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公文包-人才造就
8836800000008

第8章 教育与成才(2)

(2)每日作息时间的安排①课业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和自修的时间可逐渐增加,文体活动和睡眠时间则逐渐减少,每天学习的持续时间应按不同年龄来规定。例如,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头半年每天上课的总节数以3~4节为宜。当学习负担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则学习能力急剧下降,继续勉强学习时,不仅学习效率很低,而且有碍于学生的健康。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每节课中间最好安排5min左右休息时间,让他们临时上厕所等。

学生早上到校及第一节课开始的时间不宜太早。否则,一方面可能影响学生的睡眠,以及不能在家里从容地吃早餐;另一方面,时间太早时,教室里的光线也往往较差。因此,应因时因地制宜规定学生每天到校及开始学习的时间。

学生每天的自习时间(包括复习和课外作业),也应按年级适当规定:如四年级学生每天的自习时间以1.5h左右较为合适,最长不应超过2h。在自习中间,还应注意间歇性休息。②课间休息。观察证明,儿童在一节课中,疲劳是逐渐增加的,需要安排课间休息来消除疲劳。在课间休息时,要鼓励儿童到室外去游戏或散步,以消除上课时维持坐势的肌肉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和视觉器官得到休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课间休息还能起到巩固学生刚刚所学知识的作用。课间休息的时间不能少于10min,否则就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许多学校将第2~3节课之间的休息延长到15~20min,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等活动,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好措施。

③进餐。进餐必须有固定的时间,且三餐间隔的时间适中。有些学校考虑到学生早餐吃得较早,与午餐间隔时间太长,因而设法同当地饮食部门取得联系,利用上午第2~3节课间的休息时间给学生增加”间食“。这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学习,学生与家长都反映很好。

④睡眠。应按不同年龄给儿童规定充足的睡眠时间。

在夏季应适当增加午睡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则应组织学生进行午睡。

学生每天学习和睡眠的时间安排时数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总时数(包括自习时数)不超过6不超过7不超过7睡眠时数1099学生放学以后的时间是在校外或家中进行活动的。

因此,儿童在校外的作息制度,如进餐、自习、休息和睡眠等,校医和班主任应经常进行了解和督促,以利于提高学校作息制度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3)课程表的编排主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工作能力在一日、一周内变化的规律来编排课程表。

在一天中,儿童工作能力变化的基本情况是:约在上午9~10点钟达到最高点,然后下降;一般下午1点又重新上升,但不及上午达到的高度。

注意力的年龄特点主要是由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成熟程度,尤其是由儿童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所决定的。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延长(见下表)。

依据上述原理,在安排课程表时,应将较难的课程(如数、理、化和外语等)放在上午第二、三节;脑力负担较轻,比较容易学习的一些课程(如体育、音乐等),则可安排在下午进行。

不同年龄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年龄(岁)主动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分钟)5~7158~102011~122513~1530由于教学内容相同的课程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抑制,使学习效率降低,因而在小学安排课程表时,应避免连续上两节相同的课。

在安排一周的课程表时,应考虑到儿童一周内高级神经活动状态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星期天的休息后,兴奋性逐渐提高,到星期二三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因此,在星期一和星期六应注意尽可能安排一些比较容易的课程。

在安排二部制的课程表时,要注意使儿童有一个固定的作息制度,以免破坏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性;还要注意早晨上课的时间不宜过早,下午放学的时间也不要太晚,两部之间交换时,应安排较充裕的时间清扫教室及进行通风换气。

环境卫生

1、地点选择①中、小学应设在居民区,方便儿童少年就近上学;学校应有单独的场地、独立的建筑物,不应和其他机构混在一起。

小学服务半径不超过1.5~2km,中学不超过2.5~3km。交通方便的城镇,服务半径可以适当增加。

②建筑的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易于排水的地段,雨后不应有积水。

③学校的地段应有新鲜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并位于排出有害气体的工业、企业的上风向。

④环境必须安静,远离交通频繁、喧闹的街道和噪音大的工厂、铁路和车站。

⑤为了防止街道的噪音和尘埃,教学用房应深入校内,离开街道边线15m以上。

⑥校园的地面应无乱石、垃圾,表层土壤如已受到工业废水、废渣的污染时,则应清除,以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

2、校地面积与配置①在中、小学校的地段上,除了有建筑物以外,还应有宽阔的场地,以供儿童少年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体育课及其他活动使用。

②为了节省用地面积,可采用集中式建筑物。考虑到各年龄儿童的体力负担,建筑物的层数,小学不超过2~3层,中学不超过3~4层为宜。

③我国规定,每名学生的占地面积,小学生为15~20m2,中学生为20~25m2,并规定建筑面积不应超过地段面积的20%~25%。

④学校应有4000~8000m2的运动场,若地段太小,可用2000~3000m2的运动场,并应有100m以上的直线跑道。

如学校场地面积小,可在附近空地进行体育活动。

⑤选择学校地段时,应适当考虑农业劳动,生物实验用地。

③总务用地与校办工厂应有单独的院落,并与学生活动场地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学生学习。

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

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规范。环境道德教育是人类公德的教育。在我国加强环境教育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横向,可划分为社会环境道德教育内容与自然环境道德教育内容;纵向,可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环境道德教育内容。如下表所示:

横社会环境道德教育自然环境道德教育环境知识环境公德环境法规环境知识环境公德环境法规幼儿园认识身边社会环境爱护庄稼爱护公物不浪费食品和水电,不虐待小动物了解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爱护植物,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了解保护环境的规定小学认识自己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废物,不大声喧闹植树种草,饲养动物,节约能源,爱护设施认识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热爱大自然遵守国家保护环境的规定中学认识人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恪守社会环境公德准则学习环境法规和人口政策,珍惜土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爱护生态学习《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以上各环境道德教育内容,是相互渗透又相互区别的,分阶段性层次性的。

它体现了人类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全球的人道主义观点,是人类恪守的基本的环境道德规范、准则。

我国教育的十大危机

1、六十年代人口的两次生育高峰,必然会造成八、九十年代的两个入学高峰,给教育造成巨大压力。

2、我国文盲估计还达两亿多,这个文盲大军的影响会涉及几代人。

3、农村知识分子包括教师在内若继续流走,农业现代化无着,又一代人被耽误。

4、我国教育投资目前处于世界低水平。

5、”文革“期间少培养一百六十万大学生,后果即将爆发。

6、目前教师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不称职的。

7、目前的教育系统无法适应未来人才变革的需要。

8、我国职工文化素质较低。

9、我们的教育政策长期摇摆不定。

10、”学历主义社会“就要成为威胁。

陶行知主张给孩子“六个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层层束缚儿童创造力的裹头布必须撕下来。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孩子双手能接受头脑的指挥,父母不要去包办。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使眼睛能看事实,多看好的一面。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特别要有问的自由,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家中,让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去扩大视野。切莫把大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压抑他们自身素质的发展。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

并学一点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的事。决不能让儿童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

学会活教育,别贻误儿童和将来

陈鹤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是儿童教育、儿童心理以及幼儿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1914年至”五四“前后,他先后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潜心研究教育和心理。那时他就决心献身中华儿童教育事业。回国后,他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教授。1925年他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两部传著中,阐述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庭教育》一书,被陶行知称为”系近年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

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的命运,将来的前途,大概操在教他们的成人手中。我们不会教小孩子,不知贻误了多少聪明的儿童,埋没了多少天才的儿童。”这里介绍给读者陈鹤琴对活教育与死教育所列的十大区别:

活教育一、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做中心当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二、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的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三、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四、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五、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六、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七、课程根据儿童心理和社会需要来编订,教材也是根据儿童心理和社会需要来选定,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的,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八、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九、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十、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死教育一切设施一切活动,教师(包括校长)是中心是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教师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在灌输许多无意义的零星知识,养成许多无关重要的零星技能。

一切教学,集中在“听”,教师口里讲,儿童用耳听。

个人学习,班级教授。

以威以畏来约束儿童。

教师以个人主见来管理儿童。

固定的课程,呆板的教材,不问儿童是否了解,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的上一课一课的教。

儿童呆呆板板,暮气沉沉,不好动,不好学,俨然象个小老人。

师生界限分明;隔膜横生。

校墙高筑,学校与社会毫无关系。

“愉快教育”与性格培养

哲人罗素说过:“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可是看看我们的小学生,知识是一天天增加,精神上呢,却不都是那么快乐,甚至有不少学生陷入厌倦、苦恼、痛苦之中,因此而辍学者不乏其人。

近年来,这种沉闷的状况有所变,“愉快教育”的出现为人们展示了学生完全可以健康、愉快地学习、成长的前景。

国家教委召开了“愉快教育”经验交流会,并将这些经验作为第一批比较成熟的教学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各小学可以以此为契机学习这些经验并探索在本校实行“愉快教育”的路子。

推行“愉快教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小学时代不打下良好的性格基础,则难以战胜种种艰难险阻。

性格,作为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有较丰富的内涵。应当注意的是,这些内涵往往是优与劣互相对立的,象坚定与动摇、勇敢与怯懦、勤劳与懒惰等等。还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优与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小学教育责无旁贷地要为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做出努力。

“愉快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沿着明确的正确的目标坚韧不拔地前进的性格。对于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必须确定不同的目标,但强化各类学生实现目标的责任感则是一致的。科学、可行的目标,能诱导学生“跳一跳”摘“果实”。在跳的过程中,有助于胆小、怯懦、进取心不强的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磨炼坚毅、勇敢、不怕困难的性格。

“愉快教育”辩证地看待“苦”与“乐”的关系,不少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为起点,培养学生勤奋努力、刻苦的性格。实施“愉快教育”的作法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勤奋学习。“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生在有了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些是潜在的能力)克服困难获得新知后,尝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会更勤奋地争取新的成功。此刻,他不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变成“要下苦功夫学”。困难和挫折,也由学习的绊脚石转为锤炼性格的铁砧、磨石。

“愉快教育”还熔铸着学生乐观、开朗、活泼的性格,实施愉快教育的学校,无不强调“愉快教育”是“爱的教育”,老师要爱学生,爱事业;学生要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集体,在一个处处充满爱的环境中,困难有人帮你解决,烦恼有人与你分担,对生活的信心越燃越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互助升华为真挚的情感,性格怎能不乐观、开朗、活泼呢!

有位科学家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凡能变更心境者就能变更生活”。愿我们有更多的学生能在“愉快教育”中培养自己优良的性格。

批评里的学问

一、渐进式批评。批评要有层次,逐步深入,而不是一古脑儿把批评的信息全部抛出。这种批评方式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非常适宜。

二、启发式批评。以暗示为主要手段,用提醒、启示或提问之类的语言与被批评者谈话。这种批评方式对善于思考、性格内向、思维机敏、疑虑心较重的学生更为适用。

三、及时式批评。对自我防卫心理强,不肯轻易承认过错的学生要及时批评。

四、对比式批评。借助他人、他事使被批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这种方式可适用于经历较浅、自我觉悟和自我意识较差,理智较弱、易受感化的学生。

引导学生研究学习方法的几个环节

一、宣传意义。必须宣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正确的“学法”是“学好”的重要条件。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教育,调动学生渴望掌握“学法”的内在因素的作用,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积极探讨学习方法,主动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