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核心理论,实质上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出发点。马克思主义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引导劳动者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大同理想社会,其最终目标也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与精髓。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人,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受益者。
马克思认为应该辩证地、全面地理解人的本质,这是科学认识人的基础。马克思认为,要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全面认识人的本质问题:人具有区别于动物的一般性特征,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就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也是与动物的根本性区别;从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来看,人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从而使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通过全面分析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全面认识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通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主体性的角度来归结为“人”“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没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没有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就不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社会的个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人就没有社会。因此,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人的权利与尊严,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够侵犯个人的最基本权益,这样的社会发展才是符合规律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符合人性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是个体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关系与平等交往的全面发展,也是符合个人需求与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1.个人平等交往关系的建立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够脱离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发展只有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全面结合起来,才能够最终实现个人平等交往关系的发展。
交往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人之所以是社会的人,就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在马克思看来,交往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实现发展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社会交往,人们才能够交流思想、共享信息,才能够获得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经验与知识。同时,人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够获得心理、情感方面的满足,才能够使人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正常人。人只有在社会交往中,通过经验、知识的交流,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身经验与社会现实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社会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丰富、发展自己。由此可知,人交往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人全面发展的程度,交往的过程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全面结合的过程。平等而全面的交往是人作为个体与社会的全面而深刻的交往,是个体全面融入社会发展的全面交往。人的交往关系最终表现为单纯的物质交换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程度的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交往代替了以前纯粹的物质交换,并成为人与人之间社会交往的主要形式,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加深,经济交往使人与人之间的依赖程度更加紧密。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交往与联系,使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发展必须依靠社会的发展,因此,这就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实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交往,就不会实现个人平等自由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仅仅从物质财富的角度看,人的交往可能是普遍的。但全面的交往关系需要多层次、丰富的社会联系,从而在物质交往的基础上产生了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文化等社会交往,使人交往的社会关系更加丰富多彩。人要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必须依托社会的全面交往关系的确立与完善,人全面发展的程度与社会关系的丰富性是相关联的,人交往关系的全面性与丰富性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离开社会,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将无法确立,更谈不上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人只有立足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够在社会关系中实现自身的主体性,才能够以开放的、完整的姿态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只有参与到政治生活与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中,而不是把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参与社会生活全面对立起来,才能够最终实现个人平等关系的建立。如果人脱离社会生活来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不能够享有基本的社会权利,不能够参与到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管理活动中,不能够享有某些社会事务的“话语权”,这种个人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发展,是片面畸形的发展,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实质上,人也是不自由的。
2.个人需求的多方面实现
个人需求的多方面实现是衡量人全面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必然决定了人需求的多方面性,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就是个人需求多方面实现的历史进程。个人需求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需求结构。个人需求的多方面、多层次是衡量个人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在社会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需求,是由自身的意志来决定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而产生的某种新的方式和生产的某种新的对象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2]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社会历史时期,由于物质财富、精神产品的极为丰富,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必然对文化、艺术、自我实现等发展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今天,我们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人的主体力量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的论断,一方面是指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的主体性力量与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能够不断提升个体自身发展的主体性与需求性,从而使人的需求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是说,人具有多方面的需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还能够促使人的需求的提升与发展。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多方面需求,不仅仅在于人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还必将覆盖人的精神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等多方面,以及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需要等。只有使自身的需求结构立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充裕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人的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才能够全面展现,人才能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自由的生存境界,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人的需要的特征作一分析。
第一,人的需要的多样性。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是人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中的体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同的个体因为自身的原因对需要的追求程度不同,同时,每个个体具有多方面的需要,这也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体现。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个体需要的复杂性,人的需要是多维度的、丰富多彩的。人要实现自身全面的和谐发展,自身合理需要的满足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前提。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可以从两个层次来划分,即对象层次和主体层次。从对象层次来看,可以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社会性需要和自然性需要。人要实现发展,必然离不开吃、穿、住、用、行等基本物质生活用品,这些自然性需要是人自身发展过程中较低层次的需要,但这些较低层次的需要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些较低层次的需要,人连生存都无法保证,更谈不上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性需要是人相对高层次的需要,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交往、感情、文化等精神层面的需要。从自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的层次来看,社会需要是人自然性需要的扩展和延伸,是人类社会中相对高层次的需要;而自然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的基础,没有自然性需要就没有社会性需要的产生。从主体层次来划分,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群体需要与个体需要。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一个个个体的组合。个体需要是群体需要的基础,只有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够涉及群体需要;群体需要是个体需要的延伸与保障,群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必然会促进整个群体或者整体的发展,从而能够为个体的发展创造相对有利的环境,从社会环境与社会舆论氛围的角度确保个体需要的满足。
第二,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人的需要是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社会中的人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提出各种多层次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人的需要也是没有尽头的;但人的需要必须立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根据人自身发展对需要层次的分析,恩格斯对人的需要作了科学的、经典的划分,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人能够生存下去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前提,因而,生存需要是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最基本需要,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最低层次的需要。虽然人和动物一样都来自于自然界,但人和动物的生存需要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是人自身通过劳动实现的,而劳动本身就是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享受的需要是人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满足了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人自觉提升的一种相对高层次的需要。人具有社会性,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能够不断满足人的需要,必然推动人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促使人们向往并追求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更好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促使人们把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与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生活结合起来。人的需要是没有尽头的,人追求自身需要满足的过程就是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发展的需要是人的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人只有追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才能够不断促进自身智力与体质的发展进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根本上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人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也是追求自身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的过程;人不断追求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自身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身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满足的过程。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与追求需要的过程是辩证统一的,统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人的需要的层次的丰富性实质上是社会关系复杂性的综合表现,也是人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复杂性的综合体现。[3]
第三,人的需要的发展性。人自身的需要不断被满足的过程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得到实现的过程。在人类诞生的原始社会形态中,由于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社会物质财富极度缺乏,人的需要处于最低层次,而这个最低层次的需要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而不得不追求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还是有差距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机器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处于相对快速的发展水平,社会财富相对丰富,人们的需要也能够得到发展和满足,但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大多数社会成员仍受到各个方面的生存条件的限制,因而人们的追求还主要停留在物质需要的层次方面,而精神方面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还很少有人涉及。只有在未来的大同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极为充裕,劳动已经不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人们的需要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满足与实现,人的精神需要成为当时最高层次的需要,不仅实现了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全面结合,也是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与自身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的完美结合。由此可知,人的需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无限性,也必然决定了人的需要发展的无限性,人的需要是一个永无尽头的发展过程。
3.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只有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能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在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都有权利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自己的一切的能力。”[4]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体力与智力,或者是自身存在的本质力量的综合运用和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个人发展造成的片面与畸形影响,把人的能力归纳为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与展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没有实现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根本谈不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的劳动能力,就是人们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存在和发挥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有机组合。”[5]实际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个人的本质属性在社会关系中的全面体现与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说:“现代工业通过机器、化学过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不断随着生产的技术基础发生变革。这样,它也同样不断地使社会内部的分工发生革命,不断地把大量资本和大批工人从生产部门投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改和工作的全面流动性。”[6]因此,“在社会大生产中,劳动的变换是社会大生产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自身发展不可克服的自然规律,这种不可克服的自然规律必然要求人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要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大生产的要求,这种自然规律必然会为自身的发展克服任何地方遇到的障碍,这种社会大生产的自然规律带有克服各种障碍的盲目破坏作用,并不断冲破各种樊篱为自己开辟新的道路。从而,社会化大生产克服障碍的盲目破坏作用使以下几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无产阶级尽可能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求,并且促使各种关系是适应于这个规律的正常实现。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为适应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从而使社会上具有处于后备状态的、可供支配的、大量贫穷的劳动者,从而限制了劳动者能力的全面发展;有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做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7]。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使我们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现实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给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私有制是阻碍人实现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最终根源。只有在未来的人类大同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繁荣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为丰富,劳动已经成为劳动者自觉的活动,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才能够最终实现和得到保证。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全面发展,不能够脱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或者简单地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解为人为了实现生存而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的社会活动。每个人都应当做符合自己能力、自己需要的社会工作,不能够脱离社会发展水平,或者脱离自身的实际水平去做超乎自身能力的工作。
4.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个性,是指“人们在逐渐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是个人的私有财产”[8]。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实现个体个性的多方面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高程度,也是人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与最高要求。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主体性水平在社会关系中的全面提升。主体性水平就是指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参与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全面提升水平。其中,主体能动性是指人自身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特性;创造性是个体主体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人全面发展水平与发展程度的最高体现,是指主体对现实的超越和突破;而自主性是主体性全面发展水平的最高表征,是人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自我体现与自我控制,并制约着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水平发挥的程度。正是基于自主性的这种特殊内涵,马克思把主体性活动与自主活动理解为同一含义,等同于人的个性,把人的个性称之为自由个性。另一方面,个人全面发展的程度主要体现为个人独特性的全面发展上。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个别的、无法替代的。社会的丰富性正是由于个人的丰富性,个人的独特性发展是社会丰富性的最终根源。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必然体现为个人的独特性的全面发展,个人全面发展的程度就体现在个人独特性的发展上,即每个人能够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的充分展现与突出,这种模式的发展必然导致个性模式单一、定性化发展的消失,从而使每个人都得以保持能够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理想与人格,社会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个人平等交往关系的建立、个人需求的多方面实现、各种能力的全面提高、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共同构建和组成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32.
[3]田静.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0.
[6]马克思.资本论[M].上海:上海昆仑书店,1930:99.
[7]马克思.资本论[M].上海:上海昆仑书店,1930:99.
[8]骆静.论马克思哲学中人的个性[D],南京:河海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