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8902000000012

第12章 打工女皇——吴士宏(1)

一、女皇的神话

在所有有关IT经理人的话题里,吴士宏也许是最具戏剧性和个性色彩的人物。

她是一出喜剧,从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小护士一跃成为微软(中国)公司的领军人物;她是一出闹剧,她个性坦荡,直率直言;她的一颦一笑,跳槽、卸任都会引起无数的关注。

但是,这个普通的女性同时也承载了太多的艰辛和责任,以致与社会给她的性别定位反差太大。这个中国女性开创了改造微软的第一个“王朝”,勇敢地打响了反对跨国企业官僚作风的第一枪。

吴士宏接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职位的时候,正是她父亲最后的弥留时光,母亲则得了老年痴呆。一个悲痛万分的人此时作出了一个重大选择:1998年2月5日,吴士宏接受了微软(中国)公司的聘任。

而微软的上司对她说,你就是为微软生的。

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将吴士宏托付给了微软,也将微软(中国)公司托付给了吴士宏。微软(中国)公司选中了吴士宏,是因为她身上那种顽强的生命力,面对危机保持冷静镇定的领导能力,那种与生俱来的危机感、自卑感和由此引发的拼搏精神。如果我们把微软(中国)公司比作一个人的话,从个性上说,他和吴士宏颇有几分神似。

微软是一家不断追求个性的公司,从创始人比尔·盖茨开始,个人主义此起彼伏,企业鼓励个人智慧的相互撞击,人治制度和英雄主义被赋予了许多的神话色彩。

微软唯一不变的就是它的变化。

大公司——庞大的资产,全球的地区战略,它之所以能够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定得有一个非常好的组织及变革系统来支撑。这一系统既具有很强的伸缩性,但又不会断节,否则大企业病和官僚主义就会到处泛滥,从内部摧垮软件巨人。

吴士宏就是系统的引擎,发动和引进的新鲜空气,一个灵活伸缩的管理节点。

她的教育背景、文化底蕴、职业素养、管理方式都与过去的微软经理人不同。吴士宏就是一条管理学上的鲇鱼,活泼好动,搅得微软(中国)公司“不得安宁”,不敢有丝毫懈怠。

“微软要在中国成功,必须充分理解中国的政策和方向,要配合中国市场的需要。不能一味自行其是,认为自己产品好,在其他地方成功,在中国也就一定能轻而易举成功。”“微软一定要去认真地理解,了解怎样的策略才适合中国的社会和市场,公司才能有发展的基础。”这就是她的主张。

吴士宏近乎放肆的举动刺激了微软进一步的改革。微软自己明白,它是想引入外来者改造微软,这与当年IBM公司董事会引入外行人郭士纳来改造蓝色巨人是同样的道理。既然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吴士宏理所应当地下台了。

吴士宏既是一个旧王朝的继承者、守护者,也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拓者、创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吴士宏有点像唐朝的武则天。或许她的过分张扬也给微软(中国)公司的业务转型制造过麻烦,但是如果没有她的全力以赴,微软(中国)公司的改革起码还要拖延好几年,一切后续的改革都很难说。

二、从护士到打工女皇的传奇

要想了解这个女皇的传奇,我们先来看看她那传奇的简历:

吴士宏,生于20世纪60年代,满蒙汉三族血统,曾为北京椿树医院护士。1985年,她获自学考试英语专科文凭后通过外企服务公司进入IBM公司任办公勤务,一年后获培训机会进入销售部门,因业绩突出不断晋升,从销售员直至IBM公司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被尊为“南天王”。1997年她任IBM公司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9个月内完成全年销售指标的130%,12年来在IBM公司一路冲杀,为其开拓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1998年出任微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因个人原因”辞职,在IT业引起震动。同年10月吴士宏出任大型国有企业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

生而自卑

吴士宏出生在一个不太幸福的家庭,用她的话来说是“双亲健在而又支离破碎”,这造成了她和她二姐从小就都很自卑。不过,她二姐的表现是清高,而她的表现是“骄傲,爱出风头”。上小学的那点课程对吴士宏来说是小儿科,跳到三年级也是轻松得很。吴士宏说那时对她来说,考试第一个交卷比考第一还要重要!跳班到三年级风光了一阵,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突然一天吴士宏发现她家院子里挤满了人,出出进进把家里的东西往外搬,那是她妈单位上的造反派来抄家了。吴士宏在对面北屋李姨家门槛上坐着,看着全过程。她只注意数着记着都搬走了什么,没记得当时心里有多少害怕和悲伤,只是一心想着千万别让人认出自己是这家的孩子。

几乎是同时,吴士宏的父亲也被街道革命群众专制起来了,这还是她一个表哥趁着一个月黑风高夜偷偷跑来送的信儿,表哥像地下工作者似的,轻轻敲门,闪进来压低声音传达消息,再把门开一条小缝,见院里无人机警地闪身出门,一点声儿都没出。这个情景让年幼的吴士宏真正地感到了处境的危险。

吴士宏初中毕业时,学校又已经恢复高中了。成绩公布之日,师大一附中校门口布告栏上贴了两大张红纸,她不慌不忙先看成绩单,是全年级第二名,再看“择优升学”名单,直看到人都散尽,也没找到自己的名字,她失学了!当时这对她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老师心疼这个好学生,无力让她升学,但给其办了“因病留城”,为此好心的老师还被军宣队叫去质询。在老师的帮助下,吴士宏留了下来,待业一年多,分配到街道医院当护士。那时吴士宏差两个月才16岁,但老成得没人能看出是童工。她刷针管,刷厕所,搞卫生,学打针,在放射科、病房……安安静静、勤勤恳恳做自己的工作。她后来回忆说:“那段日子,除了自卑地活着,我一无所有……”

重新开始的生命

“一个人如果总是在一个没有大波浪的平缓状态中生活,也许等他到白头时,回头一看,才发现那么多日子已经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1979年,吴士宏得了白血病,此后长达4年的治疗过程中,由于一次又一次的化疗,她的头发几乎掉光了。大病过后,吴士宏才忽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只能重新开始,因为生命也许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宽裕了,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吴士宏开始萌发了她一点点的野心: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在那以后的生活中,她对自己的头发异常地爱惜,也从没有理过短发。1997年初一次在福建,理发师不小心把她的头发给剪歪了,一边长,一边短,最后只好把它修齐。当头发被剪短的时候,她“心里就马上哆嗦起来,想起了当初没头发时的难过心情”。

20年后,对于已经出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吴士宏而言,这段经历依旧历历在目,因为这场大病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在病中,她曾很深入、很痛苦地在想:“身体好了之后,我还能像原来那样活吗?”大病之后,吴士宏对生命、生活和时间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体验,在她看来,仿佛自己的生命又从头开始了。

带着这样一种对生命的重新体验,吴士宏开始了她新的人生设计。此前,吴士宏自护士学校毕业,她决定选择一条“捷径”——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对吴士宏来说,虽然自学并不总是最高效的方式,但那时别无选择,她只有一个目标——把病中耗费的4年挣回来,加上埋藏着对大学的强烈渴望,她只能花费比别人多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给自己挣一张走向新生活、新机会的入场券——自学文凭。

参加英语专业的自学考试,吴士宏的英语都是从头学的,花一年半的时间拿下了大专,吴士宏感受最深的是两个字——“真苦”!虽也有几分得意,但她最得意的还是“赚”回了点时间。1985年6月吴士宏决定去参加外企的考试时,还有最后一门英语口语没有考完,她就跟公司主管说:“我肯定能拿到,如果拿不到,你就解雇我好了。”

巨大压力的刺激

“中国有太多的优秀人才,许许多多平凡人的一生中都充满了突转、发现和奇遇,有着许多埋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动听的、抑或是悲惨的故事。很多人天分很好,可能有着与我相似或者更艰难的经历,有些可能也会随机遇慢慢地浮出水面,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一个显眼或不显眼的舞台。可是许多人在未找到这样一个聚焦点之前,永远只能是‘藏龙卧虎’。”

1985年吴士宏拿到了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并通过外企服务公司获得了第一份在外国公司的工作——在IBM公司做办公勤务。这份工作几乎与打杂无异,什么都干。这段生活对吴士宏影响也非常大,倒并非是“打杂”之类的工作对她有什么屈辱,而是身处一群无比优越的真正白领阶层中,吴士宏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常常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没有价值。这样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绪,伴随了吴士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所幸每个人都有不断变化的机会,身处的环境中也不断会有新的刺激出现使人往上或往下走。在吴士宏身上,这种来自自卑感的不断刺激,当时就像不断有鞭子抽打着她,驱使她往上走。吴士宏后来回忆说:“那样一种痛、一种触及心底、层层包裹下的自卑和尊严的纠结,对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后来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克服并超越了这种自卑。自卑之后,才有升华,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1992年底到1993年初,吴士宏经历了她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转折。当时IBM公司在中国成立了独资分公司,相应的中国员工也就从外企雇员变成了外资独资企业的直接雇员,原先个人升迁方面的一些障碍也开始消解。在此之前,应聘外企的本地雇员是不可能成为经理的,现在突然开启了一线机会的天窗,吴士宏突然意识到,原来在本地雇员的这一群人中间,她已经走得稍稍靠前了一些。从那时开始,她也有了所谓对事业的意识,萌发了一点“野心”。

在现在的吴士宏看来,那时只是一点小小的野心,心里只是在想:哎呀!我要是哪一天成为经理,那将是如何不得了!而且那时,吴士宏只能把这种野心和梦想藏起来,不敢跟别人说,怕说出来做不到。

直到有一天,吴士宏做到了经理之后,又有了新的“野心”——想一步步做上去。她开始比较有意识地做事和思考,想自己究竟缺什么,需要补充些什么。对于职位或者具体的升迁稍稍看得淡了一些。1997年,吴士宏在广州任IBM公司华南区总经理,管理一个拥有200多人的公司,需要关心的不只是某一个行业的销售业绩,而是从人事到财务等所有的事务,而且必须能洞察市场的机会和发展趋势,而要把握这类问题,她当时也感到很吃力,就开始非常认真地去看一些市场分析方面的著述。

当时令吴士宏自己也感到很可笑的一点是,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Sales(销售)和Marketing(营销)差不多是一回事,直到后来才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Marketing。为了弥补自己在理论方面的不足,她尽量看书学习,学的东西越多,看的书越多,就越想去系统化地考虑问题,疑惑也就越多,读书的愿望就越加强烈。直到终于有一天,吴士宏决定从广州回来,准备“淡出”——想放下现在所做的事情去上学,学点东西回来,为那些现在好像做不明白、想不清楚的事情来作答解疑。

就这样,在IBM中国公司工作的14年里,吴士宏从办公勤务做起,历任销售代表、销售经理、华南区总经理、网络计算战略研究员,一直做到IBM公司中国区经销渠道的总经理。

机会一来,死抓不放

“历史和传奇之间没有巨大的鸿沟”,IBM公司是“历史太悠久”,结果人们把它的传奇讲了一遍又一遍,传奇也变成了老掉牙的历史,更何况今天的IBM公司又丢弃了其沉重的历史包袱,又在重新幻化出新的传奇。

吴士宏当然清楚自己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并非易事,走下舞台,远离热闹的五光十色的商业活动,走进学校,意味着将没有一个人认识她。当时很多同事都说吴士宏是疯了,离开公司一年半,意味着等到回来后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更何况对吴士宏来说,没有那些起码的学历,要上大学进修可能会更难。

直到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士宏终于能圆她的大学梦了。当时美国一所叫做WakeForest的大学开设了一个EMBA班,招收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学员多来自美国大公司,学制一年半,包括郭士纳在内的许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都曾在那里念过书。学校位于北卡罗来纳的WinstonSalem,一个盛产烟草、非常美丽的小城。当时EMBA班有一个课程安排,每年都要去欧洲或亚洲考察,中信公司为来中国的团安排一些讲座,其中包括IBM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当时吴士宏的一个同事有事去不了,就托吴士宏代她前去演讲。

听完吴士宏的演讲,台下传出了一片典型美国式的惊呼声。令这些来自美国企业的大老板们最感吃惊的是吴士宏的英文,他们当时就问了她一大堆问题,诸如在哪里上学、怎么学习的英文等,吴士宏的自学经历着实令他们欷歔不已。现在许多美国人对中国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已不再总是大惊小怪了,但在那时,来自美国内陆的那些高层管理人员还是非常吃惊。吴士宏说:“几年里中国和中国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面对我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同样大的变化。”

演讲完还不算,这些老板去广州时又热情邀请她做陪同。聊天中吴士宏谈到很羡慕他们能上学,他们就问吴士宏:是不是真的想上学,如果真是这样,全班人都愿意做推荐人。吴士宏也是将信将疑,因为一般来说,这样的EMBA班需要研究生毕业后有若干年的高层管理经验才能就读,他们当时就鼓励她,给了她很多的信心,他们说以吴士宏的经历和经验应该毫无问题,他们也用了“传奇”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她。

现在吴士宏回头想想,如果当时去上学了,现在也快毕业了,当然她也不会成为微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但一定能有另外的宝贵收获。因为她确信,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如果总是对自己的追求左右环顾的话,可能连最前面、最近的目标也永远抓不着。

吴士宏原先觉得读书的想法非常遥远,不太可能实现,但那些只跟她见过两面的美国大企业的老板们却帮她指出了一条新路。

后来,吴士宏的讲演也成了一个戏剧化的例行节目——每一届EMBA来中国,都会请她去演讲。

从IBM到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