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8902000000011

第11章 神童的头衔(2)

沈向洋颇为自豪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本土育才”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大学生的梦想就是考入美国名校持续深造。年复一年,一批批青年才俊通过TOEFL、GRE考试走向让他们兴奋的大洋彼岸,寻找自己的事业和前程。而今天,不少优秀的中国学生却选择到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因为“此地”同样可使他们成为学术领域的佼佼者;同时还有更多海外中国学生到微软亚洲研究院求职,希望在这个设立于北京的国际一流研究机构追寻自己的梦想。沈向洋激动地说:“今天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图形图像研究的学者们绝大多数是国内清华、浙大和科大等中国著名高校及中国科学院毕业的学生,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他们第一个工作过的国际性研究机构,也是他们走向世界图形图像研究领域的第一步。他们研究风格的形成,研究问题的方式,研究表达的手段都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培养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方向是自己选择的,研究主题是自己确定的,可以说,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绝大多数年轻学者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化人士。”

2004年到来之际,微软宣布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将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调回微软总部,负责微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开发业务。同时,沈向洋博士晋升为新一任院长,全面接管研究院基础科研及高校关系等方面的管理事务。谈及微软亚洲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沈向洋博士充满了信心:“过去的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前任院长李开复博士和张亚勤院长的带领下,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目前,我们拥有一批国内外一流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在已确立的四大研究领域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我坚信,在新的领导团体的共同努力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将致力于丰富人类计算体验的有力探索,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

热情的笑容、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幽默且颇具感染力的谈吐让沈向洋随时都能够调动起周遭同事的火热激情。让我们期待他在新的岗位上再创佳绩,做出更多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尽显华人科学家的世纪风采。

链接1:对话沈向洋……以下摘自赛迪网,2004年10月8日。

要想做成一件事,哪些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

沈向洋:简单说来四个字,耐心、机遇。耐心是最重要的。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需要有很长时间的积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去做。耐心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这是打基础的过程。有了基础,就要看机遇了。我所说的“机遇”并不是指做某件事的机会,而是指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不能碰到能给自己以指引的导师。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想要有所作为,就看在每一阶段最关键的时候能不能有人帮一把、托一把。特别是在年轻求学的时候,要会自己去寻找合适的导师。

我在寻找“领跑”自己的人方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我把这种学习别人智慧的方法称之为“吸星大法”。首先要认真地看一看身边除了导师以外的人谁比较厉害,然后第一件事就是请他吃饭。这顿饭肯定是有价值的,以后绝对是有回报的。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其实我的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东西有一半不是跟导师学的,而是跟我的一个老美大师兄学的。那时候我们每天工作到夜里两三点时,都会稍作休息,坐在一起纵论天下英雄,我们这个领域有谁谁谁比较厉害。然后大师兄会说,这个家伙真是烂,他的文章一篇都不要看,看了就是浪费时间,那个家伙的文章有两篇倒是可以看一看,等等诸如此类。导师都是很忙的,不可能指导你所有的东西,那么大师兄就在他的无意中和我的有意中给了我很大的指引,省了我很多的时间。找工作的时候,我所秉行的原则是找到一个自己能从中学到东西的公司,不会去计较目前的工资待遇怎样,而要看3年之后自己会怎样,是不是比现在更强。然后再给自己找个更高的起点。

而这一切都需要主动,主动地去寻找导师,主动地观察周围的哪些人比你强,主动地跟着别人学习。别人是不会看着你可爱,就会来主动教你的。

对我学术上有影响的人有很多,因为总是能碰到比自己强的人,总是能学到很多的东西。而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要数现在任职香港中文大学的徐扬生教授了。徐扬生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还很会分析问题,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做人也做得非常成功。他教给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对人生的很多看法都是从他那里得来的。在我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他都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启示。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不断地进步,就要不断地跟智者学习。

您一直很自信吗?自信是如何积累起来的?

沈向洋:应该说我还是比较自信的。这种自信是自己一件事一件事做完之后逐渐培养起来的,如果自己什么都没做过,就说很自信的话,那不是自信,是自大。我13岁上的大学——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毕业后去了香港大学念研究生,那时候很流行崔健的《一无所有》。我听着这首歌,非常有感慨,想想自己真的一无所有,那时的自信源于年轻,觉得反正自己总是还有很多机会,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自信不会与生俱来,除了自己培养之外,外界的鼓励和肯定也很重要。所以我觉得年轻人很需要正面的鼓励。

现在有不少学生对自己考上的大学或者专业很不满意,觉得自己不如这个不如那个,对自己没有信心。其实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于事无补。我当年本来是要考北大的,结果只考上了南京工学院。我就自己给自己调整心态,自己帮助自己。中国老话不是说,英雄莫问出处,将相本无种嘛。在哪个学校读书,读的是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放弃,不言败。

一个人的成长,身边的朋友也很重要。我当初就幸亏有一个好朋友。大学4年里,我踢了4年的足球,等于混了4年,虽然成绩也不是很差。后来老师跟我说:“沈向洋,你这么小,又这么聪明,怎么能这么混呢?你应该考研究生!”我回去想想,也对,于是就决定考研。可是人是有惰性的。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同学,他很了解我,就让我跟他一起去上自习。可是我自习时坐不住,踢球踢惯了,总想往外跑,我那个同学就说:“沈向洋,你哪儿也不准去,4个小时的自习时间,上厕所也不准去,就坐在这里。”结果我考研考了全系第一。如果那时我碰到了几个觉得自己前途暗淡没有希望的朋友,喝喝酒抽抽烟,4年就混掉了。所以,人的很多观念和做法是身边的人影响带动过来的。

链接2:沈向洋谈“微软”的“三好生”

标准……以下摘自《世界商业评论》,2005年11月10日。

我们招人要“三好”

问:有什么理由说动别人加入微软研究院?

沈向洋:人以群分吧。我当年毕业后加入微软美国研究院,不是为了挣钱,只有一个原因——那里牛人太多了。我自己做图形学,得国际最高奖的四五个人都在微软,去了之后自然要跟他们交交手。他们有一种偶像的作用。在你年轻时,如果能进入一个能向别人学很多东西的新环境,为什么不呢?

问:你们招收什么样的人?

沈向洋:收“三好”生,但我要歪解“三好”。第一数学好,第二编程好,第三态度好。说说“态度好”。今天的科学研究,很“不幸”的一点就是靠一支笔、一张纸立刻成名的机会越来越少。各种软件不见得是一个人写出来的,而是一个团队讨论出来的。所以,你要愿意和别人合作,觉得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的“态度”就很重要。

我碰到过一个清华硕士生,他做学问非常厉害,和他讨论问题,常常有被他逼到墙角的感觉。他的态度更好,边上同学有问题,他愿意花自己的时间跟人家讨论,和人家一起提高。我看后很感动,回家跟太太讲:“上帝太不公平了,怎么可能有人IQ超过180,EQ又这么高!”后来我给他写推荐信去麻省理工学院,基本上就一个意思:这家伙是天才。)

问:如果一个学生数学、编程都很好,但态度不好怎么办?

沈向洋:我们这里有些黑屋子嘛!(笑)其实,来这里实习或工作都是一种机会,我们会尽力帮助他。但待在这里也许只是他人生中很短的一部分。他自己要意识到,走上社会态度不好,对他一生的职业会有很多负面影响。

反过来,如果有些学生数学、编程好到一定程度后,IQ提高不上去了,但态度很好,也是可以培养的。每个学生都是好的,关键是老师能不能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培养他。

微软招人的流程

问:微软招人的流程是怎样的?

沈向洋:今年会招100名应届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会进入新成立的互联网搜索技术中心。笔试筛选后,我们会对外地应聘者做电话面试,如果觉得不错,会邀请你来北京面试。面试时间比较长,通常要花上一整天,从早上到下午,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综合考查各种技能,包括编程、基础知识、创新精神等。然后在一两周内你就能得到明确答复,我们不希望拖太久。

问:是不是很少招收本科生?

沈向洋:是少一点,通常博士生占60%,硕士生占35%多。但有聪明的人,随时都可以招,只要你厉害,甚至高中生也可以。

4年前我们招过一个北方工业大学的学生。他来实习时,有人跟我说他很厉害,写程序和打游戏一样快!我一看果然不错,问他几年级。他说大四。我说你别在大学里“浪费”时间了,赶快到微软来工作吧。他一毕业,我们破例收他做助理研究员,现在已经是副研究员。

他曾经做过水波的模拟仿真程序,比尔·盖茨在每年一次的全公司大会上会选3个程序做演示,2年前就选过他这个。他现在也就25岁吧。

微软著名的IQ测试题

问:微软有很多著名IQ测试题,比如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之类,你怎么看?

沈向洋:我曾经说,考这种IQ题很“危险”。如果一个很优秀的学生没做出来,恼羞成怒,说沈老师我考考你怎么样,那就非常“危险”了!(笑)

不过大规模招人时,会有点用,可以判断一个人思路清不清楚,先淘汰一批非常差的。研究院最初招人时,考过很简单的数学和统计,比如生男孩生女孩的几率,有些人概念不清,第一轮就被刷掉了。但到了一定程度后,这些就不代表什么了。

问:市面上有很多教授面试技巧的书,你觉得要看吗?

沈向洋:要看的。技巧也很重要,不应该小看技巧。中国人过去讲“是金子都会发光”,但在现代社会里,学习一些技巧也很重要。

问:如果学生想来实习呢?

沈向洋:我们有“明日之星”实习生计划。研究院有12个研究组,全年不断招学生,通常以硕士生、博士生居多。他们得到学校导师同意后,在我们这里实习3个月或更长时间。学生申请后,我们会看他的成绩,也会做电话面试。还有一点,我们很看重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信,如果推荐信都很中肯,说他好,会很有帮助。

问:培养实习生对你们来说为什么那么重要?

沈向洋:6年多下来,有2000多个学生在我们这里实习。如果我能再当七八年院长,15年下来大约能有5000个学生来实习。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也就是500人能成为科学家,500人里再有十分之一成为一流科学家……我们研究院如果能培养出50个这样的一流人才,比什么都重要。如果里面有5个人还记得我的名字,我会非常欣慰。

国内和国外学生的区别

问:国内和国外的学生有些什么区别?

沈向洋:差距还是蛮大的。一是常说的创造力比较差——我们缺乏让学生做头脑风暴、做Presentation(演讲)的教育体制。第二,很多人说中国学生的数学、物理比美国人好,其实不是这样。我在麻省理工、斯坦福见到的美国优秀学生,一点不比中国学生差。所以我们在国内这样讲,是自我安慰。

问:头脑风暴有什么好方式?

沈向洋:比如我们研究院,非常强调互相挑战,讨论问题时要“猛批”。不批,就看不出问题里的对与错。我们有“白板文化”,房间里到处有白板,大家任何时候都可以在上面写Idea(想法)。

问:但很多人觉得做研究太辛苦了。

沈向洋:其实,不管做什么,都要Havefun(快乐),要Enjoy(享受),科研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你觉得科研很辛苦,根本不喜欢,完全没必要走这条路。如果你想清楚了,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怎么做科研。

软件人才吃的是青春饭?

问:有人说软件人才吃的是青春饭,你怎么看?

沈向洋:好像说我每天装得很青春一样!(笑)比尔·盖茨19岁下海开公司,做到今年50岁;微软也成立30周年了,仍然领先于整个行业。这样看来,做到50岁还可以继续,我自己离50岁还有很远距离,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研究院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9~30岁,编程不光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很辛苦。所以微软吃饭免费,饮料也免费,希望大家在能量上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