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觉对不起家人,痊愈后,过了一个多星期还不敢打电话给妻子。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他终于忍受不了煎熬,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他的妻子听到他的声音激动得不得了。她告诉约翰前些天发生的一件不寻常的事,她说,来了一位陌生人,把一张4万美元的支票放在她的手里。那人要她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约翰听到这些,明白为什么自己要把外套给陌生人。他清楚地看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约翰,你认识这个人吗?”妻子问。
“是的,”他回答,“我们共享过一堆营火。”
生命是需要人与人相互支撑的。坚持自己的原则,也许会失去很多,但是最终得到的一定比你失去的要多得多。
微软的后勤总管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和能力的关系少,和热心的关系大。
--贝克登
一提起微软,人们脑海里出现最多的是那些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软件高手们。但实际上,在微软的创业初期,还有一个人让比尔·盖茨和整个微软都永远难以忘记。
她就是露宝,微软公司的一位秘书。
那时候的微软都是年轻人,做软件、搞开发都是能手,但内务却一团糟。微软的第一任秘书是个年轻的女大学生,除了自己分内的事,对任何事情都是一副不闻不问的冷漠态度。这时露宝上任了,其时她42岁,是4个孩子的母亲,并一度没有工作,在家中做着家庭主妇,与她竞争的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
但事实证明,露宝的确是最棒的。进公司不久,她就发现盖茨常在办公室睡觉,她心疼地劝解他。后来盖茨告诉了她软件工作者的特殊习惯,露宝尽自己所能地给予理解,从此每当她返回办公室,看见盖茨睡在地板上,她就像母亲呵护儿子一样,给他盖好衣服,悄悄掩上门。露宝还关心盖茨的起居饮食,这些都使盖茨感到了一种母性的关怀与温暖,减少了远离家庭而带来的种种不适。
露宝在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盖茨是谈判的高手,不过第一次会见客户时,也会使人产生怀疑。这时露宝总会事先告诉人家:“请您留意,他是一个年纪看上去十六七岁,长一头金发、戴眼镜的男孩子,如果见到的是这样的形象,准没错,自古英雄出少年嘛。”露宝的话成功化解了对方的疑虑。
盖茨经常到外地出差。为了使工作尽可能的满负荷,他经常是在最后时刻才驾车飞奔机场,然后将车放在停车场,让露宝去取回。而每次他都会因超车、闯红灯等收到不少法庭的传票。所以为了盖茨的安全,以后逢盖茨出差,露宝都会亲自督促。
露宝把微软公司看成一个大家庭,她一直自觉以一个成熟女性特有的缜密与周到,考虑着自己应该在“娃娃公司”负起的责任与义务。她真心关爱每一位员工,对工作也有一份很深的感情。很自然,她成了微软的后勤总管,负责发放工资、记账、接订单、采购、打印文件等等,远远超出了一位总裁秘书的职能。盖茨和其他员工对露宝都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当微软决定迁往西雅图而露宝因为家庭原因不能随迁时,盖茨对她依依不舍,留恋不已。盖茨和公司高层联名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对露宝的工作能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临别时盖茨仍握住露宝的手动情地说:“微软留着空位置,随时欢迎你!”
在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或许会对一些小事不屑一顾,对一些环节不加以重视,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做成大事离不开对细节的重视,重视细节其实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生存的哲学
顺境使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
--休谟
有一个英国退伍老兵买了一座田庄,他带着猎狗生活在田庄里,每日喂养鸡鸭,过得悠闲自在。
不到两个月,老兵发现曾经威猛强健的猎狗逐渐变得茶饭不思,萎靡不振起来。它每天趴在狗房里呼呼大睡,只有到傍晚才出来。它每天只在田庄里的小山丘上转悠一下,懒洋洋的。又过了一个月,猎狗竟瘦得皮包骨头。
老兵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一天,他看见一只苍鹰在田庄上空盘旋,猎狗见了它,竟突然来了精神。它不断冲着苍鹰狂吠,跳得很高,试图将鹰抓住,直到苍鹰仓皇逃去它才安静下来。这之后,猎狗神采奕奕、威风凛凛,饭量大增。
老兵目睹了整个过程,他似乎得到一些启发。他从山里捕获一只狼,拴在庄园里一棵大树下。猎狗只要一见到狼,就立刻精神百倍,昂首阔步地在庄园里巡逻。从此,它的身体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老兵一直在思考猎狗发生转变的原因。有一天,他看见几个小孩子玩一种叫做“生存”的游戏。游戏中使用了几张卡片,分别代表虎、狼、狗、羊、鸡、猎人。虎能将其他四者吃掉;而两个猎人在一块可以将虎打死;一个猎人可以将一条狼打死;两只狼可以吃掉一个猎人。这看上去十分有道理。可是,当虎和狼都被打掉或消失后,一只羊便可吃掉一只狗。老兵看到这里,觉得不可理喻。
孩子们认真地解答了他的疑惑:狗在它的竞争对手虎和狼都消失后,便处于一种没有任何威胁的状态中,它会放松地享乐,渐渐失去了生存的本领。这时,不但一只羊可以吃掉它,就算是遇上两只鸡,它也会被吃掉。
老兵联想起自己的猎狗,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这种生存的逻辑。
没有对手,胜利失去意义。正因为闲散的生活像一摊静止不动的死水,容易令人失去斗志与活力,为了时刻保持精神的充沛与激发潜在的斗志,人们需要对手给自己“提神”。
这次失去了原则
理智不能用大小或高低来衡量,而应该用原则来衡量。
--爱比克泰德
1849年,柯罗连科就任莫斯科附近一个县城的法官。城里各界人士的代表都“照老规矩”带着礼物来拜访他。柯罗连科起初很客气地辞谢。第二天代表们带着更多的礼物又来拜访,这回柯罗连科对他们的态度就粗暴起来。第三次他竟毫不客气地用拐杖把“代表们”赶了出去。那些人就带着惊骇的表情挤在门口。后来,人们见识了柯罗连科的行为,就都对他怀着深切的敬意。从小商人到省长,大家都承认,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使这法官违背良心和法律。然而,他们又认为,假使这法官能够接受适度的“谢意”,那么,在他们看来就更容易理解,更普通,而且“更近人情”了。
县法院里有一件讼事,是一个富裕的地主同他的一个穷亲戚打官司。地主是一个豪绅,交际极广,家产丰厚,势力很大,他就大肆运用他的这些手腕。那位亲戚是他的寡嫂,大家都预言她会失败,因为这起案件毕竟是很复杂的,法院方面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那个地主经常到柯罗连科家里来。最初两次,地主的态度很威严,然而很谨慎,柯罗连科只是冷淡而严正地撇开他的话头。但是到了第三次,他终于直接提出了。柯罗连科勃然大怒,用一些很不客气的话把那地主骂了一顿,并且边骂边敲手杖。地主满脸通红,大为愤怒,带着威胁的态度离开了柯罗连科的家,钻进自己的马车走了。
那寡妇也来拜访柯罗连科,虽然他并不喜欢这种访问。这个被压迫而又怯懦的寡妇哭丧着脸,走到柯罗连科的妻子那里,对她讲了些话,哭起来。这个可怜的人总觉得她还应该向法官诉说些话。那大概都是些不必要的话,柯罗连科只是对她挥挥手,说出他在这种时候惯说的一句话:“唉!我有自己的原则,一切都照法律办!”
结果,那寡妇打赢了官司。大家都知道,她的胜诉全仗柯罗连科的铁面无私。参议院不知怎的意外迅速地批准了判决,于是那个贫寒的寡妇立刻变成了一个富裕的地主。当她再一次来到柯罗连科家里的时候,是坐着马车来的,大家都很难认出她就是从前那个贫穷的寡妇。她的丧服期满了,她竟仿佛年轻了些,脸上满是欢乐和幸福的光彩。柯罗连科很殷勤地接见了她。
但是,在她请求“密谈”之后,她也立刻红着脸,淌着眼泪从书房里走了出来。这个善良的女人知道,她的境况的变更全仗柯罗连科的铁面无私,或者有赖于他在公务上的一种英勇行为,但是她毫无办法用实物对他表示感谢。这使她悲伤,甚至感到委屈。第二天她来到柯罗连科的家里。当时他办公去了,他的妻子也出门去了。她带来各种衣料和物品,堆满了客堂里的家具。她叫柯罗连科的小女儿过去,送给她一个大洋娃娃,洋娃娃穿得很漂亮,有一双淡蓝色的大眼睛,把她放下睡觉的时候,她的眼睛会闭上。
当柯罗连科从法院回来的时候,家里顿时骚乱起来。他骂那寡妇,把衣料丢在地上,埋怨妻子。直到门口出现了一辆车子,所有的礼物都被堆在车子上面送回去的时候,他才安静下来。
然而,轮到要追回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儿坚决抗议,她的抗议异常动人,柯罗连科几次试图说服她,都没有成功。他最终做出了让步,虽然很不满意。
“为了你们,我终于贪污受贿。”他愤怒地说着,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短短的人生中,人活着是要有写原则的,原则就是生命。
节省的女王
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爱因斯坦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比达拉斯或阿拉伯的任何石油富豪和巨贾更为富有。据说,她的财产价值不下25亿英镑。虽然如此富有,女王仍然十分注意节约。有句英国谚语常挂在女王的嘴边:“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在白金汉宫,不仅照明,而且供暖也是保持在最低限度,女王用小电炉来暖和宽敞的大厅。应邀到郊外农村的皇家住宅去坐客的人,被告知需带毛衣,因为那里暖气并非24小时都供,而且还请应邀者自带酒去,因为“我们并不是大酒鬼”。
皇宫里相当部分的家具已经“老掉了牙”,几乎要散架了。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以来,皇宫里的家具从未更新过。当参观皇宫者看到经过修补的沙发和地毯以及很不像样的挂毯、满是灰尘的书房时,无不为之惊叹。
女王坚持皇家只用上面印有查尔斯王子纹章的特制牙膏,因为这种牙膏可以挤到一点也不剩下。女王如果看见掉在地上的一根绳子或带子,也要捡起来塞进口袋里,可能在什么时候这些东西会有用场。女王很喜欢马,但在马厩里,马不再睡在干草上,而是睡在旧报纸上,因为干草太贵。
女王自己以身作则,同时要求家人也要按节约精神办事。即使是她的丈夫菲利普,钱包也是抠得紧紧的。他看到饭馆里酒价飞涨,到了圣诞节,他请宫廷人员在一家豪华饭店里吃饭时,他便自己准备了一些酒带去。
聪明的人能够很好地安排自己的钱,不管是家财万贯,还是有限收入,他们会享受到用钱的满足感,但决不会为钱所用。
最简单的沟通方式
幸福来自快乐的交流和心灵的融洽,生活中越简单的事物越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与满足。
--贝卡
丹碧丝正在认真地听7岁的女儿罗莎弹风琴。女儿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弹着“神秘的曲子”。丹碧丝想,她最终是能够辨认出熟悉的旋律的。但是,弹了足足3遍之后,她转过身来神情茫然。
“是《杨基歌》呀!”丹碧丝惊讶不已地说。
“《杨基歌》?我从来没有听过。”
丹碧丝在惊讶的同时还有点发窘。她想:“我的孩子怎么会没有听‘基歌’和其他我熟悉的曲子就长大了?我们家里六兄妹哪个不会这些曲子?”现在她有了答案。这些天来她一直在观察附近有多少人在唱歌,结果是没人唱歌。
她最早的记忆是,妈妈一边摇着婴儿,一边哼着摇篮曲。妈妈说她自己不是唱歌的料,但她深沉、婉转的女中音对丹碧丝她们一直是一种安慰。每次她陪着发烧的孩子或是抱着做噩梦的还未到上学年龄的小儿子挨到天明时,往日的歌声便萦绕心头。那歌词就像是梦的碎片,闪现又离去,然后被爱的哼唱紧握在一起。
如今,年轻的母亲惯于到婴儿用品商店买摇篮曲磁带。孩子哭闹时,他们就打开高科技音响设备放一曲--孩子们听到的是动听的陌生人的声音。其实,年轻的父母应该自己学会这些歌,扔掉那些立体声,在午夜时分把自己的催眠曲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由于父亲在军队工作,丹碧丝她们经常搬家。丹碧丝还能回忆起奔走在炎热南方的漫长旅途时,听见父亲唱《早晨的卡罗来纳》,她们便一齐加入合唱,用最大的声音唱。
唱歌是她们测量里程的一种方式,《共和国战斗歌》能一直伴随她们跨入另一州界;唱歌也是她们了解父母的一种方式,她们由此知道了在她们出世之前父母是怎样恋爱、怎样生活的。
前些日子她们去旅行时,女儿们都戴着袖珍立体声耳机。她们沉浸在个人的小世界里。她忍不住想,至少在这儿、在汽车里,女儿们听到她母亲歌词不全的声音会感到高兴。不错,她的歌是走调的,但歌声能传给下一代。那些高级耳机剥夺了每个孩子应该从儿时带到成年的宝藏。
丹碧丝的父亲70岁时,兄弟姐妹和孩子们在周末聚会庆祝。姐姐玛丽请了一位通晓所有老曲子的班卓琴师。在秋日的阳光下,她们唱了一天,歌声又回到她们身边,仿佛又听到她父亲在唱。周末结束时,最小的孩子也学着歌加入了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