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把他的投资策略概括为八个字:按兵不动,以静制动。虽然仅仅八个字,但却充分显示了他超乎常人的理性思维。这在他当年收购《华盛顿邮报》时就充分显现出来了。
《华盛顿邮报》在传媒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规模庞大,拥有四家电视台、《新闻周刊》杂志以及印刷厂。良好的经营历史为它造就了辉煌,同时也招来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但是任何公司都不能永远成为常胜将军,股票市场的残酷并不会因为它曾经的辉煌而对它手下留情。20世纪70年代,华尔街股市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股市大幅滑落,股价瞬间跌倒了谷底,伴随着它下跌的是投资者对于股市的期望,而它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足以摧毁任何人的意志。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迷茫到了极点。此时的《华盛顿邮报》也失去了往日的耀眼的光芒,它的股价直线下滑,曾经被人们捧上天堂的它,瞬间就被摔到了地狱,没有人再对它感兴趣了。
与大部分投资者相比,此时的巴菲特显得异常忙碌。因为他正在研究这个让他垂涎已久的公司。
他了解到,此时《华盛顿邮报》的价值已经被远远低估了,如果此时将它买下,那么就会捡个大大的便宜。于是他开始为这个绝好的交易而忙碌奔走了,他将伯克希尔公司的大部分债券卖掉换来了大量的资金。在1973年,他连续投资4000多万美元,买下了《华盛顿邮报》大约10%的股份,此时的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他终于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当那场令《华盛顿邮报》倍感痛苦的股价大跌的浪潮退去以后,《华盛顿邮报》经过10年的修整,此时它的股价已经开始向它的自身的价值回归,它终于焕发了生机,属于它的春天到来了。这时的巴菲特在悠闲地喝着咖啡,因为他的判断让他成为了这场交易的最大赢家。
当这场交易尘埃落定之后,留给所有投资者的是深深的思考。巴菲特为什么会赢?他赢在哪里?原因就是他超乎寻常的理性。
几十年在股票市场里的摸爬滚打,让他知道了理性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他曾说过:“我的投资经验中最重要的是理性。智商和天赋就像是发动机的马力,而理性则是使发动机产生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仔细分析巴菲特的每一个投资策略,例如集中投资、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安全边际等等,无不是他理性思维的结晶。他认为,股票市场阴晴不定,所以总是让身处其中的投资者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所以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一定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坚持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确保自己最终投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