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8781400000007

第7章 影视艺术作品的鉴赏

第一节 影视鉴赏

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赏影视艺术作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的文化生活。每天,人们花大量时间在电视机前、影院里或电脑前,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差,往往容易沉迷于电视或网络。尽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对影视作品进行把关,但为了功利的目的,还是有一些思想品位不高、艺术格调低下的作品通过地方有线电视台、盗版影碟或网络渠道向青少年传播,即使是一些经典作品,也还是夹杂着某些不良成分,因此,提高青少年的影视鉴赏能力就尤为重要。

一、影视鉴赏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影视鉴赏,就是观众在一定影视知识和相关艺术理论指导下,对影视作品这一独特的艺术消费品进行鉴别和欣赏,并在对作品形象的直观感受中经过审美判断,以把握和领悟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并对作品作出审美评价。从性质上看,影视鉴赏不仅是一种以审美需求为动力的精神活动,而且是一种以审美享受为核心的艺术接受过程,更是一种以审美情感投入为始终的艺术创造活动。在所有艺术样式中,影视艺术是观众最了解、最容易接受且最愿意投入和最大需求的艺术形式。因此,影视艺术也拥有最多的观赏者和爱好者。

影视鉴赏由于影视艺术的特点以及观赏的环境、过程和方式不同于其他艺术而具有自己的特点:

1.参与的主动性与观赏的被动性

影视鉴赏活动一般都是观众主动参与的。除了个别情况是被动以外,如由单位、学校组织观看某部影片以配合政治教育,其余绝大部分影视作品都由观众主动买票观看,或打开电视有选择观看,或租购影碟、上网下载观看。所以,影视艺术的鉴赏是观众最积极、最热情、最愿意、最主动参与的文艺活动。具体观看什么作品,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他人的介绍以及相关的知识积累,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片种、喜欢的明星、喜欢的题材和喜欢的观赏方式。今天的观众比过去只能到影院观赏电影的观众,已有了很大的选择主动权和灵活性。而与此相矛盾的是,观众一旦选定观赏影视作品后,却又只能被动接受影视作品所提供的内容,看什么或怎么看都是影视创作者事先预定制作好的,导演还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强制性地迫使观众按照他设置的视点、视距、视角去观赏影视作品,观众没有选择的余地。在电影院观看影片或收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是一次性完成的观赏活动,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按导演的安排欣赏它,既不能选择某个片断欣赏也不能反复欣赏。不过,录像带和影碟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不仅可以反复观看,还可选择不同角度观看,但由于技术有限,可选择的样式也相当有限,不过,观众更愿意由始至终、一气呵成地将影视作品一次性观赏完毕,以获得观赏的连续性和感受的完整性。

2.感觉的简单性与感受的复杂性

由于影视艺术是以画面和声音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而且又以逼真的形象反映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只要是一个精神状态正常、感觉器官健全的人都能欣赏它,即使不识字的文盲也能看懂听懂影视作品的内容。所以,影视鉴赏活动与其他艺术鉴赏活动比起来,也是最简单、最通俗易懂的。然而,由于每个观众的条件都不一样,如家庭、经历、教育、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等,即使是对同一部影视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作出不同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结论,因而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感受的复杂情形。即使是同一个人观看同一部影视作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知识储备、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人生感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看和第二次、第三次看的感受都不同。比如在课堂上观摩卓别林的影片《摩登时代》时,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一看到黑白片,就认为老电影没意思,结果看完后,才领会到卓别林的表演魅力。有的学生反映自己在小时候看过,不过那时人小不懂事,只是看着好玩,但今天重温此片,对影片的思想教育意义有了深刻认识,更为卓别林天才的想像和勇敢的批判现实态度而赞叹不已。

3。投入的自觉性和感染的群体性

由于影视艺术高度逼真地再现生活,不但包含客观形象的逼真,同时也借助特定的艺术手段(如主观镜头等)来达到主观感觉的逼真,特别是看电影时,人们在黑暗的观赏环境中将其他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银幕上演绎的故事情节和营造的意境氛围中,暂时忘记了自我,甚至将自我与银幕上的人物融为一体,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在现实中的感触与艺术虚拟世界的体验合而为一,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获得情绪宣泄的快感和审美的愉悦。而这种艺术感染并非只是个体的,常常由于观众之间互相影响而演变成具有群体性的感染效果。比如在课堂上观摩台湾影片《搭错车》时,不少女同学被剧情感动得流下热泪,不时还传来抽泣声,感伤的气氛也使一些男同学禁不住流下眼泪。课后,有男同学说,本来自己可以忍往,只是受了身旁女同学的影响才控制不住的。而有的女生则反映身边的男生哭得比自己还厉害。而这正是电影观赏的集体性产生的良好互动效果。所以,不少学生愿意到影院或在课堂上感受与自己用电视、电脑观看影视作品的不同效果。

二、影视鉴赏的意义与条件

1.影视鉴赏的意义

(1)影视鉴赏是影视艺术完成创作的最后阶段。人类艺术创作目的是为了再现生活、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而这个目的只有通过作品与他人进行接触、交流,获得他人的欣赏与认可,对他人产生启迪或娱乐作用才得以实现。影视作品也只有通过放映、播出,被观众所欣赏或接近,才算完成自己的使命。有些影视作品拍完后由于某种原因无法与观众见面,最后“胎死腹中”。每年我国拍摄的电影近两百部,而观众能看到也就寥寥十几部,其他大部分都不知去向。

(2)影视鉴赏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于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各种现实问题和个人问题,使人们的心理承受巨大压力,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可以通过观赏影视作品,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缓和紧张的情绪,放松疲惫的身心,调整好精神状态,再去迎接新的挑战,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生问题也许在影视作品中找到答案,或在它的启发下自己有所觉悟。当然,某些影视作品总是在古代帝王权力斗争中、武林世界派系纷争中和现代男女青年婚恋纠葛中纠缠不休,而敢于面对和正视现实、催人奋进、向上的影视作品却太少,这也许正是大部分电影难见天日的原因吧。以笔者的记忆,自从1984年诞生一部以大学生为题材的影片《女大学生宿舍》以来,迄今(2006年)再未见过另一部以大学校园生活为题材的电影,而大学生电影节都举办了十六年了,大学生仍却看不到一部反映自己校园生活的电影。在2005年的《我们俩》中,一个在校外租房的女大学生与一个七老八十的房东老太太你来我往地斗得起劲的故事都拍得那么好看,难道大学校园里就没有比这更精彩的故事吗?

(3)影视鉴赏可以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和整体文化素质。观众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影视鉴赏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广泛鉴赏影视作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这些艺术作品加以比较,进行鉴别,并以优秀作品作为参照形成鉴赏标准,对所观赏的影视作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逐步提高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由于影视作品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可谓古今中外、人文自然,无所不包,几乎就是一部可视的生动的百科全书。影视作品不仅是用来消遣的文化娱乐产品,而且还是人生道德教育的教材,有的优秀影视作品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当然,庸俗低劣的作品也可使人颓唐、消沉。可见,影视作品对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国家的观众对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该国民众的文化素质和行为取向。而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大学生在对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向更反映出这个国家民族文化品位高低和未来社会的某种走向。

2.影视鉴赏的条件

影视鉴赏的基本条件即鉴赏主体(观众)、鉴赏客体(可供鉴赏的作品)和鉴赏环境(影院或相应的播映观赏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影视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

作为影视作品的鉴赏者,则应具备一定的鉴赏基础知识。虽说影视艺术通俗易懂,但要能对影视作品进行鉴赏,则需具备一定的影视基础知识和艺术修养,否则就只能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而已。影视艺术不仅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而且是其他各类艺术的综合,甚至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可以说是集百科知识之大成者。比如,观看科幻影视作品,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是难以真正完全看懂或理解作品的内涵的。因此,若要对影视艺术有较高审美层次的鉴赏知识,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阅读相关的影视著作,提高影视理论素养,做一个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影视鉴赏者。

注意把握影视艺术发展潮流,适当改变与调整审美观念。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的鉴赏习惯使人们形成了较固定的艺术欣赏模式,比较注重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起承转合、有头有尾、结局圆满的作品和叙事模式。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不断的交流、借鉴、融合,影视艺术作为最全球化的文化艺术,也必须要不断地自我更新,在创作手段和艺术表达形式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和步伐,甚至要在创作理念上大胆创新,创造并引导潮流。当然,也不能一味追求潮流而脱离社会现实,脱离普通观众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要创作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的影视作品,先普及引导,再创新提高。观众也应培养发展与影视艺术相适应的审美眼光,努力提高鉴赏能力,不要只满足观赏低级、庸俗的影视作品。只有观众的鉴赏能力提高了,庸俗低劣的影视作品就没有了市场,影视艺术整体水平才会提高。

3.影视鉴赏的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衡量、批判客观事物的好坏、优劣、美丑,都有一个标准和尺度。要鉴赏影视作品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虽然艺术产品这种人类精神与物质创造出来的产物,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轰动一时的“超女现象”,有人称之为“平民艺术”、中国“民选之雏形”,有人则斥之为“扼杀个性”、“抄袭”、“炒作”,总之,各种观点,不一而足。即使对张艺谋这样的一位影坛霸主的作品,观众的争论也是毫不客气的。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社会开明进步,舆论环境也相当宽松自由,人们可以对其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当然,过分的恶搞、恶炒或动辄以势欺人、以势压人都是需要防止的极端现象。那么影片作品鉴赏有无具体、明确的标准呢?或者说该不该有标准呢?其实,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百姓心中自有杆秤”。这就说明,标准就在观众的心里。有的影视花几千万元宣传炒作,反而讨来骂名;有的影视在宣传上一分钱也不掏,观众反而主动花钱去观看,报纸连篇累牍免费为其宣传。这似乎说明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那么,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具备什么的条件呢?通俗讲,是“叫好又叫座”,具体讲应包括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及三者的和谐协统一。

(1)思想性,是指作品的思想意义,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品的社会效果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主要是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来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明确、正确,在作品中如何看待客观事物,如何评价历史,如何表现现实。美国早期的电影大师,蒙太奇技术的突出创造者之一格里菲斯在他拍摄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竟然宣传种族歧视,诬蔑黑人奴隶,尽管艺术成就斐然,但还是遭到政府和观众的批评和抵制。可见,艺术家在追求艺术创新、作品个性的同时,思想上仍要保持清醒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在思想意识形态上逆历史的潮流而行,宣传落后的甚至反动的历史观。反观当前的某些影视作品,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不惜斥巨资打造豪华巨片,为古代封建帝王树碑立传,大肆宣扬、美化封建帝王的“丰功伟绩”、“开明盛世”,电视里不是“××王”就是那个“××帝”,真让人有点“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那些实行专制和暴政欺压百姓、鱼肉人民、被后人曾经批倒批臭的封建帝王没想到在21世纪摇身一变又成了创立江山、关心社稷、体察民情、反腐倡廉的“先进伟人”,连刺杀秦王的刺客都觉悟了,放下了屠刀,杀身成仁。也许在这些编导者眼里,当年那些反对暴政、揭竿而起的义士反倒是“该杀的扰乱社会秩序的叛臣贼子”、“暴民刁民”了。怪不得,一些中学生觉得封建帝王个个英俊潇洒,能征善战,博学多才,和蔼可亲。在他统治下的百姓,整天吃喝玩乐,打情骂俏,何必要推翻呢?真不知在这类的作品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今后将如何改写历史?与此相反,屈原、李白、杜甫、司马迁等历史文化名人却鲜见有影视作品来表现。今天虽然不会再出现“文革”时期“政治挂帅,艺术要为政治服务”的政策与要求,但艺术家也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作品对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多创作一些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思想正确、观念先进、健康上进的作品,引导人民群众崇尚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建设和谐美好社会。

(2)艺术性,是指影视作品中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以表现特定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它包括:题材的选择、作品的构思、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矛盾的冲突处理、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以及作品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艺术独创性和艺术感染力。具体表现在:

①作品的构思要新颖别致。即在作品的选材角度、题材的剪裁方式和整体构思方面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创造,能给观众带来一种新鲜的审美感受。这既可以是对一种崭新题材的首次发掘与表现,具有开拓性的创作,也可以是对已有题材进行重新处理、重新诠释和演绎。如同样是当代小偷题材的影片,《疯狂的石头》比《天下无贼》就更重在揭示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财富上的疯狂的扭曲心态。曾经拍过同性恋题材影片《喜宴》的李安再度拍摄同类题材片《断背山》,不过这次是两个牛仔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恋情,同样被李安细腻地刻画出来,打动了不少观众,也感动了电影节的评委。而《天狗》则选择了一个曾经是战斗英雄的伤残复员军人被现实社会逼至开枪杀人的敏感题材,但毕竟作品弘扬了正气,宣扬了正义而获主审部门通过。

②人物形象要生动、典型、鲜明,内心世界也要丰富。应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并塑造成在社会中有相应的指向并能表现出某一类人的共同特点的典型人物,同时又要有鲜明性格特征、与之前他人的表现过的同类人物有所区别,从而打上创作者的烙印。

③情节结构引人入胜。影视艺术是一种叙事艺术,作品中不仅要有故事,而且要把故事组织得富于变化,在情节上既合乎情理,又引人入胜,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即既要符合观众欣赏习惯,又要有观众意想不到的变化,吸引观众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观赏下去。有些影视故事情节老套,叙事模式僵化,观众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无法从中获得新鲜美妙的艺术体验。有些编导为了招徕观众,人为编造了许多古怪离奇、天马行空的不着边际的情节,结果也因人造痕迹太重被观众看穿,斥之为虚假。《疯狂的石头》以一块玉石为中心,把当今社会上大家熟悉的有代表性的人物、现象巧妙地罗织在一起,再用现代电影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既照顾了主题表现,又贴近现实。虽然情节荒诞,但并未脱离生活逻辑,因而吸引了观众,创造了不俗的口碑和票房佳绩。可见,一部影视作品好不好看,首先在于故事是否精彩。所谓故事就是人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与一定外部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及其结果。艺术家要善于把生活中富于戏剧性的片断加以集中和提炼,编成生动曲折的故事,来满足观众的喜欢看故事的天性,同时借助作品反思现实生活与历史。

④影视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影视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是用镜头来表达、靠画面运动来构成词汇、由镜头组接(即蒙太奇)构成语法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在此方面的要求,一是生动、充满生气、富于变化,能调动起观众的强烈的观赏兴趣;二是富于表现力,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故事更加吸引人、意义更加突出。

⑤作品要有独特风格与韵味。除了对影视作品的局部进行鉴赏外,还应从作品的完整性、总体性来把握其艺术特点,通过对影视作品的风格与韵味的鉴赏,仔细品味编导演的创作意图、情趣格调、个性智慧及其人生体验与追求,从而把鉴赏提高到更高的艺术层面。

⑥作品要有民族特色,为大众喜闻乐见。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必须有较为鲜明的民族性,因为具有民族性的内容与形式才能为本民族的人民所喜爱。带有民族特点的作品,内容是观众熟悉的生活,表现形式也是大家喜爱的形式,因而能使大众感到亲切,容易引起共鸣和审美愉快,而且在世界影视文化圈内能显示出较突出的独创性而为人们承认、接受和尊重。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有的导演为了打开国际市场,找来一些国外演员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演出,内容也不中不洋,不古不今,反而使作品变得不伦不类。

⑦作品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多种艺术手法、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内容结合的产物。当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和谐时,作品对观众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然的吸引力,这就是艺术魅力。这种和谐,既有整体的和谐,也有局部的协调,在人物与情节、题材与事件诸方面都使人感到有种魔力,全身心地被带入到影视艺术神奇的天地之中而流连忘返。

(3)观赏性是艺术性的一个方面,没有艺术性的作品是没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但观赏性并不代表艺术性,因为在影视艺术史上,有些具有艺术独创性、对影视艺术发展有突破性贡献的作品,观赏性并不强,或者说缺少对观众的吸引力。一些带有实验性质或被当时忽视、埋没的作品,如中国的《小城之春》是在几十年后才被发掘出其不凡的艺术价值。《盗马贼》在20世纪80年代放映时,被称为是拍给下世纪的人看的电影而受冷落。

影视作品的观赏性如同文学作品的可读性,表现在:

①画面优美动人。是指影视作品所映现的人、景、物等形象造型优美,构图新颖,动感强烈,能有效地引起观众观赏的兴趣。在保证思想性健康的前提下,以人美、景美、动作美展现影视艺术的造型魅力。

②情节曲折多变。情节是影视作品故事构成的基本单位,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物性格的演变都要通过情节的展示来完成。一般地说,曲折多变的情节更易引起观众持续不断的注意,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结局则给观众以“恍然大悟”的奇妙感觉。

③主题深入浅出,富有哲理。影视作品既要叙述故事,又要塑造人物,同时还要自觉不自觉地阐述生活的道理,即哲理。生活的道理是比较具体的,哲理则是对生活道理的抽象概括。生活道理包含着哲理,而哲理则寓于生活道理中。影视作品要用浅显的语言、感人的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来深入浅出地表达某种哲理。有些影片,主题不深刻,却故作深奥,玩弄深沉,以华丽的影像造型外衣来掩盖苍白的思想,结果授人以柄,被人恶搞嘲笑一番。有的影片思想深刻且有现实意义,无奈力不从心,无法用合适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④人物命运扣人心弦。人是影视艺术描绘叙述的中心,作品中主要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命运常常是拨动观众心弦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无论是美与丑的较量,还是善与恶的争斗,心灵善良的人物的命运总是揪住观众的心。不少影视作品的“苦戏”(即表现小人物的悲苦命运的剧情)来赚取观众的无数眼泪,就是利用了人们天生同情弱者、关怀不幸命运的天性,有意让剧中主角(一般是善良的小人物)不断受到自然灾害、社会困境、病痛、误解等一系列打击,饱受折磨。有的苦尽甘来,结局圆满,让观众满意而去;有的则难逃厄运,死于非命,令观众唏嘘不已。一些导演善于利用“煽情”手段,让平时找不着地方发泄委屈的观众到影院或在电视前大大方方地哭上一把。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就出现了观众排队买票等着哭的奇观。而影视剧中作恶多端的坏人,能否最终遭受正义的惩罚,也能引起观众的关注。

⑤幽默风趣,娱乐性强。这主要是指人物、语言、情节动作具有生动趣味性和喜剧性。即使在一般的正剧中,人物幽默的语言、动作,不仅给观众带来情趣盎然的快乐体验,而且给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军事教育片《地雷战》中,为了迷惑日本鬼子,小孩发明了“耙耙雷”,即把屎坨坨埋在地下,竟然让鬼子的探雷器给测出来了,鬼子排雷专家小心翼翼一挖,原来只是臭粪一堆,气个半死。这个生动有趣的情节,展现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使一部充满政治意味的战争片增强了可看性、娱乐性。影视欣赏是一种娱乐活动,娱乐性越强,就越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越能让观众在观赏影视作品时身心得到娱乐、放松。

⑥艺术表现手法通俗易懂。影视作品的观众绝大部分都是缺乏影视专业理论修养的普通百姓,他们更多是凭感觉来观赏,目的是在看懂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使情感获得宣泄,接受一定的艺术熏陶和思想启迪。因此,他们的观赏核心是看人物、看故事,很少留意什么表现手法。影视的艺术手法最终目的是要更好地表现内容,使叙述更生动,人物更典型,主题更深刻。不管哪种手法,都应与内容相适应,并隐含在内容的展现过程中不露痕迹。如果表现手法与内容脱节,则会让观众感觉是在玩弄“手法”,卖弄“技巧”。艺术欣赏规律中有个奥秘就是:既要尊重观众已有的欣赏审美习惯,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背离这种惯有的审美方式;既要让观众看、接受,又要使观众获得新鲜的审美体验。如何把握这个度,则是每个影视创作者特别是导演应该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有些导演为了提高知名度,打开国际市场,会暂时舍弃满足普通观众的观赏需求,而针对国际大奖和相关评委的口味来创作艺术手法新奇独特的作品,以证明自己的创作实力,不仅可以获得投资商给予的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创作资金,而且其作品也可从出口转为内销,以获奖为促销的卖点赢得票房。这种风气也使更多的年轻导演将此看作短期内名利双收的成才之道而纷纷为冲击“奥斯卡”而拍。当然,既然是精心打造,质量肯定有保证,不过,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也并非就好看。

总之,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必须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思想性是灵魂,艺术性是基本要求,观赏性则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得以实现的前提,这是长期以来影视工作者和观众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获得的共识。

第二节 影视评论

一、影视评论的涵义与特点

影视评论,就是评论者在鉴赏影视作品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思想理论修养、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对影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以及影视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影视评论是文艺评论其中的一种形式。由于影视艺术是一种新型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评论的范围也较广,比如影视作品的主题、人物、细节、风格、手法等等都可以作为评论的对象。而且,作为一种新型的文艺评论样式,影视评论越来越成为影迷、观众表达对影视艺术的热爱和探讨影视艺术的重要工具。影视评论的特点有:

1.科学性

影视评论与其他文艺评论样式一样,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是评论者在一定影视理论和文艺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在对影视作品进行科学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是一种理性的有严密逻辑的论证,因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说服力。

2.客观性

影视评论是一种在感性体验基础上进行的、以理性表达为主的科学活动,评论者应该排除自己的个人偏好甚至某些顽固偏见,尽可能地对一个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介,而不应该为发泄个人某种不满情绪或被某些利益势力利用而对影视作品进行不负责任的谩骂式的恶意攻击。

3.创造性

影视评论是影视艺术的附属品,是人们参与影视作品再创作的一种形式。影视艺术的创作者将作品拍完制作好播映出去,他们任务就完成了;而评论者的任务则刚刚开始,他要不断观摩影视作品,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总结作品的艺术成就,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解决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修正同样是影视艺术创造的延伸,也是创造性的劳动,它虽不能创造价值(某些影评会影响票房),但可以影响今后的影视创作。

4.针对性

影视评论必须针对具体某一部影视作品或其中的某一部分或影视艺术创作中的某种现象来进行评论。在分析评论过程中,所提论点和论证的论据也要有充分的依据和明确出处,既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肉麻地吹捧、好话说尽,更不要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5.交流性

影视评论就其性质是种交流,既是评论者与影视作品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也是评论者与观众的交流。专业影评者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修养,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影视作品提出中肯和深刻的看法,供影视创作者参考、借鉴,也供观众观赏影视作品时学习、提高,也可与其他不同意见的影评者进行交流,甚至可进行学术性的争论。6。时代性

影视评论是伴随影视作品的问世而产生的派生物,影视作品不仅会打上创作年代的时代烙印,而且会在其问世的时候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影视评论者不仅要从影视艺术的角度对其艺术水平、艺术成就作出评判,而且还要对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特色进行分析,这样写出来的影视评论才具有前瞻性和社会现实意义。

二、影视评论的作用与类型

影视评论作为对影视作品的成败得失所作出的结论和评判,不仅对影视作品本身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整个影视文化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影视创作者而言,影视评论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作品,提高影视创作的能力。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少影视创作者由于艺术家的身份与气质,过分追求艺术个性,特别是一些大牌导演与明星,放不下架子,不太喜欢别人对自己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作品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其实,作为一名艺术家,不仅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而且自身也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专家或普通观众的评论不一定百分百全对,但多看看也无妨,对自己未来的创作也是不无裨益的,毕竟你拍的影视作品是给他们看的。

对影视观赏者而言,影视评论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影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影视艺术是大众化的艺术,只有广大观众的观赏,影视作品的价值才能体现。影视观众又是由不同文化层次组成的,观众由于学识、经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差异,鉴赏能力与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少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感性认识上,比较注重故事情节的生动、演员外貌的俊美、画面的优美、音响的震撼,对情意绵绵的爱情片、动作夸张和节奏明快的喜剧片和动作片、血腥火爆的战争片、恐怖迷幻的神话片和恐怖片等情有独钟,而对内涵深刻、情感含蓄、手法隐晦、节奏舒缓的艺术片则因觉得“太闷”或看不懂而失去观赏的兴趣和耐心,也就无从领略个中精微奥妙之处。因此,通过影视评论从旁指导可以使观众充分感受和理解影视作品的深刻意蕴和艺术魅力,从影视作品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获得更为丰富的人生启迪,从而促使观众整体鉴赏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影视艺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影视艺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影视评论按评论对象、评论目的和动机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赏析型

这类影评主要针对那些质量上乘的优秀影视作品或某些有突出优点但是总体质量一般的作品所作的评论。评论者从赞赏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自己在观赏影视作品时的审美发现,深入细致地分析和论述作品突出的思想意义、艺术成就和成功原因,帮助和引导观众从中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2.解读型

这类影视评论主要是针对那些思想内容较为深刻或艺术手法较为新颖独特,而让普通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影视作品所作的评论。这类评论的作者不仅要有较全面的影视理论修养,而且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解读和感悟,深入浅出地阐明影视作品所具有的内涵,揭示其艺术手法的独特魅力所在。

3.批评型

这类影评主要是针对那些创作意图和内容存在较为明显问题或存在重大缺陷的影视作品所作出的评论。评论作者从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严肃的艺术精神出发,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大胆、明确、敏锐的剖析,对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出警示,对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和建议,帮助观众正确对待和鉴别此类影视作品中的负面影响。但这类影评有时会演变为上纲上线的批判式影评,如极“左”时期的大量影评。不过,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行,极“左”路线得到纠正,这类批判式影评已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代之以更为科学、理智、客观的批评型的影评。因此,这类影评的写作要求就事论事,客观公正,不存偏见,不夸大其词,更不乱扣帽子,以免对作品及创作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影视评论的写作

1。影视评论写作的原则

(1)严肃的科学态度。影视评论写作是一种带有边缘性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活动,是一种理性的形态。它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归纳、比较、综合,达到对评论对象的理性认识。同时,它也是一种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及结果。因此,影评写作要有严肃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充分发挥理性的指导作用,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影视理论为主的文艺理论指导下,客观、公正地研究、分析、评价影视作品,形成鲜明、独到且有说服力的结论。

(2)强烈的艺术精神。影视评论对象是综合了文学、绘画、雕塑、戏剧、摄影、音乐等多种艺术的集合体,而且是迄今为止最丰富、最复杂的现代艺术,因此,影评写作者要以强烈的艺术精神、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艺术感受力,对影视作品在风格、意境、创作手法、情调和审美风采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要有充分的感受、认识和发现并予以概括或阐述。同时,写作者本人还需要注重文章的写作艺术,因为,影视评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劳动,除了要有独具慧眼的功力外,还需要用较为生动准确的语言文字、风格独特的文体,来表达独到、深刻的见解。

(3)正确的思想性。影视评论作为一种社会化程度高、群众影响相当广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不仅对影视作品及其创作者产生影响,而且对广大观众更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影评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会通过所写的影评文章传扬开来,不仅影响人们对影视作品的评价,甚至会左右人们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看法。因此,影评写作必须坚持正确和先进的思想文化立场,不仅要以有利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为原则,注意从特定的社情、国情、民情出发来进行实际操作,而且应当努力以先进的文化思想、健康的创作理念来指导影评写作,正确区分真理与谬误,引导观众崇尚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追求健康、积极、向上的先进影视文化,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2。影视评论写作的方法

(1)选定对象,反复观摩。影评写作一定要有感而发。并非所有影视作品都适合成为自己评论写作的对象,也并非在看任何影视作品后都要写影评。只有那些触动了人们的思想灵魂,拨动了人们的心弦,看后久久回味、无法忘怀的影视作品,人们才愿为它思绪万千,激扬文字。而作为影视艺术爱好者,则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一定的研究特长,从片种、题材、编导等方面有意识地选择相关影视作品作为评论对象,然后反复观摩,更细致深入地了解剧情和复杂结构及其他元素。同时要认识做好观摩笔记。也可与他人一起观摩,然后进行讨论,互相启发。

(2)选准角度,打好基础。一部影视作品是一个元素众多的纷繁体系,作为业余影评者,要全面把握有一定专业困难,因此应该确定作品的某个问题、某个方面作为切入口或突破口,确定评论的角度。凡是构成影视艺术的各种元素都可成为影评的内容或切入点。关键是要选择自己感触最深、适合自己写作能力和最好别人没有评论过的内容作为评论的切入点,这样,影评文章写起来就较为得心应手,而且发表、传播的机率也会更大。

(3)抓住特点、深入发掘。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对优秀作品来说,这种独特之处就更多。影评者在观摩过程中,应做好心理准备,集中注意力,发现和捕捉作品的突出之点或明显的瑕疵之处,然后收集相关背景资料,再进行充分思考和分析,作深入发掘。

(4)找准方法,客观评论。影视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最为常见的有:①综合分析归纳法,即先提出一个总观点,然后再从几个分观点结合作品相关内容进行论证,最后再进行归纳,得出回应开头总观点的结论。这种分析方法,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是影评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文章的基本结构。②比较分析法,即将评论对象与其他同类影视作品进行比较、鉴别、分析,从中得出某种结论的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该作品的优劣成败便一清二楚了。③横断面剖析法。即是从评论对象中截取一个横断面的内容,如某一场景、段落、镜头、画面、细节、动作、表情等,然后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论及整个作品的成败优劣。④影像解读法,即从评论对象的影像着手,注重研究镜头、画面、运动、构图、声音、色彩等因素的表意功能,通过对影像的解读,发掘个中深刻的意蕴。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分析方法,要求影评人要有较高的影视理论修养和敏锐的影像感受力,欣赏影视作品时注重影像造型,从看似平常的镜头和画面中挖掘出不平常的含义。

(5)选好文体,准确表达。影视评论的文章体裁,自由灵活,丰富多彩。由于影评者的社会身份、文化素养、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不一样,影评文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①专业式影评,这是由影视专业人员使用的专业性质和理论性质较强、学术价值和文化品位较高、文体格式较规范的影评。②通俗式影评,这是以群众业余影评者为主的影视爱好者所写的大众色彩较浓、形式较为灵活且通俗易懂的影评。这类影评由于专业性和艺术性不强,论题和内容的选择性和即兴度较大,因而显得非常鲜活、充满生机,而且其体裁样式和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应有尽有,如论文体、短评体、散文体、诗歌体、随笔体、书信体、对话体、杂文体等,既可长篇大论,也可短小精悍,充分反映出影视爱好者的聪明智慧和对影视艺术的热爱,其影响效果也较为广泛。

(6)谋篇布局,按部就班。这是影视评论具体写作、完成评论的最后阶段。影评写作者要在上述具体准备工作基础上,进行谋篇布局和具体写作工作。影评文章的一般结构是由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等组成的。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目的在于提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正文。标题可以单标题,也可以由主题加副题组成复合标题,如《从女性崇拜的轰毁到理想人格的破灭》、《雅俗共赏的新尝试———浅议〈神鞭〉》等。②开头,即是文章的开篇,可用开门见山式、迂回包抄式、简介内容式、说明标题式、设置问题式、借他人代言式等,总之开篇一定要吸引人,要尽快点明文章主题,提出总论点。③主体,主要是由具体观点和材料组成,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④结尾,是文章的收结,一般要回应开头,得出结论,强调意义。可用总结式、号召式、反诘式、自然式等结尾方式。

总之,影视评论写作与其他文体写作一样要勤写多练,正所谓“文无定法”,“熟能生巧”。每个影视爱好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学识、才情、爱好和写作经验,写出见解独到、风格独特的影评文章,为影视艺术发展和影视文化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