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声尽是广长舌,
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禅机经常隐藏在无意之间,看似细小却隐藏重要的学问。学禅学智慧,修佛修人生。只要我们细心留意,一定会从中看到智慧的光芒。
镜虚禅师带着刚入门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云水行脚。一路上,满空嘀咕,说背的行囊太重,要求不时的休息,但镜虚禅师没有允诺,始终精神饱满地向前走着。
一天,师徒经过一座村庄,看到一个妇女从家中走出来,镜虚禅师突然上前抓住那位妇女的双手,妇女吓得尖叫。妇女的家人和邻里闻声出来,以为和尚在非礼妇女,齐声喊打。镜虚禅师掉头不顾一切地奔逃,满空背着行囊也跟在师父的后面飞跑。
于是,他们一路狂跑,跑过几条山路之后,镜虚禅师停下来,回头问徒弟道:“还觉得重吗?”
徒弟没有一点倦意,答道:“师父!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行囊重!这真奇怪!”
事实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是我们的内心却起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禅宗智慧。
道树禅师建了一座寺院,与道士为邻。道士不希望这里有佛寺,总想除去这个眼中钉。于是他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扰乱寺里的僧众。他呼风唤雨,让电闪雷鸣;让夜晚不再来;让白天天上挂着繁星。没过多久,很多年轻的沙弥都吓跑了,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十多年。
最后,道士黔驴技穷,道树禅师还是不为所动。道士,只得将道观放弃,迁往他方。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们法术、一高强,您怎么能胜过他们?”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如果勉强说的话,只有一个‘无’字能战胜他们。”
那人又问道:“人都说佛法无边,‘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禅师说道:“他们有法术,就证明他们有。同时也就是说有限、有尽、有量、有边;无就是已经无限、无尽、无量、无边了。无和有的关系,是以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那人略有领悟地把禅师的话又重复一遍:“‘无’的威力是没有边际的。无,就是没有,没有则无法战胜,无法战胜则立于不败之地。真可谓佛法无边,普度众生!”
心静,百毒不侵。只要坚守内心的平静,外界的变化是不会起多大作用的。如果我们自己破坏内心的平静,那就会得不到任何平稳。
从前有四个喜欢参禅的人非常要好,坐卧起居几乎都在一起,言谈笑语,其乐融融。但如果总是这样,又怎能坐禅悟道呢?于是他们约定:誓守不语戒七天,好好用功打坐。
白天,四个人都像泥塑木雕一般,端坐不动。身上哪里痒了,竭力忍住;有老鼠咬自己的脚趾头,同样要忍住;吃饭的时候,也要抿着嘴,不出半点声音——那吞咽动作非常滑稽,让侍者看了暗笑不止。坚持啊,坚持!为了悟道。这点苦算什么呢?四个人都憋着劲儿,咬牙硬撑着。
第七天的晚上,四人坐禅的房间内的油灯忽明忽暗,眼看就要熄灭了。他们中的一位忘记了约定,大声向侍者叫道:“快添些灯油!”
“你怎么说话了?依照约定,我们应该一言不发呀!”另一个人指责道。
“你们俩可真是没有定力,眼看我们就要大功告成了啊。”
“只有我没有说话!”第四位很得意地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蠢人有很多类,其中比较惹人厌烦的是这样一类,那便是那些在不应该说话的时候却偏偏说话的人——上述故事中的四个人无疑正是这类人,而下面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李列耶夫似乎也应属于这类人,因为他看上去的确有些不智:
道貌岸然最无聊一休禅师在比睿山居住时,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山上走来。一休禅师向旁人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比睿山上的寺院在晒藏经。传说晒藏经的时候从经书上吹拂而过的风能够消病除灾,增长智能,因此闻风而来的人蜂拥而至。
一休禅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笑着说道:“我也来晒藏经!”
说完,一休禅师袒胸露肚地躺在草坪上晒太阳。正在上山的信徒们看到之后开始议论纷纷,觉得一休身为禅师,这样做实在不太雅观了。山上寺院的院主也跑了下来,劝说一休禅师在信徒面前应有所收敛,不要这样全然不顾僧人的威仪。
一休禅师非常认真地解释道:“我这是在晒藏经呢。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法,会干活,会吃饭,有智慧的人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