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8859800000010

第10章 中国菜宴文化(3)

隋唐时,席面有了改变,由地面升高,进食者由席地升坐椅凳,凭桌而食。筵席的概念换上了新的内容,不再代表旧时铺地的坐垫了。唐代有了椅子。后来(至迟不过五代)便有了木椅,椅背上有靠背椅单,原来作席用的虎皮之类,成了太师椅靠背的垫单,食案也有所改变,不再列席,多用作献食捧盘了,案下短足也逐步取消了。铺地的筵席,后来也升到了桌上。

有趣的宴席

药宴成都市同仁堂药店,曾为一访华日本代表团摆出一席药宴。冷盘是丁香鸭子、陈皮鸡。正菜有强筋养血的参麦团鱼、杜仲腰花、双花元宝肉等,饮料则为人参枸杞酒、蜂蜜银花露。

饺子宴去天津御膳楼饭庄,能够吃到一席宫廷饺子宴。席间不仅能吃到“百鸟朝凤”、“鸳鸯双栖”等名贵蒸饺,还能品尝那小如黄豆、形似草帽的珍珠饺子。按照宫廷菜谱,端到宴席上的饺子有40种之多。

粽子宴在湘西溆浦县,当地人在农历五月十五日盛行摆粽子宴。诸多粽子,形态各异,有形似枕头的腊肉“枕头粽”,牛角形“牛角粽”,还有塔形“宝塔粽”,圆溜的“狗脑粽”等等,使人大饱口福。

活鱼宴去南京玄武湖公园餐厅,能吃到活鱼宴。在主菜“八鲜活鱼”

盘中,烹调的香味在热气升腾中四溢扑鼻,鱼头居然鲜活如故直至吃掉鱼背后,历时二十分钟,似能看到鱼唇开合,令人叫绝。

荔枝宴去广东东莞市,可以品尝到常平酒家独特的荔枝宴。每个菜都用当地特产荔枝烹调,如“佳果烘乳猪”、“荔荷火敦大鸭”、“荔圆鱼云羹”、“七彩西瓜盅”,等等。

福寿螺宴上海一家展览馆曾摆过一席福寿螺宴。十四道以螺肉为基本原料的菜肴相继端上餐桌。爆、炒、烹、炸,滋味多样,七彩纷呈。螺肉入口爽脆,食者赞赏。

冰点宴沈阳有个冷食宫,在此处能吃到用整套冷食摆出的全桌宴席。

在餐桌上能吃到各种冰棍、冰点心以及各种冰镇蜜饯,喝到多种冰镇饮料。

清朝“千叟宴”“千叟宴”是我国清朝康熙、乾隆年问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初二,康熙皇帝在乾清官盛宴满、蒙、汉文武大臣及致仕退黜人员,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680人。初五,又宴请汉文武大臣中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340人。两次宴会共宴请了1000多位老人。

宴席上,康熙皇帝和老人们飞觞饮宴;皇子、皇孙侍立观礼,给老人们斟酒。为了纪念这一盛会,康熙皇帝即兴赋诗,并命大臣们也“赋诗记事”,名日“千叟宴诗”。这就是“千叟宴”的来历。

乾隆五十年(1785年),适逢清朝庆典,乾隆皇帝又在乾清宫举行一次“千叟宴”,出席宴会的老人达3000人。嘉庆元年正月,在为庆祝“授受大典”而举行的“千叟宴”上,乾隆、嘉庆两位皇帝亲自给90岁以上的寿星斟酒,并赏给106岁的熊国沛和100岁的邱成龙六品顶戴,90岁以上的老人赏七品顶戴。

古代名宴种种我国古代宴会名目繁多,一般说,宫廷官场的典礼性的宴会比较隆重,但与宴者拘于礼节,不易开怀畅饮,倒是一般家庭宴饮、亲友聚会或到酒楼饭馆喜庆燕集和闲适饮酌,更宜于尽情尽兴。

我国古代宴会,着名的大体有三大类:

第一类,朝廷举办的盛大宴会,如喜庆加冕、册封、庆功、祝捷、祝圣寿、点元、大节日等赐宴,所谓“琼林宴”、“鹿鸣宴”等等,这是常规御宴,还有一些临时性赐宴,如招待值日臣僚的廊宴,乾嘉时举行的专门招待耆宿老者的千叟宴,除日赐外蕃宴等。也还有皇帝别出心裁地取乐的宴会,如唐玄宗的“临光宴”即是。据《影灯记》载:正月十五日夜,唐玄宗于常春殿张临光宴,点起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等各种花灯,奏月分光曲,又撒闽江锦荔枝千万颗,令宫人争拾,多者赏以红圈绿晕被。这是我国早期的着名的灯宴。

第二类,是巨僚接驾举办的宴会,此种宴会专为皇帝而设,有邀宠之意,故多半尽全力为之,竭奢侈之能事。如唐韦巨源迁升中书省,取神龙烧尾直升青云之意,特请中宗皇帝吃了一席十分讲究的“烧尾宴”即是。

第三类,是官僚给绅士大夫们的社交宴会。这类宴会有在官衙内举办的,也有在私宅办的,还有在酒楼办的。这一类名目最多。

第四类,是民间社交宴会。

对后世城市烹饪影响较大的是第三类宴会。这一类宴会,又可以分四种。

第一种是依时令而设的名宴。如《扬州事迹》载:唐代扬州太守厢中有杏花数十啜,每到春初,灿烂花开,就张大宴,一株香花有一名官伎倚在旁边,其名日“争春宴”。又如《开元遗事》载:唐代长安富人每到伏暑各于林亭内植画栋,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召名姝,转相邀请,为避暑令,其宴为避暑宴。

第二种是因地而举的名宴。此类宴会多以地名为宴名。比如汉代项羽在鸿门宴刘邦,即称“鸿门宴”,唐代新科得中进士在曲江举行宴会,称曲江宴。在安史之乱以前,朝廷诸司皆有亭子列在曲江岸边,新进士在亭中举行宴会,宴毕,则移乐泛舟。宴会前几天,曲江岸边行市骈阗,十分热闹,宴会那一天,大臣公卿倾城而出,到曲江看新科进士。许多官贵想在此挑选女婿,带着家眷到此相亲,钿车珠幕,栉比而至,真是盛况空前。正因为这样,曲江之宴在隋唐一代成为全民重视的名宴。

第三种是因物而举的名宴,此物多半是珍物、异物。齐文宣帝曾用香菌设宴,以供品味,号称“凌虚宴”,这是我国最早的独味素宴。唐代新进士尤重樱桃宴。乾符二年,刘邺第二个儿子刘覃及第中进士时,状元以下的新进士们刚才商议如何大家凑钱办樱桃宴,刘覃却早暗地派人预先购买了几十棵树上的樱桃,单独为此宴使用,大会公卿。当时京城里樱桃才上市,虽然是达官贵人都未及尝鲜,而刘覃那里的樱桃铺在席上,堆得像小山。又把樱桃和上糖同奶油,每位与宴者享用蛮画一小盎,数量虽不多,但连御前大臣都没有不感到高兴的。

五代时刘钅长在席上设岭南红熟荔枝,把此宴叫做“红云宴”。《云仙杂记》又载:当时洛阳富贵人家有歌伎的,在三月三日结钱为龙,把钱龙一条一条挂起来作为帘子,在帘内举办宴会,以此夸富,叫“钱龙宴”。宋人范成大居许下,于长啸堂前,作荼縻架,每春季花时,宴客其下,有花堕酒中者,饮一大怀。微风过,则落花满座,名此席为“飞英会”。这些都是因物得名的宴会。

第四种是因事而举的名宴。古代喜庆婚寿,接风洗尘,科举得中,人们往往举行大宴;而科举得中宴会尤为盛行。据唐王保定《摭言》云,祝贺科举“燕名有九:一曰大相识,主司有具庆者;二曰次相识,主司有偏侍者;三曰小相识,主司有兄弟者;四曰闻喜敕下宴;五曰樱桃;六曰月橙;七曰牡丹;八曰看佛牙;九曰开宴,最大,即离筵也。”

鹿鸣宴本指“乡饮酒礼”上的饮宴,因举行乡饮酒时有欢送本乡贤士上贡于朝廷之意,席上歌《诗经叫、雅·鹿鸣》,故名。隋唐之后实行科举考试制度,在朝廷举行会考之前先由州县进行初选,选中者称“乡贡进士”,进奉于朝廷,再度遴选。这与周时由乡贡士类似,故在州县初选完结之后,也要举行乡饮酒礼。《新唐书·选举志》言州县考试之后,“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僚属,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少长焉”。也有为乡贡进士送别之意,故在隋唐之时参与鹿鸣宴是士人取得乡贡进士资格的标志。唐以后地方考试逐渐规范化,通过州、郡(元代以后为行省)考试的称举人,中举后参加的地方长吏的招待筵席,称为鹿鸣宴,这是士人成为举人的标志。清代举人如果高寿,中举后经过一个花甲(六十年),可与新科举人同赴鹿鸣宴,此为重宴鹿鸣。

明清之时鹿鸣宴一般在乡试揭榜后的第二天举行。明代设宴于孔庙明伦堂,清代设宴于布政司衙门,后改在巡抚衙门。以巡抚主其事,主考、监临、学政、内外帘官(贡院所有执事人员)、新科举人皆须参与宴会。主考乾服会同巡抚先行谢恩礼,如人帘之仪。然后,新科举人谒见主考、监临、学政、房官及司道府县帘官,颁给考官、监临等官金银花、杯盘、绸缎诸物(往往折价给银钱),然后入座开宴。清乾隆以前尚丰席盛馔,礼乐彬彬。清中叶后则仅清酒一尊,菜肴徒具形式,歌《鹿鸣》之章,作魁星舞。歌舞才停,吏役从人,上堂抢宴,相沿成习,禁而不止(见近人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其实这种“抢宴”到保存了“宴以示慈”的古风,使所有为宴会服务的人皆能受到沾溉。

裙幄宴唐代宴会名。盛行于唐代开元至天宝年间,据后周王仁裕《开兀大宝遗事》:该宴为当时“长安士女,游春野步”的一种活动,常于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前后于曲举园林内举行。该宴不分贵贱,凡年青女子均可参加。其间先游园,“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裙幄宴因此而得名。宴间一项重要活动为“斗花”,游园女子互相比赛所佩带的花朵,有诗云:“争攀柳丝千千手,间插红花万万头”。

元旦宴

清代国宴。亦称“元会宴”、“元旦宴”。据《清史稿·礼志七》载:该宴“崇德初定制,设宴崇政殿,王、贝勒、贝子、公等各进筵食牲酒,外籍王、贝勒亦如之。顺治十年0653),令亲王、世子、群王暨外籍王、贝勒各进牲酒,不足,光禄寺益之,御筵则尚膳监供备。康熙十三年(1674)罢,越数岁复故。二十三年(1684)改燔炙为肴羹,去银器,王以下进肴羹筵席有差。”雍正四年(1726),元旦宴改为设宴太和殿,并对宴会的仪式、陈设、席次、音乐等作出了规定,入宴的王、公、贝勒及文武百官等皆须遵守规定的礼仪。

满族大宴

宴会名。清朝入关前常举办的一种带有喜庆色彩的大型宴会。宴会的主要出席者常为外部族头人、外国使臣,明朝的降官降将或者是省亲的公主等。由于皇帝也常亲自出席该宴,所以整个宴会较拘泥于礼仪,食者也难以尽兴。皇帝离宴,宴会也告结束。宴席间所陈食品多为大块的肉食,须以刀割食,且较少饮酒。

曲江宴

古宴名。唐代在曲江举行的各种宴会的统称。它包括吏部考试之后举行的宴会“关宴”,临别之前举行的“离筵”以及“杏园宴”、“曲江大会’等。

“曲江宴”因筵宴所在地曲江而得名。曲江位于长安外城东南角,为当时都中第一胜景。每年上巳日(三月初三),唐皇都要在此设皇家圣宴——曲江游宴来大宴群臣,同时慰抚落第举子,赏贺新科进士。其佳肴之丰盛,场面之宏大均为历代少有,宴问更有民间的歌舞乐班聚集曲江。唐代诗人刘沧《及第后宴曲江》一诗赞曰:“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指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

烧尾宴

唐代士人初登科荣进及官吏升迁,朋友群僚前来祝贺,被贺者要大办筵席,置酒馔音乐款待贺客,此宴名日烧尾宴,意为烧去尾巴的宴会。唐人认为虎变为人,唯尾不变,须烧除,才能成人。或以为新羊初入群,很不合群,诸羊皆不亲附,故须烧去其尾。两种说法虽不相同,但都认为“烧尾”

是士人身份发生突变时所必须经历的,而起“烧尾”作用的就是筵席饮馔。

“烧尾宴”盛行于初唐,本来是朋旧诸僚相互往来的一种宴集,但因士人身份的变化多与朝廷有关,一些达官权贵的升迁更是皇帝直接拔擢的结果,所以初唐又有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的风气。这种筵席亦称为烧尾宴。唐中宗景龙间韦巨源拜官尚书左仆射(丞相),曾在家中设烧尾宴宴请皇帝。

这次宴会有食单传世。北宋陶谷《清异录》择食单之珍异者五十八款加以记载,从其名称之典雅、用料之珍异,可见当时的烹饪文化水平。如饭有“御黄王母饭”,注云“遍缕印脂盖饭面表杂味”,是一种装饰过的盖浇饭。粥有长生粥,大约是一种药粥。饼有“曼陀样夹饼”、“见风消”、“八方寒食饼”、“天花饣华锣饼”。副食中的“光明炙虾”、“凤凰胎”(鱼白所制)、“升平炙”

(以羊、鹿舌制成)、“八仙盘”(用一鹅制成八样肴馔拼于一盘之中)、“仙人脔”(以乳煮鸡)、“编地锦装鳖”(以羊网子油裹鳖蒸制而成)皆极名贵。由此可见敬献皇帝“烧尾宴”的华贵和糜费。皇帝对于他特别垂青的大臣在其升迁之际有时也设烧尾宴,如韦嗣立官入三品,唐中宗即令有司在兴庆池为他举行烧尾宴。

从杏园宴到恩荣宴

唐代是充满浪漫气息的时代,那些考中进士,少年得意的士人更是放浪不羁,很少约束。这也反映在考中进士者举行的种种名目的宴会中。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了新进士举办宴会的各种名目,有“大相识、次相识、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牡丹、看佛牙、关宴”等等,下面介绍一下杏园探花宴(即闻喜宴)和曲江关宴。

杏园和曲江都在长安东南角,是着名的风景区,为唐代士民游赏之地。

杏园略偏西一些:杏园探花宴是新科进士较早的一次宴集,主要为宴请主考,并借以庆祝考中,进士张榜的当天,考中者谢恩后,便前往期集院,状元与同年相见,计划筹备此宴,请一人为录事,其余主宴、主酒、主乐、探花、主茶,都各有分工。是日新科进士鲜衣怒马、意气昂扬地来到杏园宴集。宴会中最重要的节目是“探花”。进士们在同年中选少俊者二人为探花使,或称探花郎。“探花使”遍访名园,探采名花。晚唐诗人翁承赞曾任探花使,有诗云:“洪崔差遣探花使,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擢探花使》)大有物我同春之气象,我们可直观地感受到洋溢在探花宴上的喜庆气氛。杏园宴上进士要向考官谢恩,自此他们与主考结成了特殊关系。中唐姚合在《杏园宴上谢座主》诗中写道:“得陪桃李植芳丛,别感生成太吴功。今日无言春雨后,似含冷涕谢东风。”这一宴会对唐代士人走上仕途十分关键。

曲江关宴:关宴在关试之后。关试是进士通过礼部考试、取得进士资格后,又在吏部进行的考试(试判两节)。从此,进士脱离礼部,从属吏部。

关试之后进士们便各奔东西,因而此宴带有离筵性质。它往往在曲江边举行。《唐摭言》载:“曲江亭子……进士关宴,常寄其间。既撤馔,则移乐泛舟,率为常例。宴前数日,行市骈闻于江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有若中东床之选者,十八九钿车珠鞅,栉比而至。”“曲江大会,先牒教坊,请奏,上御紫云楼,垂帘观焉。公卿家率以是日择婿,车马填塞。”可见这次宴集之隆重。盛大的宴会甚至引起皇帝的忻羡,也要登上曲江岸边的紫云楼,垂帘而观。

唐代进士的宴集由“进士团”操办。所谓“进士团”是由长安无业游民组成的专门服务于进士的组织。《唐摭言》言进士团“洎大中、咸通以来,人数颇众。其有何士参者为之酋帅,尤善主张筵席。凡今年才过关宴,士参已备来年游赏之费,由是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

关宴之后,已经隶属于吏部的新科进士就要被分配到各个官位上,成为官吏队伍中的一员了。

宋代一反唐代的浪漫习俗,进土及第后不是自己醵金设宴,而由朝廷赐宴,名曰闻喜宴。最初尚有“探花”的节目,宋赵升《朝野类要》言从进士中“选年最少者二人,于赐闻喜宴日,先到琼林苑折花迎状元吟诗,此唐制,久废”。宋中叶后“以厚风俗”,正式废止了探花和醵金宴集之举,只有皇帝赐宴的习俗传诸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