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里程
8893700000005

第5章 燃素学说与氧化理论(4)

舍勒最重要的发现是氧气,氧气的发现对推翻“燃素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那是在发现“劣质空气”两年之后,舍勒发现了一种“火焰空气”,并找到了一种制备纯净“火焰空气”的方法:把硝石放进曲颈瓶中加热,硝石熔化后,放出了气体,他设法把这种气体转移到瓶中以备做气体的性质实验。

舍勒把带有余烬的磷投入瓶中,磷猛烈地燃烧起来,并发出刺眼的光芒,一声爆炸,舍勒手中只剩下一些玻璃碎片。令舍勒感到惊奇的是煅烧汞灰的实验,当他把氧化汞放到玻璃瓶中煅烧时,红色的汞灰不见了,亮晶晶的水银珠析出来,他检验放出气体的性质,证明它就是“火焰空气”。

舍勒把这个实验结果告诉了他的朋友贝格曼,这位分析化学大师也百思不得其解,按着“燃素说”的理论,金属灰只有吸收燃素才能变成金属,但是金属汞怎么自己跑出来?而“火焰空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恰在这时,拉瓦锡于1774年1月出版了他的著作《物理与化学简编》,并以此书赠瑞典科学院及舍勒先生,舍勒马上回信,为感谢拉瓦锡的赠书,谈了他关于火焰空气的发现与制取方法,指明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气体。

舍勒这些实验结果记述在《论火与空气》一书中,这本书定稿于1775年12月,交给了出版商准备出版,因为同时出版印刷的贝格曼著作延时的交稿,使舍勒的《论火与空气》一直拖到1777年才问世。

此时瑞典的国王正在欧洲旅行,听说国内的化学家舍勒在整个欧洲名气很大,就决定发给他一枚奖章,但是负责此事的官员认为既然是有名气的化学家,一定是在高等学府或是研究院。

发奖的结果令人捧腹,这枚奖章错发给斯德哥尔摩科学院一个也叫舍勒的科学家,此时正在小镇上当药剂师的舍勒一笑了之,对功名利禄全然不放在心上,继续研究他的化学。

在1777年舍勒的《论火与空气》发表后,他已经有足够的稿费,能够买下一座药房。于是舍勒就正式向他多年的挚友玛格丽特求婚。

原来在两年前,著名药剂师波尔过世时,舍勒被推荐到这家药房继任经理职务,波尔的妻子玛格丽特贤惠貌美,她把一部分房屋让出来给舍勒作实验室,舍勒从此埋头于科学研究,在与玛格丽特的接触中,两人产生了感情,并逐渐演变为爱情,但是舍勒把爱埋在心里,直到今日事业有成、经济宽裕之时才重新提出与玛格丽特的婚姻问题。

“玛格丽特,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经理了,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药房,可以称得上是富裕的人了,我有资格向你求婚吗?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

“当然,我非常爱你,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亲人,但是我丈夫才过世二年,你不要操之过急。”

舍勒明白了玛格丽特的心意,也就没有再提这件事,转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研究中,在玛格丽特的支持下完成了一系列的化学发现。

忘我的工作,长年累月的辛劳,使舍勒染上了脚疼病,玛格丽特就精心照料他,后来舍勒又患上了哮喘病,到1786年春天,舍勒觉得病体稍有好转,就对玛格丽特说:“亲爱的,只要我能站立起来,我们就马上结婚。”

“是的,你安心养病吧。”

“就定在这个星期日吧。”

到星期日时,舍勒请来了亲朋好友,与玛格丽特举行了订婚仪式,但是不久舍勒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再次对玛格丽特说:“看来我活不多久了,你去把牧师请来,咱们就在家里举行婚礼吧,我们相依为命11年,我要在上帝面前履行我的诺言,同时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把遗产留给你。”

1786年5月19日,舍勒与玛格丽特举行了婚礼,两天后,年仅44岁的舍勒就告别了他亲爱的夫人,与世长辞。舍勒的一生为气体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制取了氮气和氧气,还证明了它们均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他还发现了氯气、氨气和氯化氢体。

几乎在舍勒发现氧气的同一时间,1774年8月1日,普里斯特里利用一个直径12英寸、焦距20英寸的大凸透镜聚日光加热汞灰。他看到汞灰中有涌动的迹象,是气体在冒出,普里斯特里一阵激动,渐渐地有汞珠出现,是氧化汞分解为汞了。他收集冒出的气体,并把红热的木炭放进这种气体中,眼前一片耀眼的光芒闪现,这种气体肯定不是空气。

其实在17世纪时,已经有人通过燃烧与呼吸作用的研究,认识到空气中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如荷兰化学家德莱贝尔就曾经使用硝石加热制得了氧气,但可惜的是他没有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深入的探讨。

普里斯特里把小白鼠放入这种气体中,看状态,小白鼠在里面舒服极了,真是一种奇特的气体,他也情不自禁地用吸管吸入一些这种气体,立即感到一阵轻松,他马上记录下他的感受,“这种气体一经吸入,身心觉得十分轻快舒畅,也许这种纯洁的空气在若干年后会成为时髦的奢侈品,不过现在,只有一只小白鼠和我在分享它所带来的欢乐。”

普里斯特里也是“燃素说”的信徒,他把这种气体称为“失燃素空气”,并在1776年发表了研究成果,他的研究成果比舍勒的研究成果较早地为世人所知(舍勒的著作迟在1777年问世),因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普里斯特里在化学与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他入主法兰西科学院名誉院士,并在1780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名誉院士,不过受“燃素说”影响极深的普里斯特里认为,氧气和氮气的差别在于前者不含有燃素,而后者却被燃素饱和了,普通空气则介于二者之间。

尽管舍勒与普里斯特里已经发现了氧气,但是他们没有再向前走一步,向“燃素说”宣战,而是维护“燃素说”的地位,普里斯特里晚年的时候,还写了他生平最后一本论著《论燃素》。

其实舍勒的“火焰空气”与普里斯特里的“失燃素空气”为同一物质,它就是在1777年被拉瓦锡命名的氧气(Oxygene/成酸的元素)。

在对气体的研究过程中,普里斯特里使用铁与稀硝酸反应,利用排水银集气法,制得了“硝酸空气(一氧化氮)”,当他把集气瓶打开,俯下身去嗅这种气体的味道时,他感到意外,无色的气体迅速挥发并变成一种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这种气体有强烈的硝酸气味。

他还制得了碱空气(氨)、盐酸空气(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并在1774年制得了氟化氢、氟化硅,1796年制得一氧化碳,他前后发现、制取了10种气体,为气体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世人誉为“气体化学之父”。

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普里斯特里开始著书立说,并完成了巨著《论各种不同的空气》,对他多年的气体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全书共分三卷,不仅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还介绍了克拉克与卡文迪许等人的气体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气体化学。

普里斯特里采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制成了汽水,并出版了《用固定空气使水饱和的方法》,还译成了法文本。

普里斯特里的正式职业是牧师,业余爱好是化学研究,没有想到的是业余爱好却使他名扬天下。当法国大革命发生后,普里斯特里为宣传革命到处发表演说,结果遭到反对派的迫害,住宅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他不得已迁往伦敦居住,最后又移居美国,1804年2月6日,在美国逝世。

美国为了纪念他为化学做出的贡献,把他的住宅改建为博物馆,并且在博物馆旁边使用耐火材料另建了一座房子,陈列着许多当年的化学仪器,多数都是普里斯特里亲手制作的,著名的“大透镜”也在其中。

氧气问世后,“固定空气”组成之谜也被揭开了,他把氧气与碳放在一起燃烧,生成了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当然就是由氧与碳组成的。后来通过更为精确的实验,他证明了“固定空气”中的碳、氧元素比例为1∶2,化学上称为二氧化碳。到此历经了1500年的二氧化碳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氧气问世后,卡文迪许将氢气与氧气用电火花引爆,认为大约2份体积的氢气与1份体积的氧气恰好化合成水,但是他还是抱着“燃素说”不放,说“水是一种元素,氢是含有多余燃素的水,氧是缺少燃素的水。”

他在进行氢气与氧气(不够纯净)的反应时,制得了水,但是他发现水有酸性味道,就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得到一种硝酸盐,他认为这是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溶于水后产生的硝酸,由此证明氮元素是硝酸的组成之一。

1789年,卡文迪许测定出地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5481倍,从而计算出地球的质量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恒量G,成为牛顿以来对引力科学的最大贡献,一时轰动英国。

1810年3月10日,卡文迪许与世长辞,享年79岁。他留下的遗产为英国剑桥大学建了一座世界上第一流的物理实验室,并被命名为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许一直没有结婚,把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有人非常形象地评价这位科学家:“有学问人中最富有的、富有人中最有学问的。”他一生的科学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1)找到气体的收集方法;

(2)研究了氢气的性质;

(3)确认了水的组成是氢气和氧气;

(4)证明了硝酸的组成;

(5)发现了氮气;

(6)对热现象与电学进行了研究;

(7)测定了地球的平均密度。

18世纪的气体发现波澜壮阔,为拉瓦锡的“氧化学说”的出世奠定了基础,为“燃素说”的寿终正寝掘好了坟墓。

克拉克认为酸与石灰石作用产生的气体,石灰石煅烧放出的气体都是空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命名为“固定空气”。

“可燃空气”不是来自酸,而是来自金属,它就是金属中的燃素。这就是后来为拉瓦锡命名的氢气。

罗瑟福发现了“浊气”,认为只不过是“被燃素饱和的空气”;卡文迪许认为这种气体是“燃素化的空气”。普里斯特里也认为是“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舍勒称它为“劣质空气”。其实他们发现的气体就是后来被拉瓦锡命名的氮气。

舍勒最先发现了“火焰空气”,但是他仍然没有认识到燃烧的本质,而是错误地把火看成是“火焰空气”与“燃素”的结合体;普里斯特里却认为是“失燃素空气”其实就是后来被拉瓦锡命名的氧气。

拉瓦锡是何许人也?他戴上了氢气元素发现者的桂冠;他借助几个人对氮气的研究成果,摆脱了“燃素说”的束缚,获得了氮元素的命名权;他利用舍勒与普里斯特里对氧气的实验结果,从理论的高度创造了“氧化学说”,真是化学界的天才,可是天才却落得一个化学史上最悲惨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