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又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身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净宗要义》
人的成长就如同树苗的成长,树不休不成形,人不交不懂理。但是,人的成长比树的成长要困难得多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有一位信徒去拜访云峰禅师,在得到云峰禅师的开示之后,他便来到后花园散步,正好碰到园头在修剪花草,他便驻足观看。只见园头不是把繁茂的枝叶剪去,就是把花草连根拔起,然后再移植到另一盆中,他一会儿给枯枝浇水,一会儿又忙着松土施肥,十分辛苦。
信徒不解其意,走上前去问他:“园头禅师!您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却给枯枝败叶浇水施肥?花草长势很好却非要把它移人到另一盆中?有这些必要吗?”
园头掸师回答道:“照顾花草,就如同育人。人需要怎样教育,花草就需要怎样照顾。”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他说:“花草树木,怎可与人相比?”
园头禅师边抚弄花草边解释说:“照顾花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于看似繁茂,却生长杂乱的枝叶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就如同收敛年轻人的嚣张气焰,要去其恶习,纳人正轨。第二,将花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土。就如同使人离开不良环境,到他乡接触良师益友。第三,浇灌枯枝,是因为那些枯枝看似已死,却蕴藏有无限生机;不要以为不良子弟不可救药,其实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只要悉心照顾,教育得法,一定能够使其重生。第四,松动泥土,是因为泥土中有种子等待发芽。就如同那些身处逆境而有志向上的学生,为其提供一片土壤,就可能使其有机会茁壮成长!”
信徒听后不禁为之叹服,高兴地说道:“园头禅师!谢谢您的教诲,你让我明白了许多育人的道理!”
育人也是如此,我们内心充满着各种杂念,也是需要不停地修剪。但根除杂念的最佳方法却是在心中根植善念。
弟子们坐在禅师周围,等待着师父告诉他们人生和宇宙的奥秘。
禅师一直默默无语,闭着眼睛。突然他向弟子问道:“怎么才能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弟子们目瞪口呆,没想到禅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说道:“用铲子把杂草全部铲掉!”禅师听完微笑地点头。
另一个弟子说:“可以一把火将草烧掉!”禅师依然微笑。
第三个弟子说:“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杂草!”禅师脸上还是那样微微的笑。
第四个弟子说:“他们的方法都不行,那样不能除根的,斩草就要除根,必须把草根部挖出来。”
弟子们讲完后,禅师说:“你们讲得都很好,从明天起,你们把这块草地分成几块,按照自己的方法除去地上的杂草,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再到这个地方相聚!”
第二年的这个时候,弟子们早早就来到了这里。原来杂草丛生的地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灿灿的庄稼。弟子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用尽了各种方法都不能除去杂草,只有在杂草地里种庄稼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他们围着庄稼地坐下,庄稼已经成熟了,可是禅师却已经仙逝了,那是禅师为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弟子无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要想让心灵不荒芜,惟一的方法就是修养自己的美德。
据《佛为老婆罗门说偈语》记载,其中有一个老婆罗门乞讨度日,后又被儿子接回家养
孝的故事:
一天,释迦牟尼到舍卫城去化缘,路遇一个年迈的婆罗门,也托着一只乞钵,撑着拐杖在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
释迦牟尼见他衣衫褴褛,神情凄苦,便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不在家里安享清福,却在街上向人乞讨呢?”
老婆罗门回答:“世尊啊!我原来是个富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把财产全都交给儿子管理,又为他娶了媳妇。但没有想到,儿子拿到钱财娶了妻,不仅对我粗声恶气起来,还把我赶出家门。我实在没有办法,才向人要饭糊口啊!”
释迹牟尼听了老婆罗门的叙述,便大发慈悲,对他说道:“您只要跟我学一首偈语,然后回家您对儿子宣说这首偈语,一定会改变现在凄凉的生活。”
于是,释迎牟尼对他念了一首偈语,老婆罗门牢牢记住了这首偈语,回到家中,马上向家人复诵了一遍这首偈语:
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又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身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他的儿子听了,十分羞愧,连忙跪在地上,向他请罪,并连连说:“父亲啊,赦免我的罪孽吧!请您马上回家来住。”老婆罗门回家后,儿子亲自替他洗澡擦身,为他换上崭新的衣服,还将他奉为一家之主,使他能够安享晚年之福。
释迦牟尼所说之偈,正是对儿子种种忤逆行为的鞭挞。老婆罗门对儿子百般宠爱,为了他辛苦赚钱,又为他聘礼娶妻。但儿子却忘记了养育之恩,不知道尊重老人,将父亲赶出家门。这就如老马没用了,就不给它麦子吃一样,不孝之子剥夺了老父在家吃饭的权利,他只能靠乞讨要饭以求活命。陪伴他的,只有一根拐杖。
正是这些内容,震撼了老婆罗门儿子的心灵,使他万分羞愧,从此细心照料父亲,使父亲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