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拜伦安徒生
8783300000008

第8章 陶醉于大自然

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安徒生

在北欧的南部,碧蓝的北海与波罗的海中间伸出一个小小的半岛——日德兰半岛。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和半岛东面的一些岛屿又组成了一个美丽的国家,这就是丹麦。

丹麦所处的纬度很高,但由于有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并不怎么寒冷,又由于污染少更显得天蓝海碧,令人心旷神怡。丹麦有曲折漫长的海岸线,白帆点点、鸥鸟展翅,装点着海滩的风景,而深入半岛的内陆,又可见葱茏茂密的森林和牛羊肥美、绿草如茵的牧场。

在这个美丽的国家中部的富恩岛上,有一座古老的小镇——欧登塞。每年都有从世界各国来的游人驻足于此,为安宁的小镇添染喧闹的色彩。这里就是安徒生的故乡。

就在游人的欢声笑语中,穿城而过的那条小河依然以亘古不变的姿态静静地流淌着。河水清亮明澈,倒映着岸边红霞似的丹枫、亭亭玉立的白桦和迎风起舞的垂柳。偶尔还会有洁白高雅的天鹅成群结伴地在水中浮游,很容易让人想起安徒生笔下那只终于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

小河的旁边是一座小小的公园。园中有一个安徒生的铜像,就在铜像的旁边还有一个根据安徒生的童话《野天鹅》的故事塑的铜雕。

欧登塞小城的一切,小河、天鹅、铜像以及一排排古老的木制砖砌的房屋都像是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觉得仿佛已置身于童话的幻境中。这座小城热情好客的居民也往往会主动地向你介绍他们的骄傲,也是整个丹麦的骄傲——安徒生和他的童话。而且都会不约而同地建议你去安徒生的故居游览一番,因为,那里是一代杰出的大师步入人世的起点,也是人们步入他的童话世界的大门。

在小城的一条狭窄而古旧的胡同里,有一座矮小的尖顶红房子,同后面高大的房屋比起来它显得寒酸破旧,但却隐隐透出历经世事尘埃后的沧桑和不凡。这幢房子很小,而且狭窄得像一条走廊,房间的后面有几间后建的陈列大厅,安放着安徒生生前的用具和遗物,以及一些珍贵的手稿。正是这间简陋的小屋、这座平凡的小城孕育了一个伟大而高尚的人,一个伟大而高尚的灵魂。

1805年4月2日,伴着一阵响亮的婴儿的啼哭,一个小生命诞生在这狭小的、黑黝黝的小木屋里。这个小男孩就是日后享誉全球的童话大师——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命运对他一开始就十分吝啬,他生在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汉斯·安徒生是一个终日与破皮子、锤子、锥子打交道的鞋匠,辛勤劳作却依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母亲玛丽娅比父亲大几岁,是一个受尽生活煎熬的洗衣妇。祖父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里,祖母到疯人院去当帮工,还经常由于生活所迫而到街头乞讨。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安徒生慢慢长大了。虽然家庭非常困难,但安徒生毕竟是这个家庭中唯一的孩子,大人们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悉心地照料和关怀他。所以当安徒生回忆起幼年的时光时说:“我是独生子,因此受到溺爱。因为我常听母亲说我比起她小时候不知要幸运多少,她还说,我给抚养得像个贵族孩子。”

或许是因为年纪小,或许是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还可以在安定中维持,他幼年的生活还可以称得上无忧无虑,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贫寒的安徒生夫妇都热爱大自然,并且把这一天性遗传给了他们唯一的儿子小安徒生。

即使父母亲终日为生活操劳得疲惫不堪,但仍然会时常放下手中的活计陪小安徒生到郊外玩耍。星期天父亲常带他到树林里去,但经常是说话不多,只静静地坐着冥思苦想。

此时的安徒生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也从未注意父亲为生活所累而紧锁的双眉和母亲忧郁的眼神。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在安徒生小小的心中满满装的都是蔚蓝色的天空、悠闲的白云和郁郁葱葱的树林。

他在树丛中、草地上四处乱跑,因为树林里遍地长着雪白的白头翁和黄色的九轮草,树也比庭院里的醋栗树丛高。安徒生总像一个快活的小精灵一样,一会儿在树林中聆听小鸟宛转悠扬的歌唱;一会儿在花丛中看蜜蜂、蝴蝶尽情地起舞;要么就把杨梅串在一根苇草上或者编一个大花环,仿佛万事万物都是他的朋友和伙伴。

当然,他最喜欢的地方是城中间的那条小河。他常和父亲踏着夕阳来到河边,河水总是那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里的鱼群游过。如果碰巧的话还会看见无数的小鳊鱼在水退后的沙滩上挣扎,任你去抓。而且在每年5月间,树林呈现一片新绿的时候,母亲玛丽娅还要穿上仅仅在参加圣餐仪式时才穿的一件棉布长袍,跟他们一同去郊外踏青。小安徒生就帮着母亲从树林里带回家许多新鲜的山毛榉树枝,并把它们种在光滑的石头后面。然后看着它们的细枝伸进了房梁的缝隙里,青葱的枝叶和图画装饰着小小的房间。

绿树繁花、碧水晴空不仅装饰了安徒生那简陋的家,更装饰了他幼小的心灵。于是,于天,他成了一只飞翔的鸟;于水,他成了一条自由的鱼;于山,他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树;于花,他成了翩翩起舞的蝶。并且,这种热爱自然的天性从幼年时就深植在他心中,对他今后的人生旅途和创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最有趣的是,当安徒生只身闯入陌生的首都哥本哈根时,经常到公园里去看一个鲜为人知的朋友——一棵小树,他在刚到哥本哈根的第一个春天就留意它了。那时候,他因初来这陌生的都市,时常怀念欧登塞那片小山毛榉树林子,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再加上初来时的种种挫折和苦难,他无法跟别人诉说,而且他也不知道该跟谁诉说,所以他就经常在公园的树丛中逛来逛去,因为他觉得,最起码这棵小树还可以做他无言的朋友。他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同它们说话,告诉它们自己的快乐和哀伤。有一天,他看到有一棵小树最先吐出水灵的嫩绿的叶子,就不由得记住了它,也喜欢上了它。从此,安徒生就把这棵小树当成了自己最心爱的朋友,经常跑到公园里帮它松松土、扶扶枝,然后就坐在它旁边,给它念自己新写的诗和剧本。小树虽然从来不说话,却总是摇摆着叶子向他点头,他就像有了知音一般的兴奋。以至于公园里的看守员在看到他抱着小树那纤细的身子、眼睛直直地望着前方、断断续续地念着像诗又像散文的东西时,以为自己碰上了一个精神失常的人。直到成名以后,安徒生还时常想起那株小树,想起它在自己最困难时给予的无言的帮助。

正因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大自然对于安徒生无言的支持和帮助,使得他一生酷爱旅行。而旅行又使他开阔了视野,并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创作激情也往往是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旅途中迸发出来的。

而且,更多地亲近自然也似乎是一服有着神奇功效的药剂,总能使安徒生从挫折和失败中抬起头来,并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每当生活中有失意、打击向他袭来或者感到工作疲劳时,他就把自己投向自然,让花草树木、山峦溪流抚慰他的心灵,让他暂时忘却一切烦恼和忧愁。

安徒生从儿时起就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然之子,因为他对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天生的偏爱,他可以跟父亲坐在河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听父亲给他讲从书上看到的各国的风光景象,总是很神往,希望自己有一天也会亲自踏遍千山万水,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因此,长大以后,旅行就成了他的一个最大的嗜好,尤其是他来到哥本哈根念大学以后。在历史学习中,许多书本的知识必须和实地的建筑、景物联系起来才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他开始有计划地出外旅行。他先是游遍了日德兰半岛,这给他增添了许多新奇的感受,并写下了许多漫游笔记。

后来,安徒生为了换换脑筋和补充一些新思想,第一次走出丹麦,到德国的北部消磨了两个星期。这一趟虽然花去了他的大部分积蓄,但收获很大,身心都在美丽的自然中得到了放松。他参观了吕贝克和汉堡,并攀登了高峻的布罗肯峰。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新奇的事物充塞着他的心,也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所以,在布罗肯峰山顶的留言簿上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这儿,我站在云层之上,

禁不住敞开自己的心绪;

我离遥远的苍天更近了,

能够同她紧紧握手致意。

在德国的这短短的两个星期,安徒生不仅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结交了许多朋友。这次旅行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创作上对他的影响都很大。

回国后,日耳曼民族的热情豪爽的个性以及那满目皆翠的山谷、村庄都在他的脑海中久久萦绕,于是他写下了《旅行剪影》来记录和描绘他在德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安徒生在谈到自己创作童话的源泉时,曾经提到过这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可以隐约看到安徒生把童话与普通的日常生活糅合在一起,把幻想凝聚于现实生活的形象这一创作风格。

从此以后,安徒生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鸟,在各国各地穿梭。而且,这不仅没有削弱他的创作力量,反而使他的创作得到了有力的推动。1833年春,安徒生从丹麦国王那里得到一笔津贴,开始了他一生中很重要的漫游。当他站在轮船的甲板上向来送别的朋友们挥手致意时,似乎仍不敢相信,在前方,是他在梦中幻想了许多次的巴黎、罗马、阿尔卑斯山和地中海灿烂的阳光……

这一次,他从水上出发,先经过德国,而后经莱茵河越过萨尔布吕肯,途经香巴涅的白垩区到达第一个梦寐以求的地方——巴黎。途中莱茵河和多瑙河的风光与巴黎的景象各有特色。在巴黎他陶醉于那旖旎的都市风光和浓郁的艺术氛围中。

三个月后,安徒生决定到瑞士的尤拉山上的小城中住一段时间。因为他觉得只有在巴黎玩乐过后来到那些荒僻的山中逗留一下,才会使他感到心旷神怡。于是,他决定取道日内瓦和洛桑向尤拉山中的莱洛克小城进军。日内瓦、日内瓦湖、整个阿尔卑斯山脉——蓝色薄雾中的山峦、山顶上陡峭而阴暗的形影以及在阳光中闪烁的冰川——在他面前展现。安徒生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一个宏伟的大自然的教堂里,一种神圣的宗教感情充满了他的心。

安徒生在莱洛克小城的朋友家住了下来。这儿古时候曾是海,至今还能见到鱼化石。脚下常有浮云飘动,阴暗的松树林中一片宁静,嫩绿的草地周围摇曳着绚丽的紫罗兰花。农舍是洁白的,每家都有人打更。而那结着一串串鲜红果实的覆盆子灌木丛和红艳艳的浆果使他想起自己那远在欧登塞的家,想起儿时父母亲拉着自己的手在林中、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幼时养成的热爱自然的情愫又常常使他触景生情,一种撩人的思绪飞回故乡,飞回幼年时那仅存的几段温暖的记忆里。安徒生在这里埋头写作了一个多月,然后带着乡民们深厚的友情离开了莱洛克小城向意大利进发。

安徒生终于踏进了他久已向往的、被他几乎理想化的国家——意大利。

大自然的美丽壮观一下子就抓住了安徒生的心。在深绿色的群山之间有许多美丽的小岛,像花束般漂浮在水上。晴朗的天空仿佛比丹麦的高两倍。沿路垂悬着长串长串的藤蔓,像迎接节日一般。

在米兰,他参观了米兰大教堂,还爬上了由人工挖空的许多拱门、塔楼和大理石雕像。而且还站在月光下,从那儿眺望许多冰川相间的阿尔卑斯山和郁郁葱葱的、肥沃的伦巴第区全貌。接着,他经过绿岛一样平坦、肥沃的伦巴第区来到了热那亚,也见到了自从他离开丹麦以来一直没有见过的大海。这使他感到一丝亲切和温暖。而后,他又从热那亚出发沿着海滨南行,一幅美景接着一幅美景,一切对安徒生来说都是那么清新和醒目。他看到覆盖着常青藤的一些古桥、头戴尖帽的托钵僧以及一群群戴着红帽子的热那亚渔民。安徒生完全被迷人的异域风光吸引住了。

紧接着他来到了佛罗伦萨,并很快被它的艺术光辉笼罩了。这里有许多优美的雕刻作品、绘画作品以及建筑物,仿佛一个新的世界正向他开放。又经过一番跋涉,安徒生终于来到了罗马。在流连于罗马精美的艺术品、拜访著名艺术家之余,他还是忍不住要去欣赏一下乡村景色。他穿过意大利台伯河东南的大平原,从古代的坟墓、风景如画的沟渠和赶着一群群牛的牧童旁边经过,他觉得那是他在迷人的乡间最幸福、最愉快的时刻。而后,他又游遍了那不勒斯和威尼斯。意大利以它的风景和民俗、民情迷住了安徒生的心,并在他的内心播下了描写意大利的大自然和生活的种子。

所以,安徒生在自传《我的一生》中曾这样写道:“在叙述我一生的历史时,我花了太多的篇幅谈意大利的自然景色,而且也许有理由认为我的旅途报导尽是些景色的描写,如此我也许会受到责备。但人们很快就会看到,萦绕在我心头的人物比事情多。另一方面,在这初次观光意大利期间,大自然和艺术在我头脑里最突出。”

是的,这次跨越几个国家的旅行对于他本人以及他的创作都是关系重大的。这个从小就爱在大自然中蹦跳嬉戏的孩子,终于发现在自然中的漫游成了他安抚心灵的最佳药剂和创作灵感的源泉。他或许真要感谢冥冥中父母亲所赋予他的这种天性了。

本来在旅行之前,安徒生只是想借它来放松一下心情,从没想到会写一本关于这次旅行的书,甚至连旅途随笔都没想到要写。而他的创作激情在自然的怀抱中,在艺术品的光华中,在意大利人民阳光一样的热情中被激发了出来。于是,安徒生把早年的生活以及在此之前的见闻掺和在一起成为一些新形象——成为他不得不写下来的诗。他不厌其烦地叙述自己所见到的一切和每一分感受,这就成了他的《即兴诗人》这部小说。

始料不及的是,《即兴诗人》为安徒生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有人给予他巨大的赞誉,认为他已大摇大摆地登上以往他所全然不知的地位,凭着《即兴诗人》,在他面前已展示了一幅非常灿烂的图景。

这部作品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对意大利的生活、人和风景描绘得非常鲜明生动,且充满诗情画意。这使它成了一部在意大利广泛流行的小说,特别是出外旅行的人,几乎都随身携带着它。而且,他的许多作品如《幸运的套鞋》、《欧多》、《一位诗人的市场》中的许多情节也都来源于这次旅行。

事实上,第一次使安徒生在丹麦文坛上获得他应有的地位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作品,正是这些描绘大自然的游记性的东西。可以说,从小养成的对自然的热爱,帮助他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描绘又能反映自己内心世界的素材,并为他今后向文坛进军以及创作上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安徒生一生中总是在不停地四处游走,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童话的主要环境都是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而且还会明白为什么在童话《小意达的花儿》里他一下子说出那么多花的种类和名字、在《拇指姑娘》中他对各种昆虫及小动物如数家珍了。

从欧登塞小城的小毛榉树林,到德国广阔的巴伐利亚高原,到巍峨壮美的阿尔卑斯山,一直到艺术之城巴黎及意大利的各个名城,都印有安徒生的足迹。他究竟从中获得了什么、又领悟了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细心的读者们也不妨跟随着他的作品去慢慢欣赏和体味吧。

安徒生说:“旅途就是生活。”除了俄国、芬兰和荷兰,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国,甚至还到过美洲和非洲。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旅途中度过的。小时候,大自然给了他幻想的天空,而长大成年后,大自然又成了他亲密的伙伴和创作的源泉,他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又能体味人生百态。他的心灵也在此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自然是本大书,安徒生耗尽了一生去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