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平台就像是盖楼房的基础,楼房则像是思维模式,基础制约着高楼。在一定的基础上,楼房的形态可以各不相同,可以是摩天大楼,也可以是低矮的平房,甚至还可以折了重建,将方形的房子改建为圆形的房子。但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超越基础,否则建起来的就是危房。每个人的心理平台都不相同,而且它具有超稳定性,伴随人的终生。
那么,心理平台也好,思想模式也罢,他们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呢?
心理学的问题不能仅局限于精神的范畴里,作为一个人,我们的心理结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生理系统服务的,如果不服务于这个大局,心理结构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以往的心理学研究,往往不注重心理服务生理的事实,单纯地去研究人们的心理,从而使心理学有变成新玄学的可能。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我们认为,心理平台或者思想模式,从本质上说都是为了确保藏象生命体的平衡与稳定,这是人类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人们生存下去的根本需要。因此,心理平台或者思想模式最基础的作用就是制约情志的变化,控制由情志变化产生的冲击波,达到心理平衡稳定的目标,进而健康地实现人们的生存理想。
心理平台和思想模式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个人来到一片沼泽地,四面都是沼泽,只有中间有一个极小极小的岛,他要在这片沼泽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在这个小岛上居住下来。于是,他开始盖房子。但无论他多么努力,这个小岛的面积限制了他盖房的规模,在规模上他没有任何选择。在这个岛上,他可以任意建造他喜欢的房屋样式,或者是楼房,或者是平房,但就是不能超越这个小岛,否则他建的房子就是危房。
我们可以将心理平台比做沼泽中的小岛,而将人类的思想模式比做小岛的房屋。严格地说,人类的心理平台和思想模式,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人类的心理平台源自藏象生命体的精神主体,而人类的思想模式则源于大脑精神主体。心理平台制约着思想模式,而思想模式则服务于心理平台。但两者的共同目标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规范与制约人类的情志变化,达到藏象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可以说,人类的心理平台是先天,而思想模式则是在平台的基础上后天建立起来的。
心理平台对思想模式有制约与控制的作用。当外界压力造成模式与平台冲突时,即模式不能体现平台需要时,心理平台会促使大脑模式发生改变,以解决冲突。例如,邓蒂斯入狱前与出狱后,思想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缓解模式与平台的冲突,重建个人内心的平衡。当模式与平台的冲突无法缓解时,平台会促使模式最终崩溃,在极度混乱中寻求平衡,精神病患者往往属于后一种,这也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的原则。
那么,为什么藏象生命与大脑的沟通总是在睡眠状态呢?
梦的遗忘机制
就我们所知,几乎所有的梦都发生在人们睡眠之中,一般都在夜里。虽然有些人会做白日梦,但这种梦严格地说也是在类似睡眠状态下发生的,即看似觉醒的人会突然出现短暂的睡眠,在那一瞬间,一个梦境出现在大脑中,形成了白日梦。
为什么梦只出现在睡眠状态中呢?那就要明白睡眠时人类大脑思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人在睡眠时,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与意识处于休息状态,大脑皮层处于全面抑制状态,神经之间的联系被阻断。不论多么聪明的人,在睡着之后都一样没有了意识,没有了理性。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人在觉醒状态下,人类固有的意识是排斥梦境的。换句话说,人类大脑中的理性与逻辑恰恰就是藏象生命与人类精神沟通的最大障碍。我们先来看以下的图示:
正如图示显示的那样,在白天,大脑精神主体与五藏神的精神主体之间,存在一道障碍物,我们将它形容为砖墙,这堵砖墙限制了两者在白天正常交流。那么这堵砖墙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说大脑精神与五藏神精神是两个独立的主体,各自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如果我们将大脑精神主体特征概括为理性(核心是逻辑),那么五藏神精神主体的特征就是非理性(与大脑理性相对应而言)。所以,大脑的理性对于五藏神而言就是砖墙。白天,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它的理性思维就像是一排排哨兵,严格禁止五藏神的进入,这也是大脑系统独立性的一种表现。而当夜晚之时,大脑理性休息了,这堵砖墙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藏象系统只有在夜晚才可以进入大脑意识中。
这堵砖墙是怎么形成的呢?学习!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都在学习,今天掌握一条定理、明天学习一条规律。每一条定理、每一条规律都是一块砖头,学习得越多,大脑里的条条框框就越多,砖墙也就越厚,我们与五藏神的沟通也就越困难。其实在白天心静下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透过砖墙感知五藏神那股混混沌沌的精神潜流,虽然不真切,但确实可以感知到。只是我们白天需要处理许多信息,根本无法让大脑安静下来。
或者有人问:学习难道不好吗?我们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源于我们的提问方法,如果方法有误,那么世界展示给我们的就是个变形的世界,但在提问方法的范围内它却是真实的。另一方面,人类在认识世界中形成的定理、规律等越多,表面看来我们的认识能力加深了,但其实是限制了我们的认识能力。所以对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
此时,我们想起了古代印度人的一些看法,《尤婆尼沙》说:“自我的获得不是凭借学习,也不是凭借天才和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让一切婆罗门弃绝学习而返回童稚状态吧!”《奥义书》也说:“有自知之明的婆罗门打开了感觉的大门,并使之转向外在的大门,因此,人类只知道观察外部的世界。然而,有些闭目反思和企盼不朽的智者却看到了那隐秘的自我。”甚至中国的老子也提倡“弃智绝学”。
是从理论上说,人幼儿时期大脑精神与五藏神精神之间的联系比较容易,因为他们此时的大脑中并没有太多的规范。历史上有不少记载说明,人的幼年时期自然出现所谓特异功能的概率极高,其原因就在这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内容的扩展,人与五藏神之间的沟通就困难起来,相对地说,成人如果不经过一番努力,很难出现特异功能。我们认为,所谓的特异功能,其实就是在觉醒状态下达到了与藏象生命体某方面沟通的表现,而梦则是在无意识状态下的沟通表现。
此外,就一些记载看,许多人是在大病一场中或者其后出现了特异功能,目前人们都从病中幻觉的角度解释,其实还有另一个解释。病的本身在人类觉醒状态下阻断了大脑间的一些神经联系,从而在一段时间里,造成了理性水平的大幅度降低,为两个精神世界的沟通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智力水平而言,越是反映迟钝的人,越是容易沟通,其实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学习就是垒高墙”并没有绝对性,它只是针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的。大部分的人学习就是在垒高墙,因为他们只是学习了许多表面的东西,并没有真正融会贯通,也就是缺少悟性。真正的大智者,他们的学习则完全不同,他们不是在垒墙,而是在砸墙,他们读的每一本书,都是拆除墙上的一块砖。在他们看来,书不是越读越厚,而是越读越薄。能将一门学科的知识总结成几页纸,那一定是大师;能将一门学科总结成三句话,那就是圣人了。真正的大智者,可能就是佛陀或者老子那样的人,他们从学习中突破了高墙,最后超凡入圣。
《周礼》说:“太卜掌三梦之法”疏云:“梦者,人精神所寤可占者。”《疏》:“谓人之寐,形魄不动而精神寤见,觉而占之。”《论衡》中更是明确地说:“梦者,占者谓之魂行。”我们以前觉得这个解释虽然充满迷信色彩,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它恰恰是中医梦机理的正确表述,“魂”在此指的就是中医藏象五神——神魂魄意志,即为另一个精神主体。其中“行”字用得最好,说明五藏神对梦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是主动促使梦的形成。
当人们从梦中醒来时,大脑精神主体立刻接管了失守的系统,中间的砖墙陡然出现,隔断了两个精神主体之间的交流。于是许多梦被在清醒的瞬间遗忘,这就是梦的遗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