新能力,而开展一项雇员“终身学习”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支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思想的劳动力队伍。不仅使他们成为运转良好的机器,而且使他们的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丰富,唯其如此,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稳操胜券。

对雇员的培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摩托罗拉公司向所有雇员提供了每年至少40小时的培训时间,并且逐年增加。他们甚至在公立学校推广公司的培训方法,为公司准备和培养下一代雇员。

摩托罗拉热衷于培训,源自历届高层的重视。他们认为,“如果知识更新和淘汰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就别无选择,只有在教育上投资。谁说这就不会成为一个竞争武器呢?”和麦当劳大学一样,摩托罗拉大学反映了公司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学校课程由“辅导工程师”制订,内容包括批评式思维、解决难题的方法、管理、计算机、英语补习和如何使用机器人等。学校还大力倡导一种组织严密、高效率和主动进取的公司文化,课堂教学仅是培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现场操作或实习。

其实,很多公司也做了不少培训工作,但是好像没有像摩托罗拉一样取得显着的效果,因为他们出色地将教育与公司的目标结合起来。例如,公司要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目标,那么它就要设计出一项课程来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的培训不仅仅是为教育而教育,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培训的针对性。

摩托罗拉公司的培训并不局限于自身,他们早就知道有些外部供应的零部件质量很差,但某些供应商却假装知道该如何运用质量保证方法,承诺他们根本无法达到的特殊要求。对此,该公司“通常的做法是终止相互怨恨”,采用补救办法,为供应商组织一个班,培训有关统计工艺流程控制的知识,以德报怨,可谓用心良苦。

因为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培训的效益,摩托罗拉公司以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和投入做培训是冒了很大风险的。摩托罗拉奥斯汀工厂负责组织与人员效率的经理加里·兰吉利的评价较为中肯,他说:“我们把培训当作信仰,并且深信,培训正在改善我们的最终财务成果。”

百年大计,培训为本,摩托罗拉的做法,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对于那些将“树立百年品牌”的企业来说,不仅有借鉴意义,更应起到警示的作用。

激励提示:只有品牌的产品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品牌的员工。

不仅用你,而且培养你——惠普的培养员工之道

惠普公司以“不仅用你,而且培养你”着称。

初到惠普,首先是“新员工培训”,惠普的培训将帮助个人很快熟悉并适应新环境。通过这个培训,了解公司的文化,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清楚业绩考核办法,让员工明白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一阶段,课程主要是与工作紧密相关的技术类培训,比如编程、系统管理等。

当员工通过公司内部招聘成为一线的经理,加入到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来。这个阶段的课程主要包括沟通、谈判以及基本的管理培训。

员工升迁为部门负责人后,需要参加什么培训就主要由他本人决定了。为了帮助年轻的经理人员成长,惠普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向日葵计划。这是一个超常规发展的计划,帮助较高层的经理人员从全局上把握职位要求,改善工作方式。

员工进入惠普,一般要经历四个自我成长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我约束阶段,不做不该做的事,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然后进入自我管理阶段,做好应该做的事——本职工作,加强专业技能;第三阶段,进行自我激励,不仅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思考如何为团队作出更大的贡献,把思考的立足点从自己转移到整个团队;最后是自我学习阶段,学海无涯,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学习的机会。

激励提示:把对员工的培养上升到公司未来的角度。

“魔鬼训练营”——IBM特殊培训方式

IBM对员工常常提供“苦行僧”式的培训——“心力交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