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精粹版9:活着就是幸福
8920200000033

第33章 绿色好心情 (5)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

——肖伯纳

麦克唐纳快餐馆的董事长克罗克没读完中学就出来做工,以维持生存。后来,他在一家工厂当上了推销员,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他在推销产品过程中也交了许多朋友,积累了大量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后来,他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通过市场调查,克罗克发现当时美国的餐饮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已变化了的时代要求,急需改革,以适应亿万美国人的快餐需求。但是,克罗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对于一贫如洗的克罗克来说,自己开办餐馆根本就不可能。

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做推销员工作时,曾认识了开餐馆的麦克唐纳兄弟,自己可以到他们的餐馆中学习,最后实现自己的理想。

于是,克罗克找到麦氏兄弟,讲述自己目前的窘境,最后博得了对方的同情,恳请麦氏兄弟帮忙,答应他留在餐馆做工。

克罗克深知这两位老板的心理特点,为了尽早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又主动提出在当店员期间兼做原来的推销工作,并把推销收入的5%让利给老板。

为取得老板的信任,克罗克工作异常勤奋,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他曾多次建议麦氏兄弟改善营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提出配制份饭、轻便包装、送饭上门等一系列经营方法,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服务种类,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建议在店堂里安装音响设备,使顾客更加舒适地用餐;他还大力改善食品卫生,狠抓饮食质量,以维护服务信誉;同时认真挑选店堂服务员,尽量雇佣动作敏捷、服务周到的年轻姑娘当前方招待,而将那些牙齿不整洁、相貌平常的人安排到后方工作,做到人尽其才,确保服务质量,更好地招待顾客。

克罗克为店里招来了不少顾客,老板对他更是言听计从。餐馆名义上仍是麦氏兄弟的,但实际上餐馆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完全掌握在克罗克的手中。不知不觉,克罗克已在店里干了6个年头。时机终于成熟了,他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了一大笔贷款,然后跟麦氏兄弟摊牌。起初,克罗克先提出较为苛刻的条件,对方坚决不答应,克罗克稍作让步后,双方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克罗克以270万美元的现金,买下麦氏餐馆,由他独自经营。

第二天,该餐馆里发生了引人注目的主仆易位事件,店员居然炒了老板的鱿鱼,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当地特大的新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快餐馆也借众人之口,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其在美国的知名度。克罗克入主快餐馆后,经营、管理更加出色,很快就以崭新的面貌享誉全美,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总资产已达42亿美元,成为国际十大知名餐馆之一。

人的目标一旦明确,就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一步步去接近它,然后在实行的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机会,在蓄势待发的情况下就会一击必中。

从爱出发

要想达到目的,就要首先确定方向。

——卡尔·弗雷德里克

每次朋友来艾琳家,尤其在炎炎的夏日,临走时,总会对着那一片树荫感谢着说:“啊!真好,这个树荫正好挡住了大太阳,车子一点也没被晒到。”

事后她们总会举头对那片浓绿的树叶、高大耸立的大树衷心赞美一番。

六年前搬来时,这两棵树差点被砍掉。因为树根被建屋的工人粗心地钉了大钉子,几乎是被宣布生命垂危活不过冬天的,如今已高过两层楼,枝叶茂盛。每年秋天,当枝枯叶落时,她们不免担心熬不过冬天,但是就在她们不经意间,在春天来临之时,嫩嫩细细的绿芽就迫不及待地向她们透露春的消息。又一次,它挣脱了寒冬的考验而欣欣向荣。

树木的成长让艾琳感到天地万物的神奇力量。只要有了生命,就会努力活下去,不论风吹雨打,不管严冬酷暑,每一个生命不都是如此庄严地完成它的路程?

看到了罗杰斯,捧着她刚出版的书,充满希望地谈着她的未来时,艾琳再次对生命充满了敬意。

罗杰斯从出生时就先天不良,她膀胱生在体外,而且心律不齐。童年时,父亲离家出走,抛下她和嗷嗷待哺的弟妹以及没有生活能力的母亲。后来母亲再嫁,继父又强奸了她。她14岁辍学,出外帮佣,打零工维持生活。然而,在这坎坷的环境中,她没有放弃希望,她拾起书本,利用成人教育的机会,持续地捡拾着失落的童年,补缀着断失的学习机会。她最后拿到的文凭是护士合格证书,那已是1980年的事。

而今十二年的岁月过去,她利用一边工作、一边进修的机会,又把她潜伏的才华展露了出来。她完成的第一本著作虽然只印了数千本,但是,那是她赖以生存的力量——对生命的信赖。

这位做过女佣、也开过计程车的47岁黑人,处在一个对她全然不利的坎坷环境中,却用宽阔的胸襟“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这一切灾难又不是我的错,是命运给予我的挑战。”她对记者说:“我惟有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才能继续走下去。”

看着这一段报道,艾琳忍不住双眼含泪,爱哭是她的弱点,但是对于不完美的世界,这一份对生命的感动,是她能用含泪的双眼,迎接可爱的明天的原因。

变,是现代人的人生哲学。人们认为旧的东西没有利用价值,又不合时宜,但是新的也时时在更换着。新的要更新,到头来,连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自己是谁,该往何处去也一无所知,迷失了方向。

迷路的感觉并不好受,惶恐、焦虑、神经紧张,好像无头苍蝇,不断地撞玻璃,不断地试新路,可是没有方向,最后的下场也成了未知数。

迷路的感觉和迷失自己的感觉大概是差不多的。有时,找不到路了,可以问警察,问加油站或路人,但是迷失自己,却是不知不觉的,甚至自己也没察觉。

昨天,艾琳和几位女朋友相聚,这些都是她当年求学时的同学,毕业后各自努力,因为投合,所以也常常找个机会,谈谈各自的生活,也分享一些思考所得。

裘蒂已经升到了公司主管,可是仍不减当年那份尖锐,特别是对男女两性,充满着敌对的心态。

“恭喜你啊!裘蒂,升到副总裁可不简单。”艾琳衷心道贺。

“可是,这是我努力得来的,我早就该升总裁的,社会总是在压迫白人。”她一点也不开心地抱怨着。

“当然是你的能力强,你干吗那么生气。”凯伦说:“你看我换来换去,到现在连个工作也没有稳定下来,都怪孩子年纪太小,我的雄才大略毫无施展机会。”

“我有什么能力?再说,做女人总是吃亏些,随时随地都会被剥夺机会。”裘蒂抱怨着:“有时想想,工作一辈子,连婚姻也赔进去了,到底为了什么?”

“至少你还有事业啊!”凯伦也抱怨着:“像我,只是一个家庭主妇,什么头衔也没有。”

“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她忍不住问:“你的孩子那么好,你别看轻自己,你有你的成绩啊!”

“哈!”凯伦大笑,比哭还难听,“社会可不这么看我,每次去买菜,连个工作电话也没有,支票差点开不成。”

她哑然无语。一个事业有成,一个家庭美满,但是好像两个都没有以往快乐。

不错,这个社会太讲求外在的成就,太显耀有形的头衔,但是,如果连自己也不能肯定地认清自己,接纳自己,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别人,都是外在因素,真的会很空虚,很不快乐。忍不住又想起了那伸向天地的高大树木。

“树木必定是明白了它所处的地位,因此能往下扎根,往上成长。”美国女作家凯撒琳·波特曾经如此赞美树木。

“花开,不是因为要解人间的愁;人活着,能爱,能生活,也就有了快乐。”这是巴士卡力博士在《爱生活与学习》一书中的智慧隽语。

艾琳想人如果不先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一切的追求和途径也难免像迷阵一样,迷茫曲折,以至迷失自己。

而活着,如果没有爱,没有关怀之心,时时计较,天天怨恨,又怎能怪快乐总是背弃了我们的生活?

从爱出发,把心找回来。在出发前,总得清楚自己的方向,否则一切皆是徒劳。

这就是生活——痛苦比欢乐更多,挫折比成功更多,羊肠小路比平坦大道更多,雨雪冰霜比和风丽日更多。是用信念来支撑,凭韧性来承受。当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到来时,常常觉得已然走到天的尽头,挺过去,却又看到一条闪耀着希望之光的路。

沉默是金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卡莱尔

美国新泽西州一家印刷公司的老板知道另一公司想买下他的一部旧印刷机后十分高兴。他仔细计算后,把卖价定为250万美元,还想好了怎样谈这笔生意。

他坐下来和对方洽谈时,心里有一个声音叫他:“先等一等。”对方很快就打破缄默,滔滔不绝地指出那部机器的好坏。他则一句话都不说。然后对方说:“我们给你350万美元,一分钱也不能再多。”不到一小时,生意谈妥了。

日常与人往来时,“闭嘴”可以使你得到好处。有时候还可以免掉自讨苦吃之虞。比方我的朋友班,他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在不知如何是好或是要表示客气礼貌时,有时信口说出一些日后会后悔不已的话来,班的新嫂子第一次请他在家吃饭,做了个番茄肉冻。那是他讨厌吃的,但为了恭维嫂子,他大加赞赏说:“真好吃!”嫂子听了好得意,记在心里。于是,以后15年班每次到她家去,她都不忘飨以番茄肉冻!

有时不假思索说出的话,无论怎样言之无意,都可能引起严重后果。一天深夜,赫罗德夫妇在他们住的公寓大厦里碰见邻居的一位太太。他虽然惊讶,但为了表示亲善便说道:“听说你们有喜事!”跟着是一阵难堪的沉默。后来他的妻子提醒他,那位邻居不久前曾经小产。赫罗德说:“现在我即使一时惊诧不知所措,也会先数十下才开口。”

懂得在什么时候不开口,不单明智,而且有实际好处。律师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被控在打架中咬掉对方的耳朵,辩方律师花了整个早上盘问控方的主要证人后,以为自己已把证人的供词驳得体无完肤,忍不住再作最后一击。

“你已承认当时并不十分接近现场,也没有看到我的当事人咬掉对方的耳朵。你怎么能指证他?”辩方律师质问。

证人踌躇片刻,然后微笑道:“我看到他吐出耳朵!”

诚如有人说过的:“历来很少有人因为不开口而后悔。”

艾尔玛的丈夫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时,工作压力非常大,对艾尔玛和宝宝都疏于照顾。两三个星期后,情况依然如此,艾尔玛心疲力竭,恨不得立刻把闷气发出来。

一天,艾尔玛写了封大动肝火的信给他,后来不知怎样把信搁在一旁。次日丈夫主动替宝宝换尿布,并说:“我想这该是我学习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了。”

艾尔玛始终没发现是什么令他改变态度的,不过她很欣慰地把信撕掉了。从此他对艾尔玛好极了。

等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略了的策略。有时,缄口沉默一会儿,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神奇效果。

母亲回忆她在圣诞节后大减价时陪友人玛莉安到商店去退礼物的事。当时店内人头攒动,情况一片忙乱。玛莉安要求退钱,但忙得团团转的店员说衣服是不能退的,跟着转身招呼另一位顾客。玛莉安便把那件衣服丢在收银机旁,一声不响地等着。

10分钟后,店员回来了,在收银机前忙碌工作。玛莉安只是微笑,继续等候。就这样又静静地过了数分钟后跟着店员一语不发拿起那件衣服走开。大概三分钟后,她回来了,手上拿着钱!有礼貌地耐心等待使玛莉安如愿以偿。她要是大声唠叨不休,很可能不会达到目的。

当然,有时候千万不要不开口,例如在主持正义、安慰朋友、解释误会的时候。在那些时刻,我们都必须开口,不过要措词恰当。同样,思量一下也能使你的话更精确、更有力。

米雪是艾娃的大学同学,从小就受教友会教徒式的养育,但她的祖父母却是犹太人,在大战时死于纳粹集中营内。去年,她的朋友不知道米雪的犹太背景,发牢骚说他们的儿子和犹太女子结了婚,他们拒绝跟新媳妇见面,令儿子日子不好过。米雪虽然很珍惜彼此的友谊,但很讨厌那种过份的偏见,权衡二者的轻重后,决定讲出她的心头话。“我对自己的家庭传统引以为傲。你们有那样的感受我很难过,”她对他们说,“你们的意见令我很不高兴。”

那对夫妇亦为之惊怔,立即向她道歉,并把她说的话记在心里。不久,他俩便与媳妇和好了。

米雪说这些话之前曾经仔细思量过话的效果,然后才把话率直坦白地说了出来,结果是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你决定是否开口以前,必须记住的一项最重要的原则:先问问自己,你所说的话能不能改善情况或关系。