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这样一种报纸的形式在美国还不为人知,属于首开先河,因为在此之前的报纸都是属于某个机构的。慢慢地,这些年轻人站稳了脚跟,开始一步一步地朝着理想迈进,他们的事业日益兴旺发达。他们的报纸以报道的迅速及时和内容的全面丰富及新颖独特而开始广为人知。与同类的竞争者相比,无论是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还是新闻采集的速度和方式,他们都要更胜一筹。为了获得能够引起大众兴趣的、及时可靠的信息,他们往往是不遗余力,不惜花费巨资。
正如任何事业在开创之初总是困难重重、历经波折一样,《纽约先驱报》的起步之路也是坎坷崎岖,但是,随着矗立在纽约百老汇与安街交汇处的那幢当时最为壮观威严的新闻办公大楼的落成,《纽约先驱报》也宣告了它在报界不可撼动的地位。
持续不断的努力,锲而不舍的韧劲,是一把走进成功大门的钥匙。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可以替代坚韧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与母亲的约会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柯罗里
结婚22年了,比顿才找到了保持和妻子佩姬之间的爱情和亲密充满活力的秘密:他开始与另一个女人约会。
实际上,这竟然是佩姬的主意。“我知道你很爱她,”有一天她说,这让比顿吃惊不小,“生命是短暂的。你有必要跟你所爱的人共度时光。你大概不会相信我,可我觉得你俩呆在一起的时间越多,倒会使我们越亲近。”
妻子鼓励他去约会的“另一个女人”就是比顿那已72岁的老母亲。自比顿的父亲20年前去世后,她一直守寡未嫁。父亲去世不久,比顿搬到2500英里以外的加利福尼亚成家立业。年前,他又搬回了离老家不远的地方住。当时他暗自许诺要多跟妈妈呆在一起。可由于工作和三个未成年孩子的拖累,除了家庭聚会和节假日之外,比顿从来没有抽出时间去看过她。当他打电话给她,建议一起出去吃饭和看电影时,她显得又惊讶又怀疑。“出什么事了?”她问。母亲向来认为异乎寻常的事往往不是个好兆头。
“我认为与您共度时光是挺惬意的事,”比顿说,“就我们俩。”
“这我非常乐意。”她答道。
当比顿驱车来到她的住处时,实际上,他心里暗自敲鼓呢!
“我们谈什么好呢?要是她不喜欢我选的餐馆怎么办?”
比顿的车开上母亲家的车道时,她已经穿戴齐备,站在门旁等他了。她还专门做了头发,微微地笑着。“我告诉我的女伴们我儿子要带我出去约会,她们可在意了。”钻进车子后她说,“她们都迫不及待地等我给她们讲咱们今晚是怎么玩的。”
俩人并没有到什么高档的地方去,就只在附近可以交谈的地方。进去的时候,母亲紧紧地抓住他的手臂,这一半是出于亲近,一半是为了迈上餐馆门前的台阶。
由于她的视力现在只看得清大块的标题和影子,只好由比顿来看菜单子。菜单刚刚念到一半,他偶然地朝上一瞥,看见母亲正看着他。她的嘴唇上露出若有所思的微笑。“你小的时候是我来看菜单的。”她说。
比顿明白她说的是什么。从照顾者变为被照顾者,从被照顾者变成照顾者,两人的关系现在倒了过来。“那么现在该轮到你放松而由我来报答你了。”比顿说。
比顿和母亲边吃边谈,谈得很融洽。也没谈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追忆往事。他们谈了很久。以致错过了看电影的时间。
“下次我还要跟你出去。”等她下车时比顿对她说,“但下次你必须让我来买单!”
那天晚上回家时,妻子问他,“你的约会怎么样?”
“不错……比我预想得还要好。”比顿说。她笑了,脸上一副“我就说嘛”的得意表情。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但是作为母亲却是坚强的。人类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因为它是最本能、纯洁、自然的爱。作为子女,它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甘愿努力奋斗而回报的对象。
请保持你的本色
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
--叔本华
伊笛丝·阿雷德太太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很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上还胖得多。伊笛丝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些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总是对伊笛丝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亲总是照这句话来帮伊笛丝选择衣服。所以,伊笛丝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非常害羞,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自己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笛丝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充满了自信。伊笛丝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伊笛丝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会令她更自闭而退缩到自己的壳里去。伊笛丝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伊笛丝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都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很过分。事后,伊笛丝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她觉得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甚至想到了自杀。
那么,是什么改变了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随口说的一句话,改变了伊笛丝的整个生活,使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和她谈论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伊笛丝才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去适合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丝后来回忆道:“在一夜之间我整个人都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把我吓坏了。可是我每发一次言,就增加了一点勇气。今天我所有的快乐,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经历中所学到的东西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个性,相信自己认识自己比证明自己更有意义。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种不适合你的模式里。要懂得开发自己,展示自己的个性,要知道我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们自己。
意念创造的奇迹
在意志面前,一切都得低头弯腰。
--高尔基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杆跳沙皇”的美誉。他曾35次创造撑杆跳世界纪录,所保持的两项世界纪录,迄今无人打破。
在参加“国家勋章”的授勋典礼上,记者们纷纷提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布勃卡微笑着说:“很简单,每次撑杆跳之前,我先让自己的意念‘跳’过横杆。”
作为一名撑杆跳选手,有一段日子,尽管布勃卡不断尝试新的高度,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他苦恼过、沮丧过,甚至怀疑过自己的潜力。
有一天,他来到训练场,禁不住摇头对教练说:“我实在跳不过去。”
教练平静地问:“你是怎么想的?”
布勃卡如实回答:“只要踏上起跳线,一看清那根高悬的横杆,心里就害怕。”
教练看着他,突然厉声喝道:“布勃卡,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让你的意念从标杆上‘跳’过去。”
教练的训斥,让布勃卡如梦初醒。遵从教练的吩咐,他重新撑杆。这一次,他顺利地跃身而过。
教练欣慰地笑了,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先将你的意念从标杆上‘跳’过去,你的身体就一定会跟着过去。”
与其坐等奇迹出现,不如积极作为,努力创造奇迹。因为奇迹总是由奇迹般的意志产生,怯懦的大脑无法驱动优秀的身体,更别说创造奇迹了。
信心的力量
我们的自信,就像我们的身影一样,在太阳下落时,它就会拉长。
--萧伯纳
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个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后,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书。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奥里森·马登,请马登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当他找到马登,说完他的故事后,马登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无能为力。”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
马登停了几秒钟,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
刚说完这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马登的手,说道:“看在上帝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马登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了。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退了几步,低下头,哭了起来。
几天后,马登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很成功的样子。
“那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预支了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
他还风趣地对马登说:“我正要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谢谢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自信心是一个人做事情与活下去的支撑力量,没有了这种信心,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只有自信才能克服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
批评的另一面
我们要谦虚地征求他人的意见,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让他人的意见左右我们的意志。
--杰斐逊
一名文学系的学生米兰对小说非常着迷,立志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一次,他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皮普批评。因为作家皮普正患眼疾,米兰便将作品读给皮普听,读到最后一个字,米兰停了下来。看到作家双目微闭,神态悠然似乎仍沉浸在他刚才朗读的小说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当下轻咳一声,皮普问:“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
这一问,煽起米兰无比激情,他立刻灵感喷发,马上回答说:“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将小说的情节一步步延伸,自觉语不能休。
到达一个段落,皮普又似乎难以割舍地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勾魂摄魄,叫人欲罢不能!米兰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米兰的思绪。
打电话人找皮普有急事。皮普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米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