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指挥棒
坚强是反映意志对猛烈打击的抵抗力,顽强则是指意志对持续打击的抵抗力。
——克劳塞维茨
1816年,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刚刚46岁,健康状况突然开始变坏了,以至在他50多岁时,耳病发作,不久便全聋了。
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然顽强地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起初,他曾要求亲自指挥一次自己的作品《但丽奥》,但是由于耳聋,他完全听不见台下的歌唱和乐队的演奏,结果失败了。贝多芬感到十分痛苦,但他仍不气馁,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然后,他依法苦苦练习。一段时间后,当贝多芬指挥他的《合唱交响乐》(即<第九交响乐>)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在赞赏贝多芬卓越的指挥才能的同时,对这位双耳失聪的音乐家的顽强毅力更是钦佩不已。演奏结束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贝多芬却丝毫没有察觉,直到一个女歌唱家牵着他的手,让他面对群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观众已站立起来,挥舞着帽子在向他鼓掌致意。
这两次音乐演奏会,一次以失败而告终,一次却赢得了全场的喝彩。更多的观众则是不解:一个完全失聪的音乐家何以能够如此娴熟地指挥整个乐队呢?
原来,贝多芬是用一根细棒来听取钢琴演奏的音响效果的。他将细棒的一端戳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就经过细棒和牙齿传到了内耳。
天才的音乐家又以其天才的头脑战胜了失聪带来的种种致命的困难,将生命全身心地溶于他毕生酷爱的音乐创作中。
如果能够追随自己的理想而生活,本着热情与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向前冲,那么一定能到达至善至美的境地。
P字牌服装
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
——司汤达
皮尔·卡丹两岁多就随着母亲移居到法国的冈诺市。一战后世界经济萧条,万业荒废,工人失业率高。由于他的家庭十分贫穷,生活潦倒,供不起他继续读书,所以他只读了几年的书就辍学了。为了生活,他到处工作,17岁时,他到一间红十字会做工。卡丹从小就表现出与逆境抗争的能力。到了红十字会以后,凭着他的勤学和机敏,很快就当上了一名小会计。当会计的这段时期,他学会了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如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的知识,这是卡丹人生经验的初步积累。在做会计的同时,他发现自己对裁剪的兴趣很浓厚。三年后,他到了一间服装店当学徒,几年的工夫,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裁剪技术。这时的法国,已经开始恢复昔日繁华的面目,卡丹也被日渐浓厚的服装消费气息所熏陶,他决定要成为一个裁缝师。
皮尔·卡丹不断地拜师学艺,与同行互相学习,短短几年工夫,卡丹就成为了一个有一定技术实力的裁缝师了。但是,他缺乏名气。卡丹到处寻找各种机遇,希望使自己出现转机。
这一天终于来了。1945年5月的一天晚上,他独自在维希郊外的一个小酒店里饮闷酒。当他要第三杯时,酒店里有一位落魄的老伯爵夫人向他走来。
原来这位夫人是冲着卡丹穿着的这套衣服来的。他的这身打扮很时尚,她想知道这套时装的来历。一问才知,这套衣服是卡丹亲手设计、裁剪并制作的。当她得知这个情况后,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孩子,你会成为百万富翁的,这是命运的安排。” 原来,这位老夫人年轻时常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结识了许多服装设计大师和著名的时装店老板,巴黎帕坎女式时装店经理就是她年轻时的密友。于是,老夫人把帕坎女式时装店经理的姓名和住址告诉了卡丹。
临别时,她拍着卡丹的肩膀笑着说:“苦恼什么,年轻人?在巴黎的战争早就结束了,你难道还不知道吗?”
老夫人的这个惊人的消息,以及当时听起来可笑的预言,竟然激起了卡丹埋藏已久的希望之火。对他来说,帕坎时装店经理的名字和住址,简直就是一次从天而降的机遇。他暗暗发誓,振作精神,走向成功。
帕坎女式时装店是巴黎一家著名时装店,这家店时常为巴黎的一些大剧院缝制戏装。店老板得知伯爵夫人介绍一位外省的年轻人来求职,便亲自接待了卡丹,并对他进行了面试。使老板惊异的是,卡丹的裁缝手艺以及设计才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老板便毫不犹豫地雇佣了卡丹。在这里,卡丹潜心于自己心爱的事业,刻苦钻研,拜师结友,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不久,卡丹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名门巨贾中开始流传着一个年轻人的名字——皮尔·卡丹。
后来,卡丹的两位好友鼓动他开设自己的时装公司。1950年,卡丹倾其所有,在巴黎开了第一家戏剧服装公司。这是卡丹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卡丹帝国崛起的摇篮。
卡丹决意自己独立经营时装,并以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母“P”作为牌子亮出去。
经过卡丹的不懈努力,“P”字牌服装终于有了转机,赢得了以挑剔著称的巴黎顾客的喜爱。过去,人们瞧不起成衣,可是,卡丹的创造性设计逐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从20世纪60年代起,卡丹在创作上不断求新,探索进取,他设计的P字牌服装,走出法国,在世界深得人们的喜爱,并享有一定声誉。卡丹服装行销世界,成为现代时装的名牌之一,它以“高尚、优雅、大方”著称。卡丹本人也为此三次荣获法国时装“奥斯卡”设计奖——金顶针奖,这是时装设计的最高奖,卡丹成为了世人瞩目的设计巨星,法国时装界的王中之王。
现在,皮尔·卡丹拥有了从设计加工到生产的庞大时装业,“卡丹帝国”的主人卡丹从原来两手空空的工人,发展到现在不仅在法国拥有上百家分店,而且在世界上97个国家开设分店。经过30多年的努力,P字牌的服装成为超级名牌。今天,他拥有约10亿美元的资产。
一个人在他追求既定的目标,追求朝思暮想的、能够带来幸福时刻的感情共鸣的时候,会觉得生活中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
天才推销员
一个明智的人善于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富勒
伍德鲁夫天性热情外向,可称得上是推销奇才。
“让全世界都喝可口可乐”——这就是他的目标。当时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开辟国际市场势在必行。他上台后,立刻增设了“国际开发部”,立志要把可口可乐推向世界。
然而,把这样一种略带药味的饮料推到国际市场,要使全世界饮食习惯各异的人都能接受它,谈何容易!
阻力首先来自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那些保守的元老们,老董事杜吉尔怒气冲冲地责问道:“我知道你上任后想显示一番,但你不能用全体人员的利益去孤注一掷。”
伍德鲁夫争辩说:“美国的食品能在国外销售,这么好的饮料为什么就不能在国外销售呢?”
杜吉尔也振振有词:“食品与饮料完全是两回事,不管什么人,对食品主要考虑的是营养成份,只要有营养,他们是愿意让自己的口味迁就食品的。而饮料只是消暑解渴,喝不喝都行,外国人怎么会放弃自己的传统和习惯去迁就饮料呢?”
“你说的很有道理,但不管是哪国人都会有好奇心,这一点请不要忘记……”
杜吉尔相信开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一样,只要推销方式得当,手段得法,国际市场就一定能够打开。
1941年,爆发了珍珠港事件,美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可口可乐陷入困境,国内市场不景气,向国外发展也一筹莫展。内外交困使历来精明的伍德鲁夫备感忧虑,“难道父亲一手创建的基业要败在我的手上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伍德鲁夫发愁时,老同学班塞出现了。
班塞在麦克阿瑟手下任上校参谋,这次临时回国,特意给老同学打来电话。
伍德鲁夫说:“难得你还想着我啊?”
“我不是想你,我是天天在想着你的可口可乐!”班塞豪爽地笑着说:“好长时间没喝上你那深红色的‘头疼药’了,在菲律宾热得要命的丛林中,真想喝啊!一下飞机,我就先喝了两大瓶,可惜我不是骆驼,不然真想灌上一肚子带回去慢慢消化。”
机会来了!敏感的伍德鲁夫从班塞的话中得到了灵感:“如果前线的将士都能喝到可口可乐,不就像是做活广告吗?那么当地人也会纷纷购买的,这样一来市场不就打开了吗?的确,战争不仅会带动军火工业,而且也会刺激其他行业的生产,刺激疲软的市场。
伍德鲁夫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他开始了他的宣传攻势,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大吹可口可乐可以“鼓舞士气”,可以“调节前线将士的艰苦生活”。但五角大楼的官员却连连摇头,只给了他“研究一下”的答复。
回到公司之后,伍德鲁夫发现形势逼人已不能再等,他决定展开一场宣传攻势,促使国际部的官员改变主意。为了一举成功,伍德鲁夫亲自指导宣传提纲的撰写,他说:“一定要把可口可乐与前方将士的战地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还要写清饮料对战斗的影响,可口可乐对前线将土的重要不亚于枪弹,公司的成败在此一举,各位要用尽全力,使之一举成功。”
画册最终定名为《完成最艰苦的战斗任务与休息的重要性》,并用新版印刷,显得图文并茂,生动感人。小册子极力宣传在紧张的战斗中尽可能调剂战士的生活,当一个战士在完成任务后精疲力竭、口干舌燥时,喝上一瓶清凉的可口可乐,该是何等的惬意啊……
不用怀疑,伍德鲁夫这一天才的宣传,使国会议员、军人家属和整个五角大楼为之倾倒。国防部不仅同意把可口可乐列入军需品,还支持在军队驻地办饮料工厂。
五角大楼的有力支持,使可口可乐公司受益匪浅,不到3年时间,公司共向海外输出了64家加工厂,销量达到了50亿瓶。在这一时期,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地开辟了国际市场,还为战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可口可乐的成功,主要依靠广告的作用,而伍德鲁夫的天才也主要表现在这方面。伍德鲁夫天生适合这一工作,他热情奔放,富有鼓动性,他极为重视广告,经常亲自动手制作。
伍德鲁夫为了保证广告的质量,还规定所有分公司的广告宣传全由总公司负责统一制作。
至今,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广告、商标,都是正宗美国货,伍德鲁夫是利用外国人对美国的崇拜心理大做文章。
在1911年,可口可乐的广告费就高达100万美元。30年后,猛增至1000万美元,又过了8年,广告费再翻一番,到1958年,更是高达4000万美元。几乎没有哪家公司像可口可乐公司这样在广告上花大钱的。但这也正是伍德鲁夫成功的秘诀。
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对于自己的事业,在开始的时候总要察视身边的时机,而在事业进行中,则像千手神一样,紧紧抓住时机,实现自己的梦想。
巴里特旅馆
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托尔斯泰
巴里特旅馆因馆址僻处一隅,自开业以来一直生意清淡,门可罗雀。
一天,旅馆主人眼望着后面的荒山秃岭出神。“是啊,人道是‘天时、地利、人和’,我这里首先是缺乏一块风水宝地,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怎样才能把顾客吸引过来呢?望着,望着,主人有了主意……”
不久,该城的大街小巷贴出了一份奇特的海报,落款是“巴里特旅店启”。海报上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