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始四年孟秋,有日食复出,遂改年号为元延。元旦那天,天阴暗如夜,再次日食。元延元年夏四月的一天,无云有雷,有流星随着目光向东南行,四面如雨,直到晚上,方才不见。秋七月,星孛东井,天变迭现,成帝不觉惊心,不得不遍谘群臣,详陈得失。
刘向正调任中垒校尉,应诏陈言。刘向说这些奇异的天象,与王氏家族秉权有关,应归咎外戚过盛。谷永方调任北地太守,也应诏入对,他始终把这些灾难的来源。归咎后宫,说皇上专宠赵氏姐妹过甚,使之无子嗣,皇位无继承人。刘向和谷永提出的两件事,都是大事,成帝非常清楚,但这两件大事都不能照着他们的想法办。看老母的面子王家不能动,只好维持;另外他不能没有赵飞燕姐妹,失去别的什么都可以。这样,这两件事成帝只好迁就了。
其实,刘向和谷永说得都对。他们虽然神机妙算,却没有算出这一年的年末,也就是元延元年底,赵合德杀了曹伟能,又诛杀皇子。
元延二年十一月,后宫传出赵合德又杀了一个皇子,却不见详情。
所以,民间有童谣流行“燕飞来,啄皇孙!”有诗道:
燕燕双飞入汉宫,皇孙啄尽血风红:古今不少危亡祸,半自蛾眉误主聪。
合德连杀二子,断绝了刘家江山的继承人。从那以后成帝再无龙子孕出,一是成帝渐渐体弱,精力耗损,常常“阴缓弱”,难播龙种。二是赵合德姐妹自杀死了二子后,对成帝看得特紧,不许临幸姐妹之外的任何女人。
成帝自知子嗣无望。
成帝不得不考虑未来皇位的继承人了’。
元延四年春,按照汉王朝定例,近支宗亲定陶王刘欣、中山孝王刘兴各自从封地赶奔京师,去朝见成帝。
刘欣是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康是成帝同父异母兄弟。阳朔二年,刘康死,儿子刘欣继承王位。刘康英年早逝,正妻张氏没有留下儿子,惟妾丁姬生子,就是现在的刘欣,刘欣由祖母傅昭仪抚养成人,得袭王位。傅昭仪是元帝的宠妃。当时汉元帝喜好声色,后宫美女如云,他不爱王政君,专宠傅昭仪和冯昭仪。
傅昭仪、冯昭仪两人,都比王政君长得漂亮。傅昭仪妩媚多才,很有交际手腕。她从小就被送进宫,既有美色,又有才干,且善于同人周旋,故上讨得元帝欢心,下得宫人敬重,以至宫人们饮酒时,常祝她健康长寿。
傅昭仪胸怀大志,一心想当皇后。皇后没当上,却为元帝生了个儿子刘康。为使儿子刘康取代皇太子刘骜(成帝)的地位,傅昭仪投元帝所好,特地培养刘康学音律,使刘康深得元帝的宠爱。后来,傅昭仪几经努力,只因刘骜太子为宣帝所立,才没有取代皇太子的地位。元帝非常喜欢刘康,遂立刘康为定陶王,元帝死后,傅昭仪跟随儿子来到定陶。
傅昭仪智略过人,闻得成帝无子嗣,赵氏姐妹不孕,遂想把自己的孙子刘欣介绍给成帝,立为太子。她的儿子刘康没当上皇帝,这回说什么也不能让自己的孙子错过这个机会。因此,刘欣入朝拜见成帝,她说什么也要跟着一同入朝。
刘兴,中山王,为冯昭仪所生,是成帝的同父异母兄弟。冯昭仪和傅昭仪都是元帝的宠妃,长得端庄美丽,聪慧可人。
冯昭仪冷静沉着,娴淑大方,元帝既宠爱她,又敬重她。有一次,元帝带着妃嫔宫人们在后宫的虎笼观看斗兽表演。正看得兴致极佳,一只大熊突然跑了出来,攀殿而上直向元帝扑去。元帝两旁的妃嫔吓得争先恐后地逃窜,冯昭仪见势不慌,挺身向前阻拦大熊,保护元帝。这时,武士们赶来捕杀了大熊。事后,元帝很受感动,问她:“为何不怕危险,当熊而立?”她回答说:“妾闻猛兽得人而上,恐熊扑至御座,侵犯陛下,故以身挡之。”元帝听后很是佩服和感激冯昭仪。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元帝专宠冯昭仪,把王政君、傅昭仪等人都冷落到一边。
公元前三十六年,冯昭仪给元帝生一个儿子刘兴,这年6月,元帝下令封新生儿刘兴为信都王,封刘兴母冯氏为冯昭仪。受封昭仪是相当高的荣誉,仅次于皇后。
冯昭仪、傅昭仪这两个人,当时都强于软弱无能又平庸无才的皇后王政君。
两位多才多艺的昭仪,才智不分上下,跟随元帝左右多年。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傅昭仪嫉妒冯昭仪,十几年以后才见分晓。
这次中山王刘兴进朝,有勇欠智的母亲冯昭仪没跟儿子一同进京,刘兴只带了太傅一人。冯昭仪没有傅昭仪的智略和手腕,在这个时候却吃了大亏。
从血缘关系上分,刘欣是同父异母兄弟刘康的儿子,远了一辈;而中山王刘兴是成帝的同父异母兄弟,比定陶王刘欣近了一辈。
当时,刘兴只带王太傅一人进京朝见,而定陶王刘欣却将手下辅佐他的傅、相、中尉,全部带到京师,成帝见二二人举措有如此不同,便让他们各自陈述这样做的理由。
刘欣面对皇上的询问侃侃而谈。他说:“遵汉朝的法令,诸侯王入京朝见,可以带着二千石的官吏同行,而傅、相、中尉正好都是二千石,所以就带着他们来晋见皇上了。”成帝见皇侄刘欣回答完了,就问刘兴:“兴弟如何答?”刘兴回答为什么带一人来时,吭哧了半天也说不出个理由。
成帝对中山王刘兴的表现很失望。
紧接着,成帝又问他的这一弟一侄:“皇侄皇弟都读过哪些书?”刘欣抢话说:“侄儿正在研习《诗经》。”成帝心想,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文辞深奥的《诗经》是你小小年纪就能研习的吗?大不了能默背两首罢了。
“背一首朕听听。”成帝有意考他。
刘欣很流利地背了两首诗,并对诗句里难懂的词语又作了详细的解释。
成帝暗中佩服这个皇侄儿。
成帝又问刘兴读过什么书,刘兴想了半天才说读过《尚书》。
“《尚书》也很难懂,背一段给朕听听。”成帝对这位弟弟说。
刘兴背了几旬就背不下去了。
成帝见弟弟背不出,也不勉强。
成帝心想,冯昭仪颇有才干,怎么生个如此不争气的儿子?已经是三十有余的人了,为何这般呆笨,还不如十六七岁的孩子。
“退去吧!”成帝挥挥手。
成帝回到宫中,正巧刘欣祖母傅昭仪来拜见皇上,成帝问过路途辛苦之后,就夸赞她孙儿灵敏,聪颖,有智慧。傅昭仪谦逊一番后,对成帝说:
“臣妾与孙儿一同进京,一是向皇上问安,二是怕刘欣这孩子在皇上面前失礼,总是放心不下。”成帝谢她厚意,留她住在宫中。
次日,成帝设宴款待二位亲王。
酒菜上桌以后,刘欣吃得很少,刘兴却满口满腮吃了很多,席间还松几次腰带。
成帝见中山王刘兴弟如此不成器,只好放下筷子长叹一声。
冯昭仪虽然聪明,但与傅昭仪比就显得有勇无谋了。她生的儿子似乎继承了母亲的传统,实实在在,但不等于傻。前面提到刘兴席间还松了几次裤带,这都是写野史的文人有意贬损刘兴。也许刘兴饿了吃得很香,也许刘兴吃饭时有不抬头的习惯,但绝对不是毫无见识从没吃过饱饭的穷酸人。刘兴的父亲是皇帝,自己又是一国之王,什么好东西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而席问松了几次腰带,这纯粹是贬损人。只因为进宫的队伍没有刘欣的壮观,实实在在的母亲也没有跟来,身边只带一人,又没有携带贵重礼品,也没有背地里疏通各种渠道,自然没人看得起,再加上刘兴本人憨厚无华,这些原因搅在一起,就形成了对刘兴的印象。
刘欣进京前,他的祖母傅昭仪已对他进行了长久的专门训练,找人教习《诗经》,下了很大的工夫,目的就是想讨好成帝,取悦成帝。在这种情况下,刘欣取胜的希望一定会大于刘兴。
与油嘴滑舌的人在一起,憨厚老实的人永远吃亏,永远处于被动。
刘兴给成帝的印象实在令人同情,这本身也与成帝的欣赏角度有关。
世俗的人鄙夷弱者,奉承强者,刘兴和他的妈妈冯昭仪就处在这种境地。
成帝没有儿子,由谁继承皇位呢?
虽然成帝健在,但子嗣问题也该考虑了。这些天,成帝也在想这个问题。
赵飞燕住远条馆,妹妹住少嫔馆,中间有道相连,姐妹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后来姐妹迷上投壶游戏。
投壶是汉宫室日常活动的一种游戏。一人奉矢投射,每人依次投矢于壶中,投中多者为胜,少者罚饮。
武帝时,东方朔、郭舍人都是投壶的高手。投壶的人为使投进壶中的矢不再弹出壶外,往往在矢中夹小豆粒。郭舍人却用竹做矢,他不仅能让竹矢准确地落入壶中,而且还能让竹矢反弹回来落入手中,一矢百投百返,围观的人都目瞪口杲。
汉武帝因此很喜欢郭舍人,常令郭舍人代他投壶,每次大胜后,武帝都厚赐他金帛。
投壶时所用的壶高三尺,盘腹修颈,壶外饰金银,文以雕刻,投壶时,壶与投者相距七尺。
这一天,赵飞燕、赵合德,还有樊姬,每人手里都拿着用棘木做的矢往壶中投。樊姬屡投不中,被罚喝了一肚子凉水,胀鼓鼓的。正在这时,道房来报,说宫中来了很多人,有定陶王刘欣,有中山王刘兴,据说定陶王刘欣的祖母也跟随而来。
“他们来干什么?”赵飞燕问。
“例行公事,每年这时候都来朝拜皇上。”樊姬双手抱着装满凉水的肚子说。
“刘欣是成帝的侄子,刘兴是元帝的儿子,与成帝同父异母。”樊姬揉着肚子说,“刘欣的祖母傅昭仪能说会道,聪明过人,她来的目的很明确,是想通过皇上立她的孙子刘欣为皇位的继承人。”她们正说着,突然有丫头来报:“皇后娘娘,傅昭仪来看望皇后姐妹。”傅昭仪这人腿快,点香佛到,正说她,她就来了。
傅昭仪很会说话,一见赵飞燕姐妹的面就寒暄不止,夸奖她们姐妹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反正恭维话没少说。她说她此次进京,主要是为了看望皇后姐妹,日久不见怪想念的。最后她说:“我给你们姐妹带来一点东西,不成敬意,请皇后收下。”傅昭仪随身给赵氏姐妹带来的都是金帛珍玩。有的是价值连城,有的是无价之宝,都是奇世珍宝。
俗话说得好,钱可通神。
赵飞燕姐妹虽然锦衣玉食,什么也不缺,但得了这么多珍宝,有所心动,对傅昭仪格外有好感。
傅昭仪很聪明,在赵飞燕皇后姐妹面前只字不提成帝的继嗣问题,她知道如果掌握不好时机,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她是慎之又慎。送上重礼,是提前下毛毛雨,为日后作准备,有好处没坏处。
其次,傅昭仪不说此事,赵飞燕皇后也知道她此次进京的目的。傅昭仪不说,也有让赵飞燕自己去心领神会的意思,这就叫明白人办明白事。
傅昭仪不说明来意自有道理,赵飞燕姐妹能不能生孩子,还没有作最后的结论,就像冬腊月母鸡突然下个蛋一样,也是常有的事。现在当着她们的面提子嗣,就等二于二在和尚面前提秃子,让人难堪。等到她们感觉自己实在是黄牛生不出黑马驹的时候,她们首先就会想到立子嗣的事了。到那时,水到渠自成,春到枝头绿,一切都会顺顺当当。
傅昭仪既聪明又有心计。
傅昭仪在宫中住的几日,先后拜见了王政君太后、大司马王根、还有赵氏姐妹,把多年积蓄的金银财宝分别贿赂给了赵氏姐妹和大司马王根,俗语说得好,明人也有走暗路的时候,王根虽然家财万贯,但也贪得无厌,收了傅昭仪的重金,对此格外开恩,立即到处游说,刘欣多么多么有才气,可以作为皇位的继承人等等。
成帝也有此意,但还是希望赵飞燕姐妹能生个男孩,免得旁继。
傅昭仪、刘欣、刘兴要离京返回时,赵飞燕姐妹殷勤设宴饯行,席间,傅昭仪一个劲儿在赵飞燕面前对刘欣说:“你皇后婶婶很关心你,也很喜欢你,离京后万不能忘记皇婶婶呀!”赵飞燕也确实很喜欢刘欣,她说:“婶婶也不会忘记你呀!”随后,赵飞燕又问刘欣冷不冷,用:不用再着些衣服,路远风寒,嘱咐千万注意身体。
傅昭仪觉得赵飞燕这人很热情,很和善,对刘欣也好。她想她这次十有八九不会白来。
次日,傅昭仪祖孙二人东返,刘兴也已离京遣归了。
又过一年,枯干的树枝重新发芽,枯草重新放绿,赵飞燕姐妹却年年岁岁花相似,有花无果,仍然不育。
这时。王根上书皇上,要求立定陶王刘欣为太子。王根是大司马,总理朝政事务,王凤死后,王根代理凤职行使职权,所以,朝中的事有王根同意也就成功了。
不过,成帝子嗣的事他一个人说了不算,除了成帝以外,还有赵飞燕姐妹。王根同意了,赵飞燕不同意,这事也成不了。
所以聪明的傅昭仪知道谁重要谁不重要,把毛毛雨全下到他们俩身上了。
一门心思想自己生个儿子给皇上继承香火的赵氏姐妹,见如何也生不出儿子来,也就接受了傅昭仪的暗中请求,准备收定陶王刘欣为义子,做个好人,成全傅昭仪。
赵飞燕同意了,成帝才决意立刘欣为皇位的继承人,改元绥和。
不久,也就是绥和元年初,成帝派专使持节召定陶王刘欣回长安,为成帝和赵飞燕皇后的义子,并立为太子。
至此,傅昭仪获得了成功。
傅昭仪深谋远虑,她随孙儿一起进京入朝,为的就是这一天。
还在元帝时,傅昭仪就曾想执掌未央宫,当皇后,立自己的儿子刘康为太子,结果这些想法都未有实现。这次,她深知若想成功,关键是走两条路,首先是赵飞燕姐妹,这是最大的一关。其次是皇太后王政君的弟弟大司马王根。所以入朝以后,第一个来看赵飞燕姐妹,然后去谒见王政君太后,一张嘴花言巧语,哄得老太后舒舒服服,竟将元帝时昭仪气她的事全忘了。
那天,刘兴和刘欣叔侄二人上殿谒见成帝。成帝见侄子刘欣少年俊逸,博学多才,对答如流,很是欢喜;弟弟刘兴却显呆笨,回话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心里的那杆秤自然向侄子的一边倾斜。回到后宫,收了傅昭仪重礼的赵飞燕姐妹又极力称赞刘欣英明多才,日后必能成大器,可以继承皇位立为太子。成帝一听,欢喜异常,更倾向于立刘欣为太子了。
且说定陶王刘欣接到他被立为太子的诏书后,在祖母傅昭仪的授意下他假意推辞,上表章一道:
臣幸得继父守藩。为诸侯王,材质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宫。陛下圣德宽仁。敬承祖宗,奉顺神祗,宜蒙福佑子孙千亿之报。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俟有圣嗣。归国守藩。
成帝阅章后不允,于是,刘欣从定陶来京住进东宫为成帝的合法继承人。刘欣入京,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护送刘欣至京都。入宫后,傅昭仪与丁姬一对婆媳又到远条馆和少嫔馆,向赵飞燕姐妹谢恩,随身还带来许多礼品馈赠飞燕姐妹。
正在这个时候,刘兴这边也有行动。但是已经晚了。
御史大夫孔光,独上书请立中山王刘兴为太子,赵飞燕姐妹知情后,直骂孔光多事,找麻烦,成帝也不满意了,后来成帝把孔光降职为廷尉。为安慰刘兴,加封食邑三万户,又封刘兴的舅舅冯参为宜乡侯,以免刘兴心生怨言。
成帝想,刘欣立为皇太子入居东宫,已算正式过继。祖母傅昭仪、母丁姬须回定陶宫邸,不得随刘欣留居京都,以免多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傅昭仪遂入后宫求赵飞燕姐妹说情,又到长信宫找王政君太后,要求留在宫中。
赵飞燕想,傅昭仪与她心心相通,感情融洽,留她在宫中可增强她的宫中势力,万一成帝有个三长二短,刘欣、傅昭仪也是依靠。现在帮她帮到底,做个人情。
王政君太后也劝儿子成帝。成帝说道:“太子入承大统,不应再顾私亲。”王太后说:“太子幼时全靠傅昭仪抱养,好似乳母一般;若让她留居东宫陪太子,想必无妨。”留傅昭仪居东宫,其实是有违汉室礼节。然而王政君太后从来都是违汉室大礼的,汉高祖刘邦定下的“非刘氏不封侯”的规矩,早被践踏得不成样子。“一日十侯,王氏秉权用事”都是在她的授意下形成的。
软弱的成帝难违母意,也难违皇后意,准令傅昭仪留居。惟刘欣之母丁姬不在此例,回定陶。
立刘欣为太子这事定下来之后,赵飞燕姐妹的心也踏实了。否则,整天担心哪位妖女生了皇子动摇她的地位。
现在,赵飞燕姐妹轻松多了,每天迷在投壶游戏上,晚上与燕赤凤作爱。两只母鸡一条虫,难免不够吃,但姐妹和和睦睦,谦谦让让,同吮一锅汤。
赵飞燕与大司马王根在立刘欣为太子时,立场一致,故很得赵飞燕赏识。心想,与王根还有傅昭仪形成一股势力,一定会牢不可破。
天不作美,偏偏这时大司马王根有病,免职。这一免职就像一只无情的大脚踏在她的心上,难受无比。
王根病免,一时乏人接替。
朝廷王家老爷们骄奢淫逸,走鸡斗狗,拈花惹草,没有几个人是干正经事的,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王莽。
王莽是王曼的儿子,王曼是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的弟弟,王凤是王政君太后的大哥。王曼和王莽的哥哥离世较早,当时王莽才12岁就失去父亲,跟着寡母住在太后宫中,与其他的堂兄弟相比,也算孤苦无依,地位低,常遭白眼。然而,王莽似乎并不羡慕堂兄弟的终日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他衣食节俭,谦恭待人,很有礼貌。王政君给他找一名老师,教他学习《五经》中的“礼”经。他求学刻苦,知识渊博,深得老师的喜爱。在家中,他常侍候寡母
和寡嫂,抚养失去父亲的侄儿,品行无可挑剔。在外面,他结交英俊贤能之士,畅谈志向,不同凡响。他对他的伯父叔父敬孝万分,所以,王莽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家外,都得到一致的称赞,说他是个有教养有学识有志气的人。
大将军王凤病重时,王莽作为侄儿日夜守护在身边,一时一刻也不离开,以致没有时间洗脸,蓬头垢面,比王凤的亲儿子还孝敬。王凤死后,嘱王政君和成帝要多多关照他。不久,成帝任王莽为黄门郎。黄门郎,即黄门侍郎,是成帝的侍从官,宫职不大。后来,又被提升为校尉。校尉是护卫京师的高级官职,与郡守相当。
以后,王莽又封侯加官,被任为光禄大夫侍中。光禄大夫可参与议论朝政,而侍中可以在皇上身旁参与机密。
这时,王莽的品位只比九卿低一点了。
王根大司马被免之后,王政君及成帝都有意让王莽任此重职。因为王莽待人谦逊有礼,对自己要求严格。做官后,衣着仍然那么朴素。家里除妻子以外不再纳妾,宽以待人。这些王政君都看在眼里,所以最喜欢他,常说他有出息。
看来,王莽任大司马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偏偏这时,有个淳于长扬言,说自己有资格当上大将军。王根病时,他就喜形于色,等待时机。
淳于长为什么这样目中无人,口出狂言呢?
原来淳于长是王政君太后姐姐的儿子,王政君是他的姨妈,王凤大将军是他的舅舅。与王莽是姑表兄弟,与成帝是姨表兄弟。担任黄门郎时并没人喜欢他。大将军王凤死时,曾嘱太后和皇上多照顾,成帝遂升他为校尉,旋迁水衡都尉侍中,直到卫尉九卿,比王莽高一点。后来,成帝失去宠男张放,就越来越宠爱淳于长了,封他为定陵侯,贵倾公卿。淳于长不守本分,蓄养妻妾,沉溺声色,不守王朝法度。
成帝的舅舅王根,辅政几年就久病不起,多次请求辞官。淳于长以外戚居于九卿高位,按次序应是淳于长接替王根。再加之成帝宠爱他,王政君护着他。所以才敢扬言自己接任王根位。
论职务,淳于长在王莽之上;论人品,王莽在淳于长之上。谁接任王根位,很难说。
成帝因为宠爱淳于长,自然同意他接任。赵飞燕知道此事后,极力推荐淳于长任大司马。
赵飞燕是个有良心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封皇后时,王政君太后说她身世微贱,不同意为后,正是淳于长凭三寸不烂之舌,到王政君太后处巧说,又给成帝献计献策,她才得以册封为当今的皇后。
现在,淳于长处于关键时刻,赵飞燕说什么都要帮这个忙,让淳于长当大司马。
王莽看不惯淳于长的行为,他想,这样的人怎么能担此重任呢?
于是,王莽秘中察知淳于长与废后姐姐有见不得人的事,就借探视王根病情的机会,对王根说:“淳于长见将军久病万分欢喜,自以为当代将军辅政,现在已置办衣冠哩!”王根大怒,说:“既然如此,何不告发?”王莽说:“不知将军意下如何,所以不敢鲁莽。”王根让王莽去长信宫,把这一切告之王政君太后。
王政君太后听王莽诉说,很是佩服王莽的大义灭亲,刚直不阿。老太后怒气冲冲,让王莽将详情进奏成帝。成帝听后立即免淳于长官职,令他回封国。不久,逮入洛阳大狱,死于狱中。
在这场争权夺位的斗争中,王莽有意告发淳于长的不轨行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让他当大司马。在王莽眼里,淳于长不是好东西,让这样的人担任朝廷要职,正义得不到伸张,国将:不成其为国。在这关键时刻,王莽不当旁观者,决心不论通过什么渠道,采取哪种手段,只要把淳于长干掉就是胜利。这样做王莽不纯粹是为个人的利益,而是为整个汉室江山着想。
王莽这个人朴素不贪,头脑灵活聪明,有很多改革大政的思想得不到施展。他很能接受新思想,哪怕是极天真的想法。后来,朝廷里他说了算的时候,西汉政权岌岌可危了,他便带头改革汉制治理国家。当时,匈奴又开始侵犯汉朝边境了,为了深入敌后摸清敌情,做到一网打尽,有人向他建议,在人身上插遍鸟毛,再做两个大翅膀,一日飞行千里,到匈奴生活地塞北侦察情况。
王莽真的采用了这个建议,试飞那天,他亲临现场观看。结果“大鸟人”乘风只飞了不到百米便摔了下来。他对提出建议的人仍然重赏,以鼓励各种新思想的出现。
攻打匈奴路途遥远,粮草运行很困难,有人向王莽说他发现了一种中草药,士兵们喝了可以当粮食充饥,与敌军作战百日不饿。还有人向他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王莽对这些“拔须变将,撒豆成兵”的想法,都一一接受,然后逐一进行试验,对建议者都给以重赏。
王莽的新思想实施后,如改革地名、重量单位等等,一时给百姓造成很多混乱。
王莽没有当政前,作为大司马免不了陷入宫廷里的政治斗争,使出一些手腕也正应验“明人也走暗路”这句俗语。他曾把十岁左右的女儿嫁给平帝,然后又害死平帝,使自己的女儿成了历代皇宫里最小的太后,寡居后宫,一生再未改嫁。她日夜思念丈夫平帝,最后悒郁癫疯而死,成了政治牺牲品。
王莽是有血有肉的人,难免有缺点和不足,但他的朴素作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思想,则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淳于长究竟有什么罪过,得以下狱致死呢?
淳于长是王政君的外甥,册封赵飞燕为皇后时,他出力疏通,打通各个关节,赵飞燕感念不止,常劝成帝封淳于长侯爵,成帝即封他为定陵侯。因淳于长得宠于成帝和赵飞燕,成帝时有赏赐,再加诸侯馈送,积资亿万,广蓄娇妻美妾,恣行淫乐。当时,有一个漂亮女人叫许谒,是许皇后的姐姐,丧夫寡居,姿色未衰,淳于长借吊她丈夫为名,一再勾引她。许谒本属放浪之女,见有淳于长勾引,便展蕊惹蜂,尽现姿色。小妇人之心,多半势利,见淳于长得宠于当今皇上皇后尊荣无比,遂半推半就同意委身于淳于长,甘做他的妻外之妻。淳于长竟纳许谒为妾。
到了元延四年,也就是公元前九年。废掉的许皇后从上林苑昭台冷宫迁回长定宫已经七八个年头了。她一个人在长定宫中,寂寞又痛苦地咀嚼着过去,希望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未来,也希望成帝能回心转意重续旧情。
一天,许皇后的姐姐许谒来看望她,说了一些姐妹见面想念话之后,许皇后说:“我常想,恢复皇后是不可能了,封个次于皇后的昭仪也行,可惜,我连皇上都见不到。”姐姐一听妹妹的话,就说:“妹妹有心复个昭仪位,成帝念及旧情,再求人托说,我看差不多。”“我已无所求了,只求平平安安度过后半生。”许谒突然想到淳于长与成帝关系甚密,何不求他一试。
“有了,妹妹,让淳于长到皇上面前说情,封你为昭仪。”许皇后听姐姐一说,也很高兴,立即拿出许多积蓄,托姐姐送给淳于长,求他说情回到皇上身边,封不上昭仪,封个婕妤也可以。
淳于长见许谒送来许多珠玉金宝,十分动心,他明知道泼出的水是收不回来的。但只因见财心贪,不忍割金,就谎称可以说动皇上立她为昭仪。
许谒不知真假,就将这消息传给许皇后。许后夸说,淳于长这人办真事,就兴致勃勃地在长定宫等待,等来等去也没等来消息,就让姐姐催问淳于长,催问的次数多了,淳于长有些不耐烦了,就故意推托说再等等。
等许谒再催问时,淳于长就写一封书信,让她转交许皇后。传递的书信很多,内容都是调戏许皇后的,言语淫漫,无所顾忌。
淳于长在信中说许后寂寞思男,求欢太急,难忍难耐,莫不如降其尊严嫁给他,即可鱼水之欢。
因许后对淳于长有所求,只好含羞忍气吞声。
不久,此事被王莽得知。王莽向王根报明,然后又报告太后、皇上。成帝因心里一直思恋淳于长,不想治罪,就免了官职,让他回自己的封地。淳于长自知此事无法挽回,不得不收拾行装,准备登程返回故国。忽然来了王立之子王融。王融是淳于长表兄弟,两人关系甚好,淳于长和他说不想回故国,想留在京都,求王融之父王立说情。淳于长取出很多珍宝交于王融。王融携宝回家向父告之。王立在朝中时很得成帝赏识,却不能辅政,疑是淳于长在皇上面前说了他坏话,所以王立也经常在皇上面前揭淳于长的短。此次见儿子携回珍宝,竟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忙入宫去见成帝,为淳于长说情、诉冤。成帝顿起疑心,知他们是死对头,对头讲情,令人不解。成帝听了王立的话默默不答,王立走后,命人彻底查究。经明查暗访,查出王融私受淳于长贿赂,便派吏捉拿王融。王立这时才悔恨不该收礼,说是儿子惹出来的祸,还要累及全家。王融自知闯了大祸,一人做事一人当,不如自杀,当即服毒毙命。御吏到了王家,见王融已死便回去报于皇上。成帝越想越疑,索性捕淳于长下狱,一再审讯,便把奸淫贪诈的详情和盘托出,还有怎么戏侮许后的事也都讲了出来。成帝听了,恼羞成怒,以大逆不道罪将淳于长下了大狱,后死在狱中。
且说许皇后在长定宫傻等,等着淳于长为她说情。她心想,由淳于长说情,成帝定会忆起旧情,召她回到身边,封她为昭仪。
许皇后满怀信心地等待有人来接她入中宫,去皇上身边服侍皇上。
许皇后日思夜想,等着成帝一道恩诏将她召回去。这一天终于盼来了,廷尉孔光手持奉节来到长定宫。
“奉皇上之命,许氏听旨!”听有太监喊声,许后慌忙跪下听旨。她想现在终于盼来了,苦日子有出头之时了。不想太监念道:“许氏与淳于长不洁,有背妇道,赐死!”许皇后想也不会想到与她恩恩爱爱14年的皇上,竟然赐她死。
可怜的许后听了两位姐姐的话,丢了皇后,又丢了性命。
许皇后看看廷尉孔光,然后接过成帝赐给的毒酒,美丽的嘴角一下下抽动,她不哭也不笑,显得很平静。她要求到外面看一眼湛蓝湛蓝的天,和那蓝天上飘着的白云,孔光同意了。许皇后站在玉石阶壁上,手里捧着毒酒望着远天。
许皇后看着看着,突然喊道“皇上”,大哭。
喊声震动了未央宫的楼宇,经久不息。
许皇后挥泪喝下毒酒,含恨倒在玉石台阶上。
慷慨陈辞的许皇后不再慷慨了,她告别了这个世界。
许皇后死的实在冤,她小心行事,没犯王法,却招来杀身之祸。
淳于长的死罪有应得。淳于长的胃口太大了,竟敢污言秽语戏弄许皇后。虽然许皇后已被废,但毕竟曾是皇帝的妻子。
许皇后之所以被淳于长戏言挑逗,与许皇后三十出头的年龄,以及风韵不减当年有关。许皇后的美貌曾多少次打动过淳于长的心,只碍于皇后才不敢恣意妄为。
淳于长死不足惜,但却株连了可怜的许皇后。
无情无义的成帝不问青红皂白就毒死了许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